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1 01:24
怀庆(今河南省焦作市)会馆是清代以来河南怀庆商人集资建造的活动场所, 是怀庆商人发展的标志和智慧的结晶。分布在各地的怀庆会馆, 为将怀药推向海内外市场, 谋求怀帮贸易更大的发展进行了多方探索。它的兴衰是怀庆商人兴衰的重要标志, 并从一个侧面表现出怀庆商人的经营策略与艺术, 在一定程度上展显出河南商业文化的特色。
怀庆(属河南省焦作市)古称覃怀, 又称河内, 位于黄河北岸, 是我国率先开发的地区之一。《史记》将河内与河东、河南并称为“三河”,“土地狭小, 民人众, 都国诸侯所聚会”,商业贸易已颇发达, 地属河内的“温、轵西贾上党, 北贾赵、中山”卷一二九。东汉初年亦有“河内殷富”之称。到了明代, 怀庆设府辖河内、济源、孟县、温县、武陟、修武6 县, 清代增入原武、阳武, 辖区为8 县。进入明代中后期, 结帮经营成为我国商业经营的重要形式, 与单独的个体相比, 这种结帮联合有助于开辟市场, 扩大市场与占有市场。入清以后,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商人的数量持续增加, 特别是异地经商的占籍商人大大增加, 商业竞争也较前加剧, 结帮经营的方式也在演进, 不仅以乡土为纽带的地域帮得到持续发展, 有省帮、府帮、县帮及两省、三省联合帮, 还有行业帮, 买地造馆成为商业运作之发展趋势。
怀庆商人由来已久。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 江南沿海地区的商品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 率先发展起来的河南商品经济, 在金、元时期已落后于江南。然而, 生产力的进步和技术的提高, 也使滞后的中原地区的商品经济逐渐有了起色。以经营四大怀药和铁货为主要项目的怀庆商人, 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 积累了经验, 壮大了实力, 逐渐由行商向坐商转化, 在人口集中、贸易发达的城镇, 择地而居, 设立店铺, 从事常年贸易。到清代中期, 怀庆商人开始走向鼎盛, 逐渐向各大城市扩展。府城怀庆药商达80 余家, 药材贸易空前活跃。在异地的怀商相继建立起庄、行、棚、铺、店、栈等, 实行多渠道、多形式的经营。大约在道光年间, 河内“千金之家, 比屋可数。善封殖者, 家累巨万”卷十一。到清末民初, 怀庆“经商者几遍亚洲, 不第中国而已。即以省会观之, 怀庆商人, 约占十分之三”。
后起的怀庆商人与晋商、徽商等商帮相比, 资金及经营经验, 自然有所逊色, 但精明的怀庆人并不示弱, 他们在竞争中崛起, 大约自康熙年间起, 开始转变经营思想, 从单个经营走上结帮经营。帮是以同乡或同业结合形成的联合体。怀帮是客居异府怀商的专称。它由怀货庄组成, 怀货庄是怀帮的前身, 分布在各地。祁州( 今河北安国) 怀庆帮的形成, 为我们了解各地怀帮的形成提供了例证。这个药材市场在清初已颇具规模。每当会期, 他们成群结队, 带着大批怀药前往交易, 经营的实践使他们深感联合起来的重要性。乾隆四十四年( 1779 年) , 与会的数十家怀庆药商联合捐银修建祁州药王庙, 从而使怀庆商人名震祁州。到了同治四年( 1865 年) , 祁州的怀庆商人正式宣布建立怀帮, 从此已成为这里十三帮( 即京通卫帮、关东帮、山东帮、山西帮、陕西帮、古北口帮、西北口帮、怀帮、亳州帮、江西帮、宁波帮、广帮、黄芪帮) 中的一帮, 参与的商家达80 户。同一时间, 在河南禹州的怀庆药商也成为当地十三帮即汉帮、药行帮、药棚帮、甘草帮、党参帮、宁波帮、四川帮、江西帮、怀帮、老河口帮、祁州帮、广帮、陕西帮中之一帮。在湖北老河口的怀庆商人也成为当地八商帮中之一帮。
晋城市怀覃会馆:
怀覃会馆(怀庆会馆)是晋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河南北部3府(彰德、卫辉、怀庆)在泽州府的行业会 馆。据考证,拜殿建于清乾隆五十八年 (1793),侧殿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总理人为面行相同字号的三个老板。前后建筑的时间为十年左右,由清代乾隆到嘉庆年间河南面行商人发起并修 建的位于晋城市区东巷东阁城内东巷街,属于行业公会性质,主要以河南北部三府的面、布经营为主,是保护豫商利益而建的议事场所。今存建筑多为明代遗物。由大小两个院落组成。占地200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照壁、东西戟门、舞台、钟鼓楼、大殿、拜亭、耳殿、廊庑等。院内有一对高2米多的石雕雄狮,气度非凡。
