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0:19
恶(读作:è、ě、wū或wù)为现代汉语汉语一级字,部首为心。
惡→恶
形声字。从心,亞声。隶楷文字由小篆字形演变而成,写作“惡”。今国家标准取异体字“恶”作惡的简化字,异体字“恶”源于草书。
本义为罪过、罪恶,读作è。《说文》:‘惡,过也。”“恶”字之所以从“亚”为声,或可从其形象求得解释。“亚”本像墓葬形,,尤指墓葬的四角,故其义含恶象。《说文》:“亞,醜也,象人局背之形。贾侍中说,以为次弟也。”说字形不确,说二义(形象丑陋,次第较后)有理。故“恶”从“亚”声,或不仅取其音近,亦兼取其义通。《书系辞下》:“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也指恶人、坏人;由罪恶引申为凶狠、凶猛、凶暴、凶险.厉害等义;又引申为坏.不好、粗劣,再引申为丑陋。由本义引申为讨厌、憎恨,读作wū,引申为畏惧、害怕、得罪、中伤、忌讳等义。又读作wù,用作疑问代词或叹词。又读作ě,用于“恶心”一词
1.罪过、不良的行为。
《易经·大有卦·象曰》:「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无恶不惩,无善不显。」
2.疾病。
《左传·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觏。」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术解》:「郗愔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内恶,诸医不可疗。」
3.污垢、秽物。
《左传·成公六年》:「土厚水深,居之不疾,有汾浍以流其恶。」
《周礼 ·天官·兽医》:「凡疗兽疡,灌而劀之,以发其恶,然后药之养之食之。」
4.粪便。
《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昌邑哀王刘髆传》:「陛下左侧谗人众多,如是青蝇恶矣。」
《隋书·卷七二·孝义传·田翼传》:「母患暴痢,翼谓中毒,遂亲尝恶。」
5.不善的、坏的。
《荀子·非相》:「形相虽善而心术恶,无害为小人也。」
6.粗劣的。
《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韩非子·说疑》:「不明臣之所言,虽节俭勤劳,布衣恶食,国犹自亡也。」
7.丑陋。
《史记·卷六七·仲尼弟子传·澹台灭明传》:「(澹台灭明)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
《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良时不见遗,丑状不成恶。」
8.不适、不快。
《晋书·卷八○·王羲之传》:「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身今少恶,斐逸民迹近在此,君可往问。」
9.极、甚。
《淮南子·墬形》:「其人大面短颐,美须恶肥。」
宋·辛弃疾〈临江仙·小靥人怜都恶瘦〉词:「小靥人怜都恶瘦,曲眉夫与长颦。」
10.害。
《淮南子·说林》:「病热而强之餐,救暍而饮之寒,救经而引其索,拯溺而授之石,欲救之,反为恶。」
1.憎恨、讨厌。
《论语·里仁》:「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唐·杜甫〈佳人〉诗:「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2.冒犯、触怒。
《水浒传·第一○回》:「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警世通言·卷二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既在此借宿,恶不得他。」
3.害怕、畏惧。
《韩非子·八说》:「使人不衣不食,而不饥不寒,又不恶死,则无事上之意。」
4毁谤、中伤。.
《汉书·卷四四·衡山王刘赐传》:「两人相妒,厥姬乃恶徐来于太子。」
5.羞耻。
《孟子·公孙丑上》:「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史记·卷七六·平原君虞卿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1.恶心
1.如何、怎么。
《左传·桓公十六年》:「弃父之命,恶用子矣!」
唐·柳宗元〈愚溪对〉:「然以吾之愚,而独好汝,汝恶得避是名耶?」
2.表示惊讶的语气。
《孟子·公孙丑下》:「恶!是何言也!」
可恶,恶心,恶霸
〔古文〕亚《唐韵》乌各切《集韵》《韵会》遏鄂切《正韵》遏各切,𠀤音垩。《广韵》不善也。从心亚声。《通论》有心而恶谓之恶,无心而恶谓之过。
又丑陋也。《书·洪范》六极,五曰恶。《传》丑陋也。《五行传》貌不恭之罚也。
又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敝尽而无恶。《注》虽至敝尽,无瑕恶也。
又年凶曰岁恶。
又器物不良曰苦恶。
又粪秽也。《前汉·昌邑王传》如是靑蝇恶矣。《师古曰》恶卽矢也。越王句践为吴王尝恶。
又多所不可曰性恶。《后汉·华陀传》为人性恶难得意。
又《广韵》乌路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𠀤污去声。憎也,疾也。《左传·隐三年》周郑交恶。《注》两相疾恶也。
又忌也。《礼·王制》奉讳恶。《注》奉谓进也,讳谓先生之名,恶谓子卯忌日,谓奉进于王,以所讳所恶也。
又耻也。《孟子》羞恶之心。
又《广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韵会》汪乌切,𠀤音污。安也,何也。《论语》恶乎成名。《孟子》居恶在。
又叹辞。《孟子》恶,是何言也。
又与滹同。《礼·礼器》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古今字考》恶同滹,池同沱,卽滹沱河也。 古但作亚,加心作恶。加言作䛩,𠀤转注。因各转声成亚,恶,䛩三文。《集韵》䛩卽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