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9:25
《旅行杂志》1927年创刊于上海,是由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的总经理陈光甫先生一手策划和创办的。在民国时期,旅游一度受到社会团体和传媒的提倡。凭着商人敏锐的感觉,上海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意识到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不仅创办了以“发扬国光,服务行旅” 为主旨的中国旅行社,而且创办了《旅行杂志》。1927年1月至1942年12月,《旅行杂志》共计出版16卷。由于战事原因后又迁至桂林、重庆出版,1954年在北京终刊。
《旅行杂志》创刊于1927年,创办人陈光甫、朱成章 ,每年12期为一卷,每月以号标示。该刊的显著特点是撰稿人均为民国时期享誉文坛的新闻界、小说界乃至政界的重要人物,文章内容多以旅游散文、随笔为主,且文笔隽永,可读性很强,配发的图片全为铜版印制,很清晰。如第九卷第一号,目录前标有“屐痕回味(新年特大号征文特辑)”,刊有征文稿20篇,其中有新闻报记者郭步陶的《民众诗人洪玉亭之回忆》、新中华主编钱歌川的《拜台之秋》、邑人唐玉虬的《春明梦影》、小说家郁达夫的《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外交部国际司钱王倬的《洛阳之行》、小说家张恨水的《滕王阁渺不可寻》、小说家秦瘦鸥的《三次最痛快的杭州之游》。
《旅行杂志》1927年创刊于上海,是由时任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的总经理陈光甫先生一手策划和创办的。在民国时期,旅游一度受到社会团体和传媒的提倡。凭着商人敏锐的感觉,上海银行总经理陈光甫意识到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不仅创办了以“发扬国光,服务行旅” 为主旨的中国旅行社,而且创办了《旅行杂志》。
1927年创刊于上海,由中国近代第一家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创办。杂志初为季刊,季末出版。从1929年第3卷起,改为月刊,月初出版。抗战期间,杂志迁桂林出版,1944年又迁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再迁回上海复刊。后来,这本杂志一直出版发行至1954年。
《旅行杂志》1927年创刊于上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上海,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拥入,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职能的完善,加速了都市化的进程;以西方时尚消费为主体的消费文化逐渐形成,市民注重精神层面的消费,形成了所谓的“上海生活”。中国旅行社创办的《旅行杂志》正是这种消费文化的产物。1927年春,《旅行杂志》创刊,设编辑室于上海仁记路110号四楼,由庄铸九总负责,聘请《申报》编辑赵君豪主编务,画家张振宇司美术。
该刊以提倡旅游、服务旅游为宗旨,刊稿多为介绍风景名胜、民俗风情的游记、随笔、诗词、图片等。而铁路建设、沿线风光、火车时刻表、客运常识等内容,几乎每期必不可少。因此,该刊在历史上曾有“铁路旅途之伴侣”的赞誉。1955年,该刊更名《旅行家》继续出版。它是我国发行最长久的近现代期刊之一。
1950年9月号的《旅行杂志》刊中关于铁路的内容颇多。该期封面是新中国成立后改名的沈阳站(原称沈阳南站),广九、京汉、京沈铁路沿途见闻,京张铁路及詹天佑铜像,铁道部更改站名的通知,颂扬“铁牛号”蒸汽机车的诗歌,沪宁、沪杭线的火车时刻表、铁路各站发售回数票(一种可多次乘火车的月票)和四折客票(优惠失业者)的广告等等。
此外,刊中有篇《青龙桥关沟之游》描述了京张铁路关沟段的巨壑、急湍、长城、关隘、隧道、桥梁、车站、列车等诸多景物,并穿插着传说、轶事以及詹天佑的筑路功绩,文笔隽永,引人入胜。其中有“南口号”机车、“1501号”特大马力机车、前拉后推的双机牵引,还有青龙桥站内外赶毛驴的、吆喝卖水萝卜和茶水生意的热闹情景等,描绘得有声有色,让人过目难忘。更值得一提的是,文中还配有6幅铁路图,分别为南口、东园、居庸关、三堡、青龙桥、八达岭,似摘自工程图纸,颇具资料参考价值。
《旅行杂志》为1936年1月1日出版的第十卷笫一期,16开,200余页,内容量是正常刊物的一倍。此刊物用将近一半的篇幅,刊登了“十周念纪念征文特辑”,共刊登了45篇文章,其中精彩的文章有《崂山杂诗》、《常熟道即景》、《东湖西湖南湖和北海》、《十载游踪》等,作者中亦大有罗家伦、张恨水、赵景深、于右任、胡愈之、周瘦鹃等名家。他们都从各自多年的旅游经历和角度来反映旅游所带来的快乐和思味。
主编赵君豪在《编辑室十年记》中,用真诚的态度回忆了《旅行杂志》十年来的艰辛,作者从多方面阐述了杂志创刊十年来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并且表示希望能继续得到读者的支持和鼓励,使《旅行杂志》有第二个十年第三个十年。
张恨水是《旅行杂志》的“台柱子”作者,一直为杂志写连载小说和旅行方面的文章,只是1937年第9期上,他连载的小说《如此江山》被迫压缩掉了。而胡适题词的广告则还在这一期上,这则广告是为坐落于上海北四川路上,拥有三百余间客房、高达十层的上海新亚大酒店写的:“新亚酒店的成功使我们深信我们中国民族不是不能过整齐清洁的生活。民国二十四年九月十一日 胡适”。关于胡适与陈光甫,今天的人们或许知道1938年10月后,胡适与陈光甫在美国为国民政府筹款时曾赠陈含“做了过河卒子”句的诗,但恐怕很难想象胡适这样的大学问家能在陈光甫的杂志上为一家豪华酒店做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