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县

更新时间:2024-09-22 11:55

德江县,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东邻印江县,西接遵义市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北部插入沿河县、务川县之间,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德江县下辖3个街道,11个镇,8个乡。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常住人口39.34万人。

历史沿革

夏、禹时德江属荆梁二州南微外地。

殷周属鬼方。

春秋战国属巴国南境。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全国为36郡,德江属巴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建县,德江属巴郡之涪陵县,县治今四川彭水。

东汉献帝六年(201年),分涪陵县地置巴东属国,治涪陵县,辖涪陵、丹兴、汉葭、永宁4县,德江属永宁县。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改巴东属国为涪陵郡,郡治丹兴县。改永宁县为万宁县,德江属万宁县。晋代和南北朝时期德江仍属涪陵郡的万宁县。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信州总管龙门公裕王宇文述招慰生僚王元殊、多质等,以其地遥置费州,州治今德江楠木乡官宅村。德江属费州。

隋统一中国后,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取销费州。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以原费州地置涪川县,属黔州。开皇十三年,置彭水为黔州治。仁寿四年(604年)设扶阳县,属庸州(州治德江泉口乡马纳村)。大业二年(606年),废庸州,扶阳县拨属巴东郡,德江大部属扶阳县。是时,改黔州为黔安郡。涪川县在今德江、思南之间,德江东南部属涪川县。

唐贞观四年(630年),以涪川、扶阳二县置费州。天宝元年(742年),费州改名涪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费州,州治涪川县(今德江)。德江仍和隋代相同,分属涪川县和扶阳县。

宋为羁縻州。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土著首领田祐恭入朝内附,重和元年(1118年),以其地置思州,领务川、邛水、安夷3县,德江属务川县。宣和四年(1122年),废州县,原3县以务川城、邛水堡、安夷堡为名拨属黔州。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复置思州三县,德江仍属务川县。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水特姜长官司。长官司治所设今思南,隶属治设龙泉坪的思州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年),改水特姜长官司为水德江工长官司。永乐十一年(1413年),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因争砂石坑相仇杀,不听朝廷调处均革职逮办,废思州、思南两宣慰司,以其辖铜仁、镇远、乌罗、思南四府,隶贵州布政司,思南府治思南,水德江属之。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贵州巡抚郭子章,巡按金忠士请准,改水德江为安化县,治与思南府附廓。

清代为达“王化”,于咸同农民起义失败后的光绪八年(1882年),从贵州巡抚岑毓英请,将安化县移治大堡场(今德江县城)。

民国二年(1913年),改安化县为德江县,设德江县公署,属思南府。民国三年,德江县属黔东道(治镇远,惯称镇远道)。民国十二年(1923年)裁道直属省。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贵州分建11个行政督察区,德江隶属第6区,专员公署设思南。次年,划原81个县的11个区为8区,德江隶新编第6区,署治铜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贵州省政府除直辖15个县外,其余66个县缩编为5个行政督察区,德江属治设遵义的第5督察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将原第1行政督察区分为第1、6督察区,德江划入新成立的第6区,署治铜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德江一直隶属贵州省铜仁市。

2020年3月3日,退出贫困县序列,实现脱贫“摘帽”。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德江春秋为西南巴国南境,后属楚。

战国属楚黔中枳县。

秦属巴郡。

汉初,境内东、东南部属武陵郡酉阳县;西南、西北及北部属巴郡之涪陵县。

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年),分东南部入永宁县,隶武陵郡;西北部仍属巴郡涪陵县。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改永宁县为万宁县,辖今德江、务川、印江,隶涪陵郡。

晋因之。

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境地划入奉州。武帝建德三年(574年),改奉州名黔州。宣政元年(578年),境地属费州(治在印江境内,印江河甲山至德江小溪之间),受信州节制。

隋开皇五年(585年),废费州,置涪川县,隶黔州。十九年(599年),境北置庸州(治在今泉口石马),辖务川县、涪川县。时德江地属两县共辖地。仁寿四年(604年),境西南、西北部分置扶阳县,隶庸州。大业二年(606年),废庸州,涪川县、扶阳县拨属黔安郡,改隶巴东郡(治在今四川奉节)节制。境南又置宾化县(今思南),后置为思王县,隶牂牁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西北部扶阳县与东南部涪川县同隶务州。涪川县治从印江境内移蒙笼山(今潮砥镇官宅村)。贞观四年(630年)九月丙子,改务州为思州,开南蛮地(分涪川、扶阳二县地)复置费州,割黔州的万资、相永二县属费州,与思州分制。八年(634年),又割思州的多田、城乐二县属费州(此时辖及今德江、沿河全部,思南、印江大部,秀山、西阳部分;西北以丰乐至洪渡河为界,西南以乌江河为界,东北则以清水江为界)。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费州隶黔中道。天宝元年(742年)撤州置郡,改费州为涪川郡,隶属关系未变。乾元元年(758年)复名费州,隶黔中郡。乾宁三年(896年)四月,蛮酋分据其地。后晋天福五年(940年),费州附于楚王马希范。

