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13:38
挠力河,为黑龙江支流乌苏里江左岸的较大支流之一。明代称诺雷河,《吉林通志》称诺罗河,均同满语完达山脉北坡,七台河市东南部。干流由西南流向东北,经七台河市、宝清县,于双鸭山市饶河县东安镇从左岸注入乌苏里江,全长596公里(一说 475公里,一说616公里),主河道如依其所有弯曲里程计算,全长有950公里,流域面积2398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七星河、外七星河、蛤蟆通河等。挠力河以河床曲折,汛期常泛滥而著称,属典型的蛇形河。
挠力河,古称“诺雷河”、“诺罗河”,乃伊彻满语,后转音为今名。挠力河,满语为诺罗河,“诺罗”在《吉林通志》中译为“鸟栖之地”,满语专家译为“流荡不定”之意,即流荡不定之河流。盖因该河流常漫溢无定之故而得名。挠力河河口东安镇有“诺罗山”,位于挠力河与乌苏里江汇合口以北 2.5公里。东滨乌苏里江,即东安镇之后山,纵横三公里为一群山体。最高峰海拔 184.1米。因挠力河原名诺罗,东安镇明朝为诺罗路故名。
挠力河发源地,历来典籍记载不一。初以七星河为源,《依兰县志》所附《吉林依兰道全境图》以今泥鳅河为源,该志《清代三姓副都统辖区图》又以七里嘎山南坡为源,旧《宝清县志》标源于七里玍(嘎)。《吉林通志》载“诺罗河一名挠力河,出富克锦界之老岭,两源共合,东北流”,该志附图《三姓城图》标老岭于七里嘎山,《吉林新志》载“其发源处日对头砬子”。《黑龙江省志·地理志:》载“挠力河发源于完达山北坡(勃利县境内的七里嘎山)”,《饶河县志》载“挠力河在七台河市正东与密山县金沙农场相邻之前峰南山(即对头砬子,清代属阿尔哈山,见《东北地理总论》及旧《宁安县志》)”,即七里嘎山南麓之七峰河。多数书刊及有关地图册采用此说。
据《北兴农场志》,挠力河发源于那丹哈达拉岭(完达山东北向余脉)东端黑山脚下。黑山海拔391.9米,位于七台河市中心河乡境内。黑山东南有村名畜牧场,河床形成于该村一条田间路下,由多条小沟塘汇集而成,源头北坡有泉多处。发源后向东南流去,至红山林场后渐弯转北去。源头左岸山坡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大量砍伐树木,20世纪70年代复栽植松树,覆被良好,成为源头重要水源区。右岸山坡林地毁之殆尽,辟为农田,与左岸形成鲜明对比。挠力河抱左岸山脚弯转北上,经八五五农场十二队、二十三队进人七里嘎山区,在山西南脚接纳七峰河而进人北兴农场界内。自源头至此处,长20.1公里,而七峰河长仅8.1公里。
挠力河自黑山发源后,共有8条山谷水流汇入。挠力河进入北兴界内后,由七里嘎山西侧和北侧先转向东北再转向东,在十一队北纳七鹿河,在十四队一区东南汇泥鳅河而出场区,转向东南而流。在七台河市境内,再纳小泥鳅河、岚峰河,于宝清境内汇宝石河(《吉林通志》为依瓦鲁河)、宝密河(柳毛河)、色金别拉河、索伦河、蛤蟆通河、七星河、七里沁河。挠力河于宝、饶、富三县交汇处折转向东,进入饶河县境后纳大、小佳河等支流,在饶河县东安镇南侧船营汇入乌苏里江。挠力河全长616公里,流域总面积24038平方公里。源头高程280.米,人江口高程43米,落差237米。流经七台河市、宝清县、富锦市、饶河县四县市,沿途分布有八五五、北兴、八五一一、五九七、八五二、八五三、红旗岭、大兴、创业、红卫、饶河、胜利、八五九共13个国营农场。在场域内流长30公里,流域面积153平方公里,河宽0.52-2.5米,流量10-15立方粑秒,河深0.6-2米。
七台河市境内,为河源地区,《七台河市志》载:挠力河发源于东部老爷岭东山。挠力河在七台河市内河流长度76公里,流经茄子河区的中心河乡、宏伟镇(原红卫乡、岗峰乡),出境。流域面积1132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88亿立方米。汛期径流1.2亿立方米,平槽泄量33.5立米/秒,主要支流有排班河、大泥鳅河、小泥鳅河、岚峰河,河床弯曲,水质良好,流经地带土质肥沃,有近2万亩可垦荒源,万亩可开发水田,浅山放牧、高山造林,是山青水秀米粮川,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新开发地区。
在宝清县境内,挠力河流经宝清县龙头镇、夹信子镇、宝清镇、万金山乡、青原镇,流长221公里,流域面积达6800平方公里。宝清境内大小河流沟渠,均属它的支流。
宝清县境内,在七台河市茄子河区宏伟镇前山村进入龙头桥水库库区,在南岸有在龙头乡与密山市交界处发源之珠山河汇入。再东去七公里,有宝密河与大主河汇入。龙头桥水库建成后,干流及上述三条支流全部注入水库。河道由此北折十公里,西岸有老秃顶子山东麓发源之城圻洋拉河汇入。再东去五公里,东侧有小柳毛河和柳毛河汇入。再东北25公里,至头道河子,东有大色金别拉河来汇。又北去10公里,到万金山西侧,有宝石河汇入。再北去12公里到金山畜牧场西北,河道歧为二,南为正河道,北为歧汜河汊,两河东西最远相去13公里,东北流约50公里,到板庙梁子,二流复合为一。东南正河道,自金山畜牧场东北14公里,南岸有小索伦河汇入。再东北10公里又有大索伦河汇入。再东25公里,南岸有蛤蟆通河来汇。由此北去28公里,又有西来之水七星河南歧流汇入。再东去九公里,南侧有宝清河(《清史稿》称獾子河)来汇,又东北折30公里出境。
在饶河县境内,自七里沁河在七里沁村汇入处,干流进入饶河县与富锦市交界。北去58公里,西侧有七星河(清代称西勒喜河)来汇。再东蜿蜒曲折31公里,南侧有小菜根河汇入。又东去32公里,有大佳气河汇入。再东去19.5公里,有小佳气河来汇。由此而东北曲折35公里,又有蛤蟆河来汇。再东去六公里,北岸有阿加拉河(又名大孤河)来汇。再东去27公里,南岸有东半截河来汇。又东去21公里至东安镇挠力河口,由此注入乌苏里江。全长475公里,总计流域面积为24863平方公里。流经饶河县境内为130公里。由于挠力河流经地域属三江平原,地势平缓、坡降小,多回蜿,河床下切,主河道如依其所有弯曲里程计算,全长有950公里,流经饶河县长度为260公里(按弯曲长度计算)。该河实为一横贯全县之大动脉。
其中,入境后的前240公里是富锦市与饶河县的界河。富锦市在左岸,市内七星河、外七星河汇流,因河道弯曲、浅窄,泄量很小,每年约有5.5亿立米的水量漫溢滞蓄于洼地,直接影响内、外七星河两岸排水,使县南部形成天然滞洪区。
