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26 09:51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前身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于1985年经国家科委、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主要职能为对壮瑶苗等民族医药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开展民族医药临床服务。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现为广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教学医院,中区直、自治区新农合、南宁市医保定点单位,国家中医类别中医(壮医)专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基地。自治区卫生厅民族医药古籍办、广西民族医药协会、壮医专业医师资格考试专家组办公室挂靠办公。现有职工200多人、正高职称10多人,副高职称 30多人,中级职称50多人,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近9000平方米,定编床位100 张,固定资产总值1025多万元。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先后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中国壮药学》、《中国壮医内科学》等著作,与北京德坤瑶医医院合作,出版了《中国瑶医学》、《中国瑶药学》,初步完善了民族医药理论体系。参与制定了《广西壮药质量标准》(第一卷),共收录壮药160多个品种。截至2008年底,获立项民族医药科研课题200多项,获科研奖励30多项,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朝彝等民族医特色诊疗技术规范化整理研究”的牵头单位。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设门诊部、住院部、急诊科、壮医保健中心,拥有壮医目诊科、风湿病科、经筋推拿科等全国民族医药重点专科及壮医内科、壮医肿瘤科等自治区卫生厅重点专科;院内特色专科有:胃肠病、肾病、甲亢、糖尿病科;妇、儿、五官、皮肤性病科;苗医科及瑶医科等。医院特色为运用壮医目诊、经筋推拿、药线点灸、药物拔罐、针挑、火功和割治、苗医药浴薰蒸、民族药等技法方药治疗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前身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医药管理局直属单位,主要职能为对壮瑶苗等民族医药进行发掘整理和研究提高,开展民族医药临床服务。
2002年,在原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附属医院基础上成立广西壮医医院,与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管理。
2007年,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全国十家民族医医院之一,有三个重点专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民族医药专科。
2009年6月,经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和自治区卫生厅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共开办了80多期民族医药培训班和函授班,共培训学员6000多名。
2007年以来共承担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3项,自治区医学继续教育项目4项。 受上级管理部门委托,开展了壮医执业考试考前培训和开展新农合民族医药骨干培训。
1988年,创办了全国发行的《民族医药报》,以宣传民族医药为已任,服务大众为宗旨,2007年,发行量达5万多份,被评为广西十佳报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