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爱的树

更新时间:2023-01-05 17:55

《心爱的树》是中国当代作家蒋韵创作的中篇小说,初载《北京文学》2006年第5期。

内容简介

20世纪30年代,十六岁的女学生梅巧,为了能够继续读书而不惜给长她二十岁的教书先生大先生当填房。大先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担心而反对梅巧的追求,也没有采取实际行动来阻止梅巧的进取,而是重信守诺,让梅巧重回女师学堂继续学业。年轻的梅巧并不以拿到一纸毕业证书为目的,也不想栖身在枝繁叶茂、老气横秋的老槐树底下庸碌度日,她想走出家门,投身到外面新鲜、明亮的世界。

终于,梅巧在遇到了大先生的得意弟子席方平后,毅然抛弃了大先生和幼年的四个儿女,甚至不顾刚刚两岁的小儿子,和席方平私奔而去。面对着妻子和弟子的双重背叛,大先生也怒吼、咆哮,砸过东西。后来,大先生被从乡下来的,并悉心悉意照料这个家的大萍感动,与之结合。八年后,梅巧女儿凌香千里寻母,发现了母亲窘迫的生活现状:两个心高万丈生死相随的有为青年,最终落在生活艰辛的窘境之中。在饥荒年代,梅席二人因有了大先生和大萍的帮助才渡过了难关。在大先生得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时候,终于和梅巧相见一面。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蒋韵在谈及《心爱的树》的创作时,称《心爱的树》是一个关于君子和承担的老故事,它椎心泣血遥远的歌哭,仍然能使今天的人们为之动容、动心,这是生活给她的惊喜。也让她又一次体会,这世界上,总有一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那养育君子、侠士、剑客和诗人的文化故土,对她而言,将是一个永恒的吸引,也是一个永恒的承担。从蒋韵的创作初衷来看,小说的重点是在大先生身上,是在亘古不变的普遍人性上。

人物介绍

大先生:大先生是个深受中华古典文化熏陶,爱国护家、温文儒雅、博大宽容的君子。在外敌的逼迫下,他大义凛然地拒绝出任日本鬼子任命的伪县长。大先生古朴宽容,早在20世纪20年代,作为丈夫他理解梅巧并尊重她的意愿,让她读书完成学业并给她找工作;战争年代里,他与大萍含辛茹苦把四个孩子拉扯成人;解放后,大先生远离省城,一直在一个交通并不便利的小城担任一所学校校长,他喜欢小城避世的安静气息,在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尽管曾遭受过梅巧背叛的伤害,但他终究还是原谅了梅巧,尤其是当梅巧处于困境时,大先生以德报怨。

梅巧:梅巧是一位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熏陶的现代新女性。因家贫16岁辍学,以继续读书为条件,给大自己二十岁的大先生做填房。本应三年的学业,她念了六个年头,终于拿到女师毕业证。之后她爱上丈夫的学生席方平,于是冲破旧式婚姻,抛夫弃子,与席方平私奔,尽管穷困潦倒却无怨无悔。梅巧年轻执著,缺少社会阅历,缺乏对大先生的认识,具有强烈反封建意识的她,一味追求爱情、人权与自由等现代性的东西,从而错过了四十多年来深深爱着她的大先生。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心爱的树》通过古韵清香的槐树遭砍伐,具有古典情怀的君子大先生身患绝症等艺术表现,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之根断裂的哀叹,传达了失去家园和寻找家园的生命体验与心灵独白,反映了深层的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然而,《心爱的树》并非仅有“失去”和文化之根断裂这些审美意义。若从梅巧的人物形象去解读,体现了作者对敢想敢为现代人的礼赞,同时也暗含了作者对现代人一味“反传统”的反思。或从凌香、大先生、大萍表现出的对梅巧的宽恕与帮助,也寄寓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某种程度上,《心爱的树》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关于背叛与宽宥的故事。这里有妻子对丈夫的背叛,弟子对老师的背叛,也有母亲对孩子许下的诺言的背叛,但更有宽容、原宥与悲悯。大先生对梅巧始终是宽容的,一开始,他懂得梅巧的心,为梅巧谋了教职,后来则是对陷入困顿的两个背叛者暗暗相助。在历经沧桑后,爱与宽容战胜仇恨,温暖取代悲凉,作品虽哀不伤,蒋韵所展示的这份人性温暖与善良,显示出一种高贵的精神品质。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蒋韵在《心爱的树》的人物形象塑造,由以往倾向女性形象创作转向理想男性形象的塑造。《心爱的树》中塑造了自己理想中的谦谦君子形象,大先生儒雅而风度翩翩,仁厚而彬彬有礼,恪守古礼却非一味的封建保守,他因袭传统,却又不拒绝变化,他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既不逆水行舟,也不激进昂扬,而是一边以开明的心态顺适,一边又坚守着自己心中的田园牧歌。大先生在文中代表着传统文化,而梅巧则是以时代先行者的身份出现的。她健康、美丽、充满着青春活力,她大胆,有追求,不甘于做一个家庭主妇。于是梅巧与大先生的冲突就成了现代与传统的冲突。