宋初,为黔州羁縻地。元丰三年(1080年)费州(时也名涪川郡)为夔州路化外州,领涪川、城乐、多田、扶阳四县,朝廷不派官吏统领。元祐、绍圣间(1086—1097年)疑入大理国,《思南府续志》有建安间置义仓放米救民不收息的记载。大观间(1107—1110年)被思州占领,从此并入思州版图。政和七年(1117年),境内西南置安夷县,隶夔州路黔州;境东北属务川县,隶思州,隶夔州路。宣和四年(1122年),废思州及务川、安夷县,西北、东北、东南属务川城,西南属安夷堡,同隶黔州。绍兴元年(1131年),复置思州和务川、安夷县。嘉定六年(1213年),张恢征剿境地龙泉坪三十六洞反叛苗蛮,子张焕留授思州宣抚司同知,镇守本土。

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思州军民安抚司,辖境地,受顺元宣慰司节制,隶湖广行省。十三年(1276年),知思州田景贤以地附元,元置新军万户府,以田氏为总管。次年(1277年)春,田景贤奉召朝参,改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其辖地大于宋之思州。为管理方便,将思州治从务川都濡(今浞水)徙境龙泉坪(今德江县龙泉乡龙泉坪),随置龙泉坪长官司附郭,后毁于火,州、司治同移清江。十五年(1278年),置水特姜、安化上中下蛮、洪安等处、化剂长官司辖境地,隶思州宣抚司。水特姜长官司附郭。至元十七年(1280年)张坤元以功授龙泉坪长官司正长官。其年,龙泉坪思州治毁于火,田景贤移思州治至清江城(今岑巩),冉文虎(副长官,据《黔记》)迁水特姜长官司治于境地秀水(今复兴),后以杨姓为副长官又从秀水迁入思南境内。张坤元将龙泉坪长官司治迁到小谷庄(今龙泉乡草栈坝)。是年,敕思州宣抚司迁回龙泉坪。二十九年五月,思州改隶湖广行省。至正中,田仁厚率兵驱走龙泉坪长官司长官。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镇远知州田茂安攻破龙泉坪,以其地献夏明玉珍,创设思南道都元帅府,从镇远移州治于思南,辖安化上中下蛮、洪安等处、化剂长官司,隶四川行省。思州宣慰田仁厚从龙泉坪再次徙治于都坪(今岑巩)。思州遂分为二。二十五年(1365年)六月,水特姜长官司从思州改隶思南道都元帅府。是月,田仁智派杨琛表归朱元璋,吴王(朱元璋)改思南道都元帅府置思南道宣慰使司,以田仁智为宣慰使。

明洪武五年(1372年),思南道宣慰使司改置为思南宣慰使司,水特姜长官司改名水德江长官司。十年,以元安化上中下蛮地始置蛮夷长官司,隶思南宣慰司。二十六年,省洪安、化剂二长官司入水德江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二月,境隶思南府。嘉靖年间,水德江长官司的德江图、德江村图、大堡图、瓮济图,蛮夷长官司水特姜图、罗文水图、新地图,沿河祐溪长官司水东图、卜龟坪图,务川县齐地图、隘头图和印江县在廓图、网陀图、茅坝图共辖境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水德江长官司改建为安化县,领土县丞、土主薄、土巡检各1个,德江村图更名水村图。

清雍正七年(1729年),革沿河祐溪正长官司于思南府分隶。八年(1730年),革蛮夷副长官司,其属图直隶思南府。从此,安化县、务川县、印江县和思南府所辖特姜图、罗纹图、新地图、水东图、卜龟图、茅坝图共管境地。光绪八年(1882年)九月,安化县治所从思南府城移迁大堡场(今德江县城)。二十四年(1898年),安化、务川、印江和思南府属互拨部分挿花地。原乌罗司所属大堡里(解家屯)拨入德江。

民国三年(1914年)一月三十日,安化县改名德江县,隶黔东道,道治设在镇远,又称镇远道。原安化县之偏刀水、天哨、塘头、四十八溪等地分拨凤冈、印江、思南、松桃等县。堕坪由思南府属地拨入务川县。踏坪从婺川县拨入德江县。十二月二十七日开始勘界,四年(1915年)结束,县与思南、凤冈、务川、沿河、印江、凤泉互调瓮脱插花地。德江县与新设之思南县以东瓜溪懵懂盖及迤三合场为界,原府属之七星场、石重盖、偏岩子、梅子坳、焦溪、堕坪、乌鸦溪、牛渡滩、下坝、平洋盖、天井、龙阡坝拨入德江县,原安化县属之大坝场、木根洞、梧桐树、邵家桥、张家寨、鹦鹉溪、潮砥滩头、水淹坝拨入思南县,因省参议员黎景煊(潮砥人)等人不同意将潮砥拨入思南县而未划入。原安化县所辖之水村图5个甲、德江图3个甲、大堡图8个甲等地拨入新置沿河县。四年(1915年)七月至十一月,原属印江所辖之大堡、马脑山、乌鸦溪、煎茶溪、黄家坝划入德江。原系德江所辖之天堂哨、刀坝场、来安营、平洞口、鸟巢、周家坝、大云半、小云半划入印江县。婺川县知事郑重与德江县知事梁鸿藻会商:德江属地龙桥、黄草坪、焦岩、红丝塘、干河坝、肖家盖、鲁牙溪、官基头、柏村、后坝、李家岩、中寨、肖家湾、下台、方水井、太阳枧等处拨入婺川县,婺川县拨归德江县有大堡、九条溪、南客寨、高洞、厦阡、代界坪、沙溪、十字路、圈坪、鸟坪、龙溪垭、羊塘场、彭家寨等处。

