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历克塞·斯达汉诺夫

更新时间:2024-02-19 00:04

前苏联被载入史册的采煤工人。1935年8月31日,斯达汉诺夫在一班工作时间内采煤一百零二吨,超过普通采煤定额十三倍。所获奖项:列宁勋章红旗勋章、Hero of Socialist Labour(1970年)。1977年病死在精神病院

个人履历

成就及荣誉

阿历克塞·斯达汉诺夫是个被写进史册的人,他的生涯因为斯大林的赞誉而成为“工业化”的不可分割的一段历史,因《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定论而永彪史册。《联共党史》第十二章写道“……这个运动所以称为斯达汉诺夫运动,是因为它的发起者是‘中央伊尔敏诺'矿井(顿巴斯)的采煤工人阿列克塞·斯达汉诺夫。

工作业绩

这一榜样促成了工人和集体农庄庄员提高生产定额、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群众运动的诞生。1935年11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全苏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第一次会议,斯大林在会上发表讲话,他的讲话对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起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说“……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意义就在于:这一运动打破了不高的旧的技术定额,而且往往超过了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生产率,这样就使我国在实际上有可能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有可能把我国变成最富裕的国家……斯达汉诺夫工作者没有某些工程师、技师和经济工作人员的那种保守主义和顽固思想;他们勇敢地前进,打破旧的技术定额,创造新的更高的技术定额;他们对我国工业领导者制定的设计能力和经济计划提出修改,他们往往补充和修改工程师和技师的意见,他们时常教导工程师和技师,并推动工程师和技师前进,因为他们是完全掌握了本行技术并善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技术的人才。”

由斯达汉诺夫而斯达汉诺夫运动,由普通工人而飞腾为一个运动的领袖,这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神话。斯大林说:“斯达汉诺夫运动表现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新高涨,表现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新的更高的阶段”。《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这样写:“斯达汉诺夫运动是我们的人才已经掌握新技术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长的最明显的例子”。

六十五年来,斯达汉诺夫的采煤工作法一直被赞誉为是苏联当时从未有过先进方法,一直被认为是劳动生产率新高涨的标志。似乎事情是不容置疑的,但红旗下欢呼声中的“斯达汉诺夫运动”的情况到底怎样呢?斯大林为什么要开展斯达汉诺夫运动?目的何在?斯达汉诺夫是1935年8月创造采煤新纪录的,在这位劳动英雄创造新纪录之前,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弄清这几个问题,才能看懂斯大林的讲话。

三十年代初期苏联的社会气氛紧张而严峻。老百姓食不果腹,过着半饥半饱的日子。食品和生活日用品极其匮乏,商店门前永远排着长队。莫斯科等大城市的居民,大部分人住在公共住宅里。所谓公共住宅,即几家共住一套旧时的住宅,共用一间厨房和一个厕所。作家左琴科对公共住宅的居民有过精彩的描写。知识分子则噤若寒蝉,生怕祸从口出。怠工现象极为普遍。政府采取严厉的惩治措施,但收效甚微。斯大林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必须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提高全国的劳动生产率

这种景象不仅在矿井中存在,而且在所有的工厂、企业和工地上都能见到。一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宏伟计划和赶超美国等世界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伟大目标,另一方面却是机器设备的陈旧和不足,尽管有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改造,但在大量的生产过程中还是以手工劳动为主,与此同时,工人文化水平低下,更不用说技术水平了;一方面是虽然食品和物品的配给制度已被宣布取消,但物质供应仍然不足、工人的生活水平很低,另一方面却是要求工人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来持续进行不间断的生产。这种极为矛盾的情况对越来越高指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是致命的阻碍。但斯大林认为,技术问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已经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因素问题。于是,他提出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个旧口号,反映了我们十分缺乏技术的过去时期的口号,现在应当用新口号,‘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来代替了”。斯大林还十分明确地说:“没有掌握技术的人才,技术就是死的东西”。当然,这里的干部和人才并不是针对知识分子而言,他讲的是工人,而且只是指的工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干部决定一切”的口号实质上就是“掌握技术的工人决定一切”,它在实际进程中就演变成两个方面的斗争,一是以工人劳动竞赛的方式来迅速提高生产率,使生产指标能够不断地被突破和更新,二是以向国家交出“优秀”和“良好”的产品这一惟一的标准,使“先进工人”脱颖而出,从而对整个工人阶级的队伍施加推动力。