艺术象征

《心爱的树》以大先生院中的槐树由盛到衰的生长变化,串连起了整个故事。小说中槐树共出现了三次。作为一个城市的象征,当槐树枝繁叶茂,用它魁梧的身躯遮挡住半个院子之时,年仅十六岁的梅巧嫁给了大她二十岁的大先生。槐树第二次在文中出现之时,盛开了霸道的槐花,带着些许邪恶的槐香。此时的梅巧毅然抛下四个孩子,与一见钟情的席方平私奔。槐树最后一次出现是在大先生离去之时,大槐树被锯掉了,大先生也没了。

叙述视角

《心爱的树》全篇九章,蒋韵作为一个叙述人,没有采用全知视角,没有采用固定单一的视角,更没有直接出头露面地议论小说人物,而是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梅巧、凌香、大先生等多个第三人称限制叙事,让他们成为真正自由的可以言说或行动的个体。蒋韵巧妙地把自己隐藏在叙述者的后面,把自己摆到一个倾听者的位置。这样作者与视角人物存在相当的距离,作者的意识乃至主人公的意识得以弱化,使故事讲述显得更为客观,更贴近人物本身,众多的诉说,众多的个性鲜明的独立自主的声音,汇集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话语世界,使故事讲述显得更为客观,贴近人物本身,增加了真实感。

作品评价

16岁的你,收藏在我心里,走过40多年风雨……这就是儒雅君子大先生之爱,痴情的爱。爱情、亲情,凝结成这一篇诗的小说《心爱的树》。(鲁迅文学奖授奖词评)

大先生是一位君子式的人物,对于大先生而言,一生真正难以忘怀的女性正是梅巧。因此,虽然梅巧背叛了大先生,深深地伤害过大先生,但大先生最终还是原谅了梅巧。大先生是一位宽恕者,他不仅宽恕了梅巧,而且还恩义有加地关心帮助着梅巧。大先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正是蒋韵自己那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太原日报》评)

蒋韵的《心爱的树》,人物穿插的年代跨度都很大,一个三万多字的中篇,故事的主线则从民国延伸到了新中国。作品这样大的跨度,人物自然也经历了抗战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种政治运动。有了四个孩子的梅巧其情感游离在大先生和席方平之间,当她和席方平渡过爱河与磨难之后,与大先生再相聚时,大先生的宽容与大度的情操无不让人折服。(《文艺报》评)

出版信息

作者简介

蒋韵,1954年3月生于太原,籍贯河南开封。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81年毕业于太原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隐秘盛开》《栎树的囚徒》《红殇》《闪烁在你的枝头》《我的内陆》,以及小说集《心爱的树》《失传的游戏》和散文随笔集《春天看罗丹》《悠长的邂逅》等。曾获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大奖、赵树理文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老舍文学奖等。亦有作品被翻译为英、法、日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