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村

更新时间:2021-11-18 12:26

龙潭村,位于鸦鹊岭镇西北部,东与金和、东西泉村接壤,西与宜昌市金银岗林科所交界,北接宜昌长江上中游农业开发公司,南接新场村。地貌为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村情概况

新中国成立前,磨子溪、高溪属高前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成立第一自然村,1954年成立初级社,1956年2月转为新场乡三、四、五高级社,1958年9月为新场大队(管理区)三、四、五个中队,1961年4月后由数字名改为地方名;1984年9月在“正社分设”换届选举中将大队管委会变更为村委会,到2003年3月,调整村组规模,龙潭、磨溪、高溪三村合并组建“龙潭”村,由20个小组并为7个组。村委会驻地设村中心,距鸦鹊岭集镇14公里,距宜昌市中心城区28公里,村域总面积约16平方公里,村民588户,2038人,党员68人。其中水田面积2129亩,旱地196亩,林地15000亩,水面3000亩,劳力1190个。2005年全村粮食总产2201吨,油料总产338吨,生猪出栏5100头,柑桔1050吨,村经济总收入29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8元。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按照“精诚团结龙潭人,柑桔飘香龙潭村”的思路,下大功夫调整产业结构,为村民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构建出一幅和谐、平安、发展新龙潭的画卷。

地理位置

龙潭村位于鸦鹊岭镇西北部,东与金和、东西泉村接壤,西与宜昌市金银岗林科所交界,北接宜昌长江上中游农业开发公司,南接新场村。

基本情况

设施

2001年,为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村出资5万余元将高溪水库至杨文堂屋后沟渠1500米进行三面光加固;

2003年荆宜高速公路动工修建,

2003-2005年村投资170万元硬化汉宜路至龙潭矿泉水厂村级公路6.6公里;全村电力设施从无到有,有高低压线路20多条,配电室6个,户户通电,电器设备普及,村民生产 、生活用电有保障。

产业

柑桔产业兴起由上世纪七十年代的100余亩发展到3000余亩,产量1050吨,形成了以高溪水库、磨溪水库和龙潭老林场为主的柑桔产业带;

养殖生猪是农民的传统,到2005年全村育肥出栏生猪5100头,存栏 2800头,发展母猪344头。普及科技,改良柑桔品质,重点采用高接换种和低接增果技术,柑桔品改2000余亩;

积极探索高效种植技术,推广“猪、沼、柑”配套生态农业模式;大面积普及软盘旱育抛秧技术。利用闲置资源,招商引资,利用龙潭矿泉水厂引进宜昌市老板养殖黄粉虫(高蛋白铒料)和热带鱼种场,引进晓溪塔老板建起了龙潭橘馨园。积极培育打工经济,全村外出打工80多人,年创收入100万元。

文化教育

以有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规划4个居民点;全村95%以上农户都住上了预制结构房屋,96%的家庭安装了程控电话;户平一辆摩托车和一台彩色电视机。发展教育文化事业, 1994年9月将龙潭、高溪小学并到磨子溪小学,2002年9月并入新场完全小学,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全部进入初中学习;依托小学,办起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村民无文盲,整体素质得到提高。群众性文体活动普及,每年兴办一次文艺汇演,民间乐队常年活动在村民红白喜事之中。2003年4月建起集诊断、注射、换药、观察、药房、值班为一体的标准化村卫生室;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治安考核指标名列全镇前列,符合政策生育率100%,“三查”服务率85%;社会保障工作扎实,对4名孤寡老人实行集体供养,2名实行分散供养,对9名特困人员实行了低保供养。截止2005年全村共创建“十星级文明户”200户、“五好家庭”30户、“妇媳妇”10个、“好妯娌”10对、“好邻居”15对。

乡村旅游

宜昌泉眼谷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勇开先河夷陵区发放首张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宜昌泉眼谷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在夷陵区工商局服务窗口完成注册登记,现场拿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这是夷陵区发放的首张以乡村旅游为主业的专业合作社营业执照,也是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有关精神的具体行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