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2 22:15
1969年10月21日,一场无预期的军事政变将索马里的军事将领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Mohamed Siad Barre)推上索马里总统位置,开始了他长达数十年独裁政治。但在1990年时,叛军攻入摩加迪沙占领了首都,逼得巴雷不得不宣布退位,并在1991年1月时出走尼日利亚的拉各斯。但合组叛军逼走原独裁者的几支势力,却在之后因意见歧异而反目,其中,曾在1960至1970年代间因为计划发动政变失败而入狱的穆罕默德·法拉德·艾迪德(Mohammed Farah Aidid),获得主力派系索马里联合国会(United Somali Congress,USC)的支持,但一些原本遭放逐避走意大利的USC成员,却先下手为强宣布穆罕默德·阿里·马赫迪(Mohammed Ali Mahdi)是新任总统。
1991年6月,艾迪德被选为USC的主席,但马赫迪拒绝放弃总统头衔,再加上索马里境内还有许多势力也有意染指巴雷下台后真空的地盘,因此爆发了一场以帮派组织般的小型民兵单位为主体的军阀内战。
1992年12月,联合国决定组织一项名为“恢复希望行动”的维和行动,首要任务是向索马里人民提供人道主义救济,并帮助已经解散中央政府的索马里恢复社会秩序。随后,安理会一致通过第794号决议,批准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
联合国最初介入索马里事务,原本只是为了解决在索马里南部严重的饥荒问题,但很快的这项行动开始变质成具有政治目的的军事行动,也就是美方代号“邪灵蛇行动”(Operation Gothic Serpent)的军事任务。以国际角度来说,索马里境内的战争已经变质成一种盗匪帮派之间互相争夺地盘、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混乱,为了解决这情况,联合国希望能透过解除各派系的武装,在索马里境内扶植一个西方式的中央政府。但对于索马里当地的各个武装派系来说,他们并不想接受这种西方文明主导的政治方式,也不愿意放弃武装与自我防卫的力量,因此,除了敌对的派系势力之外,外人的入侵也成为他们对抗的目标。
1993年6月5日,联合国部队尝试将艾迪德所拥有的无线电广播电台关闭,以制止其进一步散播反联合国的言论,之后艾迪德的民兵们则进行反击,在冲突中射杀了23名巴基斯坦籍的联合国部队士兵。
8月26日夜,6架C-5A运输机把130名三角洲特遣部队突击队员和 16架直升机送抵摩加迪沙机场。整个行动一共动用了19架飞机和12辆汽车,共160人参加,其战斗部署如下:4架MH-6搭载16名三角洲队员突击目标建筑,逮捕目标人物,另外2架MH-60运送支援的三角洲队员和地面指挥单位;4架MH-60运送4个chalk(游骑兵的基本作战单位,为一个12人的步兵班)在目标建筑的4个角落索降到地面建立据点,保护突击小组顺利执行任务;4架AH-6“小鸟”负责空中掩护,2架负责进攻时掩护,2架负责撤退时掩护。
其他支援单位包括:1架海军的P-3侦察机在高空以高倍率摄影机拍摄任务过程,3架陆军的OH-58D直升机用红外摄像机把任务现场情况即时传回地面的指挥中心(电影中地面指挥中心在监视器上看到的战斗现场实况就是这3架oh-58d传送过来的),1架战斗搜索救援直升机搭载空降救援队随时待命,还有1架MH-60指挥直升机,代号为“C2”(即指挥commando和控制control的两个c),机上有两名指挥官,空中指挥官为汤姆·马太(Tom Matthews)中尉,地面指挥官为加里·哈勒尔(Gary Harrell)中尉。