宝清以上为上游山丘区,河床单一,坡度较陡,河道弯曲。宝清至菜咀子为中游平原区,坡度极缓,河道极度蛇曲,平槽水面宽20—70米,最大水深1—4米。菜咀子至河口为下游平洼区,河道滩地坡度变陡,主槽坡降一般为0.07—0.03‰。平槽水面宽50—70米,最大水深4—5米,流速每秒0.3—0.4米。
挠力河干流及其主要支流内外七星河均属平原沼泽性河流,河道蛇曲,坡度极缓,杂草丛生,泡泽连片,糙率很大,河网密度较稀,加之外水顶托,流速缓慢,水流不畅。由于河道平槽流量不大,上游山丘区来水超过平槽流量的数倍,易于形成大面积的长时期的洪泛现象,当年来水年内排不出去,形成重涝区和沼泽区。
挠力河下游菜咀子水文站(流域面积20796平方公里,占总流域面积86.7%)1956—1979年多年平均径流量19.8亿立方米。丰水年(1960年)年径流量55.5亿立方米,枯水年(1979年)年径流量3.1亿立方米,相差18倍。水量的年内分配主要集中在春、秋两个时段,4—6月占35%,9—11月占42%,7—8月仅占17%,1—3月、12月占6%。其中以10月为最大,占17%;其次是5月,占15%;11月占13%。
挠力河含沙量支流大于干流,支流七星河保安水文站多年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沙量21.6吨,多年平均年最大含沙量4.7公斤/立方米。干流宝清水文站多年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失沙量14.3吨,相差1.5倍;多年平均年最大含沙量0.8吨/立方米,相差5.9倍。
下游菜咀子水文站多年平均开江日期4月15日,最早为3月29日(1959年),最晚为4月21日(1960年);多年平均封江日期11月18日,最早为10月28日(1979年),最晚12月19日(1960年);多年平均封冻时间148天,最长157天(1980年),最短93天(1958年);多年平均最大冰厚0.84米,最大1.32米(1967年2月28日),最小0.65米(1968年2月25日)。
七峰河,源于七里嘎山主峰南469高地山谷,中下游为北兴农场与八五五农场界河。顺山势而下,蜿蜒于深谷之中,两岸长满郁闭的植物,是场内惟一未被污染的河流。河水清澈透底,夏日常泛凉意,为避暑和休闲的好去处。全长8.1公里,河床宽0.4一1.0米,深0.3—0.8米,落差160余米,水流较湍急,河底常有石砾和沙粒,因流程短,流域面积小,严重干旱时,有断流发生。
七鹿河,源于七里嘎山东侧的广山,自十一队住区南300米处流出山区。向北注入挠力河。+全长13公里,流域面积47平方公里i场内流程5.5公里,流域面积22平方公里,河宽1一4米,深0.2一1米,弯曲系数1.2,流量3~5立方/秒。
泥鳅河,挠力河上游第一条较大支流。源于兰棒山西北2000余米的山间谷地,有西、中、东三源,东源略长为正源,源头水源以控山水为主。发源后略偏西而后改为南流,沿途有众多小溪汇入,河床弯曲回转,河水清澈,河滩时狭时宽。两侧青山耸翠,峰高谷深,风景旖旎而迷人。至泥鳅河西山东端的石头山出谷进人北兴境内,向南过308省道不久转向东南注入挠力河。河床宽3~8米,深0.6—2米,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237平方公里。场内流长13公里,流域面积53平方公里,全程落差142米,弯曲系数1。33,流量3~5立方/秒。
大泥鳅河:发源于兰棒山。是挠力河一大支流,流域面积254平方公里,河流长度39公里,年径流量0.48亿立方米,河宽3—8米,水深0.6—2米,秒流量为8—10立方米。地处山区,沿河两岸有部分可垦荒源,从1985年开始建设大泥鳅河万亩灌区,可灌溉耕地22600亩,其中:水田3000亩,菜田1600亩,旱田18000亩。
小泥鳅河:是大泥鳅河的同源异流,流入挠力河。流域面积5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0.10亿立方米,秒流量为2.55立方米。为防止水土流失,可在15°以上坡耕实行退耕还林。
岚峰河:位于宏伟镇(原岚峰乡)境内,发源于宝清、七台河交界,流入七台河宏伟镇,自北向南,经岚峰,至春山以南注入挠力河。流域面积195平方公里,河流长度为23公里,年径流量0.34亿立方米,秒流量为15.8立方米。沿河两岸经过整平土地、建全排灌渠系,大搞旱改水,可灌溉水田3000亩。
七里沁河,亦称“里七里沁河”,又称“七里星河”。源头坐标东经131°25′40″,北纬46°33′20″;汇入挠力河处坐标东经133°07′50″,北纬44°53′40″。七里沁河《吉林通志》称小齐勒钦河,位于宝清县东北部、饶河县西南部,发源于完达山山脉(那丹哈达拉岭)神顶山北麓与皮克山之间,西源在臭松顶子东北麓,属常流河。河床宽15~25公尺,注入挠力河,为宝清、饶河界河。自源头向北行,流经宝清县境内奇源林场后折向西北,为宝清、饶河两县交界河,在宝清、饶河、富锦3县(市)交界处注入挠力河。全长64公里(一说68.9公里),河宽10—30米,水深0.8米,流域面积1287平方公里(一说597平方公里)。山溪性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流域多为林区。
宝石河(依瓦鲁河),位于宝清县境西部。源头坐标东经131°45′40″,北纬46°11′20″;汇入挠力河处坐标东经132°14′30″,北纬46°18′。宝石河,满语依瓦鲁河,它的上游称大板石河,俗称百石河,发源于锅盔山,全长44公里(68公里),下游最宽处40公尺,属全年常流河,于方胜村附近注入挠力河。河宽10—40米,水深0.5—2.0米,流域面积900平方公里。属全年常流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上游沿岸多为林区,中下游沿岸多为农业区。三岔河,源头坐标东经131°56′,北纬46°04′20″;汇入宝石河处坐标东经131°59′45″,北纬46°02′40″。发源于兰捧山北麓,全长8公里,季节性河流,宽3~5公尺。大百石河,源头坐标东经131°39′20″,北纬46°20′10″;汇入宝石河处坐标东经131°52′40″,北纬46°11′15″。发源锅盔山东坡,流经三岔河林场,全长约30公里,河下游宽10公尺,汇合小百石河后,称宝石河,属常流河,因石板多而得名,又名大板石河。小百石河,源头坐标东经131°48′35″,北纬46°22′50″;汇入宝石河处坐标东经131°55′50″,北纬46°11′50″。发源于锅盔山东南麓,全长约20公里,宽8公尺,注入宝石河,属全年常流河,系大板石河支流。又名小板石河。大梨树沟河,源头坐标东经131°53′15″,北纬46°24′20″;汇入宝石河处坐标东经132°06′30″,北纬46°10′。发源于碾盘山北17公里处,全长26公里,全年常流水,河宽5~6公尺。过去此处山梨树多而得名。小梨树沟河,属大梨树沟河支流,源头坐标东经131°59′30″,北纬46°22′20″;汇入大梨树河处坐标东经132°05′,北纬46°17′10″。发源于小梨树沟子,全长13公里,季节性河,宽4~5公尺,在宝清煤矿附近注入大梨树沟河。
