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30 19:12
新汉诗运动是指2006年由著名诗人原野牧夫倡导策划发起的一次以实现中国汉诗文化复兴为己任的诗歌革新运动,其主要平台是华语诗歌生活刊物《潮流·岛》。
原因: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商品经济大潮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低俗的享乐主义带来了文化堕落。信仰的缺失,心灵的空虚,利益的驱使使得文化产生剥离,诗歌逐步走向边缘化,最后导致诗人遭受社会的歧视。虽然网络带来了网络诗歌文学的兴盛,但却受到体制内文化机构诸多制约,网络诗人得不到官方认可,网络诗坛本身山头四起,整个诗歌界一盘散沙。尤其一场梨花体事件使得诗歌受到诟病,雪上加霜,诗歌的发展陷入前所未有的尴尬困境:诗歌面临着是否存活?中国诗歌到底何去何从?
振兴汉诗,倡导中国文化;尊重诗人,构建和谐世界。
上个世纪末开始,诗歌文化离得人们的生活世界越来越远,但赵丽华“口水诗大战”在网上掀起了千层浪。无论是恶搞、辱骂还是对峙,一夜之间,诗歌这个原本陷入在小圈子里的名词成了大众的饭桌话题,并迅即成为探讨中国诗歌价值的“导火索”,引发了一场关于诗歌意义及创作前途的大论争,这种论争也从网络空间影响到现实世界。但是在铺天盖地理性或非理性的言辞之外,诗人原野牧夫读到中国国学网转发的新京报《新诗:存在还是死亡?》一文,却伏案陷入了深思。
可以说,残酷的现实世界使得一位有良知的中国诗人,认识到今天诗歌陷入这样尴尬的处境,原因还在于诗歌本身。有人说,新诗是一种失败,这话不一定正确,在他看来,这是新汉诗必然要走的一段路,事实证明,诗歌的政治口号化、西方化和口水化都是死胡同,那些路都走不通。
当然,中国的现代诗歌从新诗启蒙到革命现实主义诗潮、从实用主义到朦胧诗歌的探索,从热闹一时到边缘化,一切都是暂时出现的现象。毕竟还处在初始阶段的摸索期,一旦觉醒,很快就要步入快速发展的成熟期,但惟有走新汉诗崛起的发展道路,才有出路。而且诗歌不同现代工业产品,“越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哪怕是超越,也是站在令人骄傲的唐诗宋词筑起的两座顶峰,实现本民族的诗歌革新后超越。原野牧夫认为,诗歌出现沉寂是好事情,可以让人沉静下来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大可不比用口水诗、裸体诗朗诵来博得众人一笑。中国诗人只有回归汉语诗歌传统和创新,同时融合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最精华的诗歌文化与技巧,真正用自己的母语进行汉语言艺术创作,才可能写出真正不愧于自己的民族的诗歌。从欧洲文艺复兴可以看到,历史也将会证明,诗歌不但可以带来文学的繁荣,甚至可以带动整个中国文化的创新和思想的解放,因为华人遍及全球,而汉诗是中国带有普及性的根文化,他首先提出“通过提倡新汉诗写作在全球产生的影响力来带动中国文化的崛起,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构想。
这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中国继唐诗宋词之后,又一场以“汉诗革新”为主要特征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也是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给中国诗人和炎黄子孙的光荣使命。
不久,他写下《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一文,很快就在潮流诗歌论坛发表出来,各大诗歌论坛纷纷转载,在网络诗歌界引起极大关注。同时又将这篇文章刊登在他创办并担任执行主编的大型世界华语诗歌生活刊物《潮流岛》上,后来保存在海南作家网上。当时诗坛大致是两种情形:一是为“梨花体”击鼓叫好,许多诗人疯写口水诗;一是百里烟尘如闻鹤鸣,哀鸿遍地。与当时国内中国诗人普遍存在的虚妄主义或悲观主义不同的是,一批真正热爱诗歌的诗人,却悄悄聚拢在潮流诗歌论坛,这个刚刚创办不到半年的论坛,一下子会员数量激增,不到半个月时间,前来申请驻坛的诗人就高达三千多人。这表明广大诗人对他所倡导的新汉诗崛起之路充满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正如他给温家宝总理的信里所写道:“这些年来诗歌在经济商业大潮中虽然慢慢沦落走向边缘化却并没有完全被人们遗忘和丢弃,诗歌也永远都不会被遗忘和丢弃。”(注:该信写于2006年11月11日凌晨,第三天寄给了温家宝总理,现保存在原野牧夫新浪博客) “因为对于一个有着数千年诗歌文化历史的国家,丢弃了诗歌就等于丢掉了文化根本,丢掉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和信仰。对于一个热爱诗歌的国家和民族来说,丢弃诗歌应该可以说会让子孙都感到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而且“这又是提倡和谐的时代,和谐的根本就是心灵的和谐,而自古以来诗歌是让心灵得到涤荡、平静、慰抚的和谐文化艺术,可以说,诗歌就是和谐世界真正的核心文化。”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倡导汉诗文化在世界语言艺术世界的地位,打造中国继唐诗宋词后文学艺术顶峰——新汉诗,从而奠定中国新文化国际地位和进一步扩大汉语诗歌世界影响力;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的需要,重新唤起国人对诗歌文化的重视和对诗人的尊重,重塑21世纪中国诗人形象和时代精神,促进新时期诗歌文学事业和文化大繁荣。2006年11月,原野牧夫在与著名诗人、第三条道路诗歌流派创始人谯达摩等酝酿下,在论坛创始人之一觅雪嫦晴、总版主临荷等帮助支持下,决定率先在中国诗歌界兴起一场汉诗文化复兴运动。
