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3-02 15:55
《教育的良心》是2011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宏甲。
教育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据2010年中国民意调查数据中心显示,近八成民众对中国的教育表示不满。中国的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病,基础教育不足,应试教育泛滥等,许多批评是不绝于耳,而每年的高考更是被认为扼住了素质教育的咽喉。 王宏甲,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人物,对我国教育历史与现状、对世界教育趋势都有着深度思考的作家,以其拳拳之心和辛辣而又不失清醒的笔触,撰写了这部教育反思录,指向中国教育的现状、本质,及未来。 本书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全面真实地记录了关乎千家万户的高考和它曾经带动教育的反复变革,剖析了高考带来的对基础教育的牵制,对社会的影响,对学生最根本的改变等等;二追溯中国考试历史、教育历史和选拔人才的历史,最早的西周视教育为“天”,将德抬到比天还大,而曹操在用人方面 “唯才是举”忽视“德”,导致社会弊端丛生,直至隋文帝将“德”和“礼”郑重地请了回来,之后有了包含“文才秀美”科的科举试。但是国家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科举制,在清政府却发展到科举教辅书泛滥,“墨卷房行,辗转抄袭”,科举制成为毁灭人才、限制人才发展的祸害,最后促使新学的开端;三透视世界各国的考试制度和选拔制度,看国外的新兴教育。以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德国为例,重点审视美国与德国的考试制度。美国的大学招生一年七次的SAT考试不是唯一的凭据,选拔重点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德国,学生不用高考就可以“宽进”但“严出”大学,背后有坚实的职业教育体系支撑,从而为德国社会培养两部分的人才——有着行业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和在大学摇篮出来的顶尖级人才;本书的第四部分也是最后,是把出教育的脉象,并开出“药方”:要爱差生,支持民办教育,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办好教育,需要每一个公民的热情,这样中国教育一定会创造出师生共同的温暖时光。
王宏甲,编著的《教育的良心》写出,当今教育不仅关乎未来,更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甚至关系社会良性运转。王宏甲对中国教育的调研采访,足迹甚至深入到“汽车到不了”的山村教学点,他本人博有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等多学科学识,诸多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在他这里,被阐述得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当今我国教育被考试“统治”着,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考试对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王宏甲纵向追索了中国三千多年来教育和考试的历史,横向探寻了发达国家的教育和考试方法,在一个文本中如此融汇古今中外,殊为珍贵。我国先秦时期就有诸子造论立说之文和叙事散文之分,发展就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王宏甲在本书中将论述与叙事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二者并重密不可分的文本。语言睿智,行文精炼,准确有力。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能神形毕现,性格跃然。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优美的论教育著作。所论教育非止论及方法,更聚精会神地追问教育的灵魂,呼唤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体公民,依然要以热情关怀教育,关爱“差生”,高度重视成人比成才重要。呼唤我们的教育,应回归到广受尊敬的崇高地位。呼唤:教育的良心
王宏甲,当代中国最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家之一。福建建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鲁迅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国家一级作家,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作品曾先后获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广播文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等多种国家级大奖。《无极之路》被拍成中国首部大型电视报告文学片(53集)。《智慧风暴》被改编为20集电视连续剧。《贫穷致富与执政》被选人新闻出版总署、中宣部、农业部联合推荐的三农优秀图书,并入选“万村书库”工程。长篇小说《洗冤》入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王选的选择》收入全日制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中国新教育风暴》拍成30集电视报告文学片,对中国教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图为王宏甲在法国巴黎圣母院前)
本书写出,当今教育不仅关乎未来,更关系孩子健康成长,甚至关系社会良性运转。王宏甲对中国教育的调研采访,足迹甚至深入到“汽车到不了”的山村教学点,他本人博有历史学、教育学、文学等多学科学识,诸多纷繁复杂的教育问题,在他这里,被阐述得条理清晰,游刃有余。当今我国教育被考试“统治”着,为了更清晰地认识考试对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王宏甲纵向追索了中国三千多年来教育和考试的历史,横向探寻了发达国家的教育和考试方法,在一个文本中如此融汇古今中外,殊为珍贵。我国先秦时期就有诸子造论立说之文和叙事散文之分,发展就是议论文与记叙文。王宏甲在本书中将论述与叙事融为一体,形成一个二者并重密不可分的文本。语言睿智,行文精炼,准确有力。刻画人物,用笔不多却能神形毕现,性格跃然。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优美的论教育著作。所论教育非止论及方法,更聚精会神地追问教育的灵魂,呼唤家长和所有教育工作者乃至全体公民,依然要以热情关怀教育,关爱“差生”,高度重视比成才重要。呼唤教育,应回归到广受尊敬的崇高地位。呼唤:教育的良心。
自序
第一章考试!考试!