高计划就必然要求高速度、高额的产出和高效率。于是,生产计划愈被突破就愈被赞誉为是先进,一个工人的产出和效率愈高就愈被颂扬为是掌握了技术的“人才”和“新干部”。事实上,在斯达汉诺夫之前就有了不少的这样的人才和干部,比如说用新的砌砖方法加快了盖楼速度的奥尔洛夫,他和他的同伴们用55天的时间就盖起了本该应在半年内盖成的大楼,只用27天的时间就盖好了一幢四层楼的学校。又比如,顿涅茨克的矿工伊佐托夫在1932年的夏天就创造了定期采煤20吨,即超过定额三倍的工作法。跟着他的脚步走的采煤工人甚至被称为是“伊佐托夫人”。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工人。这些工人都一下子名扬苏联,成为各自部门的标兵。然而,他们却都未能成为一个运动的领袖。这也许是由于他们还没有处于高计划和高效益矛盾激化的阶段,这也许是由于他们的高指标尚未能充分满足“直接工业化”的要求。于是,运动的领袖这样一种光荣和荣誉就在1935年风云际会般地落到了斯达汉诺夫的身上。

个人介绍

斯达汉诺夫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很小给人放牛,只上过三年小学。他听说挖煤挣钱多,1927年来到卡季耶夫卡市,下到“中央伊尔敏诺”矿井挖煤,想攒钱买一匹马。“中央伊尔敏诺”煤矿是个破旧的煤矿,设备简陋,经常完不成定额,党委书记彼得罗夫多次受到指责,险些被戴上破坏分子的帽子。彼得罗夫想改变煤矿的落后状况,更不想进劳改营,办法只有一个,干出一番震惊世界的大事。9月1日是国际青年日,他决定用打破采煤纪录的实际行动纪念这个日子。彼得罗夫选择创造奇迹的人,选中斯达汉诺夫。斯达汉诺夫在矿工中是个干活不偷懒的小伙子。彼得罗夫当然知道,在设备极为落后的矿井里,一个人再能干也打破不了纪录。于是他派鲍里先科和谢戈廖夫两个青年矿工“帮助”斯达汉诺夫。彼得罗夫给他们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9月1日前打破世界纪录,并许以高额奖金。三个小伙子拼命干起来,在8月31日夜间打破采煤纪录,完成书记的重托。当然不能上报三个人的名字,如果开采的煤一分为三,就不会震惊世界了。只得勾去两个“帮助”斯达汉诺夫的矿工的名字。这两个矿工的名字多年后才被历史学家发现。斯达汉诺夫的名字刹那间传遍全世界。重工业人民委员奥尔忠尼启则看到这则报道,马上报告斯大林。斯大林当机立断,立即发动斯达汉诺夫运动。“中央伊尔敏诺”煤矿从落后企业一下子变成先进企业。彼得罗夫更是名利双收:摆脱险些被关入劳改营的危险,并获得一套三居室住宅、疗养证和终身免费看电影的免票。

斯达汉诺夫出了名,但他是个头脑简单的小伙子,几乎是文盲,并不会从运动中为自己捞取好处。打破纪录的时候他还不是党员。但斯大林喜欢他,1936年政治局批准他为党员,并当选过一次最高苏维埃代表,住进滨河街公寓,即莫斯科著名的政府大楼。斯大林亲自接见过他几次。

当时的采煤作业都是这样进行的:一个人既管采煤又管加固工作面。那就是说,采煤工先采煤,然后把风镐放在一旁,自己去加固工作面,然后再去采煤,如此循环往复,直至工作结束。这种古老的采煤方法已经在俄罗斯的矿井中延续了许多年了,尽管矿井的外面,斯大林的“直接工业化”已经风风火火地实施了好几个年头,第一个五年计划已被胜利地宣告以“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提前超额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正在以高指标、更高的指标高速推进,而在井下,却仍然普遍延用旧时代的开采方法、缓慢的生产进度、低效率和低产量。

