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更新时间:2024-07-22 20:11

拉利贝拉岩石教堂(Lalibela)始建于公元12世纪后期拉利贝拉国王统治时期。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5000人工,花了30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这座城原本名为洛罕,现在人们将这里改称为拉利贝拉,以纪念这里神奇的岩石教堂的倡建者——扎格王朝的国王拉力贝拉。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有“非洲奇迹”之称,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拉利贝拉岩石教堂

Rock-Hewn Churches,Lalibela

入选时间:1978年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

地理位置:N12 01 45.660 E39 02 25.512

遗产编号:18

遗产描述

拉利贝拉是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一个城镇,是埃塞俄比亚东正教的一个圣城。拉利贝拉自公元4世纪开始归信基督教东正教会。在耶路撒冷穆斯林所占据后,拉利贝拉更一度被提倡为新的耶路撒冷城。

传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梦中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2万人工,花了24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有“非洲奇迹”之称。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这些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外观造型惊人,内部装修独特。是12和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

1978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拉利贝拉岩石教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所有的11座教堂在其建造、规模和形式的多样性和大胆性上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遴选依据标准(ii):拉利贝拉国王打算建造一个圣地的象征,但当时的历史形势使人们无法前往朝圣。在比耶各他(Biet Golgotha)教堂里,有基督和亚当坟墓的复制品,以及耶稣诞生的摇篮。圣城拉利贝拉取代了耶路撒冷和伯利恒的圣地,因此对埃塞俄比亚基督教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遴选依据标准(iii):整个拉利贝拉是埃塞俄比亚中世纪和后中世纪文明的绝佳见证,包括11座教堂旁边的大量传统的、两层圆形房屋、带有内部楼梯和茅草屋顶村庄的遗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这是13世纪“新耶路撒冷”的11座中世纪原始窑洞教堂,坐落于埃塞俄比亚中心地带的山区,附近是环形住宅构成的传统村落。拉利贝拉是埃塞俄比亚基督徒眼中的圣地,至今仍有虔诚的信徒前去朝圣

历史沿革

圣·乔治在英国受到尊敬,在埃塞俄比亚也有同样的地位。建造圣·乔治教堂的整块巨型岩石被雕凿成正十字形。平面的屋顶上也雕刻了一个巨大的十字架。从空中俯瞰,这座教堂犹如一个巨大的十字架矗立于大地上。这座教堂坐落在一个很深的岩石坑内,一个地下通道连接着它的入口,其内部装饰和陈设都极为朴素而庄严。

埃塞俄比亚除了曾被意大利占领过不多的几年外,一直保持着国家的独立。基督教是该国的主要宗教,他们的国王往往就是虔诚的基督教。这在非洲,都是很独特的。早在公元2世纪时,埃瑟俄比亚北部以阿克苏姆为中心就建立了一个独立国家。据埃塞俄比亚的传说,美丽的示巴皇后,曾拜访具有无与伦比的智慧的所罗门王,当她与她的随从人员一起,带着满载华贵礼品的797头骆驼、无数头骡和驴到达耶路撒冷,所罗门隆重地接待了她,并与她相爱。他们生下了儿子麦纳克里,麦纳克里就我埃塞俄比亚王国的皇室奠基人。麦那里克的皇城建在埃塞俄比亚北部的啊克苏姆。据说麦纳里克从耶路撒冷的教堂中取走了“约柜”,并一直将其秘密地保存在阿克苏姆的圣·玛利亚教堂。阿克苏姆王朝在公元3世纪~公元6世纪极盛一时,其势力向东北扩张到阿拉伯人地区。11世纪末,国力渐衰,后被扎格王朝取代,扎格王朝的国都定在罗哈既后来的拉利贝拉

替代阿克苏姆王朝的扎格王朝的新国王拉利贝拉同样笃信基督教,为求得上帝的庇佑,征调5000匠人,用30年时间凿成“同大地连成一体,建筑根植于地,上连天体,上下界浑为一体”的独石教堂城。这座教堂城兼有宗教、政治、军事3项功用,它既是王室的住地,也是信徒们祈祷的场所,在敌情到来的时候,它还是坚固的防御要塞

13世纪末,不同世系组成的耶库诺集团势力日益强大,绍啊王朝取代了扎格王朝,政治重心遂逐渐南移。14世纪初,王朝都城自拉利贝拉迁至绍阿,拉利贝拉渐渐被湮没、遗忘于深山密林中。

