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5 22:18
1986年的一天,作词人曹勇和几位词友对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侃侃而谈。在谈完回到家中,曹勇细细品味几位词友的感慨,并联想到自己的家乡所处“黄河岸边,泰山脚下”的位置,有感而发,创作出该歌曲的歌词,这首词发表在1986年的《词刊》上,题为《呼唤》。1987年,曹勇在录音棚里遇见了作曲人士心,士心立刻向曹勇表达了要为《呼唤》谱曲的想法,不久后,士心就给该曲谱好了曲。很快该曲便被中央电视台导演袁德旺相中,决定在1987年国庆晚会上推出该曲。但他认为《呼唤》名字太虚,希望将曲名改得实一点,几经定夺,他们将歌曲最后定名为《我们是黄河泰山》。
我漫步黄河岸边
浊浪滔天向我呼唤
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
载着多少辛酸 多少愤怒
多少苦难
黄河向我呼唤
怎能愧对祖先
我登上泰山之巅
天风浩荡向我呼唤
中华的风骨像泰山千秋耸立
铭刻多少功绩 多少荣耀
多少尊严
泰山向我呼唤
要做中华好汉
我面对大海长天
用歌声向未来呼唤
中华的希望像太阳一定会升起
我们不负祖先 继往开来
走向明天
我们就是黄河
我们就是泰山
我们就是黄河
我们就是泰山
我们就是黄河泰山
《我们是黄河泰山》立意明确、旋律激昂,唱出了祖国的历史苦难和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昭示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词作者抓准了黄河的特点,写出了万古奔流的黄河内函。如歌词“我漫步在黄河岸边,浊浪滔天向我呼唤,祖先的历史像黄河万古奔流,载着多少辛酸、多少愤怒、多少苦难”,词作者把人类的辛酸、苦难,借用滔滔不息的黄河来诉说,生动贴切、感人肺腑。歌词中,“黄河向我呼唤,怎能愧对祖先”写活了黄河,虽然黄河不会说话,但“呼唤”这个词成了整首歌词的词眼和灵魂,巨浪滔天的黄河,仿佛成了有灵性的神物,她在向人类呼唤,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呼唤,呼唤人们奋进,呼唤人们去争取美好幸福的明天。
曲作者运用了民间音乐旋律,紧扣歌词内容,写出了黄河的形象和气魄。歌曲采用地方戏曲音乐素材,头一乐句有强烈的河南梆子腔,给人以浓郁的民族乡土的味;二乐句同前一乐句形成了呼应,并且有很强烈的起伏感和流动感,表现了黄河波浪翻卷、跌岩起伏的特点,突出了黄河的“呼唤”。歌曲的第17小节是旋律的高潮:高音F在旋律中持续了三小节,加上低音强烈的节奏衬托,写出了十足的黄河味,令听众心潮澎湃。紧接着的乐句使旋律更加动听,典型的四度上跳和五度下跳的民族旋律,显示了强烈的西北民歌的特色,仿佛听到黄河的呐喊声,有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豪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