此外还有第10山地师第14步兵团2营c连(本不属于游骑兵特遣队的一部分)留在机场作为机动部队应付突发情况。第10山地师是美国陆军唯一执行山地作战任务的快速反应机动部队。这个师驻在纽约州德拉姆堡,隶属陆军第18空降军,是以步兵为主体的包括有空中突击力量的合成部队。
联合国兵力
美国陆军第十山地师特遣队:
海豹部队2人
联合国部队
1993年10月2日,“线人”报告,艾迪德的两名高级助手、财务总管欧马·沙朗和对外发言人蒙哈米·哈山·艾瓦出现在摩加迪沙奥林匹克饭店。为了惩罚这件事与9月时民兵对在市区内巡逻的美军与联合国部队开火之举动,在10月3日的下午,美国陆军在得知2名艾迪德高阶幕僚的所在地后为逮捕他们发动“艾琳行动”(Operation Irene),出动精锐的游骑兵部队与三角洲特种部队,配合UH-60黑鹰直升机及多种战情支援装备,突袭摩加迪沙市中心的民兵据点。
地面护送车队由7辆武装型悍马、2辆货车型悍马和3辆5吨卡车组成,车队成员包括游骑兵、三角洲和海豹6队,负责把抓到的俘虏运回基地。
下午3时32分,进攻开始。几架美军的“黑鹰”直升机从附近的机场起飞,载着大约160名“三角洲”特种部队和“游骑兵”特种部队的士兵,降落在摩加迪沙市区的街道上。很快,美军就在邻近的建筑内抓获了24名索马里武装人员。然而就在他们想要撤退之际,艾迪德的武装人员开始向他们开火,并且用扩音器向索马里人广播:“出来为你的家园战斗吧!”很快,成千上万手持武器的索马里人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
由于有美军在战斗中受伤,当时的美军指挥官决定将护送车队分成两批,在“黑鹰”直升机的空中掩护下尽快撤离。但是,围攻美军的索马里人越来越多,一个人倒下了另一个人马上捡起武器继续战斗。他们不只有AK-47自动步枪,还有火箭筒。战斗中美军的一架“黑鹰”直升机被火箭筒击中而坠落。当美军救援部队赶往直升机坠落地点,试图解救生还美军时,又有一架直升机被击落了,另有一架搜救直升机被击伤。地面上,一辆5吨的卡车在等待装载部队的过程中,被一发又一发的火箭弹打成碎片。这一连串的意外打乱了美军的作战计划。
参加首批攻击行动的160名美军特战队员就这样被困在了摩加迪沙的街道中,他们有的躲在车里遭到索马里人的四面围攻,有的被分割包围在直升机坠毁地点等地方。为援救身处危险中的特战队员,美军又派出一个满编连,150名士兵乘坐9辆卡车和12辆“悍马”车前去增援。解救行动一直持续到深夜。当美军返回基地时,天已经快亮了。
美军车队因各种路障被困在摩加迪沙市区内,并不断遭受来自各个方向的轻武器和火箭弹攻击。悍马毕竟不是装甲车,AK47发射的步枪子弹可以很轻易的击穿车体,打坏发动机和轮胎,导致车辆无法行驶,而车内的士兵也成为索马里武装人员的活靶子。悍马的机枪手在还击时只能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下,而火箭弹可以将悍马击穿。
当第二天美军士兵尸体被拖着游街的镜头传遍世界的时候,美国舆论更是一片哗然。媒体指责克林顿政府盲目更改维和部队的任务,武力介入索马里内战。国际舆论也认为美军所作所为超出了“人道主义使命”的范围,是在进行“一场肮脏的战争”。
根据最新的资料,实际上摩加迪沙之战也是美军与“基地”组织的首次交锋。索马里内战期间,“基地”组织派出很多人员到索马里负责武装人员的培训,并给予武器和金钱上的支持。有消息称,击落“黑鹰”直升机的狙击手就是由“基地”组织培训的。而“基地”组织的文件显示,当时在索马里的“基地”指挥官名叫默罕默德·阿提夫,又名阿布·哈夫斯,他曾策划了多起针对联合国和美国的袭击活动。
