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5 16:14
拟岘台,位于江西省临川(抚州)市抚河畔,历来为江南名胜,古与河北幽州台、山西鹳雀楼、赣州郁孤台等齐名;有诗云“占断江西景,临川拟岘台”; 拟岘台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现台为第七次重新修复,主体高度为49.9米,为宋代风格建筑。
拟岘台位于抚州城东抚河之畔,历来为江南名胜,始建于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现台为第七次重修,历经千年岁月,期间屡经废兴。据史载,大的重建维修,共有六次:一修于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由知州狄明远重修,谢逸作记;再修于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3年),由知州眉山人家坤翁主持并作记;三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由同知陈一贯主持,陈九川作记;四修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由知府陈洪谏重修,胡亦堂作记;五修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知府陈朗主持;六修于清道光二年(1822年),由临川知县姜铨捐赀重建,杨(艹+音+隹+又) 作记。这次,不但重修了拟岘台,还同时新建了文昌阁。
然而,一时有人以为,只重修了四次。究其缘由,概因有关方志记有,“拟岘台,在城东隅,宋嘉祐二年州守裴材建,曾巩记。政和元年州守狄明远重修,谢逸记;……国朝知府陈洪谏康熙十八年修;知府陈朗乾隆四十九年修;道光二年知县姜铨捐赀重建”。尚不知,此乃列举,并非尽数;况自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至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期间历南宋、元、明,有568年之久,不可能一次未修。而在第六次重修时杨(艹+音+隹+又)所作的《修复拟岘台新建文昌阁记》中,说得十分清楚:“府城东隅,有拟岘台,宋嘉祐二年太守裴公建。……嗣后代有废兴,一修于政和间太守狄公;再修于景定间眉山家公;三修于嘉靖间贰守陈公;四修于康熙十八年太守陈公……”。明确列出,在政和与康熙之间,还有宋景定和明嘉靖年间的二次重修。由此可知,自宋嘉祐二年兴建以来的近千年间,拟岘台至少大修重建了六次。小的维修尚不计算在内,如宋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曾巩之侄曾纡登拟岘台,见“断碑扑地,台且圯矣。抚事念往,悲莫能胜。……越明年,始取旧记,载刊碑石”,重刻了曾巩《拟岘台记》。又如,康熙十八年后,“张公伯琮、朱公扆,稍修葺之,皆名太守也”。类似的较小维修,不唯所举,皆未记在六次之内。
拟岘台建于北宋,清道光六修以后,未见再修记录。经近世百年战乱,台阁残塌,文化大革命中,彻底铲毁。它伴随古城抚州,见证千年兴替。我们有责任重建这一千年古筑,让其重展风姿,见证当代抚州的振兴和发展,见证中华的崛起与复兴。最近,抚州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建拟岘台,并将其作为2008年重点项目之一。(这次重建,若从宋裴材第一次兴建算起,当属第八次建造、第七次重修)。可谓顺民心、襄善举,功在千秋。届时,
登高望远 揽一江锦绣 抒赶超发展壮志;
缅古鉴今 法百世名贤 续鞠躬为民华章。
何其快哉!
拟岘台历来为抚州郡城第一胜景,曾与河北幽州台、山西鹳雀楼、赣州郁孤台等齐名,文化积淀很深。兴建当年,曾子固曾作《拟岘台记》,此为台记之权舆也。王荆公亦应邀为此台赋诗;陆游多次登台吟唱,留下名句多多……历代文人墨客为拟岘台所作题记诗赋,难以悉数。
仅本人目前所见,有关方志史料上,关于拟岘台的题记吟咏,即有:记八篇、赋二篇、诗五十余首……这些都是我们研究考察拟岘台的重要资料,相信还有更多的相关史料。挖掘并利用好,亦或有裨于今也。
据了解,2015年国庆节拟砚台对外开放以来,累计已接待游客7万余人次,仅2016年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拟砚台就接待游客1.7万人次。
拟岘台文化积淀深厚,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文人墨客为拟岘台所作题记诗赋有:记八篇、赋二篇、诗五十余首……其中著名的有:
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拟岘台记》。
君作新台拟岘山,羊公千载得追攀。
歌锺殷地登临处,花木移春指顾问。
城似大堤来宛宛,溪如清汉落潺潺。
时平不比征吴日,缓带尤宜向此闲。
层台缥缈压城闉,依杖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酝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陆游《拟岘台观雪》:
垂虹亭上三更月,拟岘台前清晓雪。
我行万里跨秦吴,此地固应名二绝。
山川灭没雪作海,乱坠天花自成态。
陆游《冒雨登拟岘台观江涨》
雨气昏千嶂,江声撼万家。
云翻一天墨,浪蹴半空花。
喷薄侵虚阁,低昂泛断槎。
壮游思夙昔,乘醉下三巴。
黎道华: 《拟岘台》:
我因访古独来游,万顷风烟一目收。
灵谷诸峰排槛出,巽溪几曲抱城流。
帆樯影乱汀洲晚,芦苇声寒雁鹜秋。
堕泪丰碑那得见,片云落日是襄州。
桐城派诗人天诚:拟岘台赋
江西故郡,赣东明珠,南临闽粤,北接名湖。统近水遥山,聚八百里吴头画卷,尽鸿篇钜制,苏五千年楚尾宏图。俊采齐临,邀来高朋聚满座,鸿鹄毕至,当然喜气集斯梧。
何妨选胜登临,看曲槛回廊,雕梁画栋,更能消几番风雨;趁苍烟落照,叠嶂层峦,点缀些翠羽丹霞。占断临川景,欣逢岘台七建,老柏千寻抬望眼;屡换江西局,喜迎胜阁重回,新程万里驾长车。造物无私,移来槛外烟云,适开盛境,会心不远,就此眼前山水,犹见故人。
才与贤同兼,自太守以来,陆游诗,右军贴,曾巩文,文正墨,都因国富民殷,共和当年里曲;地同人共重,法名贤之外,义仍剧,子静哲,二晏词,叔子洁,当怀幽思丽藻,同分此地吟笺。纵目上层楼,数古圣哲风流百许,骋怀临胜地,记众贤卿文彩千余。
此地为江南名胜,慨战乱倾颓,台阁凋零,数百年满目荒凉,遗风顿歇,久经宇宙山川沧桑千古;斯楼是临川要阁,爱一江锦绣,百世名贤,几多士同心结构,胜地重开,且看栋梁桢干砥柱中流。压河流以扶地脉,远瞩高瞻,则见盐埠云开,下临汝水,拟山溪之形钟灵毓秀;凌井络而焕人文,响中誉外,当如羊祜泪堕,上德民心,为抚州俊杰播美扬修。应时而来,官顺人心向背;候节而变,政审藏用之机。羡生态资源,韵姿天纵;慕廉才辈出,清畏人知。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矣!诗曰:
锦绣辛坷几千年,因逢盛世焕新篇。
德行感化怀叔子,精粹贤文念诗仙。
烟雨一樽江海外,岫云满袖未生前。
黄梅风絮听箫笛,人在斯楼月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