1.一句话误导三亿人
2.“指挥棒说”与“绑架说”
3.改变命运还是摧残命运
第二章民之大事,国之大事
1.每逢高考
2.一个铁丝网围住的地方
3.一座空城里灯火通明的考试场
4.一个人的考场
5.非常举措
第三章世纪之交,中国的教育变革
1.伟大的课程改革
2.我心中的诗
3.“一卷考天下”被打开一个缺口
4.我的诗意触礁
第四章南京高考之痛
1.夏季里的一篇短文
2.对素质教育的声讨
3.教育界人士的忧虑
4.一个伪命题
5.南京教育开始悲伤地倒退
第五章应试教育回潮
1.巨大的应试教育消费群体
2.向应试教育投降
3.南京被成为素质教育失败的典型
4.全国课程改革遭遇巨大阻力
第六章阳光下最崇高的事业
1.教辅书覆盖到汽车到不了的村庄
2.教育最宝贵的资源在哪里
3.告别校园的农村孩子
4.请接受我们深深的鞠躬
第七章中小城市学生的拼搏
1.零抬头,无声音
2.向一个生命下跪
3.高中三年像炼狱一样
4.在心灵最孤独最苦闷最危机的时候
第八章生命的意义
1.富裕的留守少年
2.象牙塔里的陨星
3.生命的追问
4.红领巾上的死结
5.对中小学生自杀的调研
6.山东的福音
第九章纪念杨昕涵
第十章三千年前的读书考试指挥棒
1.士的来历
2.教育是范天下的重器
3.西周的小学和大学
第十一章比长城更有保障力的文化平台
1.春秋战国时代的士
2.士是克服世袭制的主力
3.西汉的察举贤良
4.汉武帝把孔子请回来
5.两汉太学人才辈出
6.科举制萌芽于汉代
第十二章黑暗时代促使科举制横空出世
1.曹操的唯才是举
2.科举制创始于隋
3.确立于唐
4.完备于宋
第十三章八股文的沉痛教训
1.何谓八股文
2.八股文有什么不好吗
3.康雍乾三朝废八股之声
4.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
5.国难迫使废科举变教育
6.不能让考试害教育
第十四章外国的教育指挥棒
1.美国大学招生方式
2.怎样才有更真实的成绩
3.大学招生为美国教育造益
4.英国的证书考试
5.法国凭高中会考成绩申请上大学
6.加拿大淡化考试的教育
7.新西兰大学的招生方式
8.韩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9.日本的高考
10.考生与大学双向选择至关重要
第十五章别具一格的德国教育
1.自成体系的高等教育
2.世界一流的执行力
3.能充分选择才能人尽其才
4.谁在指挥德国的教育
第十六章要爱差生
1.一个政法委书记的来电
2.差生几乎都从“英语”先垮下来
3.要特别关爱那半个亿的差生
4.“玉石俱焚的年轻的生活”
5.多一所学校,少一座监狱
6.永远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失望
第十七章总有些人令我们感动不已
1.万古不变的永恒是存在的
2.我心中的中国版“乡村女教师”
3.一把二胡和一篇日记
4.弯弯的木头随性使
5.大地震后的北川中学
6.一个乡下学生对城里学生的冲击
7.中国有很多优秀教师
第十八章民办教育的远大前途
1.关于“新读书无用论”
2.在平凡中磨砺
3.求真理,做真人
4.未来学校
5.创办大学
6.进北京办高校
7.到巴西办孔子学院
8.怀天下,兴中华
9.前途未可估量
第十九章成人比成才重要
1.在钢铁堡垒上砸了一道缝
2.秘密状态的高考改卷
3.高校自主招生相继结盟
4.要变“选拔功能”为“造就功能”
5.在巴黎孔子学院讲“七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