宝密河,源头坐标东经132°11′30″,北纬45°51′40″;汇入挠力河龙头桥水库处坐标东经131°58′40″,北纬45°54′10″。发源于宝、密两县交界线北杨树沟,全长36公里,全年常流河,河宽6~7公尺。
蛤蟆通河(喀穆图河),源头坐标东经133°00′,北纬45°19′30″;汇入小挠力河处坐标东经132°39′20″,北纬46°37′20″。蛤蟆通也系满语,名为喀穆图,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宝清县境内。发源于完达山山脉七虎林山的蛤蟆顶子西坡,全长80公里(一说150公里),于东升乡东部注入挠力河。河宽10—25米,水深1.5—2.0米,流域总面积1235平方公里。中下游已开垦为农耕区。
大索伦河(索伦河),乌苏里江西岸二级支流。位于宝清县境中南部。发源于完达山山脉黄大顶子西侧,源头坐标东经132°29′20″,北纬46°03′40″。自南向北行,在东升乡东部注入挠力河。全长99公里,河宽8—15米,流域面积451平方公里。属常流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上游有河床,中、下游修建为排水干渠,20世纪60年代后开发成为农业区。
小索伦河,源头坐标东经132°27′50″,北纬46°07′20″;汇入小挠力河处坐标东经132°27′20″,北纬46°27′20″。属常流河.发源于迎门山东坡,全长43公里,中、下游修为排干沟,河床13公尺,于东升乡东北注入挠力河。
小挠力河,分流处坐标东经132°17′30″,北纬46°25′50″;汇入坐标东经132°39′55″,北纬46°44′25″。属常流河,在万金山与大挠力河分流,流长40公里,又汇入挠力河,河床宽20公尺,系挠力河分流又汇入挠力河,称小挠力河。
金沙河,源头坐标东经131°50′,北纬46°21′40″;汇入金沙河水库处坐标东经131°55′40″,北纬46°33′40″。发源于凉水泉子乡西部的白石沟,常年流水,河长35公里,河宽20~25公尺,流入建平乡沼泽地之中。
色金别拉河,源头坐标东经132°15′,北纬45°58′10″;汇入挠力河处坐标东经132°14′20″,北纬46°14′08″。发源于黄大顶子,全长34公里,常年流水,河宽10~15公尺,于朝阳乡西部注入挠力河。支流有:小色金别拉河,源头坐标东经132°28′25″,北纬46°02′10″;汇入大色金别河处坐标东经132°15′40″,北纬46°11′40″。全年常流河,发源于老龙背东侧,长20公里,宽10公尺,下游注入大色金别拉河。
大主河,源头坐标东经132°14′,北纬45°53′;汇入挠力河龙头桥水库坐标东经132°03′,北纬45°58′40″发源于宝清,虎林交界的老岗,长31公里,常年流水,河宽10~35公尺,注入挠力河。
宝清河,源头坐标东经133°11′,北纬46°30′30″;汇入挠力河坐标东经132°51′40″,北纬46°45′40″。发源于佛伦山(见《吉林通志》),今为东方红林业局五泡林场东部。河长36公里,宽10~20公尺,为全年常流河。
越岭河,源头坐标东经133°14′35″,北纬46°38′20″;汇入挠力河坐标东经132°58′25″,北纬46°49′50″。发源于八五三农场四分场东南部,是挠力河的一条支流,全长27公里,流域面积118平方公里。越岭河在红旗岭农场的南部,是农场与八五三农场的界河,在五星湖处汇入挠力河,过境长度23.5公里,平均水深0.8米,河宽12米,河道弯曲系数1.2~1.5,河床比降1/150~1/1000。
柳毛河,源头坐标东经132°09′10″,北纬46°01′45″;汇挠力河处坐标东经132°05′40″,北纬46°07′。发源于棺材山西北,全长20公里,季节性河流,宽3~4公尺。因两岸柳毛多得名。
城墙砬子河,源头坐标东经131°50′50″,北纬46°08′,汇入挠力河处坐标坐标东经132°01′40″,北纬46°04′。发源于老秃顶子东沟,全长17公里,季节性河流,河宽4~5公尺。
小清河,源头地理座标北纬46°31′,东经133°01′。发源于完达山脉北麓三元坝北坡。长15公里,宽4公尺,全年常流河。
珠山河,源头地理座标北纬45°51′,东经131°51′。汇挠力河龙头桥水库处坐标东经131°55′40″,北纬45°58′25″。
七星河,清代旧称西勒喜河(见《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九册)。源头坐标东经131°42′25″,北纬46°15′20″;汇入挠力河处坐标东经132°44′30″,北纬46°47′10″。主流发源于双鸭山市七星砬子东南麓755高山北坡(一说岚棒山南侧,一说源有二,南源在宝清县西部之三叉河林场东山;北源在双鸭山市南北道坝林场北坡。),向东北流,为宝清七星泡、桦川、双鸭山、友谊县的界河。全长193公里(一说189公里,一说230公里。),常年流水,河宽50公尺。此河在《吉林通志》为齐勒钦河,齐勒钦为满语,意为肉核。以发源于七星砬子,定名七星河,下游于雁窝岛(大王家附近炮台亮子)附近(饶河县西丰乡正北之莲花泡村西)注入挠力河。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两岸地势平坦低洼,多沼泽,河道排泄能力较低,遇多雨年易形成洪涝灾害。流域总面积3985平方公里。七星河为平原型沼泽性河流,河道狭窄、穹曲,河床宽窄不等,通常在6~29米之间,平槽泄量仅为15秒立米,五年一遇洪水,流量为280秒立米,致使洪水由老道林子流入外七星河,对富锦农业威胁很大。中下游为三江平原腹地,多沼泽湿地。