但斯大林很快就对斯达汉诺夫失去兴趣,他看重的是运动,而不是“它的发起者”。斯达汉诺夫运动要求苏联各行各业向斯达汉诺夫学习,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新纪录,“打破不高的旧的技术定额”,于是各地掀起创纪录的狂潮。各行各界都在创纪录。到了11月中旬,每个企业都涌现出斯达汉诺夫工作者。牙科医生向斯达汉诺夫学习,拔牙效率提高三倍。比如从前每个工作日拔十几颗牙,现在就要拔几十颗了。芭蕾舞演员单足脚尖旋转从五个增加到十五个。教授必须增加自己的科学发明的数量,否则就有怠工的嫌疑。秋明伏特加酒酒厂生产“增加无产阶级烈度”的伏特加酒,把度数从四十度调到四十五度。炼钢、织布、开火车、收割庄稼都要按斯达汉诺夫方式提高效率,连钉马掌也不例外。运动的大方向始终是正确的,不过出现了小偏差罢了。但内务部按斯达汉诺夫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就有点可怕了。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批示的“1938年2月共和国内务部安全局第三处和第四处社会主义竞赛的结果”的文件便是个例子。批示写道“第三处向军事委员会提交二十宗案件,向特别委员会提交十一宗案件,第四处未能提交,然而第四处提高了三人小组批示的案件的数量,将近一百人的案件。”斯达汉诺夫运动提高生产率偏重数量,但内务部提高数量,便是提高逮捕、判刑和处决的数量。这里需要介绍一下三人小组。二三十年代苏联各层机构都设有三人小组。三人小组权力无边,不经审讯便有权批准逮捕、判刑和处决人。

然而奇怪的是斯达汉诺夫运动首先遭到矿工们的抵制。他们甚至殴打斯达汉诺夫工作者。那些特别积极创造纪录的人,他们穿过昏暗的胡同时,会被自己的同行们打断手脚。提高采矿效率,定额也随之增加。如果先前一吨煤算一个定额,现在三吨煤算一个定额,矿工按定额领取工资,提高采煤效率反而减少收入。而且定额只能提高,不能降低,降低便是怠工。再说矿井作业条件恶劣,拼命干活极易受伤。斯达汉诺夫创纪录的那天,党委书记彼得罗夫担心他出事故,亲自为他提灯照明。各级领导也抵制斯达汉诺夫运动,因为最高当局向他们提出无法完成的生产指标。完不成指标就是破坏分子。工程师们看到矿工们违背技术规则操作也不敢说话,怕自己被说成怠工分子。重工业人民委员奥尔忠尼启则看到运动中出现的问题,1936年曾发表讲话:“哪儿来的怠工者!苏维埃政权已经存在十九年了,我们培养出数十万名工程师和技师,老一代工程师也受到过我们的再教育。如果1936年他们都成为怠工者,那是我们工作的失败。他们不是怠工者,而是优秀的人才,祖国的好儿女,我们的同志和兄弟……现在不能再说科技人员否定运动了。”可惜一年后奥尔忠尼启则不明不白地死了。

1936年5月法国作家纪德访问苏联,纪德在《访苏归来》一书中谈到斯达汉诺夫运动,作家一眼便看出“斯达汉诺夫运动是用来对付懒汉的”。他认为苏联生产率低下是懒汉太多的缘故。他们向我介绍一位斯达汉诺夫工作者,墙上挂着他的巨幅肖像。据说,他五小时干了八天的活。我冒昧问了一句,他先前是不是八天干了五小时的活?我的问题太不知趣,他们没有回答。纪德的看法并不全面,斯达汉诺夫运动不仅为了对付怠工的矿工,而且是斯大林为实现工业化所采用的一种行政命令的手段,一种强制性的手段。斯达汉诺夫运动只是了解苏联工业化的一把钥匙。

