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山书院

更新时间:2024-10-02 14:55

彝山书院是位于河南开封城彝山之麓的古城。

简介

清道光八年(1828)知府栗毓美、知县刘荫堂于此创建书院。因大梁书院兼收生员、童生,弊病甚多,为“念培养英才之道自成童始”,特建此专课童生,并建考棚,以除试课抄袭顶替之弊病,而拔擢真才。山长史致昌主讲7年,制订章程,刊刻课艺,编撰书院志。生徒年中县试者少则20多人,多则30-40人。有房屋56间,二十二年重修,计有大门、奎星阁、讲堂、考棚、东亭、卷石山房、小琅琊精舍、正业堂及迎旭、延明、仁静、知乐、慎行、资深、广益、藏密诸斋,还取艮岳遗石叠成留云峰,峰下有小蓬池,加以古槐苍松,环境极为清幽。咸丰三年(1853)因经费被官府挪用,屋宇渐颓。同治十一年(1872)巡抚李鹤年捐银5000两为学生膏火费;又捐银1000两,增修山长居宅。光绪十六年(1890)知县黄璟再次重修。三十一年改为开封中学堂。今为开封市第五中学。

对联

仁规义矩;

秋实春华

佚名题门楼

此日不得再;

所游必有常。

清代史致昌题考棚

文无定价惟求是;

理得真诠始见精。

清代王怀玉题考棚

一亭临水地幽极;

群山在目情欣然。

清代史致昌题东亭

东壁图书在掌握;

中州文物罗心胸。

清代钱梠叔题奎星阁

圣神教同,文炳千古;

天人理贯,笔灿一枝。

清代徐应辰题奎星阁

近北阙之辉光,人占星聚;

焕中州之文物,岁纪河清。

清代史致昌题奎星阁

讲院秋高文境辟;

梁园雪满赋才多。

清代张祥河题正业堂

笃行在明伦,列弟子之斑,愿吾图敦崇实学;

读书期致用,为庙堂之器,从此地立定根基。

清代史致昌题正业堂

藏修息游,须念贤公卿之缔造;

文章道义,勉循古濂洛之渊源。

清代史致昌题讲堂。藏修息游:语出《礼记·学记》,藏指怀抱,修指学习,息指止劳,游指闲适。 濂洛:宋代理学的两个派别。濂,指周敦颐学派;洛,指洛阳二程

风气会八方,认定指归,端在濂源洛委;

学人展初步,拓一眼界,还从岳色河声。

清代许乃钊题讲堂。指归:主旨、意向。 源、委:原指水的发源和归宿,引申为道理的本末和底细

留伊洛之典型,道脉绵延,须共体传心于往哲

钟河嵩之灵秀,人才振起,要在端进步于初基。

清代王怀玉题讲堂

励志肇童蒙,溯彝山挺秀,汴水流芳,中土英贤归手授;

储才先士习,况孟氏遗风,程门立雪,千秋正学著心传。

清代邹鸣鹤题讲堂

对联鉴赏

藏修息游,须念贤公卿之缔造;文章道义,勉循古濂洛之渊源。

史致昌为书院山长,主讲七年,其间制订章程,刊刻课艺,编撰书院志,卓有成就。此联为其所撰。

《礼记学记》:“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以“藏修”指专心向学,使业不离身;“息游”指适当放松,使心情愉悦。上联告诫学子们要珍惜“贤公卿”捐资创建缔造的这一书院,是他们给诸位创造了学习和休息的良好条件,须念之而奋发。“

濂洛“,北宋理学的两个学派。“濂“指濂溪周敦颐“洛”指洛阳程颢程颐。“本谓水源也泛指事物的根源。下联指明书院以宋代理学为本勉励众学生遵循古代理学大师的教诲文章道义”不离渊源发扬光大尽展才华。

风气会八方,认定指归,端在濂源洛委;学人展初步,拓开眼界,还从岳色河声。

许乃钊撰。许乃钊,字贞恒,号信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道光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左迁光禄寺卿。有《武备辑要》、《乡守外编辑要》。

“风气”,风尚。刘因《隐仙谷》诗:“山川含太古,风气如未开。”后亦指社会流行习气联指兴学重教之风。 “指归宗旨和意向所在。王僧《诫子书》:“汝曾未窥其题目,未辨其指归。”“原委”,《礼记学记》:“三山之祭川也,绵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郑玄注:“源,泉所出也;委,流所聚也。”指水的发源和最后的归宿。引申为事情的本末、底细。《元史张起岩传》:“宋儒道学源委,尢多究心。”“濂源洛委”,上联指明八方之士来求学深造,是以宋代理学为其宗旨的。

