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派

更新时间:2024-06-24 11:07

民间俗称的扶阳派,是对扶阳医学的通俗化称谓,是民间大众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扶阳医学,是从哲学到理论再到临床实践的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扶阳医学和扶阳派是体与用的关系,扶阳医学为体,扶阳派为用。

扶阳派

民间俗称的扶阳派,是对扶阳医学的通俗化称谓,是民间大众一种习惯性的表达。扶阳医学,是从哲学到理论再到临床实践的一套完整的医学体系。扶阳医学和扶阳派是体与用的关系,扶阳医学为体,扶阳派为用。

扶阳派历经近200年的传承,探索,总结和升华,至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扶阳医学理论体系,以及用之于临床实践而皆效的理法方药。扶阳医学的学术思想可谓博大精深,其理法方药始终体现了《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思想,理论根基和辨治原则是与河洛、易、内、难以及伤寒一脉相承的。

在临床实践中,扶阳医学重视阳气,强调扶阳。以火立极,扶正护阳是扶阳医学的理论核心;善用姜、桂、附,是扶阳医学的显著特点;坎离既济,延年益寿是扶阳医学的终极目标。

扶阳医学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其受关注程度与日俱增,特别是近十年来学习扶阳医学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

“先医医,而后医病家”(卢铸之语),扶阳传承人身体力行扶阳医学理论,从而走出辨证论治的困境,这也是目前众多仁人志士追随扶阳、学习扶阳的真正动力和原因。

流派渊源

诗经》有云:“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自中华上古“阴阳”之理初显,河图、洛书即出,易经、太极袭成,乃至《本经》厘定药物,岐黄遂以《内经》汇宗,总赅万法,发衍圣义,老庄辉耀,抱阳守阴,冶于一炉,再至仲景条立伤寒,妙解六经,开一派之先河,然“扶阳”消息,却如神龙首尾,若隐若现,俯仰之间,其义幽隐。

《易经》首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内经》继之以“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老子复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仲景语“天布五行”,更于伤寒经方中践行扶阳药物之用,犹抱“扶阳”之义,上示以规矩,可惜人之不识。

既如后世医家,当机随化,相与天时地气,应运国势民情,于是各朝流派,名家蜂起,如葛洪,如孙真人,如河间,如丹溪,如景岳等等,俱独领风骚于一时,虽趣舍有殊,静躁不同,而莫衷一是。从术而论,但必明扶阳而兼益阴,显益阴又暗扶阳,然以究竟而言,莫不心系黎苦,治病立法,无非固护“元气”,此非“扶阳”而何!

如景岳“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之断语,颇得“扶阳”真义

清之一代,川西有夫子刘沅止唐出,博学鸿儒,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止唐夫子于医道学问造诣,虽称“票友”,然上承岐黄之旨,中临伤寒之义,下启扶阳之门,隐然已有风雷之象!如其《医理大概约说》:“补血必补气,气行则血行,无补血法也”;“火乃人身生化之源,无火,则不能运化”;“人身以元气为主,气足则邪火自息。故古人谓火气元气,不两立也”;“阳气即元气,阴阳二气,统于元阳。元气暗滋于肾家,一病则无不病也,故医家斤斤辨三阴三阳,云某药入某脏,尚为太拘。”

止唐公敢为天下先,首度开显扶阳义理并用之于临床,常起沉疴于桴鼓之间,后世尊其为中医扶阳学派之开山祖师。

郑钦安亲炙止唐公,从师越三十五载,虽称“伤寒大家”而坚云,“有阳则生,无阳则死...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此火不生”,“以脏腑分阴阳,论其末也。以一坎卦解之,推其极也”。钦公不随毁誉,以“坎中一阳”立先天之体极,以“火”立后天之用极,体用分明,先后并茂,贯穿医学三书,此“以极为归”之真义,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终成扶阳一派之体统

卢铸之再依止钦安,接扶阳衣钵,孜孜以求,嗣后遵师遗嘱,散尽家财,行脚乱世,历时三载,以资求证止唐、钦安理体,终至体用双全,“人身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

刘止唐、郑钦安、卢铸之,一脉相传,前后两朝,历经百年,“扶阳”心灯始明!以火立极,果叶扶疏,演出一华数枝,扶阳要义遂广播天下。

铸之传长子卢永定,永定师从父习医经年,临床之理法方药,炉火纯青,断人生死,毫厘不爽,医德高尚,法用大开大合,于扶阳要义,又多有阐发。

永定师下之以传,有侄子卢崇汉及甥子彭重善之承继,花开两朵,各显一枝。

卢崇汉亲炙祖、父二辈,济世救人,医名卓著,更携弟子唐农与刘力红,师徒三人,振臂疾呼,发起“扶阳论坛”,历时七载,上承铸之“扶阳医坛”,下启万众扶阳一心,于扶阳学派之传播,亲力躬行,居功至伟。

彭重善因病入医,得永定师真传,因而结草衔环,发心行愿,四十余载义传义诊,绿荫不减来时路,医心医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彭师推己及人,秉扶阳先辈“不可自秘其术,坐视伤亡而不救”之无私大义,毅然开设弟子班,传道授业,桃李满园。

王献民老中医,为当代扶阳派中之凤毛麟角者。于扶阳法要,精益求精,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融汇扶阳、伤寒、温病于一体,首开大道先河。