运气河,源头坐标东经131°17′20″,北纬46°18′45″;汇入七星河处坐标东经131°27′40″,北纬46°18′20″。发源于上游林场西南部,由西向东流入七星河,全长约20公里,河宽4公尺,属全年常流河。
横道河子,源头坐标东经131°15′50″,北纬46°23′45″;汇入七星河处坐标东经131°28′,北纬46°20′30″。发源于登台山南坡,长16公里,河宽5公尺,属季节性河流。
外七星河,位于富锦市东南部,上游为漂筏河,发源于双鸭山,进入平原河身随即消失,溪线经黑鱼泡折向东。漫行沼泽区,即为漂筏河;至解放亮子始有河槽,转向东北,至菜嘴子以上4公里处入挠力河,是本县境内主要河流。全长183公里(一说175公里),集水面积11593平方公里(一说6520平方公里),出口流量111秒立米,是集贤、友谊、富锦及附近国营农场排水承泄区。上中游无河槽,为碟形洼地;下游河道弯曲,排水受挠力河顶托,平槽流量小于10秒立米,而五年一遇洪水流量曾达188秒立米,洪水经常漫溢,1981年曾给富锦农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失。属平原沼泽河流。每年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为结冰期。地势低洼,沼泡连片,流域于70年代已开发垦殖。
七里沁河支流有:杉岭溪,二条支汊,发源在臭松顶子山东、北二岐,全长16.9公里。至奇源林场北注入七里沁河。小扫帚河,发源在宝清县境,全长10.4公里,进入七里沁平原后,散入沼泽。大古桥河,发源于宝清县将军岭西北二麓,分二歧流,至大古桥合一,东北流至大铁桥汇入七里沁河。全长23.4公里。西小河,发源在大古桥山北,全长9.1公里。
七里沁河支流东侧有:仙雀河,发源在皮克山东北麓,全长15.6公里,至前花砬子西南五公里处汇入里七里沁河。参泉河,共三源,正流发源在秦琼岭北,东源在金山西麓;北源名北参泉河。发源于北花砬子山东北坡。全长27.3公里。清通溪,发源于大花砬子山西北坡,西流注入里七里沁河。全长五公里。貂鼠沟,发源于北花砬子西麓,南北二源,西流注入正干,全长七公里。
大牙克河,七里沁河支流。该河在大牙克桥以北名大叶子沟,“大叶子”乃貂皮之别称。因该河流域曾是貂皮的盛产地,故名大叶子沟。大牙克桥以下始称大牙克河。发源于堪达岭南坡与红岭东坡。西侧自北而南有十八垧地小河与紫貂河、柳兰河汇入,东侧有石门溪汇入。总长56.5公里,正干全长39公里。过大牙克桥河道西南折,经大坝北山,西流注入里七里沁河。总计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四合川,正源在暴马顶子南麓。流经石场东北沟,西流过石场镇,东有发源在佛力山之东川及东南方向流来之云岭川,南有卧虎川来汇。西流过四孔桥,北有西北川与山葱沟来汇。再西折,流经大牙克桥,东与大叶子沟汇合。全长32.5公里,各川总合长度为137.8公里。二道河,南源在北花砬子山西麓,北源云盘溪在武士山南麓。共纳七条浅溪,西流至大牙克桥西南五公里处汇入大牙克河,全长33.8公里。云盘溪,发源于武士山西麓,西去过公乐山北流注二道河,全长九公里。
王玉书地河,因民国年间,有名王玉书者在此河边农耕,因以其地名为河名。发源在富锦市东南部之迎春村,北部入沼泽,属无首尾沼地河,东南流至小根菜嘴子北散入河北岸之洼地,渐浸入挠力河,全长20公里。
靰鞡草河,发源在胜利农场之西南山,共收四小源流,南流过平顶山至小佳河村北,注入挠力河。因其流经地域多平缓沼泽薹草,故俗名靰鞡草河。全长32公里。
阿加拉河,又名大菰河,发源在喀尔喀山西北麓,西流至老迟山,南折过临河村,再南于饶力葛山正北注入挠力河,全长35公里。
喜春河,发源于喀尔喀山西麓,位于喀尔喀山与葫芦山之间,南流经南大孤山东,散入挠力河北岸之沼地。全长16公里。
大兴沟,发源于喀尔喀山东麓之大兴洞,东南流向,出喀尔喀山东南歧为二,南流至挠力河口船营渔梁子西注入挠力河。北支收北小河一支流,至长虫山西(属诺罗山)注入沟汊,东流汇入乌苏里江。全长20公里。
大苇子沟,发源在北荒上山西麓。西流过镇山沟口,有镇山小河来汇(长6.5公里)。再西去二公里,东北有小苇子沟来汇(长14.3公里)。西北流经芦源(县良种场)南,西至团山子北,注入挠力河。全长15公里。
西风沟河,发源子西丰东北之山里大岗与三道岗,西流过西丰村南,东收沙底河之水(东南沟长13公里),西南折二公里,又收小烟筒沟之水(长八公里)过驼腰子山南,注入挠力河。全长26公里。
三叉沟河,发源于西勒喜山,有三源,自东北而西南流向。过联合村西注入菱角湾。上游属季节性不定期河,天干即涸。全长13公里。
小菜根河,发源于西勒喜山,东北流经三道岗西北,流经光明屯,北至奋斗村注入挠力河。全长九公里。
泥鳅河,发源于山里屯西南沟,为不定期季节小河,东北流经光明屯,北至奋斗村北,注入挠力河
毛水苏沟,发源于山里大岗与三道岗之间,东北流至菖蒲湾,又西北拐至小根菜嘴子东北,注入挠力河,全长16公里。
大佳气河,又名大公奇河(见《吉林通志》)。发源于豹岭西麓,分东西二源流过三三七高地而北,二流汇一,北流过大佳河村东北注入挠力河,全长49.5公里,流域面积149平方。其支流东有:东南岔河,发源于豹岭山北麓与艾虎山西麓,长7.8公里。小蝲蛄河,长5.2公里。大蝲蛄河,长5.3公里。再北前塘屯西有南塘河,长11.7公里。发源于南一棵树山西麓之平顶岗。富春河,发源于一棵树山西麓,北流经富山村东北汇流大佳气河,长8.5公里。西南沟河,长4.2公里,再北有柳根河,发源于堪达岭,长12.3公里。
半截河,发源于东西长岭之间。西北流过前塘山北折,至永丰村西,水流漫散,今被人工开凿为渠道,北流注入挠力河,全长29.25公里,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