民国五年(1916年)初,奉令废除图甲制,改设区、保、甲制。全县划分为9个区。

民国六年(1917年),南二区(宽坪)划属思南县,未执行。十二年(1913),撤黔东道,德江直隶省辖。十年(1917年),中区改称第一区,东一区改称第二区,东二区改称第三区,南一区改称第四区,南二区与南三区合称第五区,西一区改称第六区,西二区改称第七区,北区改称第八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二月二十八日,省政府参议乔运亨奉令访查思南、凤冈、石阡、印江、德江五县插花地。以德属小溪河及思属自东华溪起沿山至香炉山、轿子顶之绵亘山脉为思德两县属界限,将思德互争之宽坪、亭子坝等处均划属思南管辖仅划出亭子坝。八月,设8正区2分区即。是月,改保董制为乡、闾、邻建制,建立地方自治组织。据不完全统计,境内有13镇99乡。

民国二十年(1935年)六月,德江改隶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思南)。九月,撤销乡闾邻,划分区域,编组保甲,清查户口。确定联保办公处,将原有各乡镇公所并合于适中地点设为保长联合处,互推保长1人为主任,并制定规约。十二月,全县撤闾建保、撤邻建甲编制结束,保甲长就地选拔。第一区二、三、四保为城内住户。但此时的联保也称乡。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三月,德江改隶新编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八月,境设1镇4区。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一月,德江改隶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遵义)。改设为东、南、西、北、中五区,随后改称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第四区、第五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德江县与婺川县磋商后,将婺川属地堕坪拨入德江县管辖。

民国二十九年二月,撤销联保,改设区、乡(镇)、保、甲。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七月,县内政区缩编,东区并入稳坪,西区并入煎茶,中区改设镇,直属县政府。形成1镇2区。九月,撤区乡镇,全县置20个联保,辖183个保共1968个甲。九月十六日,思南德江互争之宽坪正式拨给思南县。十二月二十五日,印江所辖之廖家坝、上坝、一元坝、袁家湾、水吞牛、细沙溪、安牙铺划入德江县。原系德江县所辖之旧香坝、五谷溪、大坨坝、柏杨坨、三角岩、渡塘、石登头、上龙塘、下龙塘等地拨入沿河县。原系沿河所辖之泉口寺、银甲溪、马纳溪、芳龙园、官村、岩头坝、沙坡、毛岭、毛家坝、枫香溪、枫香铺、杨家坪、徐家岩、黎家祠、客店、冷家山等地划入德江县。是年,德江改隶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在贵阳)。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五月,原属务川县石槽水联保之汪家大坪、斜岩、横料、九龙溪、石板溪、鹿井溪、盛坝、黄家堡、汪家坝、陈家寨、冷水岩、李家湾、冷水界、雨坛堡、雷家堡、刘家寨、坟岗上、大林山等地拨入德江管辖。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三月,撤区,改联保为乡镇,置玉溪镇及共和、文新、沙溪、平原、楠杆、煎茶、复兴、大兴、潮砥、黄金、顺溪、稳坪、杉树、文化、泉口、长丰17个乡(镇)。是月,德江改隶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从此后,其隶属关系一直未变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六月,增置高山乡,共18个乡(镇),隶贵州省第六行政督察区(驻铜仁)。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初,恢复设区,全县设为6个区。

1950年2月4日,德江县人民政府成立,下置5区18乡(镇),共183个保。

1951年,增置文新区、平原区2区,县辖7区18乡176个村。

1953年1月,增置高山区、共和区。7月,高山区并入长丰区。全县划为8区80个乡镇。

1955年,以思南拨入之七八山、三合场2乡置三合乡,增置东泉乡,隶煎茶区。

1956年1月,裁共和区。县设城关区、文新区、平原区、煎茶区、潮砥区、稳坪区、长丰区共7区60乡(镇)。

1957年2月,平原乡红旗坝村的平原、红旗、坝村、新田4个村寨划属婺川县新田乡,婺川县将新田乡第二村的风门丫、郭家划入德江县平原乡管辖。

1958年10月,撤销原60个乡镇,将1956年以来先后成立的375个高级农业合作社合并为49个人民公社。12月,区改置为人民公社,复置原60个乡(镇)。

1959年1月,60个乡(镇)合并为53个生产管理区,下置323个生产大队。

1961年9月,7个人民公社恢复为区,53个生产管理区合置为28个人民公社。

1962年10月,撤文新、平原2区。

1963年3月,增置31个农村人民公社,恢复文新、平原2区,共置59个人民公社,350个生产大队,2431个生产小队。

1969年11月,南客人民公社并入城关人民公社。

1972年,新场人民公社并入煎茶人民公社。

1981年,复置南客人民公社。

1984年12月26日,煎茶乡改设镇,分置龙盘乡。共1镇7区58个乡(镇)350个村2922个村民小组。

1992年10月,乡镇合并,共20个乡镇350个村2922个村民小组。

2003年6月,将青龙镇原6个居委会整合成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城北社区由红旗、建设居委会整合,城中社区由中心、钟山居委会整合,城南社区由玉溪、中华、东风居委会整合)。

