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首问天

更新时间:2023-07-06 03:50

《搔首问天》古琴曲,又名天问,战国屈原作。其节奏抑扬顿挫,其神韵谘嗟浩叹,一片孤忠。前五段步步催急,不胜悲愤之怀,六段以后句句跌慢,渐归和缓。可知事当无可如何之会,惟有反己自修而已,天可问乎。 警醒道人识

简介

最早见于《五知斋琴谱》,表达了一种忧抑悲愤的情绪。

此曲初见于《五知斋琴谱》(清徐琪撰于1722年),但正名作《秋塞吟》。三个曲名虽同为一曲(曲调大同小异),但解题内容却迥然不同。今山东诸城派按《搔首问天》诠释音乐。《梅庵琴谱》(王燕卿传谱,徐卓编述)在其后记说:“本曲即《离骚·天问》篇之意。内容极尽忧抑悲愤之情。”

第一段,泛音由高音区移向中音区,并转入低音散音、自由跌宕的旋律,音区大幅度的音变化,给人以孤高旷达之感。此后,旋律在中、低音区徘徊,音调起而又伏,第三段反复吟叹,犹如“低徊穷思,不得申诉之苦,及俯仰哀号无可奈何之慨”(《梅庵琴谱·搔首问天·后记》)。第四、五、六段中,旋律多次冲向高音区,表达了“或仰天长号,或俯首深思”的情绪。第七、八、九段连续快弹,一气呵成,有“悲愤欲绝之势”。全曲以无可奈何抑郁之情而终结。

题解

又名《秋塞吟》、《水仙操》。此曲初见于《五知斋琴谱》(清徐琪撰于1722年),但正名作《秋塞吟》。三个曲名虽同为一曲(曲调大同小异),但解题内容却迥然不同。《秋塞吟》为秋天塞外之感,《水仙操》解为伯牙海上待师之际,为天风海涛所感。《搔首问天》有解为屈原深切忧国忧民之感。三者相去甚远,必须明辩方可恰当以对。今山东诸城派按《搔首问天》诠释音乐。《梅庵琴谱》(王燕卿传谱,徐卓编述)在其后记说:“本曲即《离骚·天问》篇之意。内容极尽忧抑悲愤之情。”梅庵压轴之曲,传为春秋屈原所作,取《离骚·天问》意。内容极尽忧抑悲愤之情,而有低徊穷思不得申诉之苦,及俯仰哀号无可奈何之慨。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第一段,泛音由高音区移向中音区,并转入低音散音、自由跌宕的旋律,音区大幅度的音变化,给人以孤高旷达之感。此后,旋律在中、低音区徘徊,音调起而又伏,第三段反复吟叹,尤如“低徊穷思,不得申诉之苦,及俯仰哀号无可奈何之慨”(《梅庵琴谱·搔首问天·后记》)。第四、五、六段中,旋律多次冲向高音区,表达了“或仰天长号,或俯首深思”的情绪。第七、八、九段连续快弹,一气呵成,有“悲愤欲绝之势”。全曲以无可奈何抑郁之情而终结。

梅庵派琴曲《搔首问天》,其匀变速及变速运动乐音递进在其全曲十段当中时时有之,更有不少临时半拍的出现。深刻揭示了屈原忧国忧民感情思潮之起伏,若纯用匀速运动乐音递进,将甚乏琴味,亦有损主题。

《水仙操》、《秋塞吟》、《搔首问天》三曲混淆考

古琴曲往往一曲多名,本来几首根本不同的曲子因此便产生了同名,从而混淆起来。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水仙操》、《秋塞吟》与《搔首问天》之间相混淆。

具体情况是:

水仙操又名水仙、水仙曲、搔首问天。

秋塞吟又名搔首问天。

搔首问天又名搔首问青天、秋塞吟、水仙曲。

综合一下,共有6个曲名。

好在有查阜西先生编著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为我们理清其关系提供的便捷。下面把曲子的流传情况罗列一下:

1、水仙

琴书千古徵音十段乾隆3年1738年

2、水仙曲

五音琴谱商调七段万历7年1575年

兰田馆琴谱(原注:即搔首问天)徵音十段乾隆20年1755年

琴香堂琴谱徵音十段乾隆25年1760年

研露轩琴谱徵音七段嘉庆7年1802年

稚云琴谱十五段道光29年1849年

蕉庵琴谱商音七段同治7年1868年

希韶闻琴瑟合谱徵音连尾十一段光绪16年1890年

3、水仙操

自远堂琴谱商音十段嘉庆7年1802年

峰抱楼琴谱徵音九段道光5年1825年

琴学初编徵音十段道光8年1828年

二香琴谱商音十段道光13年1833年

悟雪山房琴谱中吕均商音连收十二段道光16年1836年

希韶阁琴谱徵音十段光绪4年1878年

天闻阁琴谱商调十段自远堂本光绪2年1876年

双琴书屋琴谱集成商音十三段光绪10年1884年

枯木禅琴谱徵音七段光绪19年1893年

琴学初津商音十一段光绪20年1894年

琴学丛书商音十段自远堂本宣统2年1910年

4、秋塞吟(搔首问天)

