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2 16:26
雷德里克·怀斯曼(Frederick Wiseman),1930年1月1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美国纪录片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威廉姆斯学院和耶鲁大学。
1930年1月1日,怀斯曼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的一个犹太家庭。1951年,他从威廉姆斯学院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19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之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1956年,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后到巴黎做职业律师,之后又回到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法律。
1964年,在剧情片《冷酷的世界》中担任制片工作;1967年,拍摄第一部纪录片《提提卡蠢事》,该片获得德国曼汉姆影展最佳纪录片大奖。1968年,他收到一部分资金,凭借这些资金拍摄了纪录片《高中》。1969年,拍摄党派选举期间社会问题的纪录片《法律与秩序》,之后怀斯曼开始受到当地公共电视台(PBS)和基金会的资助。
1970年,拍摄反映医院急诊室故事的纪录片《医院》。1971年,执导纪录片《基本训练》,同年执导纪录片《村》。在1971年至1981年这十年间,纽约WNET公共电视台Chennel 13开始资助怀斯曼几乎每年制作一部纪录片。1972年,拍摄纪录片《教徒》。1973年,拍摄纪录片《少年法庭》。1974年,怀斯曼拍摄纪录片《灵长类》。1975年,拍摄纪录片《福利》。
1976年,执导的纪录片《肉类》讲述了牛、羊从动物变长肉制品的过程,以及消费者的一些经济行为。1977年,执导纪录片《运河区》。1978年,执导纪录片《西奈驻防》。1979年,执导纪录片 《演习》。1980年,执导第一部剧情片《谢拉菲塔的日记》。1986年,怀斯曼先后把镜头对准亚拉巴马聋人学校和盲人学校,拍摄了《聋》和《盲》两部影片。
1988年,改编舞台剧作品《最后一封信》;同年,他又改编了贝克特的《Ohles beaux jours》。1989年,执导纪录片《死亡边缘》,该片时长358分钟,是怀斯曼创作生涯中时长最长的一部纪录片;同年,执导纪录片《中央公园》。
1995年,拍摄反应巴黎歌舞剧院舞蹈演员从训练到演出过程的纪录片《芭蕾》。1996年,拍摄纪录片《法兰西剧院-表演爱情》。2002年9月12日,执导的第二部剧情片《最后的信件》在美国上映。2003年,获得唐大卫奖。2009年,拍摄纪录片《舞蹈: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2010年9月,执导的纪录片《搏击健身房》在第35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2011年,拍摄记录疯马歌舞团表演的纪录片《疯马歌舞秀》,该片获得第3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纪录片奖提名。
2013年,拍摄纪录片《在伯克利》;2014年,拍摄纪录片《国家美术馆》,该片获得第40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纪录片奖提名;8月29日,获得第7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这也是电影节历史上第一次将该奖项颁发给纪录片导演。2015年,怀斯曼执导的纪录片《在杰克逊高地》在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首映。2017年2月26日,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9月4日,执导的纪录片《纽约公立图书馆》在第7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映。,
2018年8月,拍摄的纪录片《印第安纳的蒙罗维亚》 入围第56届纽约电影节。
(资料参考)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靠着独到的眼光与客观的拍摄手法,记录下美国超过半个世纪的社会变迁。(凤凰网评)他最伟大的一个贡献是重新定义了现代电影,同时促使电影界把纪录片纳入了电影范畴,很多评论家把他比作电影界的巴尔扎克。(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阿尔贝托·巴尔贝拉评)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通过其标志性的拍摄方式,持续性的观察和拍摄美国各种公共机构,在此过程中成长为举世闻名的纪录片导演。(腾讯网评)他把冷静的观察与高度表现性的操纵结合到了一起,把观察式纪录片看似“事不关己的旁观者”的美学风格与高度表现性的场面调度和蒙太奇结合到了一起。(加拿大纪录片学者巴里·格兰特评)把纪录片的地位提高到了和其他类型电影同样的高度;也或许,更高。(《北京青年报》评)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像一个手持手术刀的“外科大夫”,毫不留情地解剖美国社会。(纪录片导演吴文光评)又像一个疯狂的修道士,构筑自己的形形色色的人间地狱。(纪录片导演埃罗尔·莫里斯评)他那无所畏惧的勇气叫人钦佩,多亏了他,观众才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极端冷酷和残暴。(纪录片导演索菲亚·菲尼斯评)
弗雷德里克·怀斯曼是一代中国纪录片人心目中的“老英雄”,他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电影美学、电影方法, 他还代表着一种介入社会、改造社会的使命和立场。(《电影艺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