当风云际会,此盛世之下,中华中医药学会顺势而为,广纳有识之士,众志成城,创办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汇集四方扶阳学子,制心一处,应时推出扶阳内证修炼,扁鹊心法,终于缘成果熟。借国策东风,审时度势,更上层楼,主办国际扶阳医学大会,一衣带水,广济天下。

扶阳法脉,渊远流长,如今,更深入人心,势必大放光明于未来。

钦安祖师弟子众多,卢铸之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卢铸之在师之“以坎中一阳立极”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以及“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的论断,其理、法、方、药论之精妙,近代几无出其右者。“以火立极”的论断完善和发展了扶阳派的学术思想,为之后发展成为“扶阳医学”的完备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根基。

主要著作

(1)《医理大概约说》,成书于清中期,川西夫子刘沅止唐所著,为扶阳学派的发轫之作。止唐公天纵奇才,汇通三教,于医道虽曰“票友”,然其风骨峭峻,大道至简,点出“火乃人身生化之源,无火,则不能运化”之眼目,首彰岐黄之扶阳要义。

(2)郑钦安三书

《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于清晚期问世。钦安上承止唐公,以“坎中一阳”立先天之体极,以“火”立后天之用极,体用分明,先后并茂,贯穿三书,“以极为归”之真义,如一轮红日,喷薄而出,首立扶阳一派之理论体系

(3)《卢氏临证实验录》《金寿老人药解》首书于1956年,卢铸之所著。“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为铸之接止唐、钦安之衣钵理体,以“临证实验”证得“以火立极”之真迹,理法方药,体用双全,扶阳一派终至圆成。

(4)《思考中医》,2003年首发,作者刘力红。首次阐发伤寒论之重阳扶阳奥义,为扶阳一派承上启下之力作。

(5)《扶阳讲记》,2006年出版,作者卢崇汉。为卢氏祖孙三代一脉相传,践行扶阳之心血精华,法、案并用,显微阐幽,发明圣义。

(6)《郑钦安-卢铸之医学讲授》,2016年刊行,彭重善著。首度昭示扶阳派“理法方药”之精妙,为法度谨严,正本清源之斧作。

(7)《扶阳显义录》,2017年付梓,王献民/火神门著。当代又一扶阳力作,海纳百川,融扶阳、伤寒、温病、内证于一炉,壁立千仞,继往开来,全归于岐黄一体。

代表人物

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

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扶阳论坛已经开办了七届,特别是每届的演讲成书,即《扶阳论坛集》,让更多的国内外学习者场场受益、本本入心,使扶阳医学这个源承百年的流派,焕发出勃勃生机,深入人心,成为推动与学习扶阳医学的一面旗帜!

为了更好的传播扶阳医学,2013年11月份,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广东成立了扶阳医学传承基地,至2016年短短三年时间内,培训了近3000名扶阳学员,成为弘扬扶阳医学的重要平台。

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是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扶阳流派的传承机构,肩负着承继与弘扬扶阳医学的使命,使之在祖国大地上播种、生根、开花、结果,以燎原之势让扶阳医学春满人间、寿世寿民,更加有效地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

扶阳医学传承基地以坚信不移之信念,秉持如下三个思想原则,指导实践各项行动计划:

第一、扶阳医学是从哲学到理论再到临床实践上的一套完整体系,无论能否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加以阐释或证明,都不影响扶阳医学自身体系的完备性和独立价值。

第二、扶阳医学是从《河图》、《洛书》、《易经》、《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而延续下来的一套完整的、与中医经典一脉相承的中医正脉法系。因此,我们坚定的认为:扶阳医学是经典中的经典、精华中的精华、结晶中的结晶。

第三、扶阳医学既需要挖掘和继承,更需要我们发展和创新。扶阳医学融汇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哲学,内证修炼是扶阳医学最核心的内容,是扶阳医学立派之根本。

2016年5月1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郑州)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挂牌成立。该基地设立在河南省会郑州市洄溪堂中医馆,是一个跟师临证、实操演练、精进升华的临床教学平台

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人

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人的考定,是按照完善的传承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双向选择,完全自愿,不拘一格,宽进严出的原则面向全国进行遴选。

传承人必须全过程参加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所组织的系列培训及考试,每次培训及考试都要有原始记录(课堂笔记、报到记录、结业合影、期考试卷等),每季度要做小结汇报,年终进行总结考试。传承基地还建立了继续学习传承的机制,每月定期进行微信教学,还通过“扶阳医学软件”在临床中进行实践和再学习,定期上报临床医案。2017年1月11日~14日,传承基地举办了第一届扶阳医学传承人资格面授及考试,经考核通过,并确认为首批扶阳医学传承人的名单如下(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海亮 王德国 王 竦 邓卫根 车林峰 宁世强 叶远琴 卢旭辉 卢惠聪 闫文静 刘之凤 刘金兰 刘 强 孙奎南 朱荣源 朱敬川 林志荣 甘绍林 李悟仁 李伟宏 李 明 李朝义 李树春 毕朝焱 何振旗 张天任 张永祥 张庆军 张宏炳 来玉国 杨洪建 苏淑仪 周俊旺 周友成 罗泽武 姜志诚 袁永明 袁高明 陶 英 陶智琦 顾久弘 凌凤山 曾宪龙 龚明哲 蒋银东 覃智强 谢林林 董建国 雷至忠 景洪波 缪馥联 颜德军 蔡穗东 蔡德良 魏学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