开封为河南省前省会,怀庆府属八县商人纷纷云集于此。嘉庆十七年( 1812 年) , 他们共同集资立覃怀会馆, 坐落在文庙街路北18 号。光绪十八年( 1892 年) ,又有怀庆商人同仁中、同仁兴捐资修建大殿一座与陪廊各二楹。 至清末, 在这里从事经营的怀庆商人多达六七千人。占据怀商总数的十分之三。
周口是清代兴起的镇市。在这里会集着来自他乡操有不同口音的商人。 康熙二十年(1861 年) 山西陕西商人在此集资修建的山陕会馆, 地点在沙河南岸, 即南岸关帝庙。继之而来的,安徽商人、江西商人、湖广商人、福建商人相继建造起自己的会馆。怀庆府药商集资建造的覃怀会馆,即沙河北岸迎水寺, 位于大北门西侧, 占地30 亩, 建有山门、东西配店、僧房、禅堂、大殿, 供奉有岳飞、张显、汤怀、王贵四人之像, 又称四圣会馆。
怀庆会馆这是在禹州的怀庆药商建立的。始建于道光年间, 落成于同治十一年( 1872 年) 三月。负责这一建造的是商家屈肯堂、赵永温。会馆有会首九人。他们的名字书于会馆大殿大梁上。戏楼建于同治十三年( 1874 年) 八月, 增修和维修一直持续到民国年间。此会馆位于十三帮会馆东侧, 南北长120 米, 东西宽78 米, 总面积达9 360 平方米。规模宏大, 结构完整, 工艺讲究。由照壁、山门、戏楼、钟鼓楼、左右廊房、大殿等建筑物组成, 布置在中轴线上。
怀庆会馆位于潘家河沿西, 为在北京从事商业经营的怀庆商人集资建造, 始建年代不详。同治三年( 1864 年) 刊刻的《都门纪略》里已有记载, 今潘家胡同11 号, 破损为民居。
天津怀庆会馆创建于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位于天津市红桥区曲店街32号,门首悬挂“怀庆会馆”匾额,系由怀庆药商张建堂率30多家药行集资修建,座北向南。门首挂有“怀庆会馆”四字横额。分前后两个院落, 有房30 间, 戏楼居中, 是在天津的怀庆药商张连堂、刘相茂等30 余家商号发起建造的,为怀庆药商居住、会友、储存药材所用。有房屋40多间,分前后两进院,院内有戏楼。到1943年间,这里仍驻有怀庆同乡会,选举产生常务、监察、评议等委员会,1954年解体。
清代以来汉口迅速崛起。“名省商贾无不有本店或支店, 设立于其间。”药商是汉口商业八大行中一大行帮。清末民初, 汉口有药房23 所, 药铺153 所, 药材行82 所, 茯苓行11 所。寓居汉口的怀庆府河内、武陟、温县、孟县药材商人, 先在九如桥新河边建立了三个专业性药栈, 即忠兴栈、三合公、三成公, 随着生意兴旺逐渐组建怀庆药帮, 在帮首的带领下, 共同集资, 于清康熙二十八年( 1689 年) 建造怀庆会馆, 馆址选在旧循礼门
内, 今武汉市桥口区新安街。主持这一工程建造的是怀庆商人贾椿园和陈荆山。参加者只限于在此经营怀药的怀庆商人。乾隆年间重修时, 改名为覃怀药王庙。今药王庙内残存清末补刻的两方会馆购地碑碑文, 所载其地位置都在“坐落循礼坊”。
覃怀中州会馆汉口覃怀会馆为同行业会馆, 即药业会馆, 只许经营中药材的怀庆商号加入,而在汉口的怀庆府四县从事西货、西药、京杂货经营的商人, 为数也不少, 且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为了保护自己利益, 联合集资在郭家巷建立河南覃怀草帽公所, 不久改名覃怀中州公所。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 更名为覃怀中州会馆。这是一个以怀商为对象多行业联合组织, 寓汉的怀商均可入帮。它与汉口覃怀会馆同时并峙, 相得益彰, 再次展示了汉口怀庆商人的实力与风采。
怀庆会馆位于襄阳樊城西晏公庙西侧。由怀庆府在樊人士所建。规模较小,仅一座三进的院落,其后半部现为晏公小学。怀庆府是古名,因产四大怀药——即中药材的生地、牛膝、山药、菊花,历史悠久而著名。民国时期,常有怀庆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怀庆府的凉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