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

更新时间:2024-04-30 21:46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原为清一等超武公阿鲁特·赛尚阿的府邸,清同治元年(1862年)改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政府为办洋务及外交事务而特设的中央机构办公旧址,现为公安部人民来访接待室。

历史沿革

清朝时期,此处为一等超武公阿鲁特·赛尚阿的府邸,后改为铁钱公所。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在此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清同治元年(1862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设立,又称外交总理衙门。

清同治时期,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院内设“同文馆”,挑选八旗子弟学习外语,称东所。

清光绪元年(1875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西院改建为出使各国大臣留住,也是各部院大臣接见各国大臣的地方,称西所。

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称外务部。

民国初年,外务部改称外交部。

建筑格局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坐北朝南,分为东、中、西三路建筑,现仅存前部部分院落。

主要建筑

西路建筑

西路建筑现存大门一间,大门两侧有倒座房,东侧两间,西侧三间。院内正房五间,前后出廊硬山顶建筑,明间出悬山顶抱厦一间。大门与正房间有游廊相连。院内另有西厢房五间。

中路建筑

中路与西路相通,现存正房五间,前后出廊,硬山顶。东西厢房各三间,南侧倒座房五间。

东路建筑

东路建筑现仅存南房等部分建筑。

历史文化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又称外交总理衙门,也称“总署”、“译署”,由王公大臣或军机大臣兼领,仿军机处体例设大臣和章京两级职官,大臣从七、八人至十多人不等,满汉章京共四十二人,另加司员若干,以协助办公。衙门负责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关税、路矿、邮电、军工、同文馆和派遣留学生等,具有一定的近代色彩,逐渐成为晚清最有实权的政府机构。清光绪末年改为外务部,民国初年又改称外交部。

文物遗存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是清代政府机构的重要遗构,可惜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其格局已失旧观,但从文献记载和残存的建筑中可以了解到其格局尺度与一般的四合院相似,并不追求堂皇的气派,颇有一点务实的精神,为研究清朝晚期政府机构建筑,提供了实物参考。

文物保护

2003年12月11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七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堂子胡同49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84、104、106、108、110、111、116、128路公交车,在米市大街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5号线,在灯市口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建筑遗存约2.8千米,驾车约13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