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3 18:02
应激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1个月内缓解)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持续3个月以上。PTSD)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之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如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和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持续1个月以上)
是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1.应激源。常见的应激源有以下几项:A、严重的生活事件,如惨重的交通事故;亲人的突然死亡;遭受歹徒袭击;被强奸或重大的财产损失。B、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洪水、地震和火灾等的对生命安全的威胁。C、战争场面,如敌对双方短兵相接的白刃战。
2.个体易感性:上述应激源的存在无疑是发病的关键所在,但事实上,遭受应激的大多数人并不出现精神障碍。这表明个体的易感性在发病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易感性包括:病前个性、躯体状况、年龄等。
应激障碍又称应激反应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而出现的病,直到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注意。这种病不仅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有关,更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如因怕解聘、怕被淘汰、怕不受重视不得不承受的工作、生活压力和心理负担等,再加上家庭纠葛和自我期望过高。至于失眠、疲劳、情绪激动、焦躁不安、爱发脾气、多疑、孤独、对外界事物兴趣减退、对工作产生厌倦感等,则是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先兆。
急性应激反应为一过性障碍,作为对严重躯体或精神应激的反应发生于无其它明显精神障碍的个体,常在几小时或几天内消退。应激源可以是势不可挡的创伤体验,包括对个体本人或其所爱之人安全或躯体完整性的严重威胁(如自然灾害、事故、战争、受罪犯的侵犯、被强奸);也可以是个体社会地位或社会关系网络发生急骤的威胁性改变,如同时丧失多位亲友或家中失火。如同时存在躯体状况衰竭或器质性因素(如老年人),发生本障碍的危险性随之增加。并非所有面临异乎寻常应激的人都出现障碍,这就表明个体易感性和应付能力在急性应激反应的发生及表现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作用。
国外有关专家调查后认为,应激反应综合症在企业管理人员、大中学老师、驾驶员、具有A型性格的人中比较多见,其中又以心理素质较差和不善于自我心理疏解的人更易罹患。白领人士由于社会竞争加剧、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紧张,以及自身期望过高导致整天像机器人那样拼命;有些则由于情感纠葛多,婚外恋、家庭矛盾突出,也比较容易罹患此症。
应激反应本来是机体正遭到外界强烈的刺激后,经大脑皮层综合分析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如神经兴奋,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速等。应该说,这种情况是正常的,其作用在于使机体能对刺激作出迅速而及时的回答,只要其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适当,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而且对保护机体有益。
但是,如果外界的刺激过度激烈(与本人承受能力比较而言),或者长期,反复地出现,以致超出机体能够承受的极限,将会造成病理性损害,出现诸如失眠、持续疲劳、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性功能下降、无名低热等症状,但又查不出任何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严重的则可能有胃溃疡、心肌梗塞等症,并导致内分泌、免疫功能和行为方面的负面变化,这便是应激反应综合症了。
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比如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日常生活不知料理,不知道洗脸梳头,不知道吃饭睡觉,需要家人提醒或再三督促。整个人的生活陷入混乱状态。行为增多者表现为动作杂乱、无目的,甚至冲动毁物。话多,或自言自语,言语内容零乱,没有逻辑性。情绪的改变主要表现为恐慌、麻木、震惊、茫然、愤怒、恐惧、悲伤、绝望、内疚,对于突入其来的灾难感到无所适从、无法应对。这些情绪常常表现得非常强烈,如被打之后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恐惧,丧失亲人之后出现极度的悲伤、绝望和内疚。在强烈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下,个体有时候会出现一些过激行为,比如在极度悲伤、绝望、内疚的情绪支配下,有些人会采取自杀的行为以解除难以接受的痛苦。可能还会伴有躯体不适,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闷、消化道不适、头晕、头痛、入睡困难,做恶梦。
对于受灾人群而言,在灾难发生以后通过自己的力量将自己的心理状态很快地调整到正常几乎是很难的。人非草木,面对着尸横遍野,面对着已经突然倒塌了而曾经温馨的家,面对着灾难给我们带来的生死离别,我们最正常的状态应该是什么?不是节哀顺变,不是无动于衷,而应该是上述急性应激反应中所描述的状态。而这种状态的出现只能说明我们的情感反应是正常的,而不能说明我们脆弱、不坚强,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有血有肉的人,就不可能在这种灾难面前无动于衷。
为了避免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发生,要在心理上做好自我疏导和调节。首先要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的高效率必然带来高竞争和高挑战性,对于由此产生的某些负面影响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免得临时惊慌失措,加重压力。同时心态要保持正常,乐观豁达,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为逆境心事重重。要善于适应环境变化,保持内心的安宁。
另外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自我期望,生活上也要有劳有逸,要忙里偷闲暂时丢掉一切工作和困扰,彻底放松身心,使精力和体力得到及时恢复。还有,要保持正常的感情生活。事实表明,家人之间,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和爱护,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冲突、挫折和过度的精神压力时,要善于自我疏解,如参加文体、社交、旅游活动等,藉此消除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书 名: 应激障碍
