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球

更新时间:2024-08-08 20:47

铅球是利用人体全身的力量,将一定重量的铅球从肩上用手臂推出的田径运动项目之一。

项目历史

世界历史

在远古时期,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水平原始低下的生产力,人类要在地球上生存延续下去,不仅要跑得快,或迅速跳越障碍去追捕各种动物,或逃避猛兽的伤害,而且还要学会利用工具把石头、梭标鱼叉等投得又远又准,以便击中猎物而获得食物。

奴隶制时期,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掷重石已成为重要的作战方法。为了提高各自的战斗力,掷重石就被当作重要的训练手段。古希腊时期,曾一度流传着投掷石块的比赛,并将此作为选拔大力士的重要标准。相传,在公元1150年左右,希腊雅典举行过一次规模宏大、声势浩大的掷重圆石比赛。根据规定,大力士们把圆石高高举起投向远方,以投掷距离的远近来决定优劣胜负。这可说是铅球运动的前身。

大约在公元1340年,欧洲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炮兵用的是火药炮。炮弹是用铁铸成的,样子像个圆球。一个炮弹的重量是16磅,合7.257公斤。为了使得炮手作战时装填炮弹熟练、迅速、敏捷,以提高军队的战斗能力,希腊人就在日常训练中让士兵用同炮弹重量大小相当的石头练习,并进行比赛。后来又用废弃的铅制炮弹代替石头进行模拟训练,这才是现代铅球的直接起源。

再之后,这一训练从部队流入民间,慢慢地变成了投掷铅球的游戏,并且很快得以传播,成为广受群众欢迎的体育竞赛项目。

1896年,铅球成为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上投掷比赛正式项目。

1948年,伦敦奥运会将女子铅球列为比赛项目。

1952年,在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帕里·奥布莱恩以17.41米成绩破奥运纪录并获第1名,这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在奥运会史上首次成功运用。

1954年,帕里·奥布莱恩先后以18.23米、18.42米、18.43米、18.44米、18.54米5次刷新世界纪录,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此后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

20世纪70年代,巴雷什尼科夫发明旋转推铅球技术,由于旋转后难以控制身体平衡,只有极少数运动员使用。

中国历史

1949年后,中国铅球运动发展较快,辽宁选手郑仁强六破全国纪录,成绩达到14.58米;随后解放军选手贺永宪18次改写全国纪录,将成绩提高到17.30米;1986年,辽宁运动员马永丰第一次突破18米,随后他连续8次改写自己创造的纪录,达到19.78米,创造了当时的亚洲和全国纪录。

硬件要求

场地设施

铅球场地是田赛场地设施之一。由投掷圈、限制线、抵趾板和落区组成。

投掷圈应用铁、钢板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其上沿应与圈外地面平。圈内地面应用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硬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内面应保持水平,低于铁圈上沿14-26毫米。也可使用符合上述规定活动投掷圈。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5毫米)。铁圈边沿至少应厚6毫米,漆成白色。

从金属圈顶两侧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为75厘米的白线此线可以画出,也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白线后沿的延长线能通过圆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

抵趾板应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漆成白色,其形状应为弧形,以便使其内沿与铁圈内沿重合。应将抵趾板安装在两条落地区角度线之间的正中位置,并固定于地面。

落地区用煤渣或草地以及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铅球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用宽5厘米的两条白色角度线标明,线宽不包括在落地区有效面积内,角度线的内沿延长线通过投掷圈圆心,夹角为34.92°。

落地区地面沿投掷方向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在两角度线的外侧每隔1米放置距离标志牌。铅球落地扇形角度应该为34.92°。可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每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放置标志物时,应沿落地区角度线方向放置在角度线外侧。

使用器材

铅球应用固体的铁、铜或其他硬度不低于铜的金属制成,或由此金属制成外壳,中心灌以铅或其他金属。铅球的外形必须为球形表面不得粗糙,结点处应光滑。在比赛中,只许使用组委提供的器材,在比赛中不许改变不允许运动员携带任何器材进入比赛场地。正式比赛男子铅球的重量为7.26千克,直径11-13厘米;女子铅球的重量为4千克,直径为9.5-11厘米。

比赛规则

1.应抽签决定运动员试掷顺序。

2.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掷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3次,试掷顺序与前3次试掷后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试掷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按规则处理。当比赛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掷6次。

