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03 13:48
古代诸侯间,为了自已的利益,常会联合其它诸侯以结盟的方式结成统一战线,这种会面和结盟的仪式就叫会盟。戚城是卫国的都城,因地据要枢,会盟次数甚多,“戚城会盟”也成为较有名的会盟地。
卫成公于公元前629年迁都帝丘后,经过历代国君的经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国力得到了很大发展。同时,在诸侯争霸的社会环境下,卫国作为紧临黄河东岸的国家,成为黄河西岸的晋国控制东方齐鲁宋等诸侯的跳板。翻开春秋史典,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的许多著名战役,如晋楚城濮之战,晋郑铁丘之战,都发生在这一地区。以解决政治、军事争端为目的的会盟也十分频繁地在卫国举行。戚城是黄河东岸隶属卫国的一个小型城邑,面积仅14.4万平方米,就是这样一个弹丸小城,竟然成为诸侯争夺的焦点。清顾栋高《大事表》中所说:“盖其地濒河西,据中国之要枢,不独卫之重地,亦晋、郑、吴、楚之孔道也”。《左传》记载,从公元前626年到公元前531年近一个世纪内,诸侯在卫国会盟15次,其中在戚城就有七次。 会盟起源于原始宗教的盟誓,西周时成为《周礼》的重要内容,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内部国王与卿大夫,乃至家庭成员之间协商大事都要举行盟载仪式,以示诚信。春秋时期,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中的强者,为解决争端,常常主持会盟,发号施令。历次会盟如下:
①卫成公七年(公元前628年),诸侯国君前往晋国朝见。卫国不但没去,反而派兵入侵郑国,晋军围攻卫国权臣孙昭子的封地邑戚地,侵占了戚地,抓获了孙昭子。卫国的孔达率军进攻晋国。秋季,晋国划定戚城的疆界。为此,鲁国的公孙敖在戚地会见了晋襄公,晋将戚地还于卫。
②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三月,鲁成公和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娄)人等在戚地结盟,在盟会上,晋厉公把曹成公(曹伯)抓起来,然后送到了京城。
③鲁襄公二年(前571年)七月,鲁国的孟献子和晋罂、宋华元、卫孙林父以及曹国、邾国的大夫在戚地会盟,共同研究征服郑国之事。
④鲁襄公二年(前571年)冬,诸侯再次在戚地会盟,齐国的崔杼、宋国的华元、卫国的孙林父和滕、薜、小邾等国的大夫都参加了。随后各诸侯国派人到虎牢筑城,迫使郑国讲了和。
⑤卫献公九年(前568年)秋,鲁襄公和晋悼公、宋平公、陈哀公、卫献公、郑僖公、曹成公、莒国、邾国、滕国、薛伯,齐国的世子光,吴国、曾阝国在戚地举行了盟会。这次盟会的目的是和吴国会谈,因为楚国多次伐陈,所以同时决定诸侯出兵戍守陈国的问题。
⑥卫献公十八年(前559年)冬,鲁季孙宿、晋国的士丐、宋国的华阅、卫的孙林父、郑国的公孙 ,莒国、邾国在戚地举行了会盟,目的是商量如何安定卫国。
⑦卫襄公十三年(前531年)五月,单子(成公)与晋韩宣子会于戚。
戚城,位于濮阳市区。城垣呈长方形,周长1.5公里,城墙最高处8.3米,东、西、南三面有城门遗迹。城东36米、80米处有两个土丘,传为会盟台和孔悝墓。濮阳市人民政府对会盟台进行了修缮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