首先是要通过回归汉诗传统与创新实现汉语诗歌重大突破,“诗歌不再是小圈子范围内象牙塔中的语言艺术,它和中国老百姓的生活、企业文化,以及和谐社会也都是息息相关的。我们的目的在于重振汉诗雄风和倡导诗歌文化,培养产生一批又一批优秀和杰出的诗人,普遍提高现代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追求汉语诗歌本土化和语言艺术最高境界,推动新汉诗走向世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大型世界华语诗歌生活刊物《潮流·岛》是作为椰城杂志副刊创办的,同时也是作为推广新汉诗和响应新汉诗运动号召的诗人发表作品的主要平台。创办人原野牧夫认为,“如果说潮流诗歌论坛是一块阵地,那么刊物就将成为这场二十一世纪汉诗文化复兴运动的吹鼓手。”她在保持一种民族文化和诗歌尊严的前提下,将直接大胆地介入商务和世俗生活,构筑和谐文化建设,引导文化时尚潮流。
很快得到驻坛诗人的支持和广大诗人纷纷响应,其中包括临水照花、田暖、木易沉香、黄吉元、剑熔、乌衣婷、重庆子衣、蓝颜依风、江南拾遗、作二、冷落清秋节、雪草、蝶雨馨兰、红线女、云海鱼、鲁绪刚、南岩、边子、碧杨树、轻醉、暖暖心扉、聂难、虞文浪、张世明、心无沙漠、周鸿杰、楚无痕、郑小琼、蔡宁、陈衍强、欣梓、马兆印、石灵、石冰、鲜圣、麦岸、简枫、向迅、石砚、野川、陈东、中原客、野宾等,以及第三条道路驻站诗人亦言、西北龙、云外野鹤、上帝的拇指(张延文)、月亮、夕婉、朱赤、申林、高梁、如月、兰妮、朱枫、王清音、雷火、温浩然、元谷、雷子、纤手太阳、苍虞、夜来、柳荫等,第三条道路、绿风、诗选刊、诗歌报、中国诗歌网等大型诗歌网站转发了《潮流岛》创刊启事给予支持,一时间诗人从全国各地纷纷通过邮件发来稿件,并且到论坛发贴表示参加这一伟大的诗歌事业。由此,这场中国二十一世纪汉诗文化复兴——新汉诗运动,也就悄悄地拉开了序幕。
原野牧夫在2007年创刊号《潮流·岛》“卷首语”《告诗友》一文中写道:“眼下,诗歌可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一场跨时代的以文学为主要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将要开始了!而且,这次唱主角的又必定是诗歌——世界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他最终的愿望是让世界倾听到汉诗言时代最真切的声音,“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点燃了中国二十世纪开天辟地的圣火;百年后的今天,人们多么期待着一个远胜于大唐的和谐盛世的来临。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与和谐时代的前进步伐,时下各种诗歌文学网站、论坛蓬勃兴起,各种民间诗刊相继创办,大批高水准的有着新汉诗本质特征的网络诗歌作品纷纷问世,大量具有文化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诗人不断涌现,标志着一个新文化潮流——世界华语诗歌时代即将迅速到来。”
作为一个全新的诗歌刊物,首先是扶持一批真正热爱诗歌的作者,注重发表一些有着新汉诗语言艺术潜在品质的诗歌作品,她选稿不看名气,也不搞任何潜规则,坚决反对通过关系发作品,但坚决反对伪诗、非诗和政治口号诗歌,摈弃下半身、梨花体等,对诗人的写作提出了要求,一个有良知的中国诗人应该关注人类本身生存和生命,关注时代变革所带来的人的命运和未来,关注这个世界和自己最真实的情感。而且责无旁贷的是,必须主动承袭唐诗宋词诗歌艺术顶峰上的优秀传统,同时广泛吸收西方诗歌各种流派语言艺术精髓,通过自己母语的独立创作,引领一个汉语言诗歌世界的伟大时代的到来,从而让中国的诗歌文化发扬光大。
2006年12月
原野牧夫创办潮流诗歌论坛;创办世界华语诗歌生活刊物《潮流·岛》(因故暂时停刊,将更名改版为《新潮流》而复刊)。原野牧夫先后在论坛及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后来在各大诗歌论坛发表《新汉诗:大国文化的崛起》,正式提出“新汉诗运动”构想并制定计划初步付出实施。
提出“诗歌就是生活,文化就是时尚”的理念,主张平等、自由、独立、包容、尊重,提倡新汉诗个性写作和多元化,反对非诗主义、下半身主义、个人主义和形式主义,反对自杀、堕落和恶搞;提倡真诚对话、切磋、沟通和交流,反对互相吹捧、敷衍、攻击和漫骂等;提倡关注时代和现实生活,注重生命体验与根文化,反对无病呻吟、装腔作势和全盘西化移植。反对低俗和享乐主义,反对虚妄和社会堕落,重新找回民族文化的自信和尊严。鼓励关注人类本身生存和生命,关注时代变革所带来的人的命运和未来,关注这个世界和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创立新汉诗学及其理论,引导诗人通过大胆创新的语言艺术实践实现汉语诗歌重大突破。尝试新的诗歌传播途径,开展多种诗歌交流活动,扩大汉诗及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
由此,将成立世界新汉诗联盟,创办大型世界华语诗歌生活刊物《新潮流》及世界新汉诗联盟网站;策划出版潮流·新汉诗代表诗人作品精选和新汉诗库丛书,创建全球诗歌文化推广电子阅读平台,推出一批优秀的新汉诗代表诗人;成立世界新汉诗基金会,设立“新潮流诗歌奖”(暂名),奖励和扶持对世界新汉诗运动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举办世界汉诗文化节和新汉诗国际高峰论坛等。
重振汉诗雄风,倡导诗歌文化。让世界倾听到汉语言时代的最真切的声音。
这场诗歌文化运动将围绕“诗歌就是生活,文化就是时尚”这个主题,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给全球华语诗人提供一个良好的诗歌交流平台,并借这个平台推出一批又一批杰出的汉诗文化复兴代表诗人,将诗歌文化重新纳入到广阔而充满激情的现实生活中去,并且让诗人成为当今时代的文化主力军。
