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5-31 10:14
放射性骨髓炎是因一些癌症进行大剂量放射治疗后,引起放射性骨坏死(骨的凋亡增加和营养的缺失),局部免疫低下继发感染而形成骨髓炎。
放射性骨髓炎是一种慢性疾病,一般病程较长,在放射治疗后半年至数年内,多数患者唾液分泌减少,牙容易发生龋齿,坏死,脱落,局部肿胀,继发局部的细菌感染,或因拔牙及其他损伤为诱因造成伤口长期不愈,瘘道形成但脓性分泌物少(免疫低下),持续性疼痛、口臭。有时软组织可溃烂坏死,死骨暴露而不松动,长期处于慢性炎症过程。若继发颌周蜂窝织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颌骨可以形成大块死骨,较长时间才分离,相应区域的软组织变硬,瘢痕形成。有全身放射的患者全身衰弱、消瘦、贫血,呈慢性消耗性病态(射线造成的局部造血分化障碍)。
主要根据有放射治疗史、临床表现和X线片,但应与癌肿复发转移相鉴别。
早期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X线检查,除可见牙根有感染外,骨质改变不明显,但可见骨膜增厚,骨质密度增加,以后出现病变中央有溶骨性改变和死骨形成。此种病变可以是局限或是广泛的,一般不易与化脓性骨髓炎、肿瘤复发和继发感染相鉴别。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是患有恶性肿瘤病史,曾经大剂量放射治疗和拔牙外伤史,有剧烈疼痛,病期较长,死骨形成缓慢等临床特点。
1、为预防放射性颌骨坏死及骨髓炎的发生,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放疗前要消除口腔内外的一切感染灶。进行全口洁治;拔除无法治愈的病牙;治疗仍能保留的龋齿、牙周炎等病牙;拆除口腔内原有的金属假牙;活动假牙须在放疗终止后一段时期再行配戴,以防造成粘膜损伤。
3、放射治疗中,对非照射区应用屏障物予以隔离;口腔内发生溃疡时,局部涂抗生素软膏,以防感染。在放射治疗中应加强对非放射野组织的防护,减少放射性对组织尤其是牙、颔的损伤。
4、放射治疗后,一旦发生牙源性炎症,必须进行手术或拔牙时,应尽量减少手术损伤;手术前、后均应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在放射治疗后,注意口腔清洁,定期检查,及时充填龋齿,尽量避免在放射治疗后3年内拔牙,以免引起放射性颔骨骨髓炎。如必须拔除患牙的,则应尽力减少手术损伤,使用适量的抗菌素,控制继发感染。
中西医结合疗法,“生物超氧多维愈骨术”
“生物超氧多维愈骨术”是国务院特殊津贴骨科专家、骨髓炎泰斗王淑玉教授,根据近50年一线治疗、上万例临床病例经验,联合我国多位药理学、病理学顶级专家以及多位权威外科专家,针对传统骨髓炎治疗反复发作和过度截肢的状况,创新性研发出的针对个体病例运用最低程度损伤、一次性治愈各种程度骨髓炎,重建患病部位功能的全新治疗技术。这项技术彻底告别了传统骨髓炎治疗创伤大,易截肢,易复发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