2005年12月,全县乡镇下辖3个社区,8个居委会,355个村,2918个村(居)民小组。

2007年10月,改置为12个社区32个居民小组和116个村1113个村民小组。

2010年11月,改置为29个社区,316个村,281个居民小组,2645个村民小组。

2011年12月30日,撤销复兴土家族苗族乡建立复兴镇、撤销合兴土家族乡建立合兴镇。

2012年12月,撤销高山土家族乡建立高山镇、撤销泉口土家族乡建立泉口镇、撤销长堡土家族乡建立长堡镇。

2013年5月,撤销共和土家族乡建立共和镇。7月,撤销平原土家族乡建立平原镇。12月,撤销青龙镇分别建立青龙街道办事处和玉水街道办事处。

至2014年底,全县辖街道2个(青龙、玉水)、镇11个(煎茶、潮砥、枫香溪、稳坪、合兴、复兴、共和、平原、长堡、高山、泉口)、土家族乡8个(堰塘、龙泉、钱家、沙溪、楠杆、桶井、荆角、长丰),344个村(社区),2926个村(居)民小组。

2019年10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德江县从玉水街道析出设立安化街道。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德江县下辖3个街道,11个镇,8个乡。德江县人民政府驻玉水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东邻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接遵义市凤冈县,南与思南县接壤,北部插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之间,介于东经107°46′—108°00′,北纬28°00′—28°38′之间,南北长67千米,东西宽63千米,国土总面积2072平方千米。距铜仁市265千米,距省会贵阳342千米。

地形地貌

德江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面上的娄山山系与武陵山系交界处,地势西北部高,中部较缓,东部稍低。最高为西北部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的羊角脑山峰,海拔1534米。最低为东部的望牌乌江渡口,海拔320米,相对高差1214米,属鄂西北中低山地貌区。境内喀斯特地貌与常态侵蚀地貌相间出现。

气候特征

德江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0℃,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为26.3℃,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4.9℃;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10℃;年平均积温5834.3℃,其中≥10℃的积温4244.6℃;年无霜期295天;年均降雨量123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082.2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3301.6兆焦/平方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18年,德江县水资源总量13.9亿立方米。总供水量10476万吨,与上年同期比增长1.62%。其中生活用水2529万吨,增长5.3%;农业灌溉供水6995万吨,增长0.56%;工业生产供水810万吨,与上年持平;生态环境供水101万吨,与上年持平。

土地资源

一、全县主要地类数据

截至2019年末,德江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52640.33公顷(789604.95亩),占国土面积26.03%。其中,水田17124.23公顷(256862.45亩),占耕地面积的32.53%;水浇地0.16公顷(2.40亩),占耕地面积的0.01%;旱地35515.94公顷(532739.10亩),占耕地面积的67.46%。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716.69公顷(10750.35亩),占全县耕地比重1.36%;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3530.28公顷(52954.20亩),占6.71%;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0262.93公顷(303943.95亩),占38.49%;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16298.60公顷(244479.00亩),占30.96%;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11831.83公顷(177477.45亩),占22.48%。

(二)林地122031.46公顷(1830471.90亩)。其中乔木林地78633.89公顷(1179508.35亩),占64.44%;竹林地172.35公顷(2585.25亩),占0.14%;灌木林地42341.52公顷(635122.80亩),占34.70%;其他林地883.7公顷(13255.50亩),占0.72%。

(三)草地1016.94公顷(15254.10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6.10公顷(241.50亩),占1.58%;人工牧草地2.60公顷(39.00亩),占0.26%;其他草地998.24公顷(14973.60亩),占98.16%。

(四)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070.27公顷(136054.05亩)。其中,建制镇用地1633.3公顷(24499.50亩),占18.01%;村庄用地7013.42公顷(105201.30亩);采矿用地347.67公顷(5215.05亩),占3.83%;特殊用地75.88公顷(1138.20亩),占0.84%。

(五)交通运输用地4397.22公顷(65958.30亩)。其中,公路用地1549.51公顷(23242.65亩),占35.24%;农村道路2839.62公顷(42594.30亩),占64.58%;管道运输用地4.58公顷(68.70亩),占0.10%;港口码头用地3.51公顷(52.65亩),占0.08%。

(六)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21.4公顷(51321.00亩)。其中,河流水面1505.56公顷(22583.40亩),占44.01%;水库水面1540.96公顷(23114.40亩),占45.04%;坑塘水面214.68公顷(3220.20亩),占6.27%;沟渠117.39公顷(1760.85亩),占3.43%;水工建筑用地42.81公顷(642.15亩),占1.25%。

(七)湿地8.53公顷(127.95亩)。其中全部为内陆滩涂用地。

二、全县专项调查数据

全县石漠化耕地共523.8公顷(7857.00亩)。占国土调查面积的0.30%。青龙街道、复兴镇、泉口镇、钱家土家族乡、荆角土家族乡和堰塘土家族乡,占全县石漠化耕地58.27%。

全县56.73%的土地坡度在25度以上,21.33%的土地坡度在15—25度(含25度),17.97%的土地坡度在6—15度(含15度),3.37%的土地坡度在2-6度(含6度),0.59%的土地坡度在2度(含2度)以下。

生物资源

德江县有天麻、杜仲等天然药材1200多种;有小云豹、小灵猫、猕猴、苏门羚等珍稀动物80余种。

矿产资源

德江县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铁矿、硫铁矿、煤、萤石、大理石、重晶石、高岭土、石灰石等。煤矿储量9742万吨,可开采量为5161.4万吨,主要分布在枫香溪、沙溪等地。

人口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户籍人口55.5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9.34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6352人,户籍出生率为11.4‰;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7.8‰。