推广新汉诗及其文化,普遍提高现代诗歌写作技巧和诗歌欣赏水平,追求汉语诗歌本土化和语言艺术最高境界,推动新汉诗走向世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原野牧夫(1965——) 原名张雁,字祖豪,湖南郴州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家。21世纪汉诗文化复兴·新汉诗运动倡导者、策划及发起人,谯达摩在《第三条道路:后现代女性主义诗学的汉语之舞》一文中,称他是 “第三条道路”诗派同时具有后现代符号主义和后现代先锋主义的诗人。创立了新汉诗学及其理论,致力于新汉诗语言艺术探索实践及汉诗文化复兴事业。
他是新汉诗学的创立者,也是新汉诗理念的实践者,始终坚持新汉诗写作。著有两千多首诗,并以他的临屏创作的《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作为名家名作被选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公共基础教材《文学欣赏》及大学语文教程、国学研究等,被著名台湾诗歌泰斗洛夫先生赞称为“现代田园诗歌的经典之作”和“现代诗经”,与《七月流火》同被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中学生作文指导》及语文教师工具书。获奖作品有:《五月,我的悲伤长出几棵青苗》《老屋》《重庆宝贝》等。此外,著有长篇小说《红狐传》。
创办潮流诗歌论坛及《潮流岛》诗刊,组织论坛团队在短短不到十天的时间内策划并编辑厚达六百多页的汶川大地震诗选《五月的祈祷》出版问世,并在赞助商食言后抵押房产出版,赢得政府和社会广泛认可。此外,由原野牧夫策划主编潮流新汉诗代表诗人作品精选《大国文化的崛起》和《新汉诗库》丛书。
他一直研究汉诗文化,先后写下并发表《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为新汉诗的崛起拉开序幕。不久,又写下《新汉诗的真正觉醒——驳季羡林先生新诗“失败论”》《试谈新汉诗的血统及其他》《新汉诗:大国文化的崛起》《漫谈新汉诗语言艺术规范的探索和实践》等系列理论文章,在诗歌界引起网络诗歌界极大的关注。后来整理成诗歌理论专著《新汉诗理论与漫谈》一书,计划单独出版。 由此创立新汉诗学的基本架构;全力提倡新汉诗写作,开创中国汉诗文化的新时代;首次提出成立世界新汉诗联盟和世界新汉诗文化发展基金会,设立“新潮流诗歌奖”,奖励和扶持对世界新汉诗运动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举办世界汉诗文化节和新汉诗国际高峰论坛,扩大汉诗及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最终,他主张通过诗人的创新带动整个中国文化的创新和思想的解放,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他奉行“用经商挣的钱来养活贫寒的诗歌,同时也用诗歌来拯救自己孤独的灵魂”的理念。其座右铭是:“从诞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成为这个世界的独一无二。而我生命的全部意义,是要让世界倾听到汉语言时代最真切的声音。”
谯达摩(1966—),又名谯达慕。1966年4月生,贵州沿河人。 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大学,获教育硕士学位。著有诗集《橄榄石》、《摩崖石刻》等。《世界文坛》、《第三条道路》主编。当代著名诗人,中国“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派创始人。
1999年12月与莫非主编《第三条道路》、《九人诗选》为契机,与“知识分子”、“民间写作”分庭抗礼,引起诗界极大关注。曾主编《词语的盛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诗人作品精选》(与谭五昌合作);主编《中国百年儿童诗选》(与谭五昌、谭旭东合作)。参与创办大型诗歌与诗学丛刊《新诗界》(与李青松、陈旭光、谭五昌合作)。主编大型诗歌与诗学丛刊《第三条道路》(第一、二、三卷);主编《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作品集——穿旅游鞋的舞神们》(与朱赤、亦言合作);主编《在路上:第三条道路10周年作品集》(与朱赤等合作);长诗《世界之王交响曲》入选洛夫主编的《百年华语诗坛十二家》。曾先后供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诗刊》编辑部。现居北京,主要研究中国佛教思想史。2010年3月与温皓然联袂创办《世界文坛》。
在这场诗歌运动中,他是一个早期的参与支持者,作为第三条道路的精神领袖,与原野牧夫共同酝酿过活动如何开展,并出任大型世界华语诗歌生活刊物《潮流·岛》副主编。
临荷(1972—— ),本名吴秀琴,浙江省温州人氏。新汉诗重要代表诗人,作家,有诗歌及散文习作散见于各网络诗歌论坛及报刊杂志。代表作品有:《春天的香樟树》《小莲庄》《杨梅酒》等。论坛创始人之一,现任潮流·世界新汉诗联盟常务副站长,是21世纪汉诗文化复兴·新汉诗运动的重要骨干成员,协助原野牧夫主编新汉诗代表诗人作品精选《大国文化的崛起》、汶川大地震诗选《五月的祈祷》等。
觅雪嫦晴(196?—— ),本名王丽华,笔名筱雪,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石化作协会员;天津石化作协会员;天津市大港区作协会员。曾在《天津日报》《散文百家》《威海文艺》《太阳魂》《火种诗刊》《未来诗刊》《珠江诗报》《中国诗歌》《左手诗刊》等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百多篇。著有诗集《雪语晴歌》,诗歌代表作有:《心中的那只鹰》等。潮流诗歌论坛创始人之一,现为潮流·世界新汉诗联盟副站长。
