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洲

更新时间:2023-02-17 11:28

新民洲是濒临长江的半岛屿型沙洲,位于长江北岸,与焦山隔江而望,距离镇江市区交通距离37公里,直线距离3公里,南接长江主航道,北临苏北高等一级公路与宁通高速,西距润扬大桥20公里。

地域介绍

新民洲曾长期归于江苏省农垦集团旗下,被“连云港分局”、“南通分局”代管,直至2002年初,江苏省国营共青团农场才正式划归镇江市京口区管辖,并在共青团农场的基础上升级为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区,开始了新一轮的大发展。

新民洲行政区域面积22.5平方公里,实际面积约20平方公里(2000公顷),拥有长江北岸5.38公里宝贵的深水岸线,下辖1个红旗村,截至2013年3月,总人口约2000人。

新民洲镇区10.3平方公里,是新民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行政管理、生产服务、生活配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2011年—2015年)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5万人,主要用于建设行政、商业、金融、医疗、教育、文化等配套设施。远期目标:打造原生态的高档居住区(含养老居住区)、休闲度假区、会议培训基地,开发建设生态农业、林业等项目。

历史印象

羊肠小道

1962年,著名作家袁鹰在新民洲采访时,尽管洲上仅有一条“羊肠小道”与江北陆地相连,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建设者们却为这条“小路”起了个大气的名字,唤作青春路。随着反映镇江知青开垦江洲的报告文学《青春路》在《人民日报》发表,新民洲以及洲上这条“青春路”逐步广为人知,成为那个时代的符号。

2003年,“青春路”已经 变成宽30米、双向4车道、全程7公里的景观大道——新民大道。

此时的新民洲,早已不是袁鹰笔下的景象,历经半个世纪的沉浮变迁,这个一度被聚焦、一度被遗忘的“江北之洲”,重新站在了大发展的机遇路口。

开垦荒地

1962年,在“向新民洲进发”的号召下,20岁出头的周绍庭与来自镇江的1200多名青年工人一起来到新民洲,成为第三批下放青年,开始了垦荒生活。

“那时候的新民洲就是一片芦苇滩,我们住在用芦苇搭的棚子里,白天出门一不小心就找不到回家的路——芦苇太高、太多了。”“一来就是筑堤,这个9米多高的长江防洪大堤都是我们一筐土一筐土挑起来的。大堤是新民洲的生命线,没有大堤,洪水一来,什么房子都没了。”“那时的艰苦,现在的人想象不到……”周绍庭表示。

从1960年到1975年,陆续有4000多名来自镇江的知识青年和年轻工人来到新民洲,成立了共青团农场。靠着他们的双手,硬是把3万亩芦苇地变成了肥沃良田,把“难民洲”(知青到来前洲上只有一个村子,名叫红旗村,都是解放前从外地逃难来)变成了镇江的“粮仓”。

长江南移,当年知青们修筑的大堤已成了“内环公路”,长江与公路之间广阔腹地被规划成了5.05平方公里的新民洲港区。

发展进程

现行步伐

新成立的园区建成了3条10千伏供电专线、200毫米管径污水管网、天然气网等。2009年,新民洲又获得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政府《镇江港新民洲港区总体规划》批复;2012年,《新民洲镇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复,新民洲第一次出现在镇江乡镇总体规划上,为项目引进扫清了审批障碍。

离知青上岸处不远,塔吊林立,总投资25亿元的公共码头项目,一期工程已近尾声,2013年6月有望开港。

镇江港新民洲港区公用码头二期工程,拟建设4万吨级通用泊位1个、5万吨级通用泊位2个、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1个,主要经营货种为钢材、煤炭、矿建材料等,设计年通过能力628万吨,码头泊位对应利用港口岸线944米,项目总投资12.9亿元。

与公共码头紧邻的是鼎盛重工,该项目于2007年投资、2008年投产,是新民洲第一个工业大项目,2012年完成了10亿元的销售。

镇江市海洋工程装备基地,由市政府于2009年批准成立,由新民洲港口产业园管理。规划面积为3234亩,以海洋工程装备产品为主导,集研发、制造、物流于一体的一个新兴产业制造区。

用于船舶及配套产业的开发建设。

除此之外,新民洲还与中国绿化基金会、浩远集团联手打造了融度假休闲观光、商务社区、养生养老居住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区管委会,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与它仅隔一条马路,坐落着2011年刚刚建成、也是新民洲第一个居住小区——12万平方米的民心家园。它现在是共青团农场职工和红旗村村民的新家园。

未来规划

新民洲人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集海洋工程及其配套、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加工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基地基本成型,建设成为省内有重要地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现代化港区。形成以百亿以上销售企业为龙头,10亿以上销售企业为中坚,超亿元销售企业集群,年总产业规模超500亿元的产业结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