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6 11:43
男,1955年6月生于西安,现任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授,著名文学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译联誉为“the most productive literary translator in contemporary China”(中国当代最多产的文学翻译家)Babel.54:2,2008,145-158,并推选为文学翻译领域(国内唯一)代表人物。发表的著、译作品达一千余万字。
专著《20世纪中国翻译史》、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品读中国文化丛书”系列(《中国园林》、《中国各个民族》、《中国文坛名人》、《中国名山名水》、《中国历史名城》、《中国民间风俗》)、《大师的小提琴——感动你一生的名著片段》等,计三百余万字;译著《雾都孤儿》、《无名的裘德》、《傲慢与偏见》、《蝴蝶梦》、《魂断英伦》、《儿子与情人》、《少年维特之烦恼》、《红字》、《嘉莉妹妹》《从巅峰到低谷》(尼克松回忆录)、《马丁·伊登》、《套向月亮的绳索》、《圣经故事》、《君主论》、《社会契约论》、《原来如此》(吉卜林故事集)、《心情涂鸦》、《咖啡物语》、《晶莹父母心——亲情卷》、《蒙娜丽莎的微笑——爱人卷》、《智慧的黑板——恩师卷》、《阳光的味道——朋友卷》、《把握美丽人生——战胜乳腺癌》、《50+1个最应该问医生的问题》、《50+1本最应该读的巨著》、《50+1个最应该游览的伟大城市》、《50+1位最具影响力的风云人物》、《50+1个最引人入胜的传奇故事》、《50+1位最闪耀的体育巨星》、《心灵鸡汤·纯真年代——评介101篇》、《心灵鸡汤·重燃心火——评介101篇》、《心灵鸡汤·花样年华——评介101篇》、《心灵鸡汤·第二辑——评介101篇》以及改写本的《飘》、《汤姆叔叔的小屋》、《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大卫·科波菲尔》、《苔丝》、《高老头》、《三个火枪手》、《悲惨世界》等;主编的专著、译著包括《实用生活英语口语》、《实用商务英语口语》、《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感动你一生的童话片段》、《翻译研究新论》、《雕刻时光的吟唱——感动你一生的金曲故事》、《光影流金——感动你一生的电影瞬间》、《一片冰心在玉壶——感动你一生的名人书信》、《基督山伯爵》、《红与黑》、《简·爱》、《汤姆.·索耶历险记》、《茶花女》、《金银岛》、《鲁宾逊漂流记》、《巴黎圣母院》、《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精神分析引论》、《论法的精神》、《国富论》、《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世界上最精彩的电影对白》、《世界上最传奇的人物》、《世界上最经典的品牌》等;并主编了《经典英美报刊选萃》等多部英汉对照读物。另外,还参与编辑了850万字的《领导全书》(全六卷)。担任《英语世界》(商务印书馆)顾问,并长期为该杂志以及《英语学习》(外研社)杂志撰稿。
特别是《20世纪中国翻译史》的出版,无论在国内译坛还是国际译坛都产生了很大影响。2005年国际著名学术刊物《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tudies in Translatology) (Cao,2005:155)提到:“《20世纪中国翻译史》阐述了二十世纪中国的翻译活动。它追溯了中国翻译活动和理论研究的百年历史,并且展现了翻译家们对这项伟大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此书广泛介绍了一批杰出的翻译家、他们的作品、思想,以及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由此概括了中国翻译研究的发展方向。”国际译联杂志Babel(He Aijun, Yu Yingji, 2006:1)也刊登了数千言的文章,对《20世纪中国翻译史》及其作者方华文的翻译思想进行了介绍,盛赞此书“填补了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翻译史的一段空白”。在国内,《中国科技翻译》(2006,2)、《博览群书》(2005,10)、《文艺报》(2006,8,17)等报刊杂志都撰文给予高度的评价。
除了《20世纪中国翻译史》这一力作,方华文先生已出版的一千余万字的译作也是中国翻译界一笔难得的财富。从事翻译工作二十多年来,方华文先生孜孜不倦追求着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兢兢业业,笔耕不辍,结下了累累硕果,那一部部散发着书香的译作便是先生最好的硕果见证。
要追寻方华文走上翻译道路的缘由,得从他的儿童时代说起。方教授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曾为彭德怀元帅做过俄文翻译。文革时期,彭德怀司令受到迫害,方教授的父亲也随之遭受厄运。方教授在孩提时代便饱尝了生活的酸辛,每天都要忍受饥饿和政治迫害。作为一个“黑五类家庭”的孩子,他没有任何财富,连吃饭都成了天大的问题。家中的书籍,特别是那些他一个字都看不懂的俄语书,成了他的精神安慰。儿时的他便梦想成为一名翻译家,成为在社会中受人尊敬的人物。怀着这样的念头,他开始学习俄语。当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他的俄语知识帮助他考入了西安外国语学院。他服从安排,进入英语系学习,在那儿完成了本科学业。由于成绩优异,他连续四年被评为三好学生。