亦言 (1957—— ),原名许建国,生于吉林省榆树市,现居长春。1982年初毕业于吉林大学中文系。“第三条道路写作”诗歌流派代表诗人,曾与谯达摩、朱赤主编《第三条道路代表诗人作品集:穿旅游鞋的舞神们》一书。出版有《亦言诗词选》等。现为潮流·世界新汉诗联盟副站长,新汉诗运动理论的初始建设成员之一,撰有重要理论:《论新汉诗诗人的准则与使命》等,成为新汉诗学重要组成部分。
岳灵(1972—— )女,笔名海琴,曾用笔名秋风。自2007年初涉诗歌领域,有诗作百余首散见各大网站及论坛,有部分作品发表于《青年文学》《九月诗刊》《玄鸟》《原创力量》等。新汉诗运动核心成员,潮流诗歌论坛管理员,新汉诗代表诗人之一。
潮流诗歌论坛是新汉诗运动的主要阵地,也是新汉诗诗人活动交流的重要交流场所。
2006年3月,原野牧夫在觅雪嫦晴、临荷听雨等帮助下,在乐趣网创办了潮流诗歌论坛,同时组建了管理团队,由原野牧夫担任站长,觅雪嫦晴、临荷听雨为总版主,首任版主有:临水照花、田暖、木易沉香、黄吉元、剑熔、乌衣婷、重庆子衣、雪草、云外野鹤、西北龙、蓝颜依风、江南拾遗、冷落清秋节、蝶雨馨兰、红线女、云海鱼、南岩等。论坛交流氛围浓,回帖快,版主看贴认真,很快得到广大诗歌朋友的青睐。
2008年9月16日,潮流·世界新汉诗联盟网站顺利开通,同时宣布《潮流》诗歌论坛不再使用。除了原来的“坛六条”即“不敷衍,不吹捧、不诋毁,不薄新人重名家,不隔靴搔痒,不乱加精”,新汉诗论坛制定了详细的版规和管理制度。在清荷铃子等鼎力帮助下,新论坛很快开始正常运行。
新论坛的管理团队成员有:原野牧夫、临荷听雨、觅雪嫦晴、亦言、清荷铃子、若荷·影子、云海鱼、雪草、晴宝儿、鸣砂火、冷落清秋节、燕庄生铁、蝶雨馨兰、岳灵、孤雪、青蓝格格、嘉德、林宗龙(现离任,转为驻站诗人)、量山、高梁(现离任,转为驻站诗人)、寒江醉舟、佟俊儿、沈彩初、紫裕含风(现离任,转为驻站诗人)、文君、夜鱼(现离任,转为驻站诗人)、红莲(现离任,转为驻站诗人)、蒹葭、南杨玲子、雪泥埋香、绿杨、梅雪(现离任,转为驻站诗人)、冰涟(现离任,转为驻站诗人)、杨树也、张惠芬、北默、飞花、如水、七彩风铃、清韵悠长、秦腔斋主人、纳兰兰儿、闲云不语、苏桥、林泉、思安、松怀、棠棣、秋月、水灵子、贾淑玲、吴宏鹏、云南周志等。其中原野牧夫为站长,临荷听雨、觅雪嫦晴、亦言为副站长,担任过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清荷铃子(原为管理员,现转为功勋管理)、岳灵(原为总版主,现升为管理员)、蝶雨馨兰(新汉诗联盟诗歌圈管理员)、晴宝儿(原担任总版主,现转为功勋管理)、冷落清秋节(原担任主区超级版主,现离任转为功勋管理)、若荷·影子(原担任总版主,现转为驻站诗人)、燕庄生铁(原担任主区超级版主,现离任转为驻站诗人)、鸣砂火(总版主)、青蓝格格(副总版主)等,先后成为新汉诗运动的核心平台管理者。
潮流诗歌论坛升级为世界新汉诗联盟网站后,驻站诗人发展到四千五百多人,阵容强大。经过多次改版,现设有“潮流休闲社区”、“潮流典藏诗歌馆”、“潮流诗歌论坛”、“华文百花苑”、“论坛服务管理区”等五大版区,其中《潮流》诗歌论坛分为五个栏目:《新汉诗原创》《潮流诗会》《新汉诗研讨会》《红狐诗坊》《桃源诗社》等。各大版区均制定比较完善的管理规范,这标志着《潮流》逐步发展走向成熟。
驻坛诗人有:原野牧夫、觅雪嫦晴、田暖、临荷听雨、临水照花、乌衣婷、重庆子衣(雨滴心湖)、黄吉元、聂难、剑熔、云外野鹤、川北藻雪、鲁绪刚、冷落清秋节、雪草、亦言、溪边芳草、红线女、蝶雨馨兰、西北龙、木易沉香(阿润)、暖暖心扉、蓝颜依风、南岩、陈亚伟、江南拾遗、王沛君、虞文浪、欣梓、蔡宁、梅边吹笛、马兆印、炎阳、左岸、蔡启发、作二、南闽老茂、黎凛、元谷、安然、韩俊、轻醉、碧杨树、楚无痕、心无沙漠、梅影三叠、天淡云闲、天界、朱赤、申林、如月、兰妮、朱枫、月亮、上帝的拇指(张延文)、祁鸿升、海烟、作夜西风、盘亚东、鲁荒、剑熔、云海鱼、嘉德、萧萧、寒狼、高梁、牧马、鸣砂火、若荷·影子、秀水、晴宝儿、清荷铃子、岳灵(海琴)、孤雪、蓝栀子、北默、青蓝格格、寒江醉舟、南杨玲子、佟俊儿、沈彩初、野宾、紫裕含风、沙丽娜(冷冷清秋)、文君、夜鱼、红莲、若离(蒹葭)、晓桥、绿杨、简明、王琦、飞花、量山、燕庄生铁、梅雪、围围、张惠芬、许礼荣、听雨不闻风(春亭听雨)、高丹宇、高作苦、邹崧蔚、伤感紫龙、十字阿西、如水、清韵悠长、纳兰容若、纳兰兰儿、松怀、季意、杨树也、李晓霞、林宗龙、玉上烟、王晓琴、胡雅玲、雪晴、风声、漂泊客、常建世、马东旭、孙梧、时东兵、漂之雨、缪立士、沈明贤、北残、樵野、李剑啸、李哲夫、沅茵、吴静、古城天子、蒋明、匡瓢、周过、陈衍强、单翅鸟、古岛、路男、杨东、陆承、山东十一傻、依然春衫薄、尹才干、李朝晖、李长空、章闻哲、风依云、阿北(苍虞)、远方有佳人、田斌、山西小诗妹、雾都蓉儿、美空鬼云、空灵部落、尹士林、和慧平、莞君、张伟大、杨奇、王瀚伟、木黑、大南山隐士、西南一剑、惠建宁、惠诗钦、三米深、萧萧春雨、俞伟远、馨文、浦君芝、戈多、三色堇、刘勇、梅山子、回家者、十鼓、秋水竹林、寒山寺、柏铭久、鸿文、张礼、陈人华、天下一秋、林紫桑、柳蓬、李发强、张铧、轩宇、沉戈、蔡招深、郭文沫、烨俪、康乔华、岭南笔客、曹必胜、朱洪巍、钟国昌、马列福、闽北阿秀、齐天宝宝、齐鸿天、卡慕唯拉、洪昌、杭广、舒雁、刺桐飞花、梅初、胡光明、张九紫、香泉先生、陈青山、徐彪、被春天流放、胡有琪、车邻、哑女梅、西部之剑、林中和、星儿叶子、雪蛟、李灿南、江淮翠竹、以梦位马、苗红年、独步星空、刘绍华、墨林、李晓芳、徐业华、高野、云柯、谭有为、田园浪子、秋水一笑、一介老道、唐军林、陕北林子、雨荷风、雨兰、河渡、蓝鱼、花痴、独步星空、苏美晴、寂静的风之子、李献、思安、哑榴、草根蚂蚁、刘国秀、流星雨、黑马王子、肖东、闲云不语、秋月等。
自创办以来,潮流不断赢得广大诗人的支持和厚爱,一直享有盛誉,在诗坛影响颇大。发展到现在旗下实力诗人颇多, 阵容强大,论坛因种种原因暂时停运营一段时间,改版后重新开通,将逐步成为21世纪汉诗文化复兴——新汉诗运动重要交流阵地。