3.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可在比赛场地练习试掷,练习组应按抽排定的顺序进行,并始终处于裁判员的监督之下。

4.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持器械练习,无论持器械与否,均不得使用投掷或落地区以内地面练习投掷。

5.应从投掷圈内将铅球推出。运动员必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试掷。允许运动员触及铁圈和抵趾板的内侧。

6.应用单手从肩部将铅球推出。当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时,铅球应抵住或靠近颈部或下颌,在推球过程中持球手不得降到此部位以下。不得将铅球置于肩轴线后方。

(1)不允许使用任何装置对投掷时的运动员进行任何帮助,例如使用带子将两个或更多的手指捆在一起。除了开放性损伤需要包扎以外,不得在手上使用绷带或胶布。

(2)不允许使用手套。

(3)为了能更好地持握铅球,运动员可使用某种适宜物质,但仅限于双手。

(4)为了防止手腕受伤,运动员可在手腕处缠绕绷带。

(5)为防止脊柱受伤,运动员可系一条皮带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的带子。

(6)不允许运动员向圈内或鞋底喷洒任何物质。

8.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投掷后,如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触及铁圈和抵趾板上面,或以不符合规定的方式将铅球推出,均判为一次投掷失败。

9.如果在投掷中未违反上述规定,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投掷,可将器械放在圈内或圈外,在遵守本条前提下,可以离开投掷圈,然后返回圈内从静止姿势重新开始投掷。

10.铅球必须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

11.每次有效试掷后,应立即测量成绩。从铅球落地痕迹的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

12.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投掷圈时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须完全在圈外白线的后面,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

13.应以每名运动员最好的一次投掷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掷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15.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如果有下列违反规则的行为,则会被判犯规,成绩无效:

(1)超出时间限制。

(2)投掷铅球和标枪技术不符合规则规定(规则要求铅球和标枪必须由单手从肩上掷出)

(3)触及抵趾板前端。

(4)铅球落在投掷区域外。

(5)铅球低于肩部。

(6)进入投掷圈后,未能暂停或者展示控制。

(7)投掷时间超过90秒。

(8)计分6次投掷后,有效投掷距离最远的选手获胜。

(9)在投掷过程中,身体和器械的任何一部分不得触及投掷圈铁圈上沿或圈外的地面和标枪投掷弧、延长线以及线以外地面任何一部分,包括铅球抵趾板的上面,否则即为投掷失败。

(10)只有当器械落地以后,运动员才允许离开投掷圈或助跑道。标枪运动员在投出的枪落地前,不能在投掷后转身完全背对其投出的标枪。完成投掷后,链球、铁饼和铅球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圈后半圈的延长线后面退出。标枪运动员必须从投掷弧以及延长线以后退出。

(11)在没有犯规的情况下,参赛者可以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动作;将器材放下以后暂时离开投掷区,并重新开始,但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投掷。

(12)参赛者可以在比赛期间离开比赛区域,但必须由裁判员许可并由裁判员陪伴。

(13)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不能在比赛场地使用以下电子设备:摄像机、便携式录放机、收音机、CD机、报话机、手机、MP3以及类似的电子设备。

项目技术

现代推铅球技术有两种,即背向滑步推铅球和旋转推铅球。

完整的背向滑步推球技术可分为握球持球、滑步、转换、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五个部分。

(一)握球持球技术(以右手投掷为例)

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附在球的两侧,以保持球的稳定。握好球后,将球放到锁骨内端上方,贴紧颈部,头部略向右转,掌心向内,右肘抬起,右上臂与躯干约呈90°角,躯干保持正直。

(二)滑步技术

滑步技术包括预备姿势、团身、滑步三个环节。滑步的主要任务是使身体和钻球摆脱静止状态,获得一定的向投掷方向运动的速度,为顺利完成后续动作做好准备。研究测定,右脚滑步结束时铅球运行的速度可达2-2.5米/秒,约为出手速度的15%。

1.预备姿势:背对投掷方向,持球贴近投掷圈的后沿站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掌上,左脚置于右脚跟后方20-30厘米处,以脚尖触地,维持身体平衡。上身保持正直,两眼平视,两肩与地面平行。这种预备姿势较为自然,有助于集中精力开始滑步。

2.团身动作:运动员站稳后,从容地向前屈体,待上体屈至接近与地面平行时,屈膝下蹲,同时头部和左腿向右腿靠拢,完成团身动作。下蹲时,右膝弯曲的程度,应视运动员的个人情况而定,但必须有利于完整动作合理加速节奏的形成。左膝回收靠近右膝时,右脚有一个提踵动作,这一动作有助于滑步的起动。

