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08:42
因境内有闻名遐迩的延水关古渡口而得名。
晋为临河县治。
西魏为安人县治。
隋为吉万县治。
唐贞观三年(629年),为宏风县治。
唐开元十四年(726年),为延水县治。
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撤县降为镇,后改为永宁关。
明、清属永庶里。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属孝和里。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8月,属中区。
1949年2月,属延水区。
1950年7月,属五区。
1955年3月,属张家河区。
1958年8月,成立张家河公社。
1984年6月,改设延水关镇。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辖张家河、延水关、高家畔、伏寺、杨家畔、石佛、苏亚、新胜古、冯家塬、刘家塬、呼家塬、下刘塬、桑洼、刘泉、石家山、冯家崖、贺家河、东村、达连沟、孙家山、张家洼、段家山、郝家千村23个行政村;下设74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延水关镇下辖25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张家河村。
延水关镇地处延川县东南部,黄河西岸。东临黄河与山西省永和县南社乡、大石崾乡相望,南接杨家圪台镇与乾坤湾镇,西邻文安驿镇,北连大禹街道。总面积233平方千米。
延水关镇境内地形属典型的黄河峡谷蛇曲地貌。
延水关镇境内河道均属黄河流域。主要河流有黄河,自北而南依次形成旋涡湾、延水湾、伏寺湾、乾坤湾4个大湾,纵贯全境东部。
延水关镇境内黄河水泥沙十分丰富,已开发的有延水关、伏寺沙场。
延水关镇境内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洪涝、风灾、低温、霜冻、雷击等。雹灾平均五年三遇。风灾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最严重的一次风灾发生在1961年6月7日,造成4.5万亩小麦受灾,减产35万千克。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辖区总人口10603人,其中男性5418人,占51.1%;女性5185人,占48.9%。2011年,延水关镇人口出生率9.3‰,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4.2‰。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79人。
截至2018年,延水关镇户籍人口21109人。
2018年,延水关镇有工业企业14个;其中,规上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3个。
2011年,延水关镇农业总产值1.03亿元。农业耕地面积7.8万亩,以种植玉米、枣果、育苗、药材为主。全镇红枣总面积7.5万亩,农民人均7.3亩,其中盛果面积5.5万亩,2011年,延水关镇产量2万吨,实现产值8000万元,红枣人均纯收入5600元,占到总收入的80%。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有大型红枣加工企业2个,小型加工厂点12个,合作社4个,枣农协会23个,年加工能力8000吨,2011年,延水关镇加工红枣6500吨,实现工业增加值1800余万元。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有商业网点86个,农贸市场1个。2011年,延水关镇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000余万元。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有邮政所1个。电信企业2个,服务网点2个,固定电话用户15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68%;移动电话用户4000户,宽带接入用户200户。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626万元,比上年增长19%;各项贷款余额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
延水关镇以延延二级公路为轴线,郝家千至苏亚环乡路、王家渠至杨家畔旅游路、牛家山至呼家塬3条公路支线为环线,形成了“一轴三环”交通网络。境内通航河道30千米,主要码头有延水关、伏寺。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有镇文化站1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4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5个;各类图书室4个,藏书3万余册。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有广播电视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100户,入户率78.3%,卫星广播电视村村通用户2500户。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有镇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100人,专任教师3人;小学1所,在校生98人,专任教师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有中心卫生院1个,职工12人,其中医务人员4人,设有10个科室,有12张病床,年接诊患者2600人左右,其中住院治疗300人左右,建有农村卫生室18个,配备专职卫生员23人。
2011年,延水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692人,参合率95%。
截至2011年末,延水关镇有体育场地3个。6%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5%。
2011年,延水关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有355户,人数766人;农村五保供养61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0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9692人,参保率达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