诗人需要一种大爱精神和悲悯情怀,这其实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和诗人素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汶川天崩地裂,,不但撕裂了诗人的心,却也让潮流新汉诗旗下的诗人大爱无疆的精神充分得以体现。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原野牧夫放下手里正在策划编辑的潮流新汉诗代表诗人作品精选《大国文化的崛起》的计划,于5月15日23点零5分在潮流诗歌论坛发出“关注四川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拿起笔来,爱心赈灾·汶川大地震诗选《五月的祈祷》大征稿”启事后,不到半夜时间,论坛就贴满了应征帖子,一时间征稿信箱稿件也是纷至沓来,足以体现诗人充满着一颗伟大的爱心,具有天生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诗歌成为一种心声,一种精神,一种力量。
在编选诗歌的时候,潮流版主重庆子衣、晴宝儿、西北龙、红线女、鸣砂火、蝶雨馨兰等,在没有任何沟通,又是全部在网络上操作操作下,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内默默地开始着手帮助组稿、转帖和整理投稿,矫正初编稿子、审稿,其中重庆子衣、红线女二人,还是在承受着家人担心重庆会发生余震的恐慌状态下静下心来完成组稿、选稿。大家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初选的诗歌通过网络汇集到主编原野牧夫,他白天要跑出版方面事物,晚上则用一个又一个通宵进行审稿编选,全是没日没夜的超负荷工作。原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拿到这样一部厚达六百多页的诗选,读到原野牧夫赶一个通宵撰写的长达十八页的序《汶川,一个让中国诗人揪心的地方》,了解到整个诗选这本书从策划到发帖子征稿、组稿、编选、交书稿总共还不到十天,感到非常惊讶,省委宣传部决定在举办这部爱心诗选《五月的祈祷》首发式暨座谈会,又听说在赞助商食言的情况下,抵押房产把书出版,对这一诗歌精神表示敬重,又亲自挥笔题词赞赏:“诗集《五月的祈祷》汇集了309位诗人对四川灾区人民的感情,是文艺百花园的又一奇葩”。
这部诗选是从海内外1009位诗人、3000多首诗歌来稿中遴选出来,总共选入全国309位诗人的地震诗歌精品,迄今为止,成为中国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最具权威的诗歌典藏选本。先后获得第二届中华优秀出版物“抗震救灾特别奖”、第二届海南省出版物政府奖特等奖。不但是一场灾难的历史见证,也是在大灾难面前中国诗人爱心和情感重磅出击的历史见证。她体现了诗歌的大爱精神,是新汉诗运动当中的一件重要事情。
这是一个低俗文化为主导的时代,诗歌文学文化边缘化带来了整个文化的堕落。
时下消费或消遣性文化和快餐式娱乐行业发展迅猛,网络科技所带来的QQ聊天成风,但很多人都在喊生活太没有意思,很多时候都感到太无聊、太空虚。由此而言,当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如果把一些消费或消遣性文化当作是一种主流文化,而把最民族的文化根本弃之履边,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也一定会受到精神世界和文化上挫折。更何况,中国目前并不是真正就到了非常富足的地步,许多边远地方人们仍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在一些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很多人却在热衷于高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也就带来了消费或消遣性文化的兴盛,和古老诗歌文化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奇怪现象。
西方有《圣经》,东方有《诗经》。中国文化是因为诗歌而立。
从中国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具有六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伟大中华本身就是诗的国度,从击壤而歌的奴隶到中流击水的伟人,诗人灿若星汉,诗作浩如江海。从我国秦汉以前的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涌现出了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陆游、辛弃疾、李清照等等,足以让人仰慕千古的伟大而杰出的诗人、词人。诗歌本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也是世界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诗歌曾经在中国人类文化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尤其在唐宋,她在中国出现过辉煌灿烂的鼎盛时期。
在中国唐代,唐太宗李世民亲眼所见隋代灭亡的教训,为了缓和人民和统治者的“水舟关系”,除了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而且从“科举取仕”等政策性倾斜入手大力扶持诗人和倡导诗歌文化地位,随着当时社会的需要和特定的环境条件,以及受着使用价值与流通价值的规范与引导,使得诗得到空前的繁荣和长期发展。并且,区别于历史所留下来的任何一代诗歌,诗人们批判地继承了《诗经》、《楚辞》,以及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过度时期蓬勃发展的五言诗等诗歌艺术传统,继“初唐四杰”之后,以陈子昂为代表的诗人创造性地提出“诗歌革新”,明确主张诗歌要有“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反对“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形式主义诗风。因为经济繁荣、国力强盛,随之唐诗也就发展到了光辉的顶峰。清人编《全唐诗》,录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作者二千二百多人。尤其是优秀诗人如群星灿烂,诗歌质量之高,流派之纷繁,名家之辈出,并且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诗这一艺术品在唐代精神生产中的如此普遍性、涵盖性,足见其与社会需要的密切关系。同时,唐诗的发展和繁荣,也直接带来了唐代社会思想文化和各门类艺术的普遍繁荣,也促使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和发展,使人民精神生活丰富,更加刺激和增强了精神生产的创造能力。历史上把这个产生“唐诗”的最强盛时期的朝代称之为“盛唐”。
