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地质背景

更新时间:2023-12-14 13:55

影响矿床形成的地质环境及有关事物。也称成矿地质环境。但成矿地质环境着重指一时一地区的当时地质情况,成矿地质背景则既概括当时环境情况,也可包括该地区的过去经历,以显示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长期历史。

矿床形成

矿床和岩石一样,都是一定地质环境中的产物。地球深部环境和地球表面环境都有利于矿床和岩石的形成。

以沉积环境为例,不同的沉积环境都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如从现代地球表面的沉积岩形成的全过程来看,则应包括侵蚀环境(沉积物来源区)、堆积环境(沉积物聚积区)和均衡环境(侵蚀及沉积均不显著的地区)。如按具体的沉积环境来看,则有:陆上地表环境(包括山谷、山前、山口、河道、河谷、盆地、冲积平原、砂丘等),湖泊(包括干盐湖、盐湖、深水湖等),三角洲(岸上、岸外),海滩,堰洲,沙洲,潮坪区(包括盐沼、潮坪、潮水道),潟湖(高盐度、半咸、淡水),河口湾(深水、浅水),大陆架,陆表海,大陆坡,深海(深海扇、深海平原)等。沉积地质学家按不同沉积环境的组合建立起各种沉积模式。在不同的沉积模式内,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种类和规模的沉积矿床。了解现代沉积环境对研究石油天然气和煤形成的地质背景是非常重要的。

同样,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由深部来源地向上运移到地壳上部就位并固结,或在地表喷溢形成火山,都是在具体的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并因岩浆本身的物理、化学、形态等方面的特点而使原来的地质环境有所改变,形成了新的环境,如侵入体的内部,以及内外接触带及远离接触带等不同环境。陆上和海中的火山,都可形成近火山口,和远离火山口的表面环境,以及在地下的火山通道内及通道外的不同环境。

内外环境

地球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原在地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岩石或矿床,可因沉积后随着不断堆积,由压实、沉积成岩以至深埋,或因构造、岩浆、变质作用的发生而改变其所处的环境或背景,从而使其中的有用物质进一步迁移或富集。原在深成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矿床也可因地壳上升而出露地表,受地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风化壳-次生富集,或剥蚀而被破坏,或在风化剥蚀搬运过程中形成砂矿。深埋的岩层或矿层可在构造运动和变质作用过程中在形态和成分上发生变化,或进一步富集,或受到破坏。这些都是地质环境或背景的变化所发生的影响。

在某一个具体地质时期,某一具体地段的环境,是该地段在已往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讨论地质背景时,常从大地构造的背景来考虑其具体情况。大地构造背景也涉及该地已有的岩层娱合,岩浆活动及构造形态的特点,以及成矿时期的具体构造运动特点。

成矿作用

大洋与大陆区别

按当前地球表面上的大洋与大陆的明显区别,在大洋岩石圈的范围内可分出大陆基、大洋盆地、 洋中脊、 沉没脊、岛脊、深海沟、火山峰及海山等不同的成矿环境,其中洋中脊按板块构造理论处于洋底扩张、新洋壳产生的部位。此处的火山作用可生成块状硫化物矿床(现代的黑烟囱)。深海盆地中可以产生含铜、钴、镍的锰结核,深海沟与洋壳的俯冲消蚀有关,其附近可有平行的火山弧(岛弧或陆缘火山弧),弧后盆地或前陆盆地。岛弧系中的火山岩中可以有黑矿型的矿床生成,而在代表洋壳的蛇绿岩组合中可以生成铬铁矿。

大陆岩石圈范围

在大陆岩石圈范围内则可按地区的构造稳定性及沉积和岩浆作用的部位和特点分出不同的成矿背景或环境。如在大陆克拉通内的开裂(裂谷)环境中的红海或热卤水矿床;克拉通背景上碳酸盐岩石中的后生低温热液密西西比河谷式铅、锌、萤石重晶石矿床;克拉通上面的浅海沉积铁矿床,淡水沉积铁锰矿床,陆相盆地中的砂岩铀矿床;以及陆表海中的沉积磷块岩、蒸发的盐类矿床等。

稳定的克拉通地区常有某些特殊成分和产状的侵入岩体,并伴有特殊的矿床。如与大型的层状杂岩体、岩床状侵入体和岩墙状侵入体伴生的矿床,其中包括南非的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中的铂族金属、 镍、 铜、铬铁矿、钒、磁铁矿等矿床,加拿大萨德伯里的铜镍矿床等。

碱性火成岩尤其是碱性超镁铁质岩、碳酸岩和金伯利岩常被认为是在稳定的克拉通环境中的产物,与之相伴的矿床,如碱性杂岩中的磷灰石矿床,碳酸岩中的铌及稀土矿床,金伯利岩中的金刚石矿床等。

稳定克拉通内的古老变质岩系内常有伟晶岩矿床,常有多种非金属特别是宝石类矿物伴生,也有稀有金属如、铯,以及、钨等矿化。

在陆壳演化过程中,沿板块结合带或碰撞带上常有火山-侵入岩带发育,花岗岩类常在此种背景上形成岩基而在不同的岩浆来源和具体的地质背景条件下形成不同系列的金属与非金属矿床

在火山岩和浅成侵入岩发育的背景上,突出的有在浅成环境中的铜、钼等金属矿床,火山岩或浅成环境中可发育有热液脉状矿床(包括金、银、有色金属),以及火山岩中由蚀变作用形成的多种非金属矿床(如叶蜡石明矾石高岭石及其他粘土类)。

阶段差别

成矿的地质环境和背景可因地壳演化的不同阶段而有差别,发生在地史的一定时期中,形成某些突出的矿床。如太古宙元古宙的含铁建造,绿岩带以及有关的金、铀矿床,元古宙除大量的铁建造外,块状硫化物矿床也有较多的产出。

总之,成矿地质背景的研究,有助于对矿床形成的具体地质条件的全面了解,也便于确定某一类型矿床的找矿先决条件及找矿标志。

参考书目

C.S.赫奇逊著,张炳熹、李文达译:《矿床及其构造背景》,地质出版社,北京,1990。(C. S. Hutchison,Economic Deposits and Their Tectonic Setting,The Macmillan Press Ltd.,London,1983.)  R.C.Selley, An Introduction to Sedimentology,2nd ed.,Academic Press Inc.Ltd.,London,1982.  A.H.G.Mitchell and M.S.Garson,Mineral Depositsand Global Tectonic Settings, Academic Press Inc.Ltd.,London,198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