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15:45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10月24日,彭德怀诞生于彭德怀故居原址,并在这里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
民国十四年至民国十六年(1925年~1927年),彭德怀任湘军连长、营长时,交给弟弟积蓄400元。团经委会瞒着彭德怀给他二弟400元,共800银元,由胞弟彭金华与彭荣华在原屋西南30米处新建瓦房12间,取名“三华堂”,意为得华(彭德怀原名)、金华、荣华三兄弟之华厦。彭德怀撰写门联:“为善最乐;见恶必除。”
民国十七年(1928年),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其亲属进行迫害,彭德怀故居亦遭破坏。
1949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和人民建议修复彭德怀故居,被彭德怀拒绝。故居门联改书“吊民伐罪,继往开来”,横批“为民服务”。
1958年12月,彭德怀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陪同,回故乡视察,在彭德怀故居住了两天一晚。
1961年11月,彭德怀回故乡进行调查研究,在彭德怀故居住了一个多月,接待来访的干部、群众2000多人次,并在此写出四个调查报告。
1980年至1983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对故居进行维修,并加砌保护性的石围墙。
1982年,邓小平题字“彭德怀同志故居”。
1983年8月1日,彭德怀故居正式对外开放。
1998年,彭德怀诞辰100周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彭德怀故里塑建一尊铜像,供人们瞻仰。同年,全面维修彭德怀故居,复原彭德怀1961年回乡调查时的情形。
彭德怀故居坐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粉墙青瓦,共17个户间土墙环护,中设槽门,是具有典型江南风味的普通农舍,占地面积249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平方米。
在彭德怀故居的最外面是一道围墙,是扩建的时候新修建的,为了和故居的风格色调保持一致,围墙被涂成了土黄色。在围墙的正中间有一道槽门,槽门的门楣之上有一道由祁阳石雕刻而成的门匾。祁阳石产自湖南的祁阳县,石质温润细腻,大多呈现出美丽的紫红色。门匾上雕刻的“彭德怀同志故居”七个字,由邓小平亲自所书。
小庭院里种有一棵桔子树和柚子树。这两棵树是彭德怀1961年回乡的时候,亲自栽种的。
正屋正中间挂有一幅彩色照片,是彭德怀穿着元帅服的照片,在两边的墙上,挂有一些活动年表,按照年份详细介绍了彭德怀的生平。
东前正房原是彭德怀胞弟彭荣华夫妻的卧室,里面的陈设很简单,一张床铺,一张书桌,一个凳子、一个衣柜,还有一个洗脸架。建国后,彭德怀两次回故乡就居住在此,前后总共居住了36天。在此居住的时候,他白天要么接待来访的群众和干部,要么就是外出视察,或者是下地参与劳动;晚上吃过晚饭后,他就伏案撰写调研材料和报告。这卧室如今的布置,是按照彭德怀两次回乡的摆设原样陈设,没有做过改变。
彭德怀另一个胞弟的住处位于东横屋,在东横屋的墙壁上挂有彭金华夫妇、彭荣华夫妇的遗照和生平介绍。
彭德怀铜像建在彭德怀故居对面的卧虎山上,背靠峻峭挺拔的乌石峰,前面是广袤的田野,视野开阔,气势雄伟。彭德怀全身铜像由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雕塑家程允贤设计,像高5.1米,连基座8.1米。塑像中的彭德怀身着元帅服,双手背后,昂首挺胸,朴实凝重,生动、艺术地展现了他生前坚毅果敢、刚正不阿的人格和横刀立马、决胜千里的雄姿。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题写的“彭德怀同志”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镌刻在花岗岩基座上。铜像巍然屹立在50米见方的广场中央。
彭德怀纪念馆是以彭德怀故居为依托建立起来的一座完整、系统地介绍彭德怀同志生平业绩的传记性专馆,馆藏彭德怀遗物和文物资料5000余件。开馆以来,相继获得的国家级荣誉包括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红色旅游十大景区和国家二级博物馆。
相关人物
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年),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原名彭得华,号石穿,1922年改名彭德怀,湖南湘潭人。早年即身入行伍,参加过北伐战争,任湘军团长。民国十七年(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组织了平江起义,率部上井冈山,任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参加了五次反“围则”;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副总指挥;解放战争中任第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志愿军司今员兼政委;1955年授元帅军衔。
彭德怀故居是彭德怀的出生地,也曾作为彭德怀接待干部和群众的地点,这里蕴含了彭德怀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
2001年6月25日,彭德怀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5年1月,彭德怀故居被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自驾:自湘潭县人民政府出发,路程约39.0千米,约50分钟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