在大学时代,他广泛涉猎外国文学,阅读了大量原文版的外国文学作品,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翻译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文学翻译事业起始于《魂断英伦》(合译),也就是从这儿他开始啜吮成功的甘甜,也体味到了跋涉于译路的艰辛。此后,一部部饱浸着他的汗水的译著,如《套向月亮的绳索》、《从巅峰到低谷》、《红字》、《无名的裘德》、《雾都孤儿》、《蝴蝶梦》、《儿子与情人》、《君主论》、《圣经故事》、《社会契约论》、《傲慢与偏见》、《马丁.伊登》、《少年维特的烦恼》、《雾都孤儿》、《飘》、《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悲惨世界》、《大卫.科波菲尔》,《苔丝》、《汤姆叔叔的小屋》、《三个火枪手》和《高老头》等,陆续展现在读者的面前。除此之外,他还主编了一大批外国文学翻译作品,其中包括《论法的精神》、《国富论》、《精神分析引论》、《简爱》、《莎士比亚故事集》、《巴黎圣母院》,《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茶花女》、《红与黑》、《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基督山伯爵》等。正是这一部部作品练就了方教授精练的文笔以及隽永的译风。每次开始着手翻译之前,他总是先研究一下作者和作品的背景。这样他才能够传神地表达人物的活动和内心世界。翻译时,他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因此,在他的笔下,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深受读者喜爱。
历经多年的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的教学及研究,方华文教授对翻译所起的社会效应以及它的政治功能有了自己独特的认识,这些在他的“红色中国,红色翻译”翻译观中可见一斑。
在方教授看来,翻译是社会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各个国家的政治中,翻译所起的作用都不容忽视,在中国尤为如此。从东汉末年的佛经翻译开始,各个朝代的当权者总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利用翻译以达到他们的政治目的。翻译总是为这个阶级或那个阶级所利用,成为它们的政治工具。它可以为巩固统治阶级的地位效力,也能够成为统治阶级的丧钟。翻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例外,亦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总是围绕着如何巩固执政党的地位而展开的。在他的专著《20世纪中国翻译史》以及《文学翻译概论》里,方教授详细地阐释了翻译在中国如何影响政治,而政治又是如何操纵翻译。现代中国的政坛风云变幻,其中翻译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革命以红色作为标志性的颜色,中国的翻译活动便自然而然蒙上了红的色彩。红色象征着这个国家主流政治的性质,具体来说就是红色的“无产阶级”政治。“无产阶级”一词代表了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代表了中国进步力量几十年来的追求、梦想以及选择。作为这个潮流的一个分支,翻译也总是不断经历着潮起潮落,它的角色或者是引导或者是受控制,但总是与政治息息相关。虽然中国执政党的地位已“固若金汤”,近年来政治对翻译的影响大大减弱,但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仍似一只隐形的手操纵着它的行为。
在西方,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对于翻译的政治性的学术研究才真正开始。美国学者韦尔纳?温特的《作为政治行为的翻译》一文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话语的秩序》(1971)一书,玛西娅?尼特?多伦和玛里琳?嘉迪斯?罗斯发表的《翻译的经济和政治性》(1981),美国学者马丁?杰伊发表的《永远的流放者》(1985),加拿大女性主义批评家谢莉.西蒙(Sherry Simon)撰写的《翻译理论中的性别》(1996),这些著作和文章都旨在讨论翻译的政治性问题。
西方的理论家在探讨这一问题时,理论根据来自于西方的实际情况,他们所讨论的翻译的政治性和红色中国的情况不一样。在中国,翻译的政治性更明显更强烈,但是这一点长期为翻译理论家所忽视。方华文教授的“红色中国,红色翻译”理论深深植根于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的政治,是对中国翻译发展历程的回顾及总结,对我们研究翻译以及把握翻译的方向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有些人可能会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已经把重心转向经济,对政治的关注相对减弱,翻译的政治性也不那么强了。但是他们觉察不到执政党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翻译,为翻译掌舵,使其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红色”中国只能接受“红色”翻译。在我国,也许还存在“蓝色”或“灰色”翻译,但是“红色”无疑是主色调。
方华文教授的翻译观在国际上很受重视。国际译联的学术刊物Babel在2008年第二期刊登了万言论文,专门介绍他的翻译思想,使全世界了解到了我国的翻译概况以及翻译事业的特色,也了解到了他独到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