作者:张理义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4月
ISBN: 9787117113311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 元
《应激障碍》首先介绍与应激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应激的简要概念、应激的心理反应、应激的生理反应、应激相关激素与神经递质,然后介绍了心理应激与健康的关系,心理应激与疾病的关系,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还介绍了应激的心理调适、应激反应的测评。由于重大灾难性事件近几年来屡有发生,对人们是一类严重的社会性应激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问题,因此在最后介绍了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激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件,没有应激就没有生活。尤其最近十多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制度
张理义,男,江苏涟水县人。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研究生学历。现任全军心理疾病防治中心主任,全军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常州市解放军第一○二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第二军医大学及江苏大学硕士生导师。 兼任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IACMSP)专业委员、国家卫生部心理卫生咨询专家、中华临床医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担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行为医学科学》、《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等11个杂志的编委。 从事医学心理学、精神医学37年,擅长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先后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理测量技术7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31项、其中省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颂、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6项。主编或参与著书《临床心理学》、《心理医生手册》等26音B,发表论文300余篇。先后被南京军区表彰为“科技干部”、“科技英才”、“医学专家”等;1996年被国家表彰为“全国百名科技之星”,是我国心理学领域唯一的获得者;1997年获“比利时保罗、吴阶平医学研究二等奖”,是部队中唯一的获得者;先后在部队荣立三等功3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应激的概念
一、应激概念的历史
二、应激的定义
三、心理应激的概念
第二节 应激源
一、应激源的概念和分类
二、生活事件
三、工作应激源
四、资源及其意义
第二章 应激的心理反应
第一节 概述
一、情绪反应
二、认知反应
三、行为反应
第二节 知觉在心理应激中的中介作用
一、心理应激的过程
二、知觉的中介作用
第三节 应激的认知评价
一、认知评价的概念
二、认知评价在心理应激中的调节作用
第四节 认知评价的影响因素
一、应激源的性质和特点
二、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三、心身变化特点
第三章 应激的生理反应
第一节 概述
一、应激生理反应激活的通路
二、应激生理反应的经典模型
第二节 应激生理反应的调节机制
一、身体器官的内在反射控制
二、自主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三、脑干和下丘脑的整合与控制
第三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一、蓝斑,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或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第四节 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一、急性期反应蛋白
二、热休克蛋白
三、应激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第四章 应激相关激素与神经递质
第一节 促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第二节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第三节 糖皮质激素
一、应激与糖皮质激素
二、糖皮质激素非基因组机制及其在应激反应中的意义
第四节 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第五节 内源性阿片肽
第六节 生长抑素
第七节 P物质
第八节 神经肽Y
第九节 血管升压素
第十节 催产素
第五章 心理应激与健康
第一节 心理应激对健康的影响.
一、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二、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二节 生活应激与健康
一、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二、生活事件和疾病间的中介因素和调节因素
第三节 工作应激与健康
一、工作应激的普遍性.
二、工作应激的表现
三、工作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第六章 心理应激与疾病
第一节 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
一、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二、心理社会因素导致疾病的机制
三、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原发性高血压
第三节 心理应激与冠心病
第四节 心理应激与癌症
一、应激致癌的可能机制
二、应激致癌的行为途径
三、消化道癌的发生、预后与心理社会应激的关系
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流行病学
二、危险因素
三、发病机制
四、急性应激障碍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作用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标准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调查
三、预测及影响因素
四、临床表现
五、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共病问题
六、诊断标准
七、鉴别诊断
八、治疗
第四节 适应障碍
一、概述
第八章 应激的心理调适
第九章 应激反应的测评
第十章 灾难性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