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岩题刻

更新时间:2023-07-26 17:13

“护国岩题刻”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境内风景秀丽的永宁河畔,河西岸的一处峭壁上有民国初年的护国军将领蔡锷(字松坡)为纪念“护国运动”胜利留下的一组勒石题刻,包括蔡锷将军的手书勒石“护国巖”和“护国铭”及“序文”三部分,当地民众习惯上统称之为“护国岩”。1991年,“护国岩题刻”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环境

“护国岩题刻”位于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护国镇风景秀丽的永宁河畔,为民国初年护国军统领蔡锷将军留下的一组题字勒石。永宁河发源于四川叙永县与贵州毕节地区的交界处,由南至北贯穿叙永、纳溪二县,在纳溪旧城西门处注入长江,因叙永古称“永宁府”而得名。历史上永宁河曾是长江水系中一条重要航道,滇东、黔北山区的煤、硫、山货等大宗物资,均借永宁河入长江出川,自古以来永宁河谷便是沟通川、黔、滇三省的大通道。护国镇始建于清初,旧名叙蓬溪,属叙永县。叙蓬溪位于永宁河东岸,隔河相望的是古川黔驿道上的著名驿站——大洲驿。叙蓬溪和大洲驿这两个夹永宁河而兴的场镇,地处川、黔、滇三省犬牙交错地带的交通咽喉位置,向来是由滇黔入川的用兵之地。民国初年的“护国战争”中,蔡锷将军在这里指挥“护国军”激战数月,击溃袁世凯的北洋军,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浓重一笔,并留下了“护国岩”这一历史胜迹。

人文历史

1915年12月,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的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引起举国上下愤怒。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云南首举义旗,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蔡锷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年1月,蔡锷指挥护国军第一军主力二、三梯团分兵两路北上,第三梯团经云南昭通入川攻取宜宾,第二梯团由蔡锷亲率从云南取道黔西,在毕节南关渡赤水入川取叙永、古蔺,再沿永宁河谷进纳溪攻泸州。泸州与纳溪隔江相望,是长江上游重镇,川南交通枢纽,由袁世凯急忙调来的北洋军重兵把守。当年(1916年)二、三月间,护国军在泸纳一带与兵力给养占优势的北洋军激战。第一战护国军渡长江袭取泸州失利,第二战护国军血战棉花坡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第三战护国军果敢反攻,在以叙蓬溪、大洲驿为中心绵延百里的川黔交通咽喉线上多路反击,主力出白节攻占牛背石,杀溃北洋军。蔡锷将军指挥的这场“泸纳之役”,与护国军在湘西和滇桂边两个战场之战,震撼全国,各省相继宣布独立,袁世凯被迫在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6月6日,袁世凯在国人唾骂声中气绝而亡。

护国战争后期,蔡锷将军由于艰苦征战,喉症久病不医,病情加剧以致不能发音,只能以笔代口处理军务,便到大洲驿叙蓬溪附近的永宁河渔舟中养病将息,将司令部临时设在小地名“湾头”的杨姓住宅。永宁河畔,翠竹夹岸,岩石壁立,山河依旧,顿阅兴亡。蔡锷将军感慨系之,挥毫题写“护国巖”三个大字,并撰《护国岩铭》及序文,命人镌刻于永宁河岸的峭壁之上,这是1916年7月的事情。当年9月,蔡锷将军因病情恶化东渡日本治病,终因医治无效,11月8日上午病逝于福冈,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魂归故里的蔡锷将军隆重举行国葬。

护国讨袁之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著名的四川诗人吴芳吉在他的长诗名篇《护国岩词》中赞曰:“护国岩,护国军,伊人当日此长征,五月血战大功成,一朝永诀痛东瀛!伊人不幸斯岩幸,长享护国名。”这首《护国岩词》在上世纪四十年代被选入中学国文课本,广为传诵,护国岩题刻也因此名声远播。1929年,为纪念护国讨袁运动,叙永县将护国岩所在地叙蓬溪改名为“护国镇”,自此,“护国”这个镇名建制沿袭至今。新中国成立后,护国镇1951年被划归纳溪县(今泸州市纳溪区),护国岩题刻一直是当地民众引以为荣的历史胜迹。

