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

更新时间:2024-08-06 13:05

忻城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红水河下游,介于东经108°24′—109°7′,北纬23°40′—24°23′之间,总面积2541平方千米。忻城县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县境中南地区夏长,秋春相连,雨季长, 霜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截至2017年,忻城县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地城关镇。截至2022年末,忻城县常住人口为29.80万人。

建置沿革

忻城县,秦属桂林郡地。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至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南越国地。

三国孙皓凤凰三年(274年)分郁林郡置桂林郡,县境属桂林郡所辖。晋朝因之。

南北朝时期,齐朝改置为腾溪县,属桂林郡管辖;梁、陈二朝这里都没有置县,属龙州马平郡地。

隋朝,仍没有置县,属始安郡地。

唐朝贞观初置忻城县(得今县名之始),为芝州治。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称忻城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芝州,属桂州都督府。五代因之。

宋朝庆历三年(1043年)以羁縻芝忻、归思、纡州地合并置忻城县,属广南西路右江道宜州管辖,宣和元年(1119年)属右江道庆远军,咸淳元年(1265年)属庆远府。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属庆远路安抚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属庆远路总管府,大德元年(1297年)又改属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

明朝洪武元年 (1368年)属庆远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洪武三年(1370年)又改属庆远府,弘治十年(1497年)降忻城正县为土县,仍属庆远府。

清朝,隶属关系因之,土县由宜山县承审。宣统二年(1910年),其地归入宜山县,划分为宜山县第十一区(即外堡,包括今县属大塘、思练镇和安东、果遂乡地域) 和第十三区(即内堡, 包括今城关镇、宁江、新圩乡和红渡镇的渡江、六纳、六铁3个行政村以及宜山县属的福龙乡大部分地域在内),但仍称忻城土县。

民国元年(1912年),忻城土县属庆远府,民国二年(1913年)属柳江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属柳庆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土县复称忻城县,属柳江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柳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柳州行政监督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庆远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即柳州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第二区,治柳州,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属第十三区,治柳州。

1949年11月27日,忻城县解放。

1950年3月前,忻城县属武鸣专员公署,同年3月改属宜山专员公署辖。

1958年8月又改属柳州专区、地区(1971年专区更名为地区)管辖。

2002年9月29日,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忻城县属来宾市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宋朝庆历三年前, 忻城县基层行政单位有3个里。其后,境内置有罗目镇和来苏镇,前者在县南,后者在县西。元朝因之。

明朝正统十年(1445)之后,全县置有3个乡和16个里。

清朝全县先置有9个里和12个堡, 其里是:永康、纯孝、归仁、广胜、大宁、江信、 张帽、功德、窑灰;堡是:古尚、龙归、定南、思练、思里、古平、同其、板梨、板罗、板 黄、三寨、石牛。后撤销张帽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全县有11个里14个堡。即:修文、古尚、永康、广胜、归仁、大宁、 纯孝、龙归、罗墨、江信、定南里;思练、思里、板黄、板罗、古平、同其、黄山、木罗、 三寨、石麟、古万、滴水、屯塘、毛洞堡。十七年(1928年)后,全县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第五、第六民团区。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九月,广西省政府颁布各县区、乡镇、村街和甲的编制大纲后,全县设有喇营、 思练2个区17个乡。 喇营区公所驻喇营街,管辖黄泥、板河、宁江、板六、喇能、烽火、隆 光、新圩8个乡,76个行政村(街)和720个甲。思练区公所驻思练下街,管辖卜佑、石龙、岜 直、北荡、大塘、三寨、木罗、古万、果遂9个乡,90个行政村(街)和829个甲。全县共有 166个行政村(街)和1549个甲。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有14个乡,148个保,1565个甲。

解放初期,沿袭民国后期的14个乡和148个行政村(街)。

1950年2月,全县设置3个行政区:第一区人民政府驻思练街,辖思练、石龙、 安东、 大塘、三寨、木罗6个乡;第二区人民政府驻范团街,辖忻义、宁江、隆光、加仁、 歧山5个乡;第三区人民政府驻新圩街,辖新圩、古万、果遂3个乡。

1950年4月,分第一区置第二区,原第一区改称第三区;原第二区改称第一区;原第三区改称第四区。同年11月,又分第三区置第五区。1951年10月,析第一区置第六区。

1952年9月1日, 宜山县的欧洞、马泗、高僚、永合、五龙、龙图6个乡划归忻城县,增设为第七区。区人民政府先驻欧洞街,后迁驻马泗街。同年12月2日,上林县的古蓬、思吉、 蓝甲、 安良、北更、马蹄6个乡划归忻城县,设为第八区和第九区。第八区人民政府驻古蓬街,第九区人民政府驻板桐乡。是时,全县有9个区和65个乡。