从大唐盛世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是有了许多人热爱诗歌和普遍懂得欣赏诗歌文化艺术,诗人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诗歌重新成为普遍接受的社会文化主流,我想,这个国家不但繁荣强大、民族兴旺发达,社会一定也是非常和谐的。
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的新文化运动,也恰恰都是从诗歌开始。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唐诗,再看宋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词本属诗之一体,萌芽于隋唐之际,兴于晚唐五代而极盛于宋。在宋词之前,诗在中国受到特殊重视和格外尊崇,也出现了大量反映现实的不朽之作,而到了宋代,在诗中说理、博学的成分越积越重,诗人的写作欲望不断增强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和束缚。这样,常被轻视的长短句——词却获得了意外的长足发展,一代杰出女词人李清照以其《词论》正式宣布词的独立地位,她挂出词“别是一家”的招牌,并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及反叛精神,奠定了词——甚至有些“惟我独尊”的地位。词在宋代又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名家众多,交相辉映,经过“无数词人于此倾注深情,寄托豪兴,驰骋才华,精心琢磨,创作出大量晶莹、灿烂、温润、磊落,反映时代精神风貌而具有不同于传统诗歌艺术魅力的瑰宝”,遂使得宋词成为我国诗歌史上又一高峰。而且,宋词的高度发展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元曲的兴盛和明清小说艺术的延续性诞生与发展,也促使了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发展。
纵而观之,以诗歌文学为主流文化所发生的社会作用是不可轻视、不可低估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文化“两会”的讲话中所说:“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同时他也特别强调:“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而诗歌就是这样一种文化,它不但代表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族文化先进性,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与一个和谐时的真正到来。
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总是有一定规律的。二十多年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开始让这个国家经济受到世界的瞩目,中国人也逐渐开始富足起来,但有人早已经发现中国文化却成为自己的短腿——能够让国外人了解最多的居然是麻将和中国餐饮,中国出现一种极端而普遍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官场和商业贿赂等社会现象,而且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尤其是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地球资源人类的掠夺性开发和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普遍空虚,以及各种竞争所带来的精神压力的增大和释放空间的狭小,人们普遍存在一种内心世界的不安和危机感,等等。中国领导人也充分地意识到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把和谐文化看作是“和谐社会的特征”,并将文化视作为“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软实力”,可以说是第一次把文化提到了一个历史性新高度。可以充分肯定,“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人们开始便把目光重新投向文学——单从文化界“两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学艺术是排在第一个重要的位置。
在这个物质世界较为丰富而精神世界却沦为空白的时代背景下,诗人理应走在最前面进行应有的心底里的呐喊和抗争,更应该和这个伟大时代的重大历史性变革完全同步。
新诗启蒙运动和发展
中国的新诗走到今天这近一百年来,不可否认是从白话文运动开始。从唐诗宋词之后,中国诗歌古典诗词再难出现艺术上更大超越。我们不得不寄希望于现代诗歌。二十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使得汉语诗歌进入了现代时期,文学史上人们把它叫做“新诗”。有必要进行补充的一句,“有别于古典格律诗词的新诗形式自由,不讲究平仄、对仗,甚至不需要押韵,这自然是诗体的解放”。