题刻内容

1991年,四川省政府将纳溪“护国岩题刻”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政府特意在题刻所在的山岩顶部开辟一处”护国岩广场”,广场临河一端竖有“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护国岩题刻”石碑,游人可以沿石碑旁的一道石梯到达河边的护国岩题刻前,瞻望镌刻在近二十米高石崖上的蔡锷将军手书勒石“护国巖”,以及《护国铭》和《序》的刻石。由于附近的大洲驿水电站筑坝蓄水,永宁河水位抬高到接近刻石的底部一线,往日危崖绝壁之地形已不复存,但是巉岩刻石之气势犹在。刻石顶上有水泥板遮护,刻石前依水筑一平台,更便利游人瞻仰观赏。“护国巖”三个大字依山崖凹凸之势呈弓形布列,每个字高一米有余,颜体楷书,笔力厚重,气势威武,刚劲独立。字如其人,文如其声,蔡锷将军这样刚正义烈、慷慨智勇之人,才能题得出这等挺然奇伟之文字。

“护国岩”勒石左下方的石崖凹入处是《护国铭》,颜体楷书,字形约三寸见方,四字一行,十行一韵,上下两韵,共二十行八十字。《铭》文言辞壮烈,音韵铿锵,读之令人感慨奋发:

护国之要,惟铁与血。精诚所至,金石为裂。嗟彼袁逆,炎隆耀赫。曾几何时,光沉响绝。 天厌凶残,人诛秽德。叙泸之役,鬼泣神号。出奇制胜,士勇兵饶。鏖战匝月,逆锋大挠。河山永定,凯歌声高。 勒铭危石,以励同袍。

(木讷斋主注:原文为繁体,无标点。其中“士勇兵饶”句,世间传文多作“士勇兵骁”,而刻石原文为“饶”;又,“光沉响绝”句,刻石原文为“光沈向绝”,“沈”与“沉”通。)

《铭》之下是序文刻石,字形较铭文更小,也为颜体,正楷工笔,笔力气势似与《铭》文有别。由于水库抬升水面,序文刻石显得地势低矮,个别文字因泥淤水浸而模糊,但总体仍清晰可辨。全文如下:

中华民国四年,前总统袁世凯叛国称帝,国人恶之,滇始兴师致讨,是曰护国军,锷实董率之。逾年,师次蜀南,与袁军遇于纳溪,血战弥月,还军大洲驿,益将休兵以图再举。乃未几而桂粤应,而帝制废,又未几而举国大噪,而袁死,而民国复矣!嗟呼!袁固一时之雄也,挟熏天之势以谋窃国,师武臣力,卒毙于护国军一击之余。余与二三子军书之暇,一叶扁舟,日容与乎兹岩之下。江山如故,顿阅兴亡,乃叹诈力之不足恃,而公理之可信如此,岂非天哉!世或以踣(音bó,跌倒)袁为由吾护国军,护国军何有?吾以归之于天,天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兹岩云尔。

蔡锷题 殷承瓛书 民国五年七月勒石

游人伫立在护国岩前,肃穆崇敬之情将不禁油然而生。一个多世纪来,为了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兴旺,人民的民主自由,社会的繁荣进步,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奋斗不息。转身凭栏望去,大洲驿水库碧水如镜,波浪不兴,永宁河两岸翠竹掩映,逶迤十里。遥想松坡将军当年,戎马倥偬间,尚容与于一叶扁舟,泛舟斯岩之下,那是何等的风流倜傥。病体沉疴日,将军仍心系国家之兴亡,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勒石斯岩之上,又是何等的慷慨激昂!敢以天下为己任,不以天下为己有,斯人虽去,斯岩长存,蔡锷将军风骨永垂!

旅游信息

“护国岩题刻”位处川南到贵州的321国道上,由泸州市到叙永、古蔺、毕节(贵州)的班车必经护国镇(大洲驿),纳溪区还有直达护国镇(大洲驿)的班车 ,游人到达大洲驿后步行数分钟即可到“护国岩广场”,再循广场东端的石梯下到河边平台瞻望“护国岩题刻”。

护国岩广场上还树有一座“救民水火”碑,这原是当地民众在护国战争后颂扬当时的泸州驻军统领朱德下乡剿匪安民而树立的一座石碑,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物。游览护国岩题刻后,游人还可到附近的护国大桥上远眺插旗山,近观永宁河心中坝岛,永宁河两岸秀丽景色一览无遗。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