斯达汉诺夫虽被冷落,被遗忘,但日子过得蛮惬意。妻子忽然“失踪”,又娶了哈尔科夫女中学生加林娜。老夫少妻,恩恩爱爱。赫鲁晓夫上台后,斯达汉诺夫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也许这位矿工出身的新领袖,了解煤矿的作业,不相信斯达汉诺夫所创造的纪录,把他从莫斯科赶到顿巴斯,让他重操旧业。家属拒绝与他同行。斯达汉诺夫只得独自前往,形单影只,更加离不开酒了,后来连家具都变卖买酒喝了。同行们戏称他为斯达坎(酒杯)诺夫。1970年勃列日涅夫不知怎么想起斯达汉诺夫来了,给他颁发一枚社会主义劳动英雄勋章。新领袖以此显示自己并没有忘记为国家做过贡献的英雄,但马上就把他忘了。斯达汉诺夫经过大起大落的刺激,神经出了毛病。

斯达汉诺夫市旧译“斯塔哈诺夫”。1937-1943年称“谢尔哥”,1943-1978年称“卡季耶夫卡”。为纪念社会主义劳动英雄斯达汉诺夫而更名。乌克兰顿巴斯城市。在北顿涅茨河支流卡梅舍瓦哈河畔,东距卢甘斯克伏罗希洛夫格勒)53公里。人口11万(1985)。建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工业以采煤、选煤为主,铁、合金、焦炭化学、机械制造(车厢、桥式起重机)亦重要。有矿冶学院。

真实的情况是苏联解体已经17年了,在这期间很少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让俄罗斯老百姓感到自豪,倒是苏联的一些成就至今在俄罗斯人心中仍引以为荣。2007年初,俄罗斯《消息报》刊登了全俄社会问题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列举了苏联时期俄罗斯人引以为豪的十件大事。

1.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把希特勒军队赶回了德国,把苏联红旗插到了柏林的国会大厦。

2.加加林太空飞行。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成功完成太空飞行,成为世界上第一名宇航员。

3.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人类开始了开发宇宙和太空的新时代。

4.契卡洛夫飞行。1936年,苏联时期传奇试飞驾驶员瓦列里·契卡洛夫与其他2名飞行员完成了从莫斯科到远东的不着陆飞行。

5.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1949年8月苏联成功研制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8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从此,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跻身世界主要核大国行列。

6.成功营救“切柳斯金”号轮船。1934年“切柳斯金”号轮船在楚科齐海遇到冰块沉没。苏联政府及时营救,船上的100多人全部被飞行员救出,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个奇迹。

7.建造第聂伯水电站。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出建设第聂伯河水电站。当时全苏联都投入了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设。

8、荒地开发。1954年到1960年,苏联政府号召大量开垦荒地,在西伯利亚等地的大规模开荒,使农业耕作面积大幅增加。

9.第二条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建设。这条铁路不但缩短了该国西部地区至太平洋港口的运输距离,而且减轻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压力。

10.斯达汉诺夫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劳动效率大大提高。斯达汉诺夫成为一面旗帜,引领了苏联工业化进程中一场轰轰烈烈的生产技术革新运动。

可以看出对于俄罗斯人自己而言,斯达汉诺夫仍是那个苏联承载为人类社会探索新发展道路的时代的代表,实际上苏联因为无数个斯达汉诺夫,劳动效率提高了87%,大大超过了原计划提高62%的目标。

苏联模式(或者说斯大林模式)尽管存在它致命的缺陷,但那个时代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就像不能低估改革开放前几个五年计划为对今天发展所做的贡献一样,我们同样不能低估斯达汉诺夫们对那个时代作出的贡献,今天俄罗斯也仍在享受着斯大林和斯达汉诺夫们的遗产。

蓝英年先生他这里列举了纪德的言论,但确忽视了当时同样到苏联法国文豪罗曼·罗兰也对斯达汉诺夫运动作出的评价:“这显然是人的意识在劳动领域中的极大的觉醒。这种觉醒只有在工人感到自己是主人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中才有可能。这种尊严和自豪是确实动人的!”

可以说罗曼罗兰看到了光明,纪德看到了问题,不过,不管怎么说,斯达汉诺夫本人却是不容置疑的,苏联工人阶级为社会主义的奋进是不容置疑的。他们的出现和存在毕竟是斯大林“直接工业化”进程中最精彩,也是最令人寻味的一页。也许,它们还是最正确、最光辉的一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