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安帝陵

更新时间:2023-08-20 20:01

汉安帝陵,为东汉安帝刘祜之墓——恭陵。陵墓位于河南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西南。作为全国最大的古墓群,洛阳邙山地区拥有的墓冢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界罕见,曾有人称之为“东方金字塔”。

帝陵简介

2001年6月,“邙山陵墓群”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都洛阳,自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共历12帝。除末代皇帝献帝刘协的禅陵在河南省修武县外,其余 11 个帝陵,均分布于洛阳附近。 东汉帝陵中,光武帝原陵保存较为完整,洛阳百姓俗称“刘秀坟”,座落在洛阳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其陵南依邙山,北临黄河,松柏葱郁。陵园中矗立着一座周长约487米,高约15米的巨大土丘,传即刘秀的墓冢。墓冢上下及四周现存古柏约1500棵,多数植于唐代,少数植于汉代。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祠,祠院内保存有宋代开宝六年(793年)“新修后汉光武帝庙碑”一座。祠前通道两旁原有两排古柏二十八株,各有名讳,象征辅佐刘秀打天下、安社稷的二十八位功臣宿将,可惜今已残缺不全。 1992年,在光武帝陵南1公里的油坊村出土辟邪一只,为汉代石刻艺术珍品,专家推断为陵前神道石刻遗物。现在,光武帝陵已经是洛阳重点旅游景区。实际上,东汉帝陵由于年代久远,地面上早已没有任何遗物,唯平乐象庄村那个东汉石象被专家推断为东汉帝陵前神道遗物。而具体陵号却多数不能对号入座,自古以来张冠李戴者多也。

安帝恭陵

汉安帝恭陵,位于河南省孟津县送庄乡三十里铺村西南。汉安帝恭陵在清代被洛阳知县龚松林考证为汉明帝显节陵。陈长安经过考证,认定所谓大汉冢为汉安帝恭陵。据《洛阳邙山东汉陵试探》一文:该冢已被修成七级梯田,冢顶竖着三角测标。站在冢顶可以尽览周围冢墓,星罗棋布的汉冢,异常壮观;东南远眺,汉魏故城的残垣依稀可见。冢周围的耕地里,有很多河卵石、青石块和砖块,有一块石片上还残留有“丈三”二字。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墓冢高约20米,周长500米。俗称“大汉冢”。据《洛阳市志·文物志》载:大汉冢高55米,占地10余亩。上述两者关于高度的记录不同。而周长如果是500米,那么直径为160米,面积则应该是30亩,也不相同。从卫星地图上测量,恭陵的直径为140米,看来还是《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的记录准确些。至于高度,从现场观察来看,高度20米还差不多,55米?绝对没这么高。从卫星地图上看,还可以发现墓的西侧封土被削去了一部分。

安帝简介

安帝,名刘祜(公元94-125年4月30日)。章帝孙,刘庆子。殇帝死后继位。在位19年,于南下巡游途中病死,终年32岁。葬于恭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汉延平元年(106)八月,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徒徐防等大臣们商议,征得他们的同意,连夜持太后节召刘祜入宫。这一年,刘祜刚满13岁。是为东汉安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初”。虽说是刘祜当皇帝,但实际政务大权仍然握在邓太后和邓骘手中。邓太后所依靠的是宦官剿乡侯郑众和尚方令蔡伦。朝臣见朝政被外戚和宦官掌握,于是密集一批对此同样不满的官僚士大夫,准备发动政变,要杀死邓骘及郑众、蔡伦,废黜太后和安帝,另立平原王刘胜为帝。消息不慎走漏,邓太后先发制人,镇压了叛乱。永宁元年(120年),安帝已26岁,郎中杜根上奏太后,说安帝已经成年,应该独立处理政务。邓太后闻奏大怒,命令用布袋将杜根蒙头盖脸套起,用棍棒击杀,然后抛尸城外。太后的弟弟、越骑校尉邓康,也劝其退居深宫,不再干预政事。邓太后仍然固执己见。邓康见太后不纳谏,称病不朝。邓太后一怒之下,将邓康免官,并开除了邓康的族籍。延光四年(125年)二月,安帝携同阎皇后和贵戚南下游玩,行抵宛城,忽然得病,时冷时热,病势沉重,只好下令立刻回京。三月丁卯(初十)日(4月30日),在返回途中到达叶县(今河南省叶县南),已呈弥留状态。他想嘱咐后事,已经说不出话来,只能睁眼盯视着皇后,慢慢死于车中,终年32岁。当年,葬于“恭陵”,庙号“恭宗”,谥号“孝安皇帝”。