3.滑步动作:滑步是由臀部主动后移,然后积极后摆左腿,充分利用“移、摆”产生的动力开始的,这样既可保证铅球和身体重心获得必要的速度,又可减轻右腿的负担,有利于右腿完成后续动作。最后再通过蹬伸右腿、回收右脚来完成滑步动作。在滑步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两腿动作顺序:即蹬摆左腿在先,蹬伸右腿在后,最后是回收右小腿。这—顺序可以避免身体重心起伏过大,并可保证迅速进入转换阶段。

(2)左腿蹬摆后应保持与躯干成一直线,直至最后用力开始。

(3)当右腿蹬伸完成时,铅球约处在右小腿的1/2处外侧的垂直面上。当右腿回收后,铅球约处在右膝上方外侧。

(4)团身结束时,右大腿与躯干的夹角约为50°-60°,右腿滑动结束时约为80°-90°。

(三)转换(过渡)技术

转换技术是指从运动员回收右小腿结束到左脚落地。它的主要任务是保持或适当增加铅球在滑步中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形成合理的身体姿势。当运动员右脚落地后(以前脚掌着地),右腿膝关节不要蹬伸,右膝要积极内扣。与此同时左腿外旋插向抵趾板,以前脚掌内侧着地。上体保持适宜后倾,左臂内扣,头部不要主动左转。右脚着地时,体重大部分落在右腿上。左脚着地时,身体重心移至两腿之间偏右腿的位置。

(四)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阶段是从左脚落地到铅球出手,它是铅球技术中最重要的阶段,铅球出手速度的80%左右将在这个阶段获得。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部分,即最后用力加速准备部分和最后用力加速部分。

1.最后用力加速准备部分:它是指从最后用力开始到投掷臂给铅球加速之前。其主要任务是保持铅球已有的速度,为投掷臂的加速用力做好最后的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投掷臂尚未给铅球加速,仅是依靠右膝的内压、右腿的侧蹬推动骨盆侧移。由于上体不主动抬起,头颈不主动扭转,而使身体左侧的有关肌群形成预先拉长状态,为最后的爆发用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短暂的过程中,铅球运行的距离约为10-20厘米,时间约为0.01-0.03秒。

2.最后用力加速部分:它是指从投掷臂加速推球到铅球出手。其主要任务是加快铅球的运行速度,并达到最大限度,以适宜的角度将铅球推出。在躯干形成侧弓和左腿有力的支撑下,充分利用下肢蹬伸力量转髋转体,然后右胸前挺,使铅球积极加速,在躯干正对投掷方向后再利用手臂顺势转肩推球,完成整个投掷动作。在最后用力过程中,左腿的支撑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提高铅球的出手高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转体推球的速度。在最后用力中,左臂通过向上、左、下方位的摆动,可以加大胸大肌横向引展,协助完成左侧支撑,提高转体推球的速度和力量。要注意出手前推球加速能力的培养,因为优秀与非优秀运动员推铅球出手速度的差异主要是在最后用力中形成的。

(五)维持身体平衡

铅球出手后,运动员通常采用两腿交换并降低身体重心来减缓向前冲力,以维持身体平衡,防止犯规。

当今世界优秀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是不尽相同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预备姿势站立不同。在预备姿势站立中有立姿和蹲姿。立姿,也称高姿势,其优越性在于滑步开始时,可以利用身体重心由上而下的势能,有利于自然、协调地进入滑步。蹲姿,也称低姿势,其优越性在于减少身体重心和铅球的起伏,保证身体平稳地进入滑步,但它对运动员腿部力量要求较高。

2.步长分配不同。有短长步点型(滑步距离较短而最后用力的站距较长)和均匀型(两步的距离较为平均)。短长型技术表现为右腿滑步距离约为0.6-0.8米,最后用力两脚的站距约为12-1.3米。这种技术较简单、易学,有利于滑步和最后用力动作的衔接。但对运动员躯干的力量要求较高。

3.在最后用力中右腿用力的方式不同。一种是侧蹬在先,转蹬在后,这种技术更多的是发挥身体侧弓反振功能。另一种是转蹬结合,转动在先,这种技术有利于发挥身体正弓反振功能。两种技术各有利弊,前者较后者更简单、实用,但对运动员腰部力量要求很高,因此,优秀运动员采用较多。

