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记

更新时间:2023-12-15 00:06

弗吉尼亚·伍尔芙在一篇为哈罗德·尼克尔森(Harold Nicolson)的传记《某些人》(some people)所写的书评中,首次使用“新传记”一词。

名词起源

《某些人》以半虚半实的故事和经历回忆了作者生活和成长过程中认识的某些人,尽管这种虚实结合的传记表现法体现了“新”的一方面,但评论家一般认为,伍尔芙主要看重的“新”是其承袭了里顿·斯特拉奇的《维多利亚名人传》中的传记套路,即以讽刺和揭短为主的“求真”式传记模式。

名词定义

传记文学,从中国古代的《史记》到现在层出不穷的名人自传,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而其形式内容,依然无法脱出俗套。无论是自传还是他传,传主在传记里呈现给读者的一般都是其光明面而很少提及传主的私生活,国外的传记文学亦是如此。而20世纪初,英国传记文学家里顿·斯特拉奇(Lytton Strachey)的传记《维多利亚名人传》(Eminent Victorians)以生动活泼的口吻,剖析了维多利亚时期的4位名人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写出了与以往传记完全不同的传主形象,真实而灵动。该传记将挖苦和讽刺的笔法塑成了传记的漫画法,改变了传统的道貌岸然的传记肖像法,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传记形式,评家称之为“新传记”。“新传记”顺应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人普遍存在的幻灭感的社会历史潮流,一时在欧美地区广为流传。其他“新传记”作家包括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拉波夫,法国的莫洛亚,奥地利的茨威格,德国的路德维希等人。

研究历程

西方关于“新传记”的文学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 “新传记”的流行阶段——确立斯特拉奇和新传记的价值;2.上世纪50-60年代——经典化“新传记”的理论阶段;3.上世纪60年代之后——用后现代理论经典化“新传记”的阶段。

第一阶段的相关研究著作有:伍尔芙的文章《传记的艺术》,《新传记》和《现代小说》,尼克尔森的《英国专辑发展史》(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Biography,1927)以及法国作家莫罗亚的《传记面面观》(Aspects of Biography, 1928)。

第二阶段的相关研究著作有:美国学者桑德斯(Charles Sanders)的评传《里顿·斯特拉奇:思想与艺术》(Lytton Strachey: his mind and art,1957),葛拉提的《传记的本质》,马丁·凯利奇的《里顿·斯特拉奇的心理环境》,以及美国传记家埃德尔(Leon Edel)的《传记原理》(Writting Lives: Principia Biographica,1959)。

第三阶段的相关研究著作有:英国作家迈克尔·霍尔罗伊德(Michael Holroyd)的《里顿·斯特拉奇传》(1994),加拿大学者奈德尔(Ira B. Nadel)的《传记:虚构事实与形式》(1984),美国学者露丝·霍伯曼(Ruth Hoberman)的《传记的现代化:论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的传记实验》(1987);英国学者马库斯(Laura Marcus)的《自传和传记话语:理论,批评与实践》(1994),以及中国学者唐岫敏的《斯特拉奇与新传记——历史与文化透视》(200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