史书记载

据《後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第五》记载:

恭宗孝安皇帝讳祜,肃宗孙也。父清河孝王庆,母左姬。帝自在邸第,数有神光照室,又有赤蛇盘于床笫之间。年十岁,好学《史书》,和帝称之,数见禁中。

延平元年,庆始就国,邓太后特诏留帝清河邸。

八月,殇帝崩,太后与兄车骑将军邓骘定策禁中。其夜,使骘持节,以王青盖车迎帝,斋于殿中。皇太后御崇德殿,百官皆吉服,群臣陪位,引拜帝为长安侯。皇太后诏曰:“先帝圣德淑茂,早弃天下。朕奉皇帝,夙夜瞻仰日月,冀望成就。岂意卒然颠沛,天年不遂,悲痛断心。朕惟平原王素被痼疾,念宗庙之重,思继嗣之统,唯长安侯祜质性忠孝,小心翼翼,能通《诗》、《论》,笃学乐古,仁惠爱下。年已十三,有成人之志。亲德系后,莫宜于祜。《礼》‘昆弟之子犹己子’;《春秋》之义,为人后者为之子,不以父命辞王父命。其以祜为孝和皇帝嗣,奉承祖宗,案礼仪奏。”又作策命曰:“惟延平元年秋八月癸丑,皇太后曰:咨长安侯祜:孝和皇帝懿德巍巍,光于四海;大行皇帝不永天年。朕惟侯孝章帝世嫡皇孙,谦恭慈顺,在孺而勤,宜奉郊庙,承统大业。今以侯嗣孝和皇帝后。其审君汉国,允执其中。‘一人有庆,万民赖之。’皇帝其勉之哉!”读策毕,太尉奉上玺绶,即皇帝位,年十三。太后犹临朝。

九月庚子,谒高庙。辛丑,谒光武庙。六州大水。己未,遣谒者分行虚实,举灾害,赈乏绝。丙寅,葬孝殇皇帝于康陵(据记载:“陵在慎陵茔中庚地,高五丈五尺,周二百八步。”)。乙亥,陨石于陈留

西域诸国叛,攻都护任尚,遣副校尉梁慬救尚,击破之。

冬十月,四州大水,雨雹。诏以宿麦不下,赈赐贫人。

十二月甲子,清河王薨,使司空持节吊祭,车骑将军邓骘护丧事。乙酉,罢鱼龙曼延百戏。

永初元年春正月癸酉朔,大赦天下。蜀郡徼外羌内属。戊寅,分犍为南部为属国都尉。禀司隶、兖、豫、徐、冀、并州贫民。二月丙午,以广成游猎地及被灾郡国公田假与贫民。丁卯,分清河国封帝弟常保为广川王。庚午,司徒梁鲔薨。

……

三月戊午朔,日有食之。庚申,幸宛,帝不豫。辛酉,令大将军耿宝行太尉事。祠章陵园庙,告长沙、零陵太守,祠定王、节侯、郁林府君。乙丑,自宛还。

丁卯,幸叶,帝崩于乘舆,年三十二。秘不敢宣,所在上食问起居如故。庚午,还宫。辛未夕,乃发丧。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以后兄大鸿胪阎显为车骑将军,定策禁中,立章帝孙济北惠王寿子北乡侯懿。甲戌,济南王香薨。乙酉,北乡侯即皇帝位。

夏四月丁酉,太尉冯石为太傅,司徒刘熹为太尉,参录尚书事;前司空李郃为司徒。辛卯,大将军耿宝、中常侍樊丰、侍中谢恽、周广、乳母野王君王圣,坐相阿党,丰、恽、广下狱死,宝自杀,圣徙雁门。己酉,葬孝安皇帝于恭陵。庙曰恭宗。

六月乙巳,大赦天下。诏先帝巡狩所幸,皆半入今年田租。

秋七月,西域长史班勇击车师后王,斩之。丙午,东海王肃薨。

冬十月丙午,越巂山崩。辛亥,少帝薨。是冬,京师大疫。

论曰:孝安虽称尊享御,而权归邓氏,至乃损彻膳服,克念政道。然令自房帷,威不逮远,始失根统,归成陵敝。遂复计金授官,移民逃寇,推咎台衡,以答天眚。既云哲妇,亦“惟家之索”矣。