旋转推铅球的握球持球与背向滑步推铅球相同。运动员背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比肩稍宽,持球臂的肘部向外展开与肩齐平,上体微前屈,以上体左右转动为预摆。预摆结束后,以身体左侧为轴,左膝和左肩开始向左转动,在身体转向投掷方向之前,右脚尽可能晚离支撑点。身体重心从左腿转到右腿的过程中,几乎没有肉眼可见的腾空,右脚落地要平稳且富有弹性。右脚落地后,左脚要尽快落地,以便形成躯干的最大扭紧状态,为最后转体用力提供有利的条件。最后用力与滑步推铅球没有多大区别,只是更多地利用了转体的动量。

旋转推铅球技术的主要优势:

1.能获得较长的“助跑”距离。旋转技术能较大幅度地加长“助跑”距离,例如巴恩斯的旋转距离超过了2.70米,而滑步推铅球技术一般只有1米左右。相比之下,旋转推铅球比滑步推铅球的“助跑”距离增加了近两倍,这就为铅球投掷创造了较好的先决条件。

2.能使器械获得较大的预先速度。由于采用旋转推铅球“助跑”距离长,因此有利于提高铅球在“助跑”阶段的预先速度,例如巴恩斯的旋转速度达到5米/秒,而滑步速度最高只能达到3米/秒。

3.能使铅球在最后用力中获得较长的用力距离。最后用力阶段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优秀运动员最后用力对推铅球成绩的贡献率可达80%-85%。研究实验表明,一名身高1.94米的运动员采用滑步推铅球技术时,其最后用力的距离约为180厘米,而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则能获得2米以上的用力距离。

重要赛事

国际铅球运动比赛有奥运会铅球比赛、世界杯田径赛铅球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铅球比赛等。

亚洲铅球比赛主要有亚洲田径锦标赛铅球比赛。

中国铅球运动比赛主要有全国田径锦标赛铅球比赛、全运会田径比赛铅球比赛、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铅球比赛、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铅球比赛等。

组织机构

世界田径:1912年,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等17个国家的田径联合会代表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这标志着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国际田联前身)成立。该联合会成立之初,总部设在斯德哥尔摩,后迁到英国伦敦,现位于摩纳哥。2001年,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改为“国际田径联合会”。联合会的宗旨是开展世界田径运动;制定国际比赛的章程和规则,保证会员之间的比赛按田联制定的章程和规则进行等。2019年,国际田径联合会在摩纳哥举行的第217届理事会上通过了更改名称和会徽的决议,国际田径联合会更名为“世界田径”。

亚洲田径联合会:简称“亚洲田联”,1973年在菲律宾马尼拉成立,总部设在新加坡。主要机构有亚洲田联代表大会和亚洲田联理事会。

中国田径协会: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所承认的管辖田径运动的全国性运动协会,成立于1954年。田径协会的宗旨是:团结全国田径工作者和爱好者,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指导和推动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提高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等。

代表人物

帕里·奥布莱恩,美国男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投掷技术的创造者。1952年,奥布莱恩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以17.41米的成绩夺得铅球金牌。1953年,奥布莱恩以18米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成为世界上第个突破“18米大关”的运动员。1956年,奥布莱恩以19.06米的成绩再创世界纪录,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突破“19米大关”的运动员。同年,奥布莱恩以18.57米的成绩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并蝉联冠军。

瑞安·克鲁瑟,美国男子铅球运动员。2021年6月19日,美国田径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开赛日,在男子铅球项目决赛诞生了新的世界纪录。美国名将瑞安·克鲁瑟在第四投投出23米37,超过美国名将巴恩斯1990年创造的23米12的纪录。

黄志红,中国女子铅球运动员。1989年,黄志红夺得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女子铅球银牌,同年又在第1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为中国队夺得冠军。赛后一个月再次代表亚洲参加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世界杯赛,并以20.73米的成绩战胜了利索夫斯卡娅、洛丝、哈德维克等选手,成为第一个在世界杯田径赛上获得冠军的亚洲选手。

李梅素,中国女子铅球运动员。1988年,李梅素在第24届奥运会田径比赛中以21.06的成绩获铅球铜牌,这也是该届奥运会上亚洲选手在田径比赛中取得的唯一一块奖牌。她在这一年的最好成绩,位列世界第2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