小佳气河,发源在佛力山东南,古奇穆吉山西坡。北流收十四道水,至小佳河村西北歧为二流,注入挠力河,全长58.5公里。流域面积269平方公里。其支流东侧自南而北有:通天沟:发源在摘星岭西坡,由东而西流向,长2.6公里。东北岔沟:发源在东北岔山,由东北而西南流向,注入小佳气河。全长3.9公里。小东沟:发源在东南沟山,西流注入小佳气河,长4.6公里。鹿角沟:发源有二:南源在东北岔山,由南而北流向;北源在龙泉山西坡之三八一高地,西南流,出东北岔山西麓,二流合一,西流注入小佳气河。全长19.5公里。羊角沟:发源在鹿角山东麓,西流注入小佳气河,全长6.5公里。太平沟:发源在龙泉山西坡,西北流至杏树村南,注入小佳气河,全长9.1公里。杏东河:发源在东鹰岭西南端与太北岭东北坡,西北流至杏树屯东北注入小佳气河。全长10.1公里。小佳气河西侧支流自南而北有:二源溪:发源在佛力山东坡,东流注入小佳气河,长6.5公里。小西沟:发源在佛力山北坡,东注入小佳气河,长6.5公里。头道沟:发源在佛力岭之东北,东北流,注入小佳气河。长6.8公里。二道沟:发源于佛力岭之英莪山。长6.5公里。三道沟:发源于豹山南麓,东流注入小佳气河,长3.9公里。四道沟:发源于东长岭山,东北流至太平沟正西,注入小佳气河,长7.8公里。五道沟:发源于东长岭,东北流至杏树村北,注入小佳气河。长5.2公里。
老鹰沟发源于青鹰岭南端。北流经长河村东,再北过新建村东折,散入沼地。六十年代中期,下游沼泽已开凿成人工渠道,流经东鲜村西,再北注入挠力河。全长29.9公里。其中下游人工渠道11.7公里。支流有:丁老川:发源在青鹰岭和龙山之间,为不定期季节性断续河流。东北流经长河,再北注入老鹰沟,长八公里。
一排干渠。系1954年挖掘之人工灌渠,在龙山村西一公里处,由小佳气河歧出,东北流程八公里,至大网卧子注入挠力河(1954年挖掘),现已冲刷成河。
二排干渠。1960年挖掘之人工灌渠,在龙山村东一公里处,由一排干渠歧出,北流七公里,注入挠力河,现已冲刷成河。
蛤蟆河:发源于龙泉山,东北流经龙泉与蛤蟆河子村,东北过金蟾村(饶河农场所属),北流散入沼地,浸水草墩地(塔头甸子)约三公里,又汇积成流,北去绕经饶力葛山西,注入挠力河。全长35.1公里,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
东半截河:又名鲇鱼河,发源于楛矢山东麓。流域内多系平原,支流多浸漫性沟洫,西南东北流向,经西通山西,再北过饶力葛山,东北注入菖蒲湾与鲫鱼泡,再北汇入挠力河。全长19.5公里。
雁窝岛,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境东北部,挠力河南岸,属三江低平原区。是一个由挠力河、宝清河和镜面湖环抱的荒岛,方圆200平方公里。昔日,这里三面环水,一面沼泽,春夏秋三季,岛上草茂柳密,大雁、仙鹤、天鹅等飞禽在岛上筑巢栖息、繁衍,故名“雁窝岛”。说其是岛,实为一块茫茫的沼泽地。沼泽密布,车马难进。1957年3月,八五三农场组成垦荒队,涉水进岛,安营扎寨。10月1日,正式宣布雁窝岛分场成立。垦荒队员以顽强的毅力征服了“沼泽地”、“大酱缸”,当年开荒2万多亩,并部分播种。一部电影《北大荒人》,雁窝岛之名传遍全国。1961年,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亲笔为“雁窝岛”题名。经过数十年的截流疏浚,架桥筑路,造林修渠,垦殖建设,如今“沼泽变通途,沃野变粮仓”,成为著名的垦区。今为八五三农场四分场,有耕地18万亩,人口5000余人,农业机械化程度达95%,主产小麦、大豆。雁窝岛部分区域已辟为水禽自然保护区。
在挠力河南岸,有古城1座,属铁器时代城址,名为“雁窝岛古城”。古城呈方形,周长841米。城墙现存残高1米,墙基底宽13米、顶宽3米。南墙有城门,设有瓮城。墙为夯土版筑。城外四周有城壕,宽4米,深2米。城北30米处有古墓群,曾出土磨制骨鱼镖、骨镖;铁刀、铁扣;手制黑陶罐、红衣陶片、黄褐陶片等。古墓群与古城应属同一时代。
长林岛,原名“长林子”。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宝清县境内,七星河与挠力河汇合的三角地带,形成一个宽广的湖泊,中央有一块突出水面的陆地,丛林尽生,故称“长林子”。1963年,中央新闻制片厂来此拍摄反映垦荒战士艰苦创业为内容的新闻纪录片“长林岛”,从此“长林子”改名为“长林岛”,今为国营五九七农场四分场场部所在地。长林岛总面积385平方公里。由于它的战略地位和自然隐蔽条件,东北沦陷时期曾是抗日联军的密营地。1957年,农垦部部长王震指示八五二农场黄振荣场长开发长林岛。黄振荣组织临近长林岛的八五二农场三分场第三生产队全体干部、工人进岛开荒。1958年数百名转业官兵分批进岛扩大开垦,到1959年发展成为五九七农场四分场。1992年全分场的耕地已发展到21万亩,号称“五朵金花”的23队、24队、25队、27队、30队经济效益在全场始终名列前茅。长林岛三面环水,水草茂密,是水禽天鹅、丹顶鹤、野鸭等良好的栖息场所,为县级自然保护区。
民国17年(1928年)6月,挠力河洪水泛滥,洪水西涨到马鞍山脚下(现公路上),东涨到万金山脚下,从万金山到宝清城耕地全部被淹。
民国18年(1929年),宝石河洪水泛滥,洪水由宝清城西进城(现果酒厂一带)由东部出城(现食品公司一带),城墙被冲垮,部分房屋倒塌,水深60~70公分,街上可行船,3日后方消。
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7月,挠力河洪水泛滥,洪水淹到万金山脚下(现砖厂一带),东部、北部平原均被水淹。伪满康德2年(1935年)9月,阴雨连降数日不止。洪水泛滥,水流进屋。
1946年8月,挠力河源地降水大而集中造成洪水泛滥,比1932年洪水稍小,挠力河大桥淹没,涨到万金山脚下,南元村边皆是水,可行船。
1953年挠力河、七星河泛滥,平地积水0.3米,淹没面积200平方公里,积水量600万立方米,七星河乡各村及万金山乡,青原乡北部村屯被淹,永宁往北可行船到青山,淹地2143垧,受灾面积14%,经济损失955718元。
1956年,挠力河、宝石河、七星河洪水泛滥。宝清镇、青原、本德、十八里、夹信子、头道、万南、万北、靠山、向阳(现为友谊),七星河、七星泡等乡村受灾,平地积水0.2一0.4米,淹地积水量2770立方米,1~5日消退。淹耕地2930垧,受灾面积占17.3%,毁房2座,总经济损失664350元。1957年,本县挠力河、宝石河、七星河和其它河流全部涨水,淹没面积2213平方公里。宝清镇、青原、夹信子、靠山、头道、万南、万北、向阳、七星泡、七星河等地及东部草原、八五二、八五三等各地平原全部被淹,洪水持续2—8天,其中,挠力河洪水8日方退,平地积水深0.2~0.5米,淹地积水量达9465万立方米,淹地14655垧,平均10.7%耕地受灾,粮食减产6570吨,毁房333座,毁路2.6公里,毁桥83座,经济损失2036490元。