在1993年驻在摩加迪沙的为第14步兵团2营的3个连,但原著及电影对于第10山地师的描述都甚少整个行动中,美军有2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另外2架被击伤,数辆美军汽车和3辆马来西亚装甲车被击毁,19名美军士兵(有些统计数字为18,是忽略了第10山地师一名伤兵在送到德国后不治身亡的)和1名马来西亚士兵死亡,84名美军士兵和7名马来西亚士兵受伤,1名美军被俘。索马里方面宣称的死亡人数是312名,伤814名,但事实上不只这么少,由于索马里缺少医疗保障,又没办法能够进行有效的人口调查,许多伤亡难以统计,估计死亡人数超过500人,受伤过千。
在这次的行动中,美军成功地完成任务逮捕目标,但在任务过程中因为对叛军势力的低估,2架美军黑鹰直升机在混乱中遭到RPG-7火箭推进榴弹击落,并进一步导致百余名支援与执行任务的地面部队深陷敌阵中无法脱离的状况。在这场被媒体称为“摩加迪沙之战”的激战中,共有18名美军与1名马来西亚装甲运兵车驾驶兵身亡,数十人受伤,摩加迪沙成为美军在海湾战争之后损失最惨重的战斗之一。但相对的,索马里方面估计约有700至1,300名民兵死亡,3,000至4,000个普通民众受到波及(由于欠缺准确的情报管道,各方估计的数字落差非常大)。
摩加迪沙战役是越南战争结束数十年后,第一次发生的近距离肉搏战,美国作家马克·博登(Mark Bowden)事后收录了自己几篇关于此事件的专题连载,在1999年3月出版了《黑鹰坠落:一个现代战争的故事》(Black Hawk Down: A Story of Modern War)一书,这本书之后又由英国导演雷利·史考特(Sir Ridley Scott)改拍成纪录性电影《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而使冲突事件与摩加迪沙这城市广为人知。
克林顿最终认识到应该政治解决索马里问题,因为几个月的“围剿”不但没有抓到艾迪德,反而使艾迪德在索马里更得人心。很快,美国政府就开始了与艾迪德的接触。经过秘密谈判,双方最后达成妥协:艾迪德交出被俘的飞行员杜兰特和那具美军士兵的尸体;美军则释放扣押的全部艾迪德的俘虏,不再把艾迪德派作为打击目标。
行动当天有两位三角洲特种部队成员SFC Randy David Shughart 和MSG Gary Ivan Gordon,自愿提出前往协助中弹坠机的Super 64机组人员。两人最后被约一千名索马里民兵包围,弹药耗尽双双殉职,尸体后被游街示众,事件震撼美国民众。麦可·杜伦是唯一存活的机组人员,他在两位三角洲部队成员殉职后因伤被俘,经美国政府谈判十一天后获得释放。
盖里‧高登二等士官长、兰迪‧舒嘉特三等士官长在行动后,因在战事中自愿协助“超级64”机师对抗民兵,在1994年获总统克林顿追授国会荣誉勋章,并由其家属代为领取,成为自越战后首获国会荣誉勋章的士官兵。杜伦在他其后出版的自传中写到他们的营救过程,并说自己“欠他们两位一条命”。
1995年3月2日,最后一批联合国维和部队撤出摩加迪沙,标志着历时27个月、耗资20多亿美元的维和行动以失败告终。
· 玛阿兹南(Pvt Mat Aznan Awang),10月3日驾驶兀鹰装甲运兵车的司机,装甲运兵车被RPG-7击中而阵亡。
根据马来西亚陆军司令部的资料,玛阿兹南驾驶的秃鹰装甲车在10月4日清晨3时30分遭索马里民兵猛烈攻击,一枚RPG-7火箭弹击中秃鹰前部而爆炸燃烧。
玛阿兹南下士的牺牲,获得马来西亚政府追悼,将其军衔由出国维和前的列兵升至下士,并追封光荣战士勋章。
· 美国大使Robert B. Oakley指超过1,000索马里人死亡,行动后于当地医院及诊所不治数目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