1953年11月2日,析第八区置第十区,析第九区置第十一区,全县有11个区和111 个乡。

1955年8月, 改第一区称板河区,第二区改称大塘区,第三区改称思练区,第四区改称 古万区,撤销第五区,改第六区称加仁区,改第七区称马泗区,改第八区称古蓬区,改第九区称遂意区, 改第十区称渡口区,改第十一区称北更区。原第五区的新圩、龙琴、丹零3个乡划归古万区; 龙田、 龙洪2乡划归板河区;马蹄、古房、马安、龙塘4个乡划归渡口区。 1956年1月,改板河区称城关区,改渡口区称红渡区。1956年2月撤销加仁区。

1959年1月, 全县改置为10个大公社。其名称是:城厢、马泗、大塘、思练、古万、新 圩、红渡、古蓬、遂意、北更公社。同年8月,全县析10个大公社置27个(小) 公社。各名称 是:城厢:范团、加仁、隆光、猫洞、马泗、欧洞、木罗、大塘、三寨、安东、思练、石龙、毛洞、古万、果遂、新圩、马蹄、红渡、六蝶、古蓬、遂意、蓝甲、弄容、北更、加福、弄兰公社。

1960年4月,全县改置为19个公社,共辖155个生产大队。

1961年6月,增设毛洞、安东、弄兰3个公社和1个公社级的镇即城关镇。同时设置大塘、思练、古蓬3个大队一级的镇。

1962年9月,恢复区乡建制, 全县置有城关、马泗、大塘、思练、果遂、红渡、古蓬、遂意、北更9个区,共辖105个乡(又称公社) 。1968年11月,恢复社队建制,即把区改为公社,乡(或小公社)改为生产大队。

1980年5月26日,复置城关镇。此后,全县有121个生产大队和3条街道。

1984年8月,全县恢复乡(镇)村(街)建制至今,即把原公社改建乡(或镇),大队改为行政村(街)。行政村设村公所,下辖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基本是原生产队),街道设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小组。

1996年,忻城县面积2534平方千米,人口约39万人。辖5个镇、8个乡: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古蓬镇、红渡镇、宁江乡、马泗乡、欧洞乡、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北更乡、遂意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2000年,忻城县辖5个镇、8个乡,即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古蓬镇、红渡镇、宁江乡、马泗乡、欧洞乡、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北更乡、遂意乡。

2003年,忻城县辖5个镇、8个乡:城关镇、大塘镇、思练镇、红渡镇、古蓬镇、宁江乡、马泗乡、欧洞乡、安东乡、果遂乡、新圩乡、遂意乡、北更乡。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撤销宁江乡,整建制并入城关镇,城关镇政府驻地不变。调整后,全县辖5个镇、7个乡。

区划详情

截至2017年,忻城县辖6个镇、6个乡;县政府驻地城关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忻城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红水河下游,介于东经108°24′—109°7′,北纬23°40′—24°23′之间,东西最大横距71千米,南北最大纵距79千米;东临兴宾区,西依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南接南宁市上林县,北连河池市宜州区;东北与柳州市柳江区交界,东南与兴宾区、合山市接壤,西北与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相连,西南与南宁市马山县接靠。全县行政辖区面积2541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1.08%。

地形地貌

忻城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多高山,南部多丘陵。境内以石山峰林为主,多呈并列倒锥状。

忻城县属岩溶地貌,以峰丛石山为主,间有土山丘陵交错分布。地貌类型分为平原、低阶地、低丘、中丘、高丘、浅切割低山五种,全县总面积为2541平方千米, 其中平原15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1%;低阶地182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2%;低丘47平方 千米,占总面积1.8%;中丘3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4%;高丘44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17.5%; 浅切割低山167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66%。峰丛石山主要分布在县南部和西南部的果遂、红渡、北更、遂意等乡镇,海拔406—800米之间,相对高度200—300米,其中西部弄霞山海拔895米,是县境最高峰;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思练、大塘和古蓬三镇及欧洞林场和宁江乡的一部分。这些地区丘陵土岭比较集中连片。海拔200米左右,相对高度100—200米,坡度较缓,山冲和阴坡土质较肥沃;相对较大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北的大塘和思练二镇,为该县主要的农业耕作区;山地遍及全境,主要又集中在北更、遂意、马泗、欧洞,宁江等乡。

