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涎丹

更新时间:2023-11-02 09:39

方名。出自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13。又名子龙丸妙应丸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为细末,面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10丸,临卧姜汤送下。功能祛痰逐饮。治痰饮伏在膈上下,忽然颈项、胸背、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作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忍,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又有《丹溪心法》、《丹台玉案》同名异方。

三因极

【别名】子龙丸(《外科垒生集》卷四)。

【处方】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

【制法】上为细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晒干。

【功能主治】攻逐痰饮。治痰涎内伏,胸背、手脚、颈项、腰胯突然痛不可忍,内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走易不定,或头痛不可举,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中多有锯声,及手脚沉重,腿冷痹麻,气脉不通等。

用法用量】食后及临卧时用姜汤成熟水送下5~10丸。如疾猛气实,酌加用量。

【备注】本方是从《圣济总录》卷十“趁痛丸”演化而来。参见该条。

【摘录】《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三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 此手足太阳太阴药也。十枣汤加减,行水例药亦厉剂。李时珍曰:痰涎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入心则迷癫痫,入肺则塞窍为喘咳背冷,入肝则膈痛乾呕、寒热往来;入经络则麻痹疼痛,入筋骨则牵引钓痛,入皮肉则瘰癧癰肿,陈无择三因方并以控涎丹主之,殊有奇效;此乃治痰之本,痰之本,水也溼也,得气与火,则结为痰,大戟能泄脏腑水溼,甘遂能行经隧水溼,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以攻决为用。白芥子能散皮裏膜外痰气,唯善用者能收奇功也。

丹溪心法

【处方】甘遂(面裹煨)、大戟(制)、真白芥菜子(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加桃仁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身及两胁走痛,痰挟死血者。

【用法用量】每服5-7丸,渐加至10丸,临卧姜汤送下。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丹台玉案

【处方】大戟2两,白芥子2两,瓜蒌曲2两,薄桂3钱,全蝎8个,雄黄2钱,朱砂2钱。

【制法】上为末,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一切痰饮症,或漉漉有声,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者。

【用法用量】每服六七丸渐加至十丸,临卧姜汤送下。

【摘录】《丹台玉案》卷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