经济

综述

2021年,德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9.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95亿元,同比增长7.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2.41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9亿元,同比增长9.3%。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8%,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4%,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8%,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不含跨区)同比增长6.8%,入库项目155个,完成投资1055816万元,增长16%。其中本年新入库项目94个,同比增长9.3%;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3.5%,高技术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3%,基础设施建设占比17.7%。

财税收支

2021年,德江县实现财政总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5亿元,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3.19亿元,下降1.5%,非税收收入1.66亿元,增长8.02%,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5.77%。

2021年,德江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亿元,下降3.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54亿元,下降21.5%;教育支出12.57亿元,增长0.0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1亿元,下降10.9%,卫生健康支出3.81亿元,增长17%,农林水事务支出6.95亿元,增0.2%。

2021年,德江县实现税收总额7.85亿元,同比增长4%。

人民生活

2021年,德江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49元,同比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54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343元,同比增长21.9%;农村居民人均人均消费支出11504元,同比增长12.7%。

第一产业

2021年,德江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1亿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农业产值46.94亿元,同比增长13.86%;林业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9.98%;牧业产值12.3亿元,同比下降7.09%;渔业产值1.45亿元,同比增长8.71%。

农业

2021年,德江县粮食种植面积34222公顷,比上年增长(下同)0.3%。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6351公顷,下降10.2%;豆类种植面积3283公顷,下降12.7%;薯类种植面积14652公顷,增长20.6%。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2876公顷,下降12.9%。其中油料种植面积5437公顷,下降0.5%;烟叶种植面积2092公顷,下降14.79%;中药药材1312公顷,增长2.79%;蔬菜及食用菌17352公顷,下降19.74%;瓜果599公顷,增长0.6%。

2021年,德江县粮食产量(薯类已折粮,下同)127939吨,比上年增长6%。其中,夏粮产量31351吨,增长9.4%;秋粮产量96588吨,增长5%。全年谷物产量77176吨,比上年下降5.6%。其中:稻谷产量52131吨,下降23.2%;小麦产量2298吨,下降40%;玉米产量22605吨,增长127.28%。薯类(折粮)产量47324吨,增加30.1%。豆类产量3440吨,增加35.8%。

2021年,德江县油料产量10277吨,比上年(下同)增长0.66%。烟叶产量3774.75吨,下降13.6%。药材产量7912吨,增长53.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42536吨,下降1.85%。茶叶产量4951.15吨,增长10.27%。水果产量15507.24吨,增长17.68%。

林业

2021年,德江县完成造林面积446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000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46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3.57%,拥有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

畜牧业

2021年,德江县肉类总产量29147吨,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猪肉产量19967.9吨,增长10.5%;牛肉产量5436.3吨,增长16.1%;羊肉产量2211.1吨,增长3.8%。禽肉产量1532.2吨,增长13.3%。禽蛋产量1762.2吨,增长3.1%。年末生猪存栏159982头,增长12.5%;牛存栏112189头,增长0.9%;羊存栏132133只,增加7.7%。生猪出栏222274头,增长6.1%;牛出栏43786头,增长19.3%;羊出栏123647只,下降1.4%。

渔业

2021年,德江县水产品产量7188吨,比上年增长3.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德江县工业增加值16.57亿元,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1322万元,增长(现价,下同)-48.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70815万元,增长9.2%。分行业看,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现价,下同)-25%;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2%;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40%;木材加工业增长-1%;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4.5%;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8.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5.3%;医药制造业增长2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1.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8%;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9%。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资产总额21.78亿元,同比增长0.6%;利润总额2.08亿元,同比增长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7.76亿元,同比增长13.8%。

建筑业

2021年,德江县建筑业增加值15.85亿元,增长3.3%。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92亿元,下降9.7%;竣工产值3.28亿元,增长28.13%。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德江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18亿元,同比增长13.7%,商品销售总额105.26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批发业8.4亿元,增长10.1%;零售业78.42亿元,增长14.8%;餐饮业15.16亿元,增长31.2%;住宿业3.37亿元,增长21.1%。

房地产业

2021年,德江县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55.86万平方米,增长20.3%;房屋销售面积34.73万平方米,增长4.6%;房屋销售额14.32亿元,增长1.8%。

邮电通信

2021年,德江县邮政业务总量2719万元,增长2.84%;通信业务总量42700万元,增长44.8%。宽带用户10.02万户,增长12.7%。移动电话用户39.71万户,增长30.6%。

金融业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8.47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住户储蓄存款106.94亿元,增长16.6%。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12.72亿元,同比增长13.3%。

保险业

2021年,德江县保费收入24242.28万元,增长18.9%。全年赔付支出12409.54万元,增长35.7%。

政治

交通运输

交通

德江距铜仁大兴机场190千米,渝怀铁道重庆酉阳火车站153千米,遵义火车站160千米,杭瑞高速公路、326国道、303省道贯通县境,乌江从南至北流经其境,航运能力200吨级,沙坨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达500余吨级。

德江县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定位的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有“三高五铁一港一机场”,过境德江的杭瑞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德江至沿河高速公路、德江至务川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昭通至黔江铁路进入预可研阶段,都匀至黔江、黔江至沿河、重庆至广州、遵义至吉首4条铁路启动前期工作,500万吨级乌江航运德江港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德江机场完成规划选址工作。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境内公路总里程共5888.8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8.5千米、国道147.36千米、省道162千米、县道676、乡道1007千米、村道1118千米、通组公路2660千米。