从这种新诗在这个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之后,二三十年代就产生了众多的诗歌流派,出现了徐志摩、戴望舒等优秀诗人,创作出了《再别康桥》《雨巷》等这样的诗歌传世名篇。之外,我们的诗人中还出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名字,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闻一多、郭沫若、冰心、穆旦、何其芳、郭小川、艾青、臧克家、公木、流沙河、公刘、绿原、牛汉、邵燕祥、屠岸、贺敬之、郑敏、蔡其矫、昌耀、雷抒雁等;在祖国宝岛台湾因为现代诗歌运动产生了一批值得关注的诗人,如纪弦、郑愁予、覃子豪、余光中、洛夫、痖弦、商禽、罗门、蓉子、席慕容等。八十年代又因朦胧诗歌的兴起而出现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诗人,像北岛、舒婷、顾城、海子、多多、食指、王小妮、翟永明、吉狄马加、叶延滨、李小雨、杨炼、欧阳江河、于坚、西川、伊沙等为代表的所谓“朦胧诗人”和“后现代诗人”,以及谢冕、洪子诚、徐敬亚、耿占春、韩作荣、朱先树等一批优秀的诗歌批评家。但终归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汉诗所要抵达的顶峰。
坦白说,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新诗都还是一个启蒙发轫的初级阶段,很多诗人的作品大都处在对西方现代诗歌的模仿,尚未出现能够与屈原、李白、杜甫、苏东坡、李清照等齐名的诗人,在理论上也是把中国诗歌附属于西方一些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上面进行探讨、诠释和揣摩,至今尚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汉诗的理论体系。这样,造成整个诗歌界方向迷茫,诗人精神混乱,汉语诗歌文本缺失,诗的形式怪异,诗人创作小众化、圈子化,诗歌艺术标准的整体性“失范”现象就为突出。
而且,也因为历史的原因,朦胧诗歌之前出现数十年的诗歌断层,之后又因为经济时代大潮的原因和诗歌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新诗从九十年代后一直都处于低谷期,甚至走向了边缘化、地下文学。
网络诗歌诞生和现状
上个世纪末世界文化在全球范围了发生了一场大革命,那就是网络文化的诞生——其结果是网络诗歌文学的兴盛。随着互连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诗歌很快就在中国这块有着数千年诗歌文明历史的土地上应运而生,只因为网络诗歌的兴盛,使中国诗歌写作难、发表难、交流难的“三座大山”,几乎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掀起了又一轮诗歌热潮,随之出现了一大批实力派诗人,活跃在各大论坛。
网络,它对于中国的诗人来说,无疑是找到一个大舞台,让广大诗人和自己的文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平台。许多诗人、诗歌爱好者,也因为这个大平台而重新唤起了对诗歌的热情,让一首首诗写出来就发在了网络诗歌论坛,不再像以前,就只有官方文学或诗歌刊物那几座独木桥,况且与那些刊物相比,网络诗歌论坛更有着通过屏幕直接交流的独立优势,一首好的诗歌不再是看一个编辑的喜好,而是接受许多人阅读时的审美评判。从时下整个文化类网站来看,与小说、散文等文体相比较,目前诗歌论坛一直都是会员最多、人气最旺,作品也最具有丰富性、代表性、探索性和先锋性,具有绝无仅有的历史性冲击力和影响力。更令人注目的是,已经有人把诗歌创作提升到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度来对待——世界华语诗歌,从目前而言,也只有诗歌在网络上提出首先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全球性写作。
但是,网络诗歌有其最致命的弱点,那也是先天性的,网络诗歌有着发表容易、传播快、覆盖面广等特点,诗歌在网上基本上是没有功利色彩的,许多诗歌论坛网站都是诗人用自己掏钱进行投入,打点论坛的斑竹们没有分文报酬,诗人呕心沥血写出的文字也得不到稿费。让诗人难以接受的是,他们创作出优秀的诗歌作品,却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和承认,其实这也就是一种社会对诗人精神劳动缺乏应有的尊重。随之而来,网站论坛越来越多、人员却越来越分散、交流机会越来越少、诗人们心态越来越浮躁和不安,而且长期性的巨额费用支付而得不到经济上的受益,个人生活和网站论坛生存越来越艰难,而且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等等,几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网站或论坛,真正起到一个龙头作用。
新汉诗崛起和理论突破
长期以来,诗人原野牧夫一方面默默坚持新汉诗创作实践,一方面在苦苦探索中寻找着汉诗语言艺术突破和发展规律的途径。他在各大诗歌论坛发表著名的《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定位和思考》,由此奠定新汉诗学理论基本架构。《新汉诗理论与漫谈》是他的重要理论专著,这部理论的诞生,应该说具有开创性的里程碑意义。
诗歌虽然目前是少数人的事业,“无论何时却在更深刻的层次上体现出一种时代精神,甚至是率先推动了时代的变化。或许这也就是我们一直都还坚持站在它的前沿阵地,我们作为诗人在做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关注和文化思考,对诗歌本身在默默地进行更高艺术的探索前进的极大动力和信心。与上个世纪西方诗歌革命时期的诗坛一样,东方式诗歌文字无不在发生一场内在意义上的核裂变和传统反叛”。
