更新时间:2022-11-01 19:00
广西植物标本馆创建于1935年,现址在桂林市雁山镇的广西植物研究所内。标本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收藏标本40万份,共收录了国内外植物物种12000种,涵盖了广西植物8000多种,其中模式标本4000余份,涉及150科1100余个分类群,是广西最大的植物标本馆,同时也是中国华南、华中地区第二大标本馆。
广西植物标本馆的前身为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标本室,成立于1935年,是当时任广州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主任陈焕镛教授亲自创立的。在了解广西植物标本馆历史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广西植物所的简史。
1934年,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先生,为了适应广西地方经济建设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需要,邀请了世界著名植物学家、时任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的主任陈焕镛教授考察广西大学并筹建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并于1935年元月成立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陈焕镛教授任所长,所址设在广西梧州广西大学公园内——即梧州鸳鸯江岸边的白鹤山上。这是广西第一个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我国较早的植物学研究机构之一。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成立之后,得到广州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大力支持,赠送复份标本7000余份和柚木标本柜10副,以此为家底,当年就建立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标本室。
1938年夏,广西大学植物研究所拨归广西大学农学院领导,并于当年9月随院部搬到广西柳州沙塘。1944年夏,日寇南侵,植物研究所随农学院往广西南丹疏散,由于铁路运输受阻无法到达南丹,后来随广西大学校本部疏散到贵州溶江。1944年8月溶江发生罕见洪灾,标本室大部分标本受损。抗战胜利后,于1945年9月,农学院、植物所随从广西大学校本部迁回到柳州鹧鸪江。1946年6月,广西大学各部又迁至桂林。校本部设在将军桥,而植物所随农学院迁到良丰雁山。1946年夏天,标本室再次得广州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赠送复份标本40000余份。1947年7月1日,植物研究所恢复由广西大学校本部领导,更名为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解放后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广西大学农学院于10月份脱离广西大学独立建制,经济植物研究所再次归农学院领导。1954年1月,中科院将广州的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与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合并,建立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而原广西大学经济植物研究所改为华南植物所的广西工作站,后于当年7月份更名为华南植物研究所广西分所,1958年10月,广西分所直接隶属于中科院领导,更名为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后来归属仍有多次变更,现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与中科院双重领导。
几十年来,虽然所的归属曾多次变更,但植物标本馆的建设从未停顿过,而是不断充实、扩大。经过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对广西植物资源的广泛深入调查,例如1959年为期一年的广西野生植物资源普查,1962年的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综考。1963-1966年的广西植被区划,1979-1980年的弄岗自然保护区综考,1981-1982年的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综考和其他多次专项调查采集,采到了大量的标本,再加上开展与国内外相关单位复份标本交换业务,使馆藏标本大幅度增长,发展到今天馆藏维管植物标本40万份、对华南乃至西南及其邻近地区植物研究具重要意义的标本馆。
(1)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学:完成《广西植物志》第四、五、六卷的编研出版,着手开展英文版的编研工作;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热点地区(如岩溶区、北部湾经济区及自然保护区等)的区系地理调查及重要植物资源(如极小种群植物、能源植物、环境净化植物、高效碳汇植物等)调查。
(2)植物专科专属的系统发育与分子进化:重点开展我所已有丰富积累和前期研究基础的重要科属(如荨麻科、秋海棠科、兰科、樟科、苦苣苔科、八角科、豆科、蜘蛛抱蛋属、花椒属等)及广西-东盟重要分布和关键类群植物物种的系统发育、起源与进化的生物地理学研究。
(3)外来物种入侵与保护生物学:重点开展广西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与爆发机制、特定生态系统外来物种防治技术研究及农林牧业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物种的风险性评估和安全管理技术研究,为广西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4)生物多样性信息学:结合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依托丰富的广西植物标本信息和迁地保护植物信息,重点构建广西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重要野生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广西特有植物和具有重要或潜在经济价值植物物种)的野外分布、环境条件、储量等巨大信息量的生物多样性信息平台。
广西植物标本馆自广西植物研究所1935年建立初始,就开始进行植物标本的采集、保藏和研究工作。在经几代植物学家的艰苦创业后,广西植物标本馆馆藏维管束植物标本已达40万份,共收录国内外植物物种约12000种,涵盖了广西植物8000多种,其中模式标本4000余份,涉及150科1100余个分类群,馆藏标本年代最早的采集于1889年。就馆藏标本数目和整体规模而言,广西植物标本馆均位居我国前列。
广西植物标本馆的标本来源以广西各地为主,其中尤其以石灰岩地区的植物标本最为齐全,占本馆馆藏标本的30%强,是全国馆藏广西石灰岩石山地区植物标本最多的植物标本馆。在石灰岩石山地区植物研究领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此外,标本馆还广泛收集华南、西南和东北等国内其他各省区的标本,并同时积极与周边国家和其它国家的标本馆建立标本交流关系,收藏了美国、英国、日本、印尼、新西兰、越南等国的部分标本。在世界樟科、猕猴桃科、豆科、千屈菜科、柿科、苦苣苔科、茶科、苏铁科等的标本积累较为丰富。所有这些,都是几代植物学家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尤其是与陈少卿、黄志、梁向日、高锡朋、刘心祈、谭沛祥、陈照宙、陈立卿、李荫昆、李中提、覃浩富、钟济新、梁畴芬、李树刚、邓先福、徐月邦、韦发南等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创业、苦心经营分不开的。馆藏的大量标本为广西相关的植物学专著的编写、植物地理学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植物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方面的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本标本馆由一栋四层建筑构成,总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其中,一楼为研究人员办公室,并设有保安值班室、消防监控室、会议室和绘图室;二楼有管理员室、标本预处理室、模式标本室和标本库(被子植物由木兰科至柿科);三楼有管理员室、资料室、副份标本库和标本库(被子植物由山榄科至唇形科、单子叶植物、区系标本);四楼有标本装订制作室、网络信息工作室、资料室、消防设备室和标本库(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区系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