运输

2021年,德江县机动车保有量72629辆,其中县内班线客车172辆;城市公交车113辆;出租车271辆;小型汽车保有量40197辆;教练车151辆;普通摩托车31286辆。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有各级各类学校267所,其中幼儿园90所,小学90所,教学点47个,初级中学2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完全中学3所,高级中学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大学2所。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有各级各类在校生115513人,其中学前教育在园儿童20236人,小学在校生42309人,初中在校生23001人,高中在校生15208人,中职在校生6257人,高职学生7772人,本科在校生631人(留学生6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99人。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有各级各类教职工9507人,其中幼儿园教职工2441人,小学教职工3329人,初中教职工2371人,高中教职工1142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190人,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34人。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7779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1479人,小学专任教师2979人,初中专任教师2201人,高中专任教师916人,中职专任教师179人,特殊教育学校专任教师25人。

文化事业

2021年,德江县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4.7万户,其中城区用户数1.5万户,乡镇及农村用户数3.2万户。全县344个村(社区)均实现有线数字电视接入到户。年内完成了数字文化馆平台、楠木园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县文化馆改造及县图书馆阅读设备更换。整合344个村(社区)综合服务文化服务中心。年末有公共图书馆4个(其中分馆3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艺术表演团体21个;艺术表演场所4个。

卫生事业

2021年,德江县卫生健康系统职工核定编制(含员额制)1872人,实际在编在岗(含员额制)1753人。硕士研究生51人,本科学历907人,大专及以下学历79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为7.07张,执业(助理)医师数2.61人,注册护士数5.45人,公共卫生人员数1.44人,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为3.10人。年末有卫生机构409个。其中医疗机构有:医院10个(含县直医院4个,民营6个),乡镇卫生院19个,社区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323个,门诊部2个,诊所5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床位2383张。

社会保障

2021年,德江县城镇新增就业5131人,增0.3%。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58人,下降1.0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1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113人,下降7.4%。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88908人,比上年减少3866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20852人,比上年增加388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含退休人员)13588人,增加2313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含退休人员)13233人,增加232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31562人,增加14271人。失业保险参保14351人,增加1196人。工伤保险参保24000人,增加4094人。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6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6个。社会服务床位1100张,收养救助823人,其中养老机构823人。有各类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设施716个。社区各种床位数1427张,照料人数885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002人;临时救助12588人;享受残疾人福利10091人;全年为城镇居民3525户8414人、农村居民11003户25853人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

环境保护

2021年,德江县城市污水处理率98%。

安全生产

2021年,德江县各类事故死亡人数5人。其中: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死亡率0;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0.67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041。

历史文化

综述

德江古属巴楚国,呈现出巴楚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民族文化体系——“傩文化”。其傩面具、神案、傩戏、傩技表演等,被曹禺、曲六乙等戏剧理论大师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遗迹有隋唐扶阳县城遗址、隋朝庸州遗址、思州遗址、黎氏古民居群,土家古桥群,杨氏古民居群,田氏庄园,古墓群、田秋题词等;土家歌舞、土家舞龙(炸龙)、薅草锣鼓、摆手舞、花灯等独具特色,其中土家舞龙被贵州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了28处国家、省、县级革命文化遗产和遗迹。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贺龙关向应夏曦的率领下,转战千里,于6月19日到达德江枫香溪,召开了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开创了云贵高原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主力红军长征,牵制敌人作出了巨大贡献。

地名由来

因流经思南府境的乌江段元明时称德江而得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末,德江县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0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9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

枫香溪会议会址

又为红三军军部驻址。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贺龙、夏曦、关响应等率领的红三军转战至枫香溪,6月19日在此召开历史上著名的“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史称“枫香溪会议”),该会议是红三军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会议决定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恢复红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派一批干部去做地方工作。该址为木质结构,房屋建筑长22米,宽8米,院落长22米,宽6.8米,二进四合院,穿斗式构建,为典型土家民居风格建筑。1982年2月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政治部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属“枫香溪会议会址”文物系列。该建筑曾为地主豪宅,红三军在此休整,临时征用为红三军政治部旧址解放后公布为文物,该址通面阔三间,进深8米,长28米。旧址西侧紧邻一栋新修三层砖混建筑,东侧为后建的牲口棚、菜地,南侧为一片菜地,南侧为红三军参谋处旧址。建筑占地约215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80平方米,为三开间,面阔13.6米,进深8.8米,木结构穿斗式悬山青瓦顶。东次间为灶房并外移至台明。西次间为居室,明间设神龛,建筑以杉木、松木、石板、小青瓦为主材,建筑基础高0.34米,柱底径0.21米。台阶深0.78米,为石板砌筑。明间有对开门,上部嵌竹夹篱,多有残损,基础至屋檩2.975米。屋前为不规则大小的青石板铺墁院落,石板部分缺失、开裂。20世纪60年代,建筑装板、地面、背立面因年休失修而局部重修,现房屋背立面为夯土墙,墙体东南角大面积开裂,墙皮脱落,房屋东次间多颗檐柱遭木蜂蛀蚀。