1960年挠力河下游泛滥,两岸部分土地被淹。1964年8月,宝清河洪水泛滥,八五三农场五分场附近,宝清公路大桥被淹,洪水高程58.48厘米。1971年8月15日,东兴乡宝清河发生洪水灾害,水进屋子,洪水高程82.24厘米。1974年,挠力河下游泛滥,两岸洼地被淹。东大荒耕地全部被淹。
1981年,挠力河下游洪水泛滥,全县大涝,东升、建平2乡已播的9.6万亩耕地全部被淹,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55.6%,造成1982年播种面积减少(仅占耕地32.7%。),全县受灾13万亩,4.1万亩绝产,淹倒房屋2270间,毁路15.73公里,桥42座,涵洞219处。
龙头桥水库,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宝清县与七台河市交界处的完达山脉,距宝清县城西南约52公里,挠力河上游的一座大型控制性工程,水库由挠力河、大主河、宝密河和珠山河四条河流组成。龙头桥水库是三江平原防洪除涝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下游宝清县城及龙头桥灌区的重要水源地。主要功能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和旅游等综合利用。水库的建成,可使挠力河中下游的防洪标准由原来的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保护村屯29个,保护耕地10万公顷;新增和改善水田灌溉面积2.87万公顷;为国家级湿地供水,改善生态环境;为正在建设中的鲁能集团宝清煤电化项目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水库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为1730平方千米。水库总库容6.15亿立方米,水质达到Ⅱ类水标准。坝后式电站装机容量为2500千瓦,年设计发电量406万千瓦小时。工程于1998年4月动工,2002年10月投入使用,2006年10月竣工。于1998年4月开工建设,2002年10月投入使用。在正常蓄水位下,水面可达47平方公里。又称为龙湖。
太平沟水库,1958年3月,由宝清镇、十八里、万金山、夹信子、青山等5个乡修建。水库地址位于小城子乡太平沟村西1公里处。设计坝长1520米,坝高11.5米,工程量为61万立方米,设计灌溉农田14万亩,其中水田1.4万亩,装机容量425千瓦。5乡的民工组成民兵师,设师长、副师长、师政委,下设秘书科:工程科、物质科、治安科。1958年6月筹建,8月开工兴建,上2000人,300台大车。1959年5月下马。完成土方6.5万立方米,国家投资15.28万元,半途而废。
金沙河水库,金沙河水库位于金沙河中游,金沙河村东。设计坝长1110米,坝高11.5米,工程土石方为5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52万亩,其中水田0.35万亩。装机容量90千瓦。
蛤蟆通水库,位于黑龙江省宝清县东部,挠力河支流蛤蟆通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综合利用大型水库。该水库1957年由铁道兵农垦局(1958年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密山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1958年11月由牡丹江农垦局所属八五二农场出工兴建,1971年建成投入运行。,控制流域面积505平方公里,总库容1.27亿立方米,是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发电、养鱼的综合利用水库,设计灌溉效益19万亩。经过40多年的修葺,蛤蟆通水库已成为旅游疗养区,对外开放。
平原水库,位于红旗岭农场西北部,挠力河西堤13+000处,主要是利用挠力河堤防,在堤防内筑土堤8公里,利用自然低洼地形成。该水库不破坏原有植被,只是在挠力河西堤13+000处安设闸门,外水位高时,利用水位差,把河水引入平原水库蓄水,枯水期提水灌溉。该水库可蓄水量0.28亿立方米。
挠力河宝清段直线长度192.45公里,弯曲长度386.6公里。从龙头镇龙头桥开始至板庙亮子两岸修建堤防201.2公里,达标长度157公里,其中,大挠力河左堤63公里,右堤71.1公里;小挠力河左堤52.6公里,右堤14.5公里。保护耕地面积5.55万公顷、草原0.31万公顷,保护人口5.72万人。挠力河干流堤防从宝清水文站至大、小挠力河汇合口,1998年,列入三江平原综合治理国家投资项目。2002年,按10年一遇设计标准,共完成两侧堤防157公里,回水堤7条46公里,穿堤建筑物7座,管理段舍13处,营造堤防防护林49.4公顷,共完成土方248万立方米;总投资3123万元,其中,国债1587万元、中央其它投资1160万元、地方自筹376万元。
红旗岭农场段挠力河堤防位于农场西北部、挠力河东岸,全长51.4公里,被七里沁河分为东西两段,东堤长22.7公里,西堤长28.7公里。挠力河堤防保护面积9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2998.5亩,保护人口2200人。
宝清县引水灌溉水田有万北、七星泡、头道岗、幸福、方盛、前进、宝石河等七大万亩以上灌区。
万北灌区,该灌区1943年开始兴建,1944年实行初灌。1945年由延边朝鲜族移民种水田1476亩,以后有各乡汉民都来万北发展水田,最高达1.2万亩。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以后,水田面积逐渐下降,但从1979年以后又有发展。到1985年水田已达2.2万亩。亩单产达530斤,总产为1200万斤。