网络诗歌诞生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诗人们都在认真地反思,并在诗歌创作上默默地进行探索,一方面承袭这个古老诗歌国度的汉文化衣钵,一方面又在广泛猎取来自西方和其他国家地区民族文化土壤上生长出的现代诗歌技巧,并逐渐在新时期以网络文学为主要特征的领域里形成自己独有的西方式文体、东方本土化诗歌文字,各种各样的诗性语言风格化写作,创作出了大量优秀诗歌作品,并呈现出强大的推动诗歌发展的力量。为了与之前上个世纪的“新诗”的模糊概念区别开来,原野牧夫在他的新汉诗理论中把新世纪以来这种诗歌创作,统称为“新汉诗写作”。而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应有的文化地位和倡导其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又把汉诗两大组成部分,即“古典汉语诗词”和“现代汉语诗歌”进行划分,把中国二十一世纪以来所产生的具有汉语言艺术特性的现代诗歌,称之为“新汉诗”。无疑这是相对于古汉语诗词即“古汉诗”而提出来的,可以说,这种定位是比较准确的,突破性解决了汉语言诗学一个最大命名难题。
以《潮流:新汉诗运动的地位和思考》为基本方向,原野牧夫先后发表《新汉诗的真正觉醒——驳季羡林先生新诗“失败论”》《试谈新汉诗的血统及其他》《新汉诗:大国文化的崛起》《漫谈新汉诗语言艺术规范的探索和实践》等系列理论文章,后来,又有亦言《论新汉诗诗人的准则与使命》,韩玉光《新汉诗的发展和未来方向》等,试图创立新汉诗学基本架构,由此而打开圣殿之门。
从“大国文化的崛起”这一高度,诗人原野牧夫大胆提出“新汉诗”的诗学概念,确立新汉诗三大基本审美特征:含蓄美、张力美和意境美。并且主张中国诗歌的现代化,必须回归汉语诗歌传统,即在继承中国古典诗歌含蓄美和意境美的两大诗歌美学原则的前提下,广泛吸纳世界各地诗歌技巧,采用富有张力的语言,尔后加以全新的独立而颇有个性的汉诗创作,由此,实现汉诗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这不但是一种理论概念上的创新,更是一种汉文化的历史突破。
青年诗歌评论家、诗人祁鸿升《新汉诗”理念的成功实践》一文中说:“原野牧夫的诗歌实践,在将汉语诗歌引回到自己原有的空间。杂语化、多样化的欧式诗歌充斥了中国诗坛,一些诗人成了西方文化的影子。真正的汉语诗歌失语了,一些有良知的人在大声疾呼对民族诗歌的回归。原野牧夫便是其中的觉醒者之一,作为二十一世纪汉诗文化复兴——新汉诗运动的倡导发起人、策划人,他没有流于空洞的理论说教,而在努力以自己的诗歌文本说话。”“《爱情和麦子一起成熟》是一首典型的网络诗歌,却作为名家名作被选入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公共基础教材《文学欣赏》及大学语文教程、国学参考,以及中学语文教辅书《中学语文指导》、语文教师工具书等。对于网络诗坛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讯息。这首网络经典诗作的一些艺术指向上的意义,远非一般文本所能替代,这是一首现代‘诗经',她代表着诗歌创作的民族化走向,在结构、手法及其抒情气质上都彰显出民族化的特色,‘文体华净,少病累’,应合了中国传统文学发展的时代需求,是对现代诗歌民族归位的一次成功实践。”
作为新汉诗运动的重要交流平台,潮流诗歌论坛开坛就起点比较高、旗帜鲜明,她以重振汉诗雄风和诗歌文化革新为己任,大力提倡新汉诗理念的创作实践,特别注重诗歌交流和在线作品研讨,注重自己独立的诗歌理论建树和作品大检阅。除了汶川大地震诗选《五月的祈祷》外,由原野牧夫担任主编,临荷、亦言等担任副主编,策划编辑了潮流·新汉诗代表诗人作品精选《大国文化的崛起》和“新汉诗库”丛书,其中诗选历经两年多时间的征稿和初选,2008年5月份已经基本确立入选作者,即将进入初编阶段,后因为不久发生四川汶川大地震,因为编选完汶川大地震诗选《五月的祈祷》而被搁置下来。2009年重新成立编委会,对出作出新的安排,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筛选,确定并公布出来目录及入选诗人作品,全书分“鼎”、“典范文本”、“圣殿之门”、“朦胧时期”、“新汉诗时代(上、中、下)”、“新汉诗联盟”、“诗坛一百零八单将”、“红狐诗坊”、“新汉诗研讨”等九大版块,所选作品力求代表新汉诗各个时期代表诗人作品的最高水平,作为21世纪汉诗文化复兴——新汉诗运动第一部新汉诗代表诗人诗选,原计划在2009首届中国热带国际休闲文化节暨首届潮流天涯国际诗会作为文化厚礼隆重推出。本书属于主编原野牧夫策划筹资出版的诗歌文化事业公益书籍,后来由于文化节及诗会被主办单位取消、出版经费无法解决等原因暂未出版。
虽然产生挫折,但并不能否定潮流所取得的成就。新汉诗理念已经得到广大诗人的认同,旗下的诗驻站人现达四千五百多人。而且,大批诗歌爱好者从这里走向诗界。论坛先后向各大刊物推荐诗人的作品,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诗歌》《大家》《星星诗刊》《绿风》《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潮》《诗林》《花城》《椰城》等各大官方刊物发表,不少优秀作品入选各种诗歌年度选本,也有不少诗人出版有个人诗集,并且加入各地作家协会,部分驻坛诗人获得过全国及省级诗歌大奖,活跃于当今诗坛。
到2009年为止,先后连续举办了十五届潮流·新汉诗临屏诗歌大赛、首届潮流·新汉诗网络诗歌大奖赛,特别举行了十二届潮流·新汉诗代表诗人在线研讨会,代表诗人包括:临荷、冷落清秋节、重庆子衣、牧马、晴宝儿、雪草、若荷·影子、燕庄生铁、原野牧夫、清荷铃子、云海鱼、岳灵、孤雪、鸣砂火、高粱、觅雪嫦晴、文君、嘉德、量山、青蓝格格、北默等,每次研讨会参与人数众多,诗人们畅所欲言,通过切磋交流和探讨,尽让大家对新汉诗有了更深的了解,达成通过新汉诗运动引领21世纪汉诗文化复兴共识,无疑,这场产生于网络诗歌论坛的诗歌文化运动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