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督·翁·惹化

更新时间:2023-08-30 10:20

拿督·翁·惹化(马来语全名:Dato' Sir Onn bin Dato' Jaafar;1895年-1962年),又译达图·奥恩·贾法尔(Datuk Onn Jaafar),一般简称为“拿督翁”“翁惹化”“翁嘉化”等。马来西亚政治家。马来民族统一机构(巫统)的创始人与首任主席。翁惹化出身柔佛州政治世家,因提倡马来民族主义而闻名,被一些人视为“马来民族主义之父”。

人物生平

拿督翁生于1895年,他的家庭是柔佛州的政治世家,其祖父、父亲及两个兄弟,都曾担任过柔佛州在殖民地时代的州务大臣(负责协助苏丹处理一些皇宫事务及宗教事务,相当于苏丹的宰相)。

拿督翁在8岁时就被当时的柔佛苏丹领为养子。他长大后性格坚强,很有主见,经常和苏丹争吵。最终于1926年被放逐到新加坡。约35岁时,拿督翁进入新闻界,出版了《马来西新闻报》,撰写文章阐述自己的政治思想。

1936年,拿督翁与柔佛苏丹和解,回到柔佛,成为苏丹的顾问,不久便被委任为州立法议员。他在议会里滔滔不绝地为马来民族的权益发言,奠定了在马来社会的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拿督翁成立了半岛马来人协会。1945年12月15日,吉兰丹州马来人公会成功地召集了一万人,抗议英殖民地政府代表麦迈克抵达哥打巴鲁,促使吉兰丹苏丹在马来亚邦联的协约上签字。翌年2月3日,超过5000名马来人再度集会,抗议英殖民地政府颁布有关马来亚邦联的白皮书。同时,拿督翁提议筹办马来人全国大会。3月1日至4日,全国各地马来人在吉隆坡隆重集会,召开马来人全国大会。5月11日,他把全国数百个马来人团体组织起来,成立巫人民族统一机构,即巫统的前身。

1947年至1950年间,拿督翁还被柔佛苏丹委任为州务大臣。

在拿督翁领导巫统争取国家独立时,也力促巫统为非马来人开放。英国殖民者催促拿督翁推动巫统同意放宽非马来人取得公民权的资格,推行多元族群路线,开放巫统党籍给非马来人尤其是华人。在1950年6月10日的巫统特别代表大会上,拿督翁以党主席的身份提出修正公民权的议案,放宽取得申请公民权的条件,但没有获得巫统大会通过。拿督翁愤而宣布辞去党主席,并提醒巫统党员,1950年的政局有别于1946年巫统新成立之时,“马来人的马来亚”(Malaya for the Malays)必须换成“全体马来亚人的马来亚”(Malaya for all Malayans)。巫统党员支持拿督翁的领导,纷纷挽留他。8月27日,巫统代表大会上,党员们一致投票支持拿督翁继续担任党主席,并在原则上同意放宽取得公民权资格的建议。

1951年1月20日,拿督翁在报纸发表言论建议巫统接纳非马来人入党,并建议巫统易名为“全马来亚人民统一机构”(United Malayan National Organisation)。他深信马来亚的170万华人,不会威胁到250万的马来人。但巫统坚决反对开放党籍,不愿听从拿督翁的建议转型为多元族群政党。8月25日,巫统党代表大会拒绝了拿督翁的提案,并指责他出卖巫统和国家。拿督翁大怒,辞去主席职位,于9月16日成立“马来亚独立党”(Independence of Malaya Party)。东姑阿都拉曼接任第二任巫统主席。

马来亚独立党是马来西亚第一个多元种族政党。可是,马来亚独立党既不能被马来人接受,又不能被华人支持,还在1952年2月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中遭受重创。

如此结果,迫使拿督翁解散独立党,并于1954年成立纯粹走单一马来种族路线的国民党来和巫统斗争,他认为该党要比巫统更加能够代表马来人的利益。

在独立前所举行的立法议会选举里,拿督翁所领导的党蒙受惨败,而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巫统及联盟却取得大胜,并在大胜后成功地为国家争取到独立。拿督翁并没有放弃政治,他在独立后举行的第一次大选中在丁加奴州当选为国会议员,是国民党惟一中选的国会议员。在国会里,他的地位几乎相当于反对党领袖,而在开会时,他和首相东姑阿都拉曼针锋相对、势不两立,两人成为国会的一大宿敌。

1962年1月19日,拿督翁离世,享年66岁(未满67岁)。

人物荣誉

拿督翁的封衔为“敦”(参见词条马来西亚封衔)。

尽管拿督翁离开巫统后,总是和巫统针锋相对,但巫统仍将其尊为“巫统之父”。一些人则视其为“马来民族主义之父”。

人际关系

妻子:拿汀·哈丽玛·胡先(Datin Halimah binti Hussein)

儿子:胡先翁(1922-1990),第三任马来西亚首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