七星泡灌区,1962年以前无堤防,水田常受洪灾威胁。七星泡镇在1962年从高丽壕开始到灌区排水口,新修堤防6.1公里。1964年搞灌区整顿,挖1条用水干渠,5条用水支渠,长达10.9公里,完成土方为2.21万立方米,挖1条排水干渠和4条排水支渠,长达12.18公里,初步形成单灌单排系统。当时灌溉面积为0.3~0.4万亩。1978年经过整顿,把该灌区同月牙泡灌区合并为一个灌区。1981年至1985年,实灌面积达0.72万亩,总产达504万斤,成为宝清县经费自给有余的好灌区。
头道岗灌区,该灌区是1934年谢家大段(大地主谢文彦)雇人开挖的开始种水田0.3万亩。1961年把老渠道作废。在红山东南山头(船口)重建渠道工程,1962年开始初灌。1975年县纳入整顿,报地区批准投资。从1977年开始两年基本整顿完。各种用水渠道和二条排干完成。1978年上升为0.35万亩。1982年灌0.6万亩,1985年达0.85万亩,亩单产610斤,总产达81.85万斤。
幸福灌区,该区是1959年兴建,1960年初灌,最高0.75万亩。1977年整顿规划搞完,地区批复投资90.91万元。1978年由宝清镇和十八里组织170个民工,新建宝石河永久性拦河闸1座,全长30.8米,闸孔高1.7米,泄洪量为68立方米/秒。投资36.8万元。同时三年之间从头道河开始到傅家村总干渠所有构造物建设完毕。但是由于连续4年干旱,除夹信子、宝清镇以外,没有受益。5、前进灌区该区位于青山涝区东部,在赵科于1935年开渠的基础上。1959年改水田2.85万亩,1963年在东青山东2.5公里处新开渠道,称前进灌区。挖一条用水干渠2.5公里,在前进东北都插入北关用水干渠,经东六到新城。1984年水田0.11万亩,1985年增至0.8万亩。1985年单产514斤。打水田补给井60眼,临时泵站4处。但田间工程不配套,不能单灌单排。
宝石河灌区,该区位于宝清镇西南部,是引用宝石河水的自流灌区。区内有靠山、四新、夹信子、徐马、勇进、勇跃等村。灌区是沿宝石河畔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1公里。灌区耕地面积为1.2万亩。早在伪满时期水田耕地面积就达到700多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后.当地农民利用伪满时期的12处旧拦河工程引水灌田。1964年于灌区中部开挖一条排水干渠,解决了南山坡水威胁。1974年修勇跃闸门。1975年从勇跃闸门至夹信子村北,改线堤防9.5公里。现有3座进水闸和三座拦河坝,土方17万立米。实灌水田年平均0.15万亩,1981年达0.32万亩,1985年达0.34万亩,亩产高达600斤。国家对该灌区投资1.7万元。
方盛灌区,该区位于挠力河右岸方盛村附近,1954年新建。1955年旱田改水田0.69万亩。1958年下降到0.39万亩,亩产250斤左右。到1963年下降到0.13万亩,亩产115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农民劳力少,水田用工量大,难以解决草荒问题。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引水灌溉水田的面积又逐年回升。1985年达到0.51万亩,单产也提高到460斤。
宝石河灌区,位于宝清县城西南夹信子镇境内,灌区沿宝石河右岸东西长9公里,南北宽2公里,灌区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引用宝石河水。设计灌溉面积800公顷。灌区渠首在夹信子镇勇跃村西北2.5公里,堆石坝拦截河水。1974年修建的进水闸,1991年水毁后于1993年重建。2005年,实灌水田面积230公顷。灌区一直未能列入国家基建计划,因此没有进行系统建设,效益面积徘徊不前。
七星泡灌区,位于七星泡镇北部,内七星河右岸,灌区东西长9.1公里,南北宽2公里,灌区面积1070公顷,引用内七星河水。设计灌溉面积730公顷。灌区有两处渠首,一处位于大脑袋山西北,建钢筋网拦河坝和进水闸各1处,承担依饶公路以西的200公顷水田灌溉;另一处位于七星河大桥下游100米处。2003年,将堆石坝改建成钢筋网坝。另有进水闸1座,干渠东西走向,总长3.2公里。2005年,实灌水田面积470公顷。
幸福灌区,位于宝清镇境内,引用宝石河水。灌区南北长16.5公里,东西宽2公里,设计灌溉面积2370公顷。灌区渠首位于县城南2公里。国投资金36.8万元建成拦河闸,1991年、1994年2次遭水毁损坏。1999年,国家投资88万元,进行维修加固。1992年修建渠首进水闸1座。灌区干渠设计总长16.5公里,至十八里乡付家村。由于宝石河水源不足,万金山乡北关排干以北已经废弃。2005年,实灌水田面积300公顷。
其它小自流灌区,朝阳乡灯塔灌区、丰收灌区,水源大森径别河;四合灌区,水源蛤蟆通河;东兴灌区,水源宝清河;夹信子小幸福灌区,水源挠力河;七星河常张灌区,水源内七星河;小城子镇东泉灌区,水源宝石河;梨北灌区,水源大梨树河。2005年,全县小自流灌溉面积1358公顷。
龙头桥灌区,位于龙头桥水库下游,夹信子、朝阳、万金山、青原4个乡镇境内,始建于2004年。东西宽40公里,南北长58公里,灌区总面积4.46万公顷,含原有的头道岗、万北、方盛、前进4个自流灌区,设计灌溉水田面积2.87万公顷,其中五九七农场、八五二农场各0.33万公顷,县属2.21万公顷。龙头桥灌区利用上游龙头桥水库,在原河道内放水,计划在头道岗分灌区建3×6米泄洪闸、2×1.0×1.5米进水闸,建长230米、高3.93米的浆砌石溢流坝各1座。头道岗分灌区控制挠力河右岸头道岗、方盛和朝阳灌区,引水流量4.2秒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0.24万公顷。在青原镇永乐村东挠力河上修建3×14米泄洪闸,在万北分灌区渠首修建2×2×1.5米进水闸,在青山分灌区渠首修建4×2.5×2.5米进水闸各1座。万北进水闸于2000年4月动工,2001年5月交付使用。泄洪闸于2004年5月动工,2005年5月交付使用。2005年,建设万北分灌区引渠长1公里,溢流坝1座;青山分灌区修建进水闸1座,引渠长1公里,干渠5公里,桥1座,跌水1座。万北渠首右岸万北分灌区计划灌溉万金山、尖山子乡0.87万公顷;左岸青山分灌区计划灌溉1.76万公顷,其中青原镇1.43万公顷。龙头桥灌区计划总投资4.222亿元。2004年已完成投资800万元,2005年,投资1200万元,共计2000万元。龙头桥灌区的建设由省水利厅水利基层总站实施,并在宝清县组建了龙头桥灌区建设管理处。