红三军警卫排旧址

位于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始建于晚清,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4.4米,进深8.46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前檐柱间脚枋下装勒脚石,前檐明间装六合门,其中中间两扇长年对开,两侧遇有重大事务时需开启时才开启。门额上装一对门簪,板门背面装木连槛,两端为门斗,下部为梯形木质门斗。两次间装槛窗,只不上槛为窗板,需要使用时打开既可采光通风。北次间前檐装四扇槛窗带一板门。南次间装五扇槛窗带板门。明间梁架上从前檐柱至后檐全柱间装板至第二皮(从下往上)穿枋,第二皮穿枋以上为竹夹泥板。明间两金柱间装神龛,神龛上装竹夹泥板至屋顶。脚枋下装勒脚石,后檐柱与金柱间装板门一扇。两次间梁架上装板至第三皮穿枋(从下往上)第三皮穿枋以上装竹泥夹板至屋顶。后檐柱间装高1.4米的石板上装夹竹泥板及高900×12000宽直棱条木窗。北次间,南次间,中柱间装板隔断。中柱至后檐柱间室内装木地板。北次间中柱前设870×250的火堂。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侦查科旧址

位于枫香溪镇枫溪村,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之一。该址通面阔三间,砖木结构穿斗式悬山青瓦项。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参谋部旧址

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由正屋和厢房组成,均面阔3间,建筑面积207.72平方米。正屋:始建于晚清,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2.68米,进深8.4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前檐柱间脚枋下装勒脚石,明间前檐柱间装六合门,其中中间两扇为板门,两侧各装两扇,格芯为活动木板。白天室内需要采光通风时可将其往下放,晚上休息后将板往上推至其与窗芯完全闭合后,从正面看上去又变成一扇完整的板门。门额上装一对门簪,门额上方正中为“馀庆堂”三字。板门背面装木连槛,两端为门斗,下部为梯形木质门斗。两次装槛窗,只不过是上槛为窗板,需要使用时打开既可采光通风。北次间前檐装四扇槛窗带一板门。南次装五扇槛窗带板门。后檐三间正中均装直棱条呆窗,其余为装板。明间梁架上从前檐柱至后檐全柱间装板至第二皮(从下往上)穿枋,第二皮穿枋至屋顶装竹夹泥板。明间两金柱间装神龛,神龛上装竹夹泥板至屋顶。梁架脚枋下装勒脚石,后檐柱与金柱间装板门一扇。两次间梁架上装板至第三皮穿枋(从下往上)第三皮穿枋以上装竹泥夹板至屋顶。厢房:始建于晚清,具体年代不详,坐北向南,面阔三间,通面阔12.98米,进深7.35米,两层,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小青瓦屋面。明间正中装对开板门,两次间装竹夹泥板,两次间正中装直棱条呆窗,两侧装竹夹泥板,室内梁架上装板隔断。后檐为毛石砌筑墙体,装直棱条呆窗。二层前檐置廊,廊柱间装直棱条栏杆,檐柱上装修与一层同,后檐装竹夹泥板至屋顶。明间梁架上装板至屋顶,两侧山架上装竹夹泥板至屋顶。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保密局旧址

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始建于晚清,具体年代不详,坐东向西,面阔三间,通面阔13.24米,进深6.7米,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顶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共用28柱,其中20柱落地,每列梁架使用5根落地柱,两根爪柱。前檐明间装六合槅扇门,其中中间两扇长年对开,两侧遇有重大事务时需开启时才开启。两次间为槛窗带门,其中北次间装1.9×0.6米板门一扇,槛窗5扇,其中两扇为0.66米,三扇为0.56米。明间额枋上装竹夹泥板(走马板),两次间横向装走马板,明间梁架上第二皮穿枋以下装板,上层装竹夹泥至屋顶。明间后檐柱装板及神龛,额枋上装走马板,后檐柱间装装板至额枋,上装竹夹泥走马板。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七师师部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铺村砖墙组,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德江红三军七师旧址由龙门、两厢、正屋组成三合院落,院落中间青石板院坝,现仅存正屋。占地约61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2平方米。正屋为穿斗式木构小青瓦顶建筑,坐北朝南,面阔七间,通面阔32.85米,进深四间,通进深7.67米,有三处四级台阶。院落地面铺墁为青石板横齐竖错,院落围墙仅剩南面部分。德江红三军七师旧址为民宅。1934年6月16日,红三军七师在卢冬生师长的率领下,奉令进驻该村,建立了苏维埃乡政府,领导当地人民群众分田地、打土豪,建立红色革命政权,开展人民武装斗争。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九师师部旧址

位于枫香溪镇长征村北,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为三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占地约560平方米,建筑面积230平方米。由正房、两个厢房、一道龙门组成。正房面阔五间,通面阔21.3米,进深二间,通进深9.6米,左右为厢房。前有龙门及封火山墙。旧址内还有1对功名桅杆石,长方形,花瓣顶,侧边正中阴刻楷书“戊戌科举进士旭初覃炳阳竖”,刻字四周装饰蔓草纹。1934年6月红三军第九师在廖汉生政委、钟炳然师长的率领下,奉令驻进该村,开展了土地改革和人民武装斗争。当年红九师驻此地(覃炳阳家)。于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三军医院旧址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新街组北角,是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之一。1934年6月至10月,红军医院设在枫香溪村黑神庙内,前为门诊部和警卫排,后为住院部及医务人员住处。该址前身黑神庙建于光绪年间,由正殿后殿、阁楼等组成,占地面积101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现保存较为完好。1980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枫香溪会议纪念碑

位于德江县枫香溪镇枫溪村洞青组。为纪念1934年红三军在此召开的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会议,1980年在会址的北侧山上建造了石质纪念碑。该碑长3.3米,宽3.3米,高10米,主碑顶为浮雕。2006年6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居