气候

忻城县属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气侯温和,县境中南地区夏长,秋春相连,雨季长, 霜期短,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春多阴雨低温,夏多暴雨高温,春秋易旱,夏季易涝,春季有低温寒害和偶受大风冰雹灾害,秋季常受寒露风影响。

忻城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83.2小时。最多为1963年1906.5小时,最少为1970年1309.8小时。月平均最多为8月份209.3小时,月平均最少为2月份55.5小时。日照百分率最高为9月份 55%, 最小为3月份17%。全县历年日照时数为夏秋日照多春季少,平原多山区少,旱年多, 雨年少。

2019年全年年平均气温21℃,比上年低0.2℃。

水文

忻城县境内河流属西江水系红水河斜贯西南, 自西北向东南流去。其他主要河流有奇庚河(又名清水河、彩江)、古蓬河(又名滂江)、平安河和思练河。总流域面积1760平方千米,全长105.9千米,年径流量11.74亿立方米。

忻城县境内地下水,除古蓬以南的桥贤向斜有砂页岩裂隙水外,其余地方均为灰岩溶地下水, 据初步勘察,全县有30多条地下河,枯水期径流量每秒9.6—11.25立方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忻城县已知的主要矿产有煤、水晶、大理石——黑色泥质灰岩、石灰岩、白云岩、滑石萤石等11种矿产。共计矿床(点)26 处,其中小型矿床6处,矿点18处,硫化点2处。并有化探异常区6处,重砂异常3处。其中煤、锰藏量较多,煤藏量3802万吨,锰为184万吨。

植物资源

忻城县有树木种类达90多种,其中适应性较强和经济价值较高的有马尾松、砍头树、牛尾树、香椿树、翻白叶树、泡桐树、吊丝竹、大头竹等20多种。经济林有油桐、板栗油茶核桃等。

2019年全年全县森林面积14.9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8.97%,活立木蓄积量340.10万立方米。

动物资源

忻城县野生动物有麝、果子狸、獭、穿山甲、蛇、蛤蚧、黄獠、等。

水资源

忻城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43.7毫米,年径流深728毫米,年径流量18.32亿立方米,占柳州地区年径流量285亿立方米的6.4%,单位面积产水量72.83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人均水量497立方米,径流年际变化为0.25—0.35。全县4条主要河流(不包括红水河)年径流量11.74亿立方米,占全县总径流量74%。年径流深728毫米,多年平均可用水7.56亿立方米。

2019年全年降雨量1345.9毫米,比上年少139.6毫米。全年总用水量为1.55亿m3,其中农业用水1.247亿m3,工业用水0.1068亿m3,生活、服务和建筑行业用水0.199亿m3,生态环境用水0.0001亿m3。2019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234.756m3/万元,2019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达到目标值24%。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83.64m3/万元,201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5.8%。

人口

2022年末忻城县户籍总户数12.92万户,户籍人口42.50万人。其中,按地域分,城镇人口8.29万人,乡村人口34.2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2816人,死亡人口3225人。常住人口29.8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0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2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7.68%,比上年末提高0.19个百分点。

2023年末全县常住人口29.3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4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3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8.54%,比上年末提高0.86个百分点。

忻城县居住的民族有壮族汉族瑶族仫佬族苗族回族侗族满族彝族蒙古族水族毛南族土家族布依族黎族等15个民族。其中以壮族为主,汉族次之、瑶族、仫佬族又次之。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忻城县地区生产总值9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07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81亿元,下降4.2%;第三产业增加值43.35亿元,增长1.5%。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2.6%、20.4%和4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6%、-71.5%和55.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0926元,比上年增长1.3%。

2022年忻城县私营企业累计1922户,比上年增加144户,从业人员9228人,比上年新增1139人;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14996户,比上年多2116户,从业人员24012人,比上年多3656人。

2022年忻城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6%,其中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增长4.7%,5000万元以下项目投资下降40.5%,房地产投资下降18.7%。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下降69.7%,制造业投资下降84.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7.9%,民间投资下降25.0%,非公投资下降25.0%,建安投资增长6.1%。

2022年忻城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9006.00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2%。其中,住宅3.33万平方米,下降58.5 %。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36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0.36万平方米。

2022年忻城县财政收入5.51亿元,比上年增长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3亿元,按同口径计算增长18.2%,其中,税收收入1.73亿元,下降0.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54亿元,下降8.0%。

2022年,忻城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3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0%。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21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92元,增长7.4%;从收入结构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21829元;人均经营净收入7755元;人均财产净收入1779元;人均转移性收入8158元。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931元;人均经营净收入6088元;人均财产性净收入493元;转移净收入4280元。