杏庄太音补遗三段嘉靖36年1557年

太音传习黄钟调三段 五知斋琴谱(注:又名搔首问天)徵音九段康熙61年1722年

琴谱谐声宫调十段嘉庆25年1820年

邻鹤斋琴谱十段道光10年1830年

张鞠田琴谱九段道光24年1844年

以六正五之斋琴谱九段光绪元年1875年

希韶阁琴谱徵音十段光绪4年1878年

诗梦斋琴谱九段十一弦馆谱民国3年1914年

5、搔首问天(搔首问青天、秋塞吟、水仙曲)

澄鉴堂琴谱蕤宾调七段康熙25年1686年

治心斋琴学练要商音十二段乾隆4年1739年

琴香堂琴谱蕤宾调七段乾隆25年1760年

自远堂琴谱徵调、商音、紧五、七段 研露轩琴谱

二香琴谱(作搔首问青天)

律话(两谱一为自制曲)紧五、八段 悟雪房琴谱紧五、九段 稚云琴谱紧五、七段 蕉庵琴谱蕤宾调十三段 天闻阁琴谱蕤宾八段 天籁阁琴谱蕤宾七段 希韶阁琴谱(原注又名秋塞吟)徵音十段 琴学初津商音八段 梅庵琴谱徵音九段 另有:屈子问天明代民间

春草堂琴谱中吕均商音十段乾隆9年1744年

绿绮新韵中吕均商音十一段光绪10年1884年

可见,《屈子问天》远不及《搔首问天》来得流行。

由上面可以看到,这首曲子主要是有3个曲名,即水仙操(水仙、水仙曲)、秋塞吟和搔首问天。以下分述之。

1、搔首问天与秋塞吟

杏庄太音补遗》的《秋塞吟》,有三段,为紧五慢一定弦,根据曲前的解题,说的也是昭君出塞的故事,只在《太音传习》里又刊载过一次。首次以《搔首问天》曲名出现的是《澄鉴堂琴谱》,紧五不慢一,七段。从曲子的实质来看,这首《搔首问天》是在《杏庄太音补遗》里三段的《秋塞吟》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内容、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有15种传谱的紧五弦的《搔首问天》,其本源都是三段的《秋塞吟》。尽管在流传中自始自终都是以《搔首问天》为曲名,且曲意被系上屈原的故事,而事实上,却是昭君出塞的故事,这真是不经意的将错就错,将曲意完全更换,却仍然能以更换后的理解来继续流传。弹曲者未能探本求源,固是责无旁贷,曲意晦涩难晓,也是导致歧意百出的原因之一。

《秋塞吟》何以与《搔首问天》相混淆?首载《搔首问天》的《澄鉴堂琴谱》刊于康熙25年(公元1686年),却已将源渊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杏庄太音补遗》的《秋塞吟》命名成了《搔首问天》。随后,于康熙61年(公元1722年)首载《秋塞吟》的《五知斋琴谱》便仿其例,在题下写到:又名搔首问天。而为了与《杏庄太音补遗》的《秋塞吟》相区别开来,故又在乐曲的第一句旁特注:时腔,非古调也。这里的古调,应该是指《杏庄太音补遗》里的《秋塞吟》,而非《琴操》里俞伯牙悟琴而作的《水仙》。由于最早的《秋塞吟》是描写昭君故事,后来成了《搔首问天》,描写屈原故事,那么理解《搔首问天》到底根据哪一个呢?只能由琴人自己定了。到底《搔首问天》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了,不能轻易否定。

2、水仙操(水仙、水仙曲)与秋塞吟

《水仙操》何以更名成《秋塞吟》?《五音琴谱》最早刊载,名为《水仙曲》,无解题。第二次刊载在《五知斋琴谱》,非但没有写明来源,更增写一段昭君故事作解题,命以《秋塞吟》。第三次是刊载在乾隆年间的《琴书千古》、《兰田馆琴谱》及《自远堂琴谱》这三部谱里,又将曲名改回《水仙》、《水仙曲》和《水仙操》。《水仙》一名后来不用,只用后二名。则此曲一开始以水仙为名,自《五知斋琴谱》命为《秋塞吟》后,水仙、秋塞二名流传。尽管最早是以《水仙操》为曲名出现且没有解题,但是《五知斋琴谱》里的曲名和解题更符合曲子沉郁的音乐风格,应该依从其用昭君的故事而不用伯牙的故事。曲名也应该用《秋塞吟》而放弃《水仙操》。毕竟这首曲子从头至尾与《琴操》中所载俞伯牙学琴的故事没有丝毫关系。