旧式民居

德江旧式民居沿袭历代建筑风格,房屋基本呈“一”字形,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村寨内部或旁边,均具清澈的水井、池塘。村寨常以一个或几个姓氏组成,多以姓氏取地名。房屋居住习惯于一户一栋,均为瓦木结构,式样古朴,或四立三间,或六列五间,分“三柱二瓜”“五柱四瓜”等。房屋正中一间为堂屋,设祖先神位,作祭祖先和迎宾客办理婚丧大事之用。前面留吞口,用来安磨子,后边有留后吞给老人住宿的。父母或长男户住左间,后半间作卧室,前半间多作灶房,灶门前设火炕,坑上吊一鼎罐,以作烧水炖肉之用,火炕上悬吊木架(火炕架)利用烧火的热气、烟雾烘辣椒和熏腊肉等物。有的在正房两头接偏厦,也有接“马屁股”的,用作灶房、安碓、磨或作厨房。有的在正房两侧建造“厢房”或“吊脚楼”。

吊脚楼

德江吊脚楼为境内少数民族房屋建筑的特征之一。木质结构,部分悬空,柱不落地,行似“吊脚”而得名。吊脚楼多为厢房,造型多彩多姿,依地势和需要而定,不拘守成规,讲究对称。有三柱四骑的,整体采用穿斗木构架。房屋列置常为一正两厢,或一正一厢,墙壁地板均以木板装成。吊脚楼的正面和前侧设有走廊,冬可晾晒,夏可乘凉。木窗和栏杆上有的还雕饰着花草虫鱼等各式图样。吊脚楼檐柱底端则多雕成各种形状的吊瓜,装饰华美别致。屋基选择前有溪水、后有座山、向阳干燥的良宅。吊脚楼分上下两层,上层住人,是姑娘们织布做鞋、绣花等活动的地方。有的用作客房招待客人,下层搁置农具,堆放柴草或饲养禽畜。

民俗

德江傩堂戏

德江傩堂戏是集傩祭、傩仪、傩面具、傩歌舞、傩技、傩戏等为一体的原始剧种之一,被中国傩文化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曹禺把傩戏及其面具比喻为“可与长城媲美的奇迹”,并发出了“中国戏剧史应当重新改写”的感叹。

傩堂戏分类及分布:从流派上分“茅山教”和师娘教”。从阴阳学上分“阴戏”和“阳戏”。从傩戏愿大小上分“大愿”和“小愿”。傩堂戏遍及全县各地,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1978年后,德江傩堂戏逐渐恢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重放光彩,90年代开始,走出山门、走出贵州、走进北京,并走出国门。2003年调查统计,全县有傩坛131坛。德江傩堂戏是一种典型的民间文化,1986年傩堂戏赴京展出,轰动文化艺术界,受到了曹禺、冯其庸、华君武、黄永玉、曲六乙等专家的高度赞赏,被誉称为“戏剧活化石”,从而成为有一定国际影响的世界文化遗产。自1987年以来,先后有日本、美国、法国、新加坡、韩国和台湾、香港等国内外数十位专家学者来德江考察,调研。目前,德江县内分布着160多个从事傩艺活动的艺班,特别是稳坪傩堂戏历史悠久,其教派有“茅山”、“华山”、“龙虎山”、“师娘”等,跳、唱、演、绝活颇具特色,多次被邀请到省内外作专场表演。1993年,德江县稳坪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贵州傩戏之乡”。2006年德江傩堂戏被国务院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文化部授予德江“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傩戏之乡”称号。

土家炸龙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贵州德江有舞龙炸龙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方式,在德江县已有上千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贵州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德江土家炸龙节,早先是以龙求雨,舞龙酬神,后来渐渐演变为酬神娱人。如今酬神渐淡,人们自发组织,自愿参加,自筹资金,自编自舞,自玩自炸。通过炸龙,表达土家男儿的慓悍、粗犷和血性,被誉为“东方人的狂欢节”。

哭嫁

德江土家族女儿出嫁时一定要会哭,谓之哭嫁,哭得动听才能称为好媳妇,德江土家族哭嫁有专门的“哭嫁歌”,是一门传统技艺。土家姑娘从十二岁开始学习哭嫁。过去,不哭的姑娘不准出嫁。现在,哭嫁仅在僻偏的山寨还有此习俗。

风景名胜

德江县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傩戏之乡”,贵州省“德江乌江傩文化省级风景名胜区”,拥有205处景点群,其中一级景点19个,二级景点22个,三级景点32个,四级景点14个,构成了“三大品牌四大片区”旅游格局,即:隋唐扶阳县城遗址、庸州草原和石林、中国傩城等品牌,大龙阡武陵峡、枫香溪红色文化、亚洲楠木王茶汤蛮桥、乌江古纤道等旅游片区。

枫溪会议会址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挺进枫香溪,6月19日在此召开了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枫香溪会议。1980年在会址的北侧山上建造了石质纪念碑。

清代安化文庙

德江文庙又称“清代安化县文庙”,位于县城光明路中段东测,初建于明代嘉庆年间,为孔子先师庙。文庙坐东向西,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建筑面积876平方米。

荣誉称号

2019年2月2日,德江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19年10月,入选紧密型县城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县名单。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21年1月18日,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名单。

2021年11月,拟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

2022年4月28日,共青团德江县委被评为为2022年“贵州省五四红旗团委”。

2023年2月,遴选德江县作为2023年贵州省国家级生态农场建设项目实施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