拉利贝拉教堂是扎格王朝建筑的丰碑,也是埃塞俄比亚人信奉基督教的见证。“这是世界最伟大的奇观之一,当我亲眼目睹时,我充满着惊诧和欣喜。”一位参观过拉利贝拉教堂的作家如此向人们诉说自己的心情。拉利贝拉已经重新修整,1000多名教士在这里侍奉上帝。它的周围,渐渐形成一个市镇,因为,到这里来祈祷和旅游的人太多了。繁华在一定程度上搅扰了静修。不过,对于基督徒来说,自处也好、在热闹的人群中也好,上帝之爱总会降临于他,并通过他向世间的所有地方传送。

依照神谕建造的岩石教堂

拉利贝拉处于地势比较高的埃塞俄比亚中的拉斯塔山脉,依傍着山脉的最高峰——4117米的阿布那·其斯山,在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北350千米的地方。这座城原名为洛罕,以后改成现名,以纪念这里神奇的岩石教堂的倡建者——扎格王朝的国王拉力贝拉。这个王朝于1173年-1270年统治埃塞俄比亚。

据说,12世纪埃塞俄比亚第七代国王拉利贝拉(Lalibela,1176~1207,又一说为1181~1221)呱呱落地的时候,一群蜂围着他的襁褓飞来飞去,驱之不去。拉利贝拉的母亲认准了那是儿子未来王权的象征,便给他起名拉利贝拉,意思是“蜂宣告王权”。当政的哥哥哈拜起了坏心想要毒杀他,被灌了毒药的拉利贝拉三天长睡不醒,在梦里,上帝指引他到耶路撒冷朝圣,并得神谕:“在埃塞俄比亚造一座新的耶路撒冷城,并要求用一整块岩石建造教堂”。于是拉利贝拉按照神谕在埃塞俄比亚北部海拔2600米的岩石高原上,动用5000人工,花了30年的时间凿出了11座岩石教堂,人们将这里称为拉利贝拉。从此,拉利贝拉成为埃塞俄比亚人的圣地。至今,每年1月7日埃塞俄比亚圣诞节,信徒们都将汇集于此。

岩石中开凿出的“非洲奇迹”

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外观造型惊人,内部装修独特。其中四个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的,其余的则要小些,要么用半块石头凿成,要么开凿在地下,用雕刻在岩石上的立面向信徒标示其位置。每个群体都是一个由某种围墙围绕着的有机整体,游客在里面可沿着在石灰华上开凿的小径和隧道网四处漫游,因此,拉利贝拉教堂,有“非洲奇迹”之称。

拉利贝拉的11座岩石教堂大致分为3群,彼此间由地道和回廊连为一个整体。每座教堂占地几十到几百平方米,相当于三四层楼房之高,这些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几乎没有高出地平面。

在这些山岩教堂中,最大的教堂叫“梅德哈尼阿莱姆”,意为救世主教堂,这座教堂由一块长33米、宽23.7米、高11.5米的红岩凿成,面积搭782平方米。它拥有5个中殿和一个长方形的廊柱大厅,28根石柱,仔细琢磨后雕上了几何图案。屋顶为何克苏姆式尖顶,窗棂也缕雕成阿克苏姆的石碑式棂格。啊克苏姆文化的元素在这里得到了保持。

梅德哈尼阿莱姆:在这些山岩教堂中,最大的教堂叫“梅德哈尼阿莱姆”,意为救世主教堂,这座教堂由一块长33米、宽23.7米、高11.5米的红岩凿成,面积搭782平方米。它拥有5个中殿和一个长方形的廊柱大厅,28根石柱,仔细琢磨后雕上了几何图案。屋顶为何克苏姆式尖顶,窗棂也缕雕成阿克苏姆的石碑式棂格。啊克苏姆文化的元素在这里得到了保持。

耶稣基督教堂:拉利贝拉的教堂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是耶稣基督教堂,它长33米,宽23米,高11米,精雕细刻的飞檐由34根方柱 支撑。这是埃塞俄比亚唯一一个有五个中殿的教堂,据16世纪葡萄牙使馆派往所罗门宫廷的神父弗朗西斯科·阿尔瓦雷斯教父说,过去的阿克苏姆大教堂也有五个中殿。