2022年,忻城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60元,比上年增长1.1%。从分项支出情况看,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366元;人均衣着支出1126元;人均居住支出3575元;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820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955元;人均交通通信支出3749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2011元;人均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258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1%。

2022年,忻城县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1190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7%。其中:人均食品烟酒消费3925元;衣着消费支出335元;居住消费支出2968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634元;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为1748元;教育文化及娱乐消费1145元;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041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106元;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0%。

初步核算,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4.6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06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7.33亿元,下降1.3%;第三产业增加值45.26亿元,增长3.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3.9%、18.3%、47.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3%、-10.1%和69.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991元,比上年增长3.4%。

第一产业

2022年,忻城县粮食种植面积40.84万亩,糖料播种面积7.55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83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5.50万亩。粮食产量11.30万吨,比上年增长0.20万吨。其中,稻谷产量5.89万吨;玉米产量4.69万吨。甘蔗产量35.34万吨;油料产量0.40万吨;蔬菜产量(含菜瓜)24.50万吨;食用菌产量0.10万吨;水果产量8.41万吨。

2022年,忻城县肉类总产量1.61万吨。其中,猪肉产量0.75万吨,牛肉产量0.30万吨,羊肉产量0.14万吨, 禽肉产量0.34万吨。全年蚕茧产量4.08万吨。水产品产量0.55万吨。

2022年,忻城县木材采伐量46.72万立方米,松脂产量186吨。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32.06亿元,增长3.3%。

第二产业

2022年,忻城县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 ,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3%,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1.5%。

2022年,忻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3.70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23.2%,较上年上升6.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3.6%。从行业面来看,在全县涉统的10个行业大类中,有6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行业面的60%。有4个行业产值不同程度下降。

2022年,忻城县建筑业增加值(含建安投资)比上年下降9.7%,建筑业总产值下降28.2%。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17.33亿元,下降1.3%。

第三产业

2022年,忻城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1.9%。按消费类型统计,批发业销售额下降4.3%,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6%,住宿业营业额下降32%,餐饮业营业额下降0.2%。

2022年,忻城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9亿元,比上年下降0.5%。

2022年,忻城县公路通车里程2052公里。其中,高速路104公里,一级公路2公里,二级公路238公里,三级公路94公里,四级公路1425公里,等外公路188公里。水路通航里程53.6公里。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121个。

2022年,忻城县公路客货运周转量0.7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3 %,公路旅客周转量1.37亿人公里,增长5.9%,公路货物周转量0.63亿吨公里,增长1.6%;水路客货运周转量为0。

2022年,忻城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年完成函件业务1.01万件,包裹业务0.04万件,快递业务65.95万件,订销报刊期发数147.60万分。电信业务总量2.40亿元,增长18.9%。

2022年,忻城县固定电话用户1.5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33.2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13万户。

2022年,忻城县累计接待游客435.21万人次,比上年减少8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01亿元,比上年下降6.45亿元。年末全县共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6个。星级饭店4家。

2022年,忻城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5.55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80.52亿元,增长9.3%。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0.35亿元,增长14.5%。

2022年,忻城县总保费收入1.23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86亿元,增长15.7%;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0.37亿元,下降13.8%。总赔偿和给付0.60亿元,下降6.6%。其中,财产保险业务赔偿0.25亿元,下降17.6%;人身保险业务赔款和给付0.40亿元,增长10.6%。

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45.26亿元,增长3.7%。

交通运输

忻城县有322线国道323线国道和省道209线贯穿全境;12个乡镇全部通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公路密度21.5千米/百平方千米。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6千米,沿红水河南下可直达梧州、广州、香港等地。

2017年,忻城县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长7.8%;水路运输周总转量增320.0%。

截至2017年末,忻城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54.68千米。其中,一级公路1.68千米,二级公路232.35千米,三级公路74.09千米,四级公路734.16千米,等外公路12.4千米。水路通航量程53.6千米。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123个。

2019年全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3人,交通事故直接经济财产损失额69.05万元。刑事案件立案数74人。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4人,生产安全事故受伤人数5人。全年生产安全事故直接经济损失额9万元。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全县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62.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2%。年末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9.20万册;乡镇文化站12个。