综上所述:

1、《澄鉴堂琴谱》的《搔首问天》据《杏庄太音补遗》的《秋塞吟》而来,由此一曲两名。

2、《五知斋琴谱》的《秋塞吟》据《五音琴谱》的《水仙曲》而来,由此一曲两名。

3、《五知斋琴谱》的《秋塞吟》标“时腔,非古调”以示与《杏庄太音补遗》的《秋塞吟》区别。而又名《搔首问天》,由此另一种《秋塞吟》与《搔首问天》相混。

4、一小一大两种《秋塞吟》:小曲《秋塞吟》演变成了大曲《搔首问天》,大曲《秋塞吟》来源于小曲《水仙曲》。

5、搔首问天、水仙操、秋塞吟三个曲名,水仙操一名不正确,搔首问天尚可勉强通过,秋塞吟才是本意。

以上只是个人理解,欢迎指正。

相关资料

古琴曲往往一曲多名,本来几首根本不同的曲子因此便产生了同名,从而混淆起来。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水仙操》、《秋塞吟》与《搔首问天》之间相混淆。

具体情况是:

水仙操又名水仙、水仙曲、搔首问天。

秋塞吟又名搔首问天。

搔首问天又名搔首问青天、秋塞吟、水仙曲。

综合一下,共有6个曲名。

好在有查阜西先生编著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为我们理清其关系提供的便捷。下面把曲子的流传情况罗列一下:

1、水仙

琴书千古徵音十段乾隆3年1738年

2、水仙曲

五音琴谱商调七段万历7年1575年

兰田馆琴谱(原注:即搔首问天)徵音十段乾隆20年1755年

琴香堂琴谱徵音十段乾隆25年1760年

研露轩琴谱徵音七段嘉庆7年1802年

稚云琴谱十五段道光29年1849年

蕉庵琴谱商音七段同治7年1868年

希韶闻琴瑟合谱徵音连尾十一段光绪16年1890年

3、水仙操

自远堂琴谱商音十段嘉庆7年1802年

峰抱楼琴谱徵音九段道光5年1825年

琴学初编徵音十段道光8年1828年

二香琴谱商音十段道光13年1833年

悟雪山房琴谱中吕均商音连收十二段道光16年1836年

希韶阁琴谱徵音十段光绪4年1878年

天闻阁琴谱商调十段自远堂本光绪2年1876年

双琴书屋琴谱集成商音十三段光绪10年1884年

枯木禅琴谱徵音七段光绪19年1893年

琴学初津商音十一段光绪20年1894年

琴学丛书商音十段自远堂本宣统2年1910年

4、秋塞吟(搔首问天)

杏庄太音补遗三段嘉靖36年1557年

太音传习黄钟调三段 五知斋琴谱(注:又名搔首问天)徵音九段康熙61年1722年

琴谱谐声宫调十段嘉庆25年1820年

邻鹤斋琴谱十段道光10年1830年

张鞠田琴谱九段道光24年1844年

以六正五之斋琴谱九段光绪元年1875年

希韶阁琴谱徵音十段光绪4年1878年

诗梦斋琴谱九段十一弦馆谱民国3年1914年

5、搔首问天(搔首问青天、秋塞吟、水仙曲)

澄鉴堂琴谱蕤宾调七段康熙25年1686年

治心斋琴学练要商音十二段乾隆4年1739年

琴香堂琴谱蕤宾调七段乾隆25年1760年

自远堂琴谱徵调、商音、紧五、七段 研露轩琴谱

二香琴谱(作搔首问青天)

律话(两谱一为自制曲)紧五、八段 悟雪房琴谱紧五、九段 稚云琴谱紧五、七段 蕉庵琴谱蕤宾调十三段 天闻阁琴谱蕤宾八段 天籁阁琴谱蕤宾七段 希韶阁琴谱(原注又名秋塞吟)徵音十段 琴学初津商音八段 梅庵琴谱徵音九段 另有:屈子问天明代民间

春草堂琴谱中吕均商音十段乾隆9年1744年

绿绮新韵中吕均商音十一段光绪10年1884年

可见,《屈子问天》远不及《搔首问天》来得流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