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8 20:21

持(拼音:ch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持本作,早见于西周金文,是从又(指手)㞢(之)声的形声字,本义指拿着。后来“寺”被用于指官署或寺庙等义,篆文加手(扌)分化出“持”。“持”由本义拿着、握住引申指支持、保持,又引申为掌握、掌管、料理。持又有对抗、对立的意思。

文字源流

有的研究者认为金文的“持”字写作“寺”,金文的“寺”是形声字,上部是表示读音的“之”㞢(之),下面部件是形符“”。“又”的古字形像右手,用“又”作意符的字大都与手有关。“寺”本义应该是一个动词,即拿着、握着的意思。后来引申指掌控国家的官府以及寺庙等义,小篆加手(扌)分化出“持”以表本义,同时“又”下面多加一短横变为“寸”。隶书的“寺”,上面误作“土”或“士”(后来统一作“土”),下部没有太大变化。

持由本义用手拿着,握着,引申指主管、操持。如“勤俭持家”,是说勤劳俭朴地操持家务。《荀子·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持”在这里有“主张”的意思,已经和手无关,这个意义是由本义进一步引申而来的,它的意义就更加虚化、抽象了。成语“持之以恒”“持论公允”中的“持”都是主张、提出、坚持的意思,都是由“拿着”的本义引申虚化而来的。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直之切(chí)

握也。从手寺声。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持

《唐韵》直之切。《集韵》《韵会》澄之切,并音治。

《说文》:握也。《广韵》:执也。《诗·大雅·凫鷖》序:持盈守成。疏:执而不释谓之持,是手执之也。《礼·射义》:持弓矢审固。《史记·秦始皇纪》:大吏持禄取容。

又把持也。《史记·酷吏传》:宁成为任侠,持吏长短。

又军持,汲水具,梵语也,犹华言缾。陆游诗:游山双不借,取水一军持。注:不借,草履名。

又《正韵》陈知切,音驰。义同。

又叶陈如切,音除。《古陇西行》:淸白各异尊,酒上玉华疏。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扌”窄“寺”宽,顶部左右旁大致齐平,底部“寺”略低。“扌”,横笔在横中线上方。“寺”,“土”的下横从“扌”侧横中线起笔;“寸”的亅(竖钩)从“土”下横中线起笔,点在竖中线。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