教育事业

2022年,忻城县普通中学有9所,专任教师1326人,招生学生数6110人,在校学生18435人,毕业生6254人。其中,高中3所,高中专任教师352人,高中阶段招生数1628人,高中在校学生数4892人,毕业生1653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专任教师44人,招生学生数236人,在校生518人,毕业生290人;普通小学24所,专任教师1695人,招生4025人,在校生27803人,毕业生4720人。特殊学校1所,专任教师28人,招生学生数8人,在校学生88人,毕业生19人。幼儿园141所,在园儿童数12337人。享受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学生41346人。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2.5%。

2022年,忻城县中小学校舍维修经费0.3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0.16万平方米。

科学技术

2022年,忻城县专利申请授权量43项,其中发明3项。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3项,其中农业科技开发项目2项。工业创新项目1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项。组织实施创新计划项目获得财政科技经费315万元,通过国家高企备案认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4项。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共有2097张。卫生机构人员数227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752人。医生数515人,其中,执业医师362人,执业助理医师153人,注册护师、护士739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全县累计篮球场930个,体育场馆数3个,在全区比赛中获奖牌数2玫,其中银牌1玫,铜牌1玫。

社会保障

2022年忻城县城镇新增就业3363人,比上年增加42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比上年高0.8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次9436人。

2022年忻城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6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7224人,比上年末增加756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2万人。

2022年忻城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17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6.1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4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1.43万人。基本养老金社会发放率100%。

2022年忻城县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2.89亿元,其中:职工基金征缴2.58亿元,城乡居民基金征缴0.31亿元。

2022年忻城县共有各类社会福利院数0个;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数4个,其中,养老机构4个,养老床位1662个;不提供住宿的社会工作机构和设施215个,其中,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数13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10个。

2022年忻城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46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7187人;城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735元、每人每年6000元。全年共筹集社会福利资金为0万元,接受社会捐款83.19万元。

乡村振兴

2021年7月2日,成为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对象。8月27日,被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家乡村振兴局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历史文化

莫土司衙署

莫土司衙署由莫氏第七任土司莫镇威始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的莫土司衙署,已有4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忻城县明清时期世袭莫氏土司的衙署兼住宅,主要由土司衙门、土司祠堂、代理土司官邸、练兵场和三界庙等建筑群组成,形成一个庞大的土司建筑群,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是壮族地区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衙署建筑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具有宫庭侯门气派的古代建筑群。深幽的殿堂、屋脊翘角、镂空花窗、浮雕图案,具浓郁的壮民族建筑艺术特色,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土司制度、壮族民俗、宗教、文化及建筑艺术等难得的实物例证。

壮锦文化

壮锦又称“僮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广西壮民族文化瑰宝。忻城是广西壮锦的发源地之一,起源于宋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莫氏土司统治忻城期间,重视壮锦生产,要求土司家眷“锦可学制,琴也须弹”,鼓励民众纺织壮锦,忻城壮族妇女人人会织锦。举人莫欺在他的《竹枝词》写有“十月山城灯火明,家家织锦到三更;邻鸡乍唱停梭后,又听砧声杂臼声”。这就是忻城土县土民三更织锦的写照。

风景名胜

地方特产

著名人物

蓝海朝,壮族。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生于遂意乡敢妹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岁担任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已成为八寨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明朝万历初年,蓝海朝率领农民起义军1万多人和强大的官军开展了5至6年的血战。万历七年(1579年)冬,两广提督刘尧诲、抚臣张任请朝廷委任总兵王尚文调集官兵10万余人分四路围攻八寨,蓝海朝领导起义军奋力抗击,终因弹尽粮绝,寡不敌众而失败。

莫江白,民国七年(1918年)6月出生,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任中共马泗支部和加马武工队支部书记和武工队指导员。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任“凤凰山革命斗争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3日,莫江白率领部分战士在反“围剿”战斗中不幸被俘。9月4日在宜山县北山乡皇山英勇就义,时年31岁。

潘扬周,壮族。民国八年(1919年)6月生于思吉乡雷洞村那康屯的一个农民家庭。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考入广西桂林地方建设干校,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调到思吉乡公所任户籍干事,并担任抗日自卫队副大队长兼敢死队中队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9月16日,参加“古思”起义。胜利后,起义队伍命名为上林人民自卫军“八二”支队,潘扬周任中队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中旬,被国民党南宁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钟福标部杀害于古蓬街上,年仅28岁。

蓝延春,1958年生于新圩乡丹灵村古眼屯的一个壮族农民家庭。1976年3月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五三二一七部队服役,担任连队卫生员。1979年2月,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在战斗中,为了救护战友,壮烈牺牲,年仅21岁。战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给蓝延春授予“战场救护模范”的光荣称号。

荣誉称号

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

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3年10月,忻城县获评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