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1 17:22
中国语言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称文学院)的前身是延安大学中文系,重建于1958年,是延安大学恢复重建时最早设立的三个系科之一。1963年开设本科专业,1985年增设秘书专科,1997年开办秘书本科;2000年和2002年分别设立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新闻学本科专业。2002年改系建院。文学院现开设汉语言文学、秘书学、新闻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一本招生专业;设有现当代文学、文艺学及行政管理学三个硕士点。学院设有文学研究所、美学研究所、产业文化研究所、延安文艺研究中心、语言研究所和公共行政研究所。2009年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陕西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与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现有教职工58人,专职行政人员2人,教师5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4人,讲师14人、助教6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硕士研究生学位2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人数占教师总人数的58.6%。设有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理论与外国文学、语言学、写作学、秘书学、新闻学和普通话八个教研室。拥有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等重点学科3个,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写作学、现代汉语等精品课程六门;拥有各类实习基地26个;另有专业资料室一个,藏书近6万册,专业期刊200余种。研究生、普通本科生在校人数近1000人,招生范围涉及陕、甘、宁、青、新、蒙、辽、豫、川、湘、鄂、浙、冀、闽、赣、渝、津等28个省区。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文学院培养了普通、成人,专科、本科、研究生万余名。其中包括当代著名作家路遥、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语言学家亢世勇、当代儿童作家鱼在洋、全国优秀班主任杨杰、全国特级教师申延生等;一大批毕业生已走上了各级领导工作岗位,更多的毕业生成为全国、陕西尤其是陕北各条战线上的骨干。近年来,有500多名同学考上了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300多名同学考上了国家各级各类公务员,在陕西省教育系统引起较大反响。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办学特色,学院于2005年筹划创建了《我们》院报,为学院以及全校学生提供了文学创作和发表的天地,已出版发行33期。学院还创建了戏剧社,经学生自编自演,先后将《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生》《兰花花》《日出》等经典剧目搬上校园舞台,既培养了广大同学的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广大同学的表达、表演能力。学院经常举办的诗歌朗诵、辩论赛、演讲比赛、三字比赛、舞台话剧、歌舞晚会等校园文化活动,已形成了文学院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
除此以外,成立了主要以文学院同学为主体的文学社。
延安大学学生文学社由布谷诗社和路遥文学社合并而成,现有社员五百余名,始终坚持纯文学,坚持自我特色,以“张扬先锋意识,保持呐喊姿态”为口号,旨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校园文学的新繁荣。
布谷诗社成立于1979年,由著名作家丁玲题写社名,取名“布谷”,意旨“布谷催新”。布谷诗社创立以后,创办了《布谷诗页》,该刊物的出版,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并造就了一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如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副主任梁相斌、著名诗人阎安、儿童作家渔在洋、著名评论家李建军等。
路遥文学社是1993年为纪念著名作家路遥逝世一周年而创立的。成立以后,在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精神的感召下,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创作。历年在《人民日报》《诗刊》《星星》《飞天》《诗选刊》《诗歌月刊》《散文诗》《延河》《延安文学》《语文报·大学人文》《延安日报》等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500余篇,并有部分作品荣获国家级奖项,部分社员已出版个人作品专集,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2001年,为整合校园文学资源,促进更大的发展,校团委将两社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学生文学社。下设《兰蕙园》期刊编辑部、《兰蕙园》报编辑部、记者部、活动部、宣传部、外联部、文艺部。文学社按时出版由著名诗人、戏剧家、原文化部副部长贺敬之题写刊名的《兰蕙园》期刊及《兰蕙园》报。合并以来,文学社坚持纯文学,为我校文化的繁荣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在全国其他高校产生了一定影响。
2009年7月,延安大学文学社在由语文报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博客族·小说榜》杂志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人文原创写作邀请赛暨全国大学生百强人文社团评选活动”,被评为“全国百强人文社团”。
2011年3月,在“包商银行杯”全国高校文学大奖赛上,延安大学文学社荣获优秀组织奖,成为陕西省唯一一个获得此荣誉的文学社团。
本科专业介绍
汉语言文学专业简介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文学院最早开办的专业,设立于1958年,1963年开始招收四年制本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身心素质,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现代化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法规与教育环节,具有创新精神、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能够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以及可以从事新闻、出版、现代文秘和文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正确的文艺观、语言文字观和扎实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的基本功。系统掌握从事中文教学、应用以及研究所必要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中文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能够比较敏锐地发现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并基本懂得如何处理和研究有关学术信息,具有撰写有一定见解和水平的科研论文的能力;在教学和各项社会活动中,能说标准的普通话,能规范地书写、使用汉语言文字,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外语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并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中国语言文学。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学语文教学法、写作学、美学、普通逻辑学等。
本专业的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毕业时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秘书学专业简介
秘书学专业开设于1985年,1997年升格为四年制本科。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秘书学、文书学基础理论和掌握公文处理、公关交际、档案管理等知识技能,有较宽厚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有较强的公务办事能力和写作能力,热爱文秘工作的各类办公室实用人才和预备公务员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熟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 掌握文书学、秘书学、行政管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秘书工作的特点、方法和一般规律,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为宽广的知识面;熟练掌握文秘工作的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处理事务的能力和文案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角色意识和服务意识。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为中国语言文学。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20世纪文学、文学理论、书法、基础写作、秘书写作、秘书学、行政学、社会学、文书档案学、领导学、社会心理学、社会调查、公共关系学等。
本专业的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毕业时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新闻学专业简介
新闻学专业设立于2002年。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学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及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报社、广播电视机构、出版部门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掌握新闻学、广播电视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中外广播电视事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等业务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创新和科研的初步能力,具有社会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外语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四级标准,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能力。
本专业的主干学科是新闻学。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学、新闻编辑学、广播电视概论、现代报纸编辑、新闻摄影、电视摄像与编辑、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评论学、新闻采编与写作、新闻道德与法规、电视专题与栏目、广告学、媒介素养、网络新闻等。
本专业的修业年限为四至六年,毕业时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硕士点介绍
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于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正式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现开设延安文艺、新时期文学思潮、中国现代喜剧文学、现当代著名作家等四个研究方向。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由马泽、魏久尧、何满仓、梁向阳教授、惠雁冰、马海娟副教授组成的导师组,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很强的教学能力,在“延安文艺研究”、“路遥研究”、“曹禺研究”、“散文研究”和“十七年小说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文学评论》《民族文学研究》《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教育报》《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文艺学硕士点
文艺学硕士点2007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该硕士点由王刚教授、梁向阳教授、惠雁冰教授、孙鸿亮教授、赵维森教授、孔岩副教授、刘鑫副教授等人组成导师组,主要面向高校、科研机构、党政机关培养高级的专门研究人才和管理人才。开设的专业研究方向主要有:一、文艺美学和范畴美学——其主要内容有:①研究审美范畴和艺术形态的一般审美本质、发展历史及审美特征;②分析描述东西方悲剧和喜剧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规律。二、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流变过程,客观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作用、意义。三、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批评方法、评论写作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的评论实践是其落脚点。本专业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6人,讲师4人,出版学术专著13部,在《文学评论》、《人民日报》、《文艺报》、《文学报》、《当代文坛》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