赞曰:安德不升,秕我王度。降夺储嫡,开萌邪蠹。冯石承欢,杨公逢怒。彼日而微,遂祲天路。

相关介绍

唐代诗人王建《北邙行》诗云:“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买处。”《红楼梦》中李纨感慨林黛玉之死说:“竟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俗话说:“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足见自古以来,北邙山便是人们向往的身后风水宝地。尤其是众多的都洛帝王,生前居洛都以操国柄,死后也多选址北邙营修冥城,以致在经历千百年的风雨沧桑之后,至今北邙山上依然高冢林立,恢宏壮观,构成了北邙山独特的风光地貌。北邙山帝陵:按有关文件的界定,北邙皇陵区,东起偃师市首阳山,西至洛阳火车站,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这里分布着四代皇陵,即东汉皇陵、曹魏皇陵、西晋皇陵、北魏皇陵,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汉皇陵。东汉都洛一百九十六年,历十二帝,除汉献帝刘协崩葬禅陵外,其余十一帝均葬洛阳。其中,在东汉洛阳城西北邙山(北郊兆域)有五帝陵,即光武帝刘秀原陵、汉安帝刘祜恭陵、汉顺帝刘保宪陵、汉冲帝刘炳怀陵、汉灵帝刘宏文陵;在东汉洛阳城东南(南郊兆域)有六帝陵,即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炟敬陵、汉和帝刘肇慎陵、汉殇帝刘隆康陵、汉质帝刘缵静陵、汉桓帝刘志宣陵。东汉洛阳城北邙山上,有南北纵向排列的三座大冢,由北向南,当地人分称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清代乾隆年间,洛阳知县龚松林分别定为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炟敬陵、汉和帝刘肇慎陵,与古文献记载不符,显然有误。

邙山帝王陵

邙山帝王陵:孟津平乐镇一带,有一字排开的三座大墓,当地人称为大汉冢、二汉冢、三汉冢,这应该是几位东汉皇帝的陵墓。晋代诗人张载《七哀诗》中说:“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写的应该就是这几座墓。据史料记载,在邙山有着东汉的几位帝王的陵墓:光武帝原陵、安帝恭陵、顺帝宪陵、冲帝怀陵、灵帝文陵;曹魏1陵:文帝首阳陵;西晋5陵:宣帝高原陵、景帝峻平陵、文帝崇阳陵、武帝峻阳陵、惠帝太阳陵;北魏4陵:孝文帝长陵、宣武帝景陵、孝明帝定陵、孝庄帝静陵。帝陵周围还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墓冢,它们是王公贵族、皇亲国戚的陪葬墓。

东汉帝陵

(皇陵)

东汉皇陵

东汉皇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十七公里、孟津县偃师市交会处的汉魏故城附近。东汉十四帝,除汉献帝刘协葬在河南省许昌市曹魏故城的张潘乡古城村、北乡侯刘懿早卒和少帝刘辩被董卓所废未建陵外,其他十一帝均葬在洛阳汉魏故城东南和东北两大陵区。其中,东南陵区有汉明帝刘庄显节陵、汉章帝刘褡的敬陵、汉和帝刘肇的慎陵、汉殇帝刘隆的康陵(在慎陵中)、汉质帝刘瓒的静陵、汉桓帝刘志的宣陵共六帝六陵。

东汉皇陵陵区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大口、高龙、寇店乡一带。东北陵区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安帝刘祜的恭陵、顺帝刘保的宪、冲帝刘炳的怀陵、灵帝刘宏的文陵,共五帝五陵。陵区均位于今洛阳市孟津县境内的北邙山上。东汉皇陵从选址、布局到地宫建制基本上承袭西汉。但因为东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所以,东汉皇陵在陵寝建筑、丧葬礼仪、祭祀祖先等方面也有所改变,这些改变,对后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帝陵一览

⑴ 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原陵(参见词条:“汉光武帝陵”)

⑵ 显宗孝明皇帝刘庄——显节陵

⑶ 肃宗孝章皇帝刘炟——敬陵

⑷ 穆宗孝和皇帝刘肇——慎陵

⑸ 孝殇皇帝刘隆——康陵

⑹ 恭宗孝安皇帝刘祜——恭陵

⑺ 前少帝北乡侯刘懿——??

⑻ 敬宗孝顺皇帝刘保——宪陵

⑼ 孝冲皇帝刘炳——怀陵

⑽ 孝质皇帝刘缵——静陵

⑾ 威宗孝桓皇帝刘志——宣陵

⑿ 孝灵皇帝刘宏——文陵

⒀ 后少帝弘农王刘辩——??

⒁ 孝献皇帝刘协——禅陵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