红旗灌区,为红旗岭农场的唯一自流灌区,该灌区有主干渠一条(红旗灌渠),渠首位于场部东南约1.5公里,大牙克河与七里沁河汇口以上1公里处的大牙克河上。于1971年始建,1980年完成渠系配套工程,1998年、1999年续建。截至2005年,该灌区的灌溉面积已达4万亩,渠首建滚水坝长60米,引水流量为6.0立方米/秒;进水闸1座,分水闸3座;干渠1条/14.45公里,支渠7条/17.75公里,斗渠13条/21.5公里。
红岩灌区为提水灌区,提水水源为挠力河水,灌区位于农场西部,包括第三、四、五、六、十四作业站,设计灌溉面积10万亩。该灌区自1999年开始兴建,当时灌溉面积只有2万亩地。随着农场水稻种植力度的加大,该灌区也随之扩大,至2001年,该灌区水田面积已达73000亩。
狼窝灌区,取水水源为挠力河,控制面积3万亩。灌区始建于1996年,1998年续建,截至2005年,狼窝灌区有干渠1条/4.25公里,流量1.77立方米/秒,支渠3条/5.65公里,斗渠10条/8.29公里,完成总土方19.55万立方米;临时抽水站2座,装泵5台;可灌面积33000亩。
索桥灌区,取水水源为挠力河,灌站位于挠力河右岸,农场第十五作业站与第十六作业站交界处。该灌区的建设从1996年开始,灌区渠系的施工于1997年完成。截至2005年,灌区内有悬索桥干渠1条/4.5公里,流量1.78立方米/秒,支渠3条/3.87公里,斗渠4条/6.12公里;临时抽水站1座,安装水泵2台;可灌面积13000亩。
胜利农场主要排干渠道有:
挠一干,是我场与红卫农场的界沟,设计全长1.17公里、土方10.8万立方米。挠二干,设计全长12.9公里、土方11.3万立方米。1968年,机械开通上游3公里,1973年和1974年,人工挖通中游6公里,共完成土方5万立方米。因断面未达到设计要求,经十多年使用,已被杂草淤塞,发挥效益不大,需按设计重新开通。挠三干,设计全长10公里。1973年,人工挖掘了上游小沟。1983年,由农场水利机械队另行修建,开通中、上游7公里,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挠四干,设计长度12公里、土方12.7万立方米。己完成土方2.2万立方米。1974年,上、中游人工挖通3.9公里。因施工质量差,已塌方3.1公里,其余段也已淤塞,使24队、34队部分耕地常受水灾。挠五干,为砖厂西自然水线。设计全长6.3公里、土方4.8万立方米。现未施工。挠六干,为南大孤山截流沟。设计全长7.65公里、土方8.7万立方米。1972年,人工开通(小沟)).5公里,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1981年和1983年,由农场机械队另行开一条新沟,因施工条件差,至今尚未全部完工,已完成土方4.5万立方米。 七干,设计全长3.75公里、土方4.5万立方米。1970年,人工挖一通沟,完成土方1.5万立方米。因断面未达到设计要求,现已塌方淤塞,尚需修复。挠八干,设计全长2.1公里、土方2.1万立方米。1979年,由场水利机械队全线挖通受益。
七星河涝区,位于宝清县北部,内七星河右岸七星河乡境内。涝区总面积0.88万公顷,易涝面积0.68万公顷,区内七星河25.8公里,右堤已全线合龙,达到5年一遇标准。区内设有一排干,总长10公里,底宽2~10米。经水利部门和农业开发部门的多年联合治理,达到5年一遇排水标准,田间配套工程完成20%。
建平涝区,原为青山涝区一部分,现归属七星河乡。涝区位于五九七农场二分场长林岛公路以北、五九七农场七排干与八排干之间,北为七星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区内地势十分低平。总面积0.39万公顷,其中易涝面积0.37万公顷。1986年后,修建东西方向排水沟7条,每条长度3~5公里,底宽2~3米,对排内水起到积极作用。1995年后,由于多年干旱,排水沟疏于整修,已基本淤平。
十八里涝区,位于县城北,原十八里乡境内,总面积1.1万公顷,易涝面积0.73万公顷。涝区地形自西南向东北渐低,东部为受涝区域。区内骨干排水沟有7条,由西向东排水入地河,地河左岸堤防10.8公里,已基本达到10年一遇标准。一排干(庆兰沟)长8.75公里,底宽4~7米;二排干(双泉沟)长4.2公里,底宽2~5米;三排干(兴隆沟)长8.7公里,底宽7~8米;四排干(十二里沟)长7.4公里,底宽5~7米;五排干(宝昌沟)长6.5公里,底宽2~7米;北关排干(八甲沟)长4.2公里,底宽10~16米。1992年末,经县农业开发综合治理,已完成骨干工程土方量80%,田间配套10%。
饶河县排水工程,八五九农场时期,排水干道直插乌苏里江,造成江岸塌陷切削,七十年代以降,排入挠力河之干道日益增加,仅小大山及芦西两涝区即有16条排水渠道(干道)直插挠力河。挠力河北岸,胜利、红卫二农场,共有14条排水渠道直插挠力河,其中红卫六条,胜利八条。另八五九农场之别拉洪河人工河道工程,为三江平原总体工程之一,共长110公里。东段由红卫农场北大湾至阿布胶河口瓦盆窑止,长61公里。西段插入挠力河49公里。
东风岭涝区,位于东风岭、七里沁河以南,越岭河以北,挠力河以东地区,地处宝清县,包括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四、十七等作业站,涝区总面积245000亩,易涝面积171000亩,除涝面积(P=20%)143000亩,尚有易涝面积128000亩。现有耕地面积157000亩。
挠力河纵横交织,泡沼星罗棋布,历史上渔业极盛。河中黑脊红鲫鱼、鲤、狗、鳢、鲶鱼等非常出名。1960年冬,挠力河冰上捕鱼量,创历史最高纪录,共产冻鱼2400余吨,其中仅八分场(西丰)域内之菱角湾、莲花泡及挠力河道即产冻鲫鱼1800余吨。因人口之剧增,捕捞工具之先进,加以国家水产政策之弛禁,此后,鱼产量日趋下降。至1985年,鱼产资源濒临枯竭地步。因两岸土地开发,沿岸泡沼相继枯干,积水区域减少,鱼类无觅饵及繁殖场所加。
挠力河航道,由挠力河口上溯至临河(胜利渔梁子)42公里,至西丰嘴子50公里,至小佳河100公里,至桦木林子150公里,至小根菜嘴子200公里,至鱼丰245公里,至驼腰子285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