根据基督教的惯例,有三个分别面向东、北和南的门通向教堂内部。这是按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基督教堂修建的。呈东西向,隔成八间,28根支撑半圆形拱顶的支柱成行排列其间。

圣玛利亚教堂:相邻的圣玛丽亚教堂比耶稣基督教堂的面积小些,高度为9米。墙上的窗户为阿克苏姆风格,里面有三个中殿,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从上到下都覆盖着代表几何图案(希腊十字、万字饰、星形和圆花饰)和动物(鸽子凤凰、孔雀、瘤牛、大象和骆驼)的装饰性绘画及按福音书描绘耶稣和玛丽亚生活场景的壁画,但大多均已损坏。一些专家认为这些绘画可追溯到扎拉·雅各布国王(1434~1465)统治时期。主门之上是一个描绘两个骑手杀死一条龙的浅浮雕,由于埃塞俄比亚的圣所中很少有动画雕刻(实际上,在基督教的中东地区都是这样),所以这幅雕塑属珍品之列。

独石教堂:矗立在7~12米深的井状通道的中央,是在由深沟将高原的其他部分与之分离出来的岩石上直接雕刻出来的。雕刻自顶部(穹顶、天花板、拱门和上层窗户)始,一直延续到底部(地板、门和基石)。为了使夏季影响这一地区的滂沱大雨能通畅地排掉,用这种方法创造的空间平面呈轻度倾斜状。建筑物的突出部分,如屋顶、檐沟、飞檐、过梁和窗台的突出程度视雨水的主要方向而定。

其它教堂:拉利贝拉有11个中世纪的教堂和小教堂,它们在一条大部分干涸的溪流――约旦河两边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这些 教堂坐落在岩石的巨大深坑中,几乎没有高出地平面。精雕细琢的教堂像庞大的雕塑,与埃洛拉的庙宇一样从坚硬的岩石中开凿而成。它们外观造型惊人,内部装修独特。其中四个是在整块石头上开凿的,其余的则要小些,要么用半块石头凿成,要么开凿在地下,用雕刻在岩石上的立面向信徒标示其位置。每个群体都是一个由某种围墙围绕着的有机整体,游客在里面可沿着在石灰华上开凿的小径和隧道网四处漫游。

精雕细琢的建筑过程

由于教堂完全凿建在山体岩石内,工程异常艰难。首先要在山坡上寻找合适的完整的没有裂缝的巨型岩石,除去表层浮土和软岩,然后把四周凿出12米~15米深的沟槽,使其与整个山体完全脱离。尔后在巨岩石内预留墙体、屋顶、祭坛、廊柱、门和窗,再极其艰难而小心地将岩石内不要的石块一点一点凿掉,形成空间,接着,在石壁上精雕细镂,最后成为一座具有特殊质感和观感的教堂。开凿工程显然分几个阶段进行,这样,建筑师、工人和手工艺人可平视工作,不用树脚手架。一些人负责开凿独石,将它与周围岩石分离,别外一些人则负责制作成型。碎石是通过开口(如窗户和门)搬运的,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用镐和杠杆挖掘,用小斧和凿子进行细部加工。

宗教祭典

每当到了“德姆卡多”这一天,拉利贝拉岩石教堂周围的岩壁上,就会挤满成千上万听祭司说教的人群。因为这一天是基督教洗礼之日的祭典。凡是参加“德姆卡多”祭典的少年们,都必须盛装打扮地来参加。在少女们的低声祈祝中,他们双手捧着神具,跟随着大人进入设在广场上的小木屋里。人们还夜宿于此,做虔诚的祈祷。每当教堂的晨钟在黎明时分响起时,修道士们就开始对巡礼者说教。由祭司将祝圣过的圣水分洒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在随后的祭祀活动上,一个称为“达玻多”的十诫木板从教堂里面运出,象征着摩西从耶稣那儿得到了十诫。在木板的中央,还有一幅圣徒降服巨龙的图画。最后,这个十诫木板要被安置在广场上搭建的小木屋里。“德姆卡多”祭典一共要连续举行三天,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最大的宗教性活动。

世界遗产

1978年,拉利贝拉岩石教堂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为世界自然遗产

(1) 表现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

(2) 在某期间或某种文化圈里对建筑、技术、纪念性艺术、城镇规划、景观设计之发展有巨大影响,促进人类价值的交流。

(3) 呈现有关现存或者已经消失的文化传统、文明的独特或稀有之证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