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8-25 14:52
放射照相是利用射线(区别于可见光)进行的照相技术,在医学上具有广泛应用。
放射照相是利用扫描显微放射照相检查术,连续观察牙齿脱矿时内部矿物含量的变化,以探讨龋齿脱矿的动力学。脱矿分别在溶液成分恒定和容量恒定两种情况下进行。结果表明,当溶液成分恒定时,脱矿率恒定,脱矿量与时间呈直接线关系,而当脱矿在固定的小容量溶液中进行时,脱矿率随时间而降低,脱矿量与时间呈指数关系,最终可停止。研究提示,龋齿脱矿主要由表面应控制,其动力主要来自外环境溶液中对釉质饱和度的降低。
感光乳剂中的澳化银晶体受到射线照射后,与光照射的情况类似,溴化银晶体点阵中将释放电子。这些电子可以在乳剂中移动,在感光中心处被俘获。
感光中心是感光乳剂制作过程中,在卤化银晶体的角、棱边等处形成的中性银原子或硫化银等聚集处。按照能带理论,当溴化银点阵中嵌入了银、硫化银等杂质质点时,由于它们的导带位置比澳化银的导带稍低,并可能在溴化银的禁带中产生新的能级。因此,在射线照射激发下,进入溴化银导带的电子,可以自发地转移至银或硫化银的导带,即被感光中心俘获。这就是潜影形成的第一阶段一一电子传导阶段。
感光中心俘获电子以后带负电荷,对溴化银点阵格间的银离子具有吸引作用,使银离子向感光中心移动,与电子中和形成银原子,扩大了感光中心的尺水这是潜影形成的第二阶段一一离子调节阶段电子阶段和离子阶段都是可逆的,在感光过程中上述过程不断重复,直至曝光结束这样产生的银原子团称为显影中心(潜影中心),显影中心的总和就是潜影。
射线按其产生和特点常分为二类: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虽然X射线、Y射线产生的机制不同,能量也可以不同,但它们的量子都是光量子(光子),都是电磁辐射而a粒子、电子、中子和质子等都是粒子辐射。
电磁辐射通过光量子和物质相互作用。光量子不带电,在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光量子的能量转移给物质原子的电子或转化为其它粒予在与物质原子的一次碰撞中,损失其大部分能量或全部能量在穿过物质时,其强度按指数规律减弱。对一定能区的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电子对效应和瑞利散射。
粒子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与粒子的特性密切相关。例如,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有与核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与原子核发生非弹性碰撞、与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和与核外电子发生弹性碰撞。这些作用都是带电粒子与库仑场的作用,它们引起电离、激发、散射和各种形式的辐射损失在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主要是通过与物质原子的核外电子的多次非弹性碰撞逐渐损失能量,在一次碰撞中所转移的能量很小。因此,一定能量的带电粒子在物质中有确定的射程。
当X射线、Y射线(电磁辐射)射入物体后,将与物质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射线被散射和吸收,使从物体透射的射线强度低于入射射线强度,这称为射线强度发生了衰减。
射线与可见光相比,一个基本差别是射线光量子的能量远大于可见光,感光乳剂在射线照射下,每吸收一个射线光量子就能够产生多个银原子,而可见光的量子产率约为1。因此,一个射线光量子能使一个或多个卤化银颗粒显影,这称为“一次撞击”本领。这导致射线照相效应与可见光照相效应的明显不同是射线照相效应不存在曝光量域值,可见光照相效应存在曝光量域值;射线照相效应(直接对射线曝光)不存在互易律失效,可见光照相效应在低照度和高照度时都存在互易律失效。
对于由一般的照相过程得到的影象,需要进行显影和定影才能得到固定的影象。
显影本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显影从显影中心开始,首先显影剂(还原剂)放出电子,自身氧化。然后,溴化银晶体中的银离子(氧化剂)接受电子,还原为银原子。实际过程大体是,澳化银晶体首先吸附溴离子,形成负电层。在负电层外吸附钾正离子,又形成一正电层。这样,在溴化银晶体表面和溶液之间形成具有一定静电位的双电层。在显影过程中,显影剂必须穿过双电层,吸附到溴化银晶体表面,才能开始显影过程。电极理论认为,澳化银晶体表面的显影中心,由于是银的微斑,因此吸附溴离子少,其双电层薄弱,这样,带负电的显影剂容易吸附在显影中心。银微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电子通过银微斑从显影剂进入溴化银晶体,与银离子中和形成银原子。上述过程可概括为三个基本步骤,即显影剂吸附到已感光的溴化银晶体表面;显影剂释放电子,电子转移到显影中心;电子与溴化银晶体中的银离子结合成银原子,沉积在显影中心。为了满足显影的条件,必须控制显影液的pH值和溴离子浓度。
显影之后在乳剂层还有相当数量的卤化银未被还原为原子银,定影过程的基本作用是将保留在乳剂层中未感光的卤化银从乳剂层中溶解掉,并使显影形成的影象固定下来在定影过程中定影剂硫代硫酸钠与卤化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溶于水的银的络合物,但对已还原的金属银不发生溶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