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湖

更新时间:2024-10-04 12:51

共青湖位于中国历史文化遵义城南约10公里处的遵义县龙坑镇,又名大水田,素有“郡之西湖”、“播雅天池”、“黔北明珠”的美誉。

简介

中铁共青湖”项目是世界五百强中国中铁旗下房地产旗舰中铁置业集团建设的大规模复合型房地产项目,力求打造生态湖泊山林、旅游度假、体育休闲、商业购物、生态人居为一体的超大型生态城市综合体。

中铁共青湖位于遵义南部门户位置,总用地近2700亩,容积率为0.81,总建筑面积约为46万㎡,总居住户数达2385户,居住人口近10000人。项目地处播州区核心区-马家湾中心,北临直辖市重庆,南接省会贵阳,北距遵义市区12公里。毗邻贵遵高速、杭瑞高速、326国道战略性大动脉交汇于此。凭借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立体交通优势,共青湖当之无愧成为遵义的交通枢纽

中铁共青湖”项目充分结合项目地形特征,将湖山的景观优势最大化;山地重秀,台地重幽,谷底重曲,湖水至尊,院落天下。创造一个具有独特精神内涵的,融合多元文化的高品质社区,体现“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气质,打造闹市中的世外桃源。并通过以“湖、山、谷、林、泉、峰”为六大元素;传承中国传统人居精神,妙承园林技法造艺,打造湖山公园式的低密度居住环境。

景区设施

景区内拥有肥美的田园,秀丽的山峰和广阔的水面。湖西面平沙入水,岸上林木葱笼,花草芳馨。在昔天池寺的遗址上建陆军145野战医院,前临绿水,后靠青山,跨湖架三曲平桥通对岸。随着旅游开发,两岸已建有约20家山庄,供游人休闲娱乐。

历史渊源

遵义远古文明,特别是自唐代以来,播州杨氏土司使人们修筑了许多的山塘水库,把遵义从人们心目中的“不毛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成了润泽一方的福地。于是有了“播州天池”——历尽万苦千心播州人掘挖群山洼地、筑坝积蓄清泉细流,为播州杨氏土司家族建起的游玩园林和风水宝地。而此“播州天池”,即共青湖矣。

共青湖又名大水田。据《遵义府志》记载:“大水田堰,周九里七分,绝山而堤,其东通二孔以蓄池水,可灌田万亩”。已有千年历史的共青湖,明朝时期就闻名全国,吸引八方游客,属遵义有名的旅游景点,与全国最具盛名的杭州西湖相比,单就历史而言一点也不逊色。至于当前名“共青湖”,那是因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遵义视察,看见共青团员们在此劳动,因而取了此名。

湖的四周森林茂密古木参天葱茏青翠,万千游客齐来,也可全部淹没于山林之间。湖畔自古还是鹤鸟、鸳鸯等水禽栖身的好处所,栖息着数十种禽鸟,乃是鸟的王国。湖西,一座跨湖而通的百米三曲平桥,给湖平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其北,一半岛伫立湖中,岛上怪石嶙峋,灌木丛生,又有名唤“鹤鸣洞”之石洞,洞中石壁残存着清代道教修者的摩崖诗刻,给游人留下无限的遐思。又传闻此岛乃播州杨氏土司杨应龙(播州杨氏第二十九代统治者)母亲之坟墓,可随湖水之涨落而升降,给共青湖抹上了层神秘的色彩。

史料记载:“清代,湖中养鱼,满湖莲荷,夏日游人如织”。清代著名学者莫友芝有诗赞曰:“众山环苍池,九里蓄清境。讶然峥嵘间,趣与江湖水。”明人汪珂玉评说西湖美景之妙语“晴湖不如雨潮,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用来评说共青湖一点也不为过。过去,145医院曾在此落建于此,而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典雅别致的梦想栖息地,向世人昭示着共青湖的魅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