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2-17 18:52
新场村地处简垱河流域,鸦鹊岭镇的西部,东与金和村毗邻,西北与金银岗林科所接界,南与牧童村、猇亭高家店村相连,北与龙潭村接壤。鸦官铁路、汉宜公路横穿村东西,在建的荆宜高速公路插边而过。地貌是四面高,中间低的丘陵地势。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土地肥沃。解放前,新场村属宜昌县高前乡,文畈为六保、双合为七保。
1950年实行土地改革,减租减息,退庄退押,农民才真正耕者有其田。1954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成立25个初级农业合作社,1955年成立4个高级农业合作社,1956年分别合并为文畈、双合2个高级合作社,1961年4月更名为文畈大队、双合大队,1984年9月改为文畈村、双合村,2003年合并为新场村。由22个村民小组合并为6个村民小组。
村委会设在新场集镇中心,距镇政府10公里,全村版土面积16.34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3965亩,旱田100亩,柑桔面积2930亩,其它经济作物1500亩,全村村民892户,总人口3110人,总劳力1802个,2005年粮食4442吨,油料总产368吨,生猪出栏6210头,柑桔1620吨,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083万元,比1975年增长116倍,人平纯收入3790元,是1975年的12倍。
1972年,文畈、双合和金虾大队,整治简垱河3000米,改河滩为耕地800余亩,兴建用于农田灌溉的拦河坝两座,可灌溉农田1500余亩,极大的改变了生产条件。2001年文畈、双合、新和村纳入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投资220万元,农民投劳3.8万个,动用机械120余台套,改造成“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成网”的标准化农田1300亩,机械作业道12公里,环行公路6公里,U型沟渠36公里,当年粮食增产7.5吨,粮食总产2316吨,为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先后修通新场至石家咀,新场至牧童、胡家堡至高湖、文畈至周家湾公路,农田整治时又修建环行公路等村内干线公里,现已形成了户户通公路的公路网络,2004年至2005年总投资68万元先后将胡家堡至高湖、新场至牧童公路进行了硬化,总里程3.2公里。1956年至1979年先后兴建金银岗、常家湾、戎芦堡三座小(二)型水库;全村1000立方米以上的大型堰塘10口,500立方米以上的堰塘103口,500立方米以下的小堰塘59口,简垱河整治时分别在杨家河、胡家堡修建拦水坝两座,全村末级渠系1.75万米。1976年开始办电至2000年国家对农村电网实行改造,全村120V高压线3条,低压线路进农户,供电台区9处,覆盖全村各个小组,年用电量30万千瓦。全村程控电话线路7条,30多公里,农户安装程控电话724部,拥有670部手机,电脑42台,通讯网络覆盖全村每个农户。新场由过去的芭芒店到解放前的百十来米街道,发展成今天的1公里多长的路边街道,从过去的几家杂粮行榨坊、骡马行、药铺发展成现在的小超市4家,卫生所、室4家,餐饮饭店7家,商店48家,中药材收购2家,柑桔打蜡厂4家,冷藏库2座,农副产品加工销售5家,完全小学1所,初级中学1所,邮电通讯、金融、交通等齐全。鸦官铁路、汉宜公路给新场集镇带来无限商机,新场已成为周边地区的金融物流中心。
农村经济由过去单一的粮油经济向多种经济发展,197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万元,2005年5083万元,是1975年的116倍,是1998年的3倍。1973年整治简垱河为重点,改造农田800亩,扩大了粮油生产面积。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柑桔产业的大发展,由1973年实验性小林场到今天的以金银岗、干堰湾、雷家岗、常家湾、坛岭观、胡家湾、石家咀共7个柑桔产业带;柑桔的发展带动市场的发展,新场已形成打蜡、冷藏、柑桔销售一条街;柑桔产业的收入占本村农村总收入的45%。畜牧产业是传统产业,随着生猪品种的改良、饲养方式转变,2005年全村生猪出栏6270头,年出栏50头的2户,出栏20头以上的10户,生猪销售总收入376万元。养殖水面450亩,年产成鱼74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创收150万元。
文化教育事业原利用民房办学,后发展村有小学,到1975年村办初中,1995年联合办起新场完全小学、新场初级中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扫除青壮年文盲,村办起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培养了一批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村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群众的文化体育活动普及,每年利用“五一”长假、“三八”妇女节、春节等节日,组织农民开展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各种文体活动,民间乐队常年活跃在各户红白喜事之中,其乐无穷。筹措资金兴办了村级卫生室,常年为村民诊断、治疗、检查、接种等一系列的服务,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就医,村卫生室担负了全村疾病治疗、防治,有效的控制了各种传染疾病的发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任务考核名列全镇前列,人口出生率控制在5‰以内。社会保障扎实有效,全村现役军人8名、伤残1名和复退老军人9名,因工伤残人员等均给予了优抚,参加社会养老统筹11人,对12名孤寡老人实行集中供养,对24户特困户实施低保救助,计划生育优抚对象23人,参加养老型、医疗型保险1335人。
2000年,以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一个集镇,22个居民点,全村90%以上的农户都住上了预制结构的楼房,90%的家庭安装了程控电话,95%的家庭拥有高档家具,80%的户购置农用运输机械,户平一辆摩托车和彩色电视机,农民已过上舒适安逸的幸福生活。积极营造法制宣传教育氛围,发挥群防群治,十户联防和中心户的作用,树立典型,培育样板,全村多年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的发生。树社会新风,抓文明创建活动,十几年来共评出各类专业大户15户,双文明家庭20户,好邻居、好妯娌15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