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7 16:24
1961年11月,文小刚出生于北京,成长于西安。
1977年,从陕西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学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习。
1981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考试。
1982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
1987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师从爱德华·威滕。
1987年—1989年,在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与理论物理学家约翰·罗伯特·施里弗(Robert Schrieffer),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徐一鸿(Anthony Zee)一起工作,并将研究领域转向凝聚态物理。
1989年,成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成员。
1991年,加入麻省理工学院。
1992年,当选为斯隆基金会研究员(Sloan Foundation Fellow)。
2002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2004年,被聘为麻省理工学院塞西尔和艾达格林物理学教授(Cecil and Ida Green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MIT)。
2006年,成为加州理工学院杰出摩尔学者(Distinguished Moore Scholar at Caltech)。
2009年,当选为圆周研究所杰出研究主席(Distinguished Research Chair at Perimeter Institute)。
2011年,当选为圆周理论物理研究所艾萨克·牛顿主席(Isaac Newton Chair at the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2017年,与阿列克谢·基塔耶夫(Alexei Kitaev)共同获得奥利弗·巴克利凝聚态物理奖(即巴克利奖,the 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Prize)。
2018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同年与Subir Sachdev、Dam Thanh Son共同获得狄拉克奖章(Dirac Medal)。
2022年,受邀参加第28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
文小刚的研究兴趣包括:强相关电子系统理论、拓扑序和量子序理论、高温超导体理论、基本粒子(如光和电子)的起源和统一、量子霍尔效应与非阿贝尔统计理论。其主要研究领域是凝聚态理论,他引入了拓扑有序和量子有序的概念来描述一类新的物质状态,这为凝聚态物理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发现了拓扑有序态包含非平凡边界激发,并发展了边界态的手性Luttinger理论,边界态可以成为理想的传导通道,这可能导致拓扑相的器件应用;提出了一类特殊的拓扑秩序:非阿贝尔量子霍尔态,它们包含具有非阿贝尔统计的涌现粒子,非阿贝尔统计推广了玻色和费米统计,非阿贝尔粒子可能允许我们执行容错量子计算;发现了弦网凝聚可以产生一大类拓扑秩序,特别是,弦网凝聚提供了光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统一起源,它统一了两种基本现象:规范相互作用和费米统计;还提出了高温超导体的SU(2)规范理论。
2019年,文小刚与同事森蒂尔·托达德里(Senthil Todadri)在西蒙斯基金会(the Simons Foundation)的支持下合作研究高度纠缠的量子物质。这项研究由西蒙斯基金会资助,为期四年,资金为800万美元,可再续三年,将支持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在内的12所机构的理论物理研究。该合作项目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芝加哥大学、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因斯布鲁克大学、马里兰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
据2023年10月AMiner平台数据,文小刚在《Science》《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30多篇,被引36200余次,H-Index:80。
[1]Patrick A. Lee,Naoto Nagaosa,Xiao-Gang Wen.Doping a Mott insulator: Physics of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J].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2006.
[2]Michael Levin,Xiao-Gang Wen.Detecting Topological Order In A Ground State Wave Function[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6.
[3]Xie Chen,ZhengCheng Gu,ZhengXin Liu,Xiaogang Wen.Symmetry Protected Topological Orders And The Group Cohomology Of Their Symmetry Group[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3.
[4]X. Wen,Q. Niu.Ground-State Degeneracy Of The Fractional Quantum Hall States In The Presence Of A Random Potential And On High-Genus Riemann Surfaces[J].Physical review. B, Condensed matter,1990.
[5]Xie Chen,Zheng-Cheng Gu,Xiao-Gang Wen.Local Unitary Transformation, Long-Range Quantum Entanglement, Wave Function Renormalization, And Topological Order[J].Physical review. B, Condensed matter and materials physics,2010.
文小刚于2004年8月5日出版了《多体系统的量子场论:从声音的起源到光和电子的起源》(Quantum Field Theory of Many-Body Systems: From the Origin of Sound to an Origin of Light and Electrons)一书,中文版《量子多体理论》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4年12月1日出版。
文小刚于200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本科教学优秀奖。
文小刚指导的博士生乔尔·摩尔(Joel E. Moore)于1996年至200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2011年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生正教授,2014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文小刚是西蒙斯超量子物质合作组织的成员(member of the Simons Collaboration on Ultra-Quantum Matter),他于1990年1月至1991年8月、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担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学学院成员,曾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文小刚取得了)杰出和持续的原创研究成就(distinguished and continuing achievements in original research)。(美国国家科学院评)
他们(文小刚、Subir Sachdev、Dam Thanh Son)在理解强相互作用多体系统的新阶段方面做出了独立贡献,引入了原创的跨学科技术(for their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s towards understanding novel phases in strongly interacting many-body systems, introducing original transdisciplinary techniques)。(国际理论物理中心评)
文小刚是物质拓扑相领域的奠基人之一,1989年提出了拓扑序的概念,为凝聚态物理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Wen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field of topological phases of matter,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topological order in 1989 and opening up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麻省理工学院评)
他们(文小刚和蒂尔·托达德里)对高度纠缠量子材料的研究具有基础意义,并可能为器件应用、量子计算和高温超导体提供新的方向(Their research on highly entangled quantum materials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and may provide new directions for device applications, quantum computing, and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时任哈佛大学教授、西蒙斯基金会超量子物质项目主任Ashvin Vishwanath评)
国际上拓扑物态研究方兴未艾,一个领头人是文小刚。(时任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施郁评)
他(文小刚)被认为是凝聚态物理领域的大师,比部分该领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华裔院士的工作更为艰深。他的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可谓实至名归。(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