“初步”,开始阶段。“拓开”,张开,开拓。“眼界”,目力所及的范围,引申指见识的文度。苏辙《和子瞻雪浪斋》:“窗中缟练舒眼界,枕上雷霆惊耳门。”“岳色河声”,中岳嵩山的秀色和黄河激越的涛声,以著名的景致代指书院。下联指明书院是众学子起步之地,只要埋头苦学,潜心研读,定能成为学识渊博的栋梁之材。

些联强调书院对于培养造就人才的重要作用,言简意丰,情真意切,有较强的感染力。

留伊洛之曲型,道脉绵延,须共体传心于往哲;钟河嵩之灵秀,人才振起,要在端进步于初基。

“伊洛”,伊水与洛水。指宋代程颢程颐的理学。程氏史弟洛阳阳人,讲学伊洛之间,故称作“伊洛之学”。“典型”,《说文土部》:“型,铸器之法也。”段玉裁注:“以木为之曰模,以竹曰范,以土曰型,引申之为典型。”原指模型或模范,现犹道统,即朱、程理学家称儒家学术思想授受的系统,其自认为是继承孔子的道统的。颜元《存学编》:“庶几衍道脉于不,续真宗于不差。”“绵延”,连续不断。“共体”,共同承继,沿袭。“传心”,即心传,指心心相印,递相授受。裴休《传达传心法要上》:“从上祖题惟传一心,更无二法。”“往哲”,先哲,前贤。文徽陈迹,每列空门损世情。“上联阐明书院是以”二程“理学为道统的,激励后学诸生继承其精髓,以得发展。 “河嵩”,黄河与嵩山。有成语作“钏灵毓秀”,谓天地间灵秀之气所聚。联指集聚黄河与嵩山的灵秀之气,喻指书院汇集众多聪明才智灵好学的生徒。“振起”,兴起,奋起。苏轼《上神宗皇帝书》:“风采消委之余,虽豪杰有不能振起。”“在端”,即端在,真正的。“初基”,犹初始。下联指出尽管此间是钟灵毓秀之地,自会地灵人杰,但要想使人才奋起,还需实实在在地在书院中从头做起,循序渐进。

联语从书院的特点出发,指出其有益于“道脉绵延”,也有助于“人才振起”,情殷意重,旨趣不凡,既是对“往哲”的缅怀,也是对后学的激励。

励志肇童蒙,溯彝山挺秀,汴水流芳,中土英贤归手授;储才先士习,况孟氏遣风,程门立雪,千秋正学著心传。

邹鸣鹤(1793—1853),字钟泉,号松友,江苏无锡人。清嘉庆进士。咸丰间官至广西巡抚。有《世忠堂诗古文集》、《道齐正轨》。此联为彝山书院而题。“励志”,奋志,集中心思致力于茜种事业。《旧唐书李渤传》:“励志于文学,陷于嵩山,以读书业文为事。”“肇”,初始。“童蒙”,指幼稚无知的童年。韩愈《祭窦司业文》:“我这获见实自童蒙。”“溯”,逆流而上,引申为追求根源。“彝山”,指彝山书院。“汴水”,即汴渠,故道在今开封城内,曾为中原通往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水运干道。“中土”指中原地工。“英贤”,德才杰出的人。司马光《呈范景仁》诗:“地灵物秀气淑美,同来衮衮生英贤。”“手授”,手把手地传授培养。上联强调对儿童要从小进行树立远大志向的教育,书院这里山清水秀,有优秀的老题言传身教,定能为中原大地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储才”,积聚人才。周密《齐东野语杭学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广学校以储才。”“士习”,果正,则仕风未有不清者。”“孟氏遗风”,开封旧有宋代所建孟子祠,指书院崇仰孔孟之说。“程门立雪”,尊师重道之典。谢应芳《杨龟山祠》诗:“旧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正学”,谓合乎正道的学说。西武帝时,排斥百家,始以儒学为正学。《史记儒林列传》“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心传”,禅宗指不立文字,不依经卷,惟以题徒心心相印,传受佛法,也喻指世世代代相传达室的茜种学说。元好问《感兴》诗:“诗印高提教外禅,几人针芥得心传。”下联指出也院所在之地有好的读书风气和尊师传统,有利于使正统的典籍得以相传,欣然为国家培养和储存大量度有识之士。联语通过对“正学”的褒扬,倡大励尊师,肯定手授心传,抒发储才育英贤的情怀启人想像,催人奋进,读来令人精神振奋,胸襟荡开。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