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3-31 17:49
故违,有意违抗。在许多文献中多有出现,包括《涅盘经》、《魏书》、《隋书·刘行本传》等。
【词目】故违
【拼音】gù wéi
【释义】有意违抗
《涅盘经》:“‘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如何劝修,故违祖教?”
王隐 《晋书·地道记》:“碑是永嘉二年立,观其所述,最为究述,似亲历其地。故违众说,从而立之。晋《太原地记》、盛弘之《荆州记》、刘澄之记,并言在华容之西南。”
《晋书·沮渠蒙逊载记》:“吕氏犹存,姑臧未拔,硕德粮竭将远,不能久也。何故违离桑梓,受制于人。”
《魏书》:“卿故违朝法,岂不欲作威以买名?”
《魏书·世祖纪上》:“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
《隋书·柳彧传》:“康哉《雅》、《颂》,足美盛德之形容,鼓腹行歌,自表无为之至乐。敢有犯者,请以故违敕论。”
《隋书·刘行本传》:“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唐太宗与李靖问对》:“(李)靖曰:‘探知盖苏文自恃知兵,谓中国无能讨,故违命。臣请师三万擒之。’”
《唐律·名例五·同职犯公坐》“若同职有私,连坐之官不知情者,以失论” 唐 长孙无忌 疏议:“同职,谓连判之官及典有私,故违正理,馀官连判,不知挟私情者,以失论。”
《洗冤集录》:“谓奉制有所施行而违者,徒二年,若非故违而失错旨意者,杖一百”。
南宋 赵鼎《家训笔录》:“子孙故违家训,会众拘至祠堂,告于祖宗,重加则治,谕其省改。”
元 《白话碑·一二四四年林县宝严寺圣旨碑(一)》:“如有违犯之人,照依故违扎撒治罪施行,无得违错。”
《元典章·户部四·嫁娶》:“民间婚姻词讼繁多,盖缘侥幸之徒不守节义,妄生嫌疑,弃恶夫家,故违原约。”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道不得可怜而见,他又不曾故违着天子三宣。”
元 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今蒙行院相公勾追,自合依准前来,却不合抗拒不行赴院,故违将令,又将差去公人,数次拷打。”
施耐庵 《水浒传》第七十回:“如有故违不遵者,定依军法治之,决不轻恕。”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六回:“司马懿大怒曰:‘吾军令已发,汝何敢故违!’”
《永乐敕谕》:“官员军民一应人等,毋得慢侮欺凌。敢有故违朕命,慢侮欺凌者,以罪罪之。”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为此省谕地方,除牛羊等不禁外,即将豕牲不许喂养,及易卖宰杀,如若故违,本犯并当房家小,发极边永远充军。”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况兼食之随生疮疾。宜当禁革。如若故违,本犯并连当房家小发遣极边卫,永远充军。”
明 冯梦龙 清 蔡元放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孙武吩咐宫女,分为左右二队。右姬管辖右队,左姬管辖左队,各披挂持兵。示以军法:一不许混乱行伍,二不许言语喧哗,三不许故违约束。”
《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三)赊物收货。凡黑奴出市买物,俱令现银交易,不得赊给,亦不得收买黑奴物件;如敢故违,究逐出澳。 (十二)禁设教从教。澳夷原属教门,多习天主教,但不许招授华人,勾引入教,致为人心风俗之害。该夷保甲,务须逐户查禁,毋许华人擅入天主教,按季取结缴送;倘敢故违,设教从教,与保甲、夷目一并究处,分别驱逐出澳。”
乾隆 《防夷五事》:“嗣后内地民人,概不许与夷商领本经营,往来借贷。倘敢故违,将借领之人,照交结外国诓骗财物例问拟,所借之银,查追入官,使外夷并知炯戒。”
《巡漕告示》:“12、‘禁违例带货,以速漕船’。‘倘敢故违,即行惩办。’”
清 黄宗羲 《谥文靖朱公墓志铭》:“倘有故违佥论,出自斜封墨勅者,方为中旨。”
“照面井”碑文:“倘有故违,定遭天谴。此株青树永世勿得砍伐。三闾合坛弟子同修,皇清咸丰十年七月十二日立。”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亥革命军奉天讨满檄文》:“其有挟众称戈,稍抗颜行,杀无赦;为间谍,杀无赦;故违军法,杀无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