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覆花

更新时间:2024-07-01 22:39

旋覆花,中药名。为菊科植物旋覆花Inula japonica Thunb.或欧亚旋覆花Inula britannica L.的干燥头状花序。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的功效。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头状花序。

性味

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经

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

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主治

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相关配伍

1、治外感风寒,内蕴痰湿咳嗽痰多,常与半夏、麻黄等同用,如金沸草散。(《和剂局方》)

2、治痰饮内停,浊服上犯而致咳嗽气促,胸膈痞闷者,可与泻肺化痰、利水行气之桑白皮槟榔等同用。如旋覆花汤。(《圣济总录》)

3、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而噫气呕吐,胃脘痞鞭者,常与赭石、半夏生姜等同用,如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用法用量

3~9g,包煎

禁忌

阴虚痨嗽,风热燥咳者禁服。

炮制

采集加工

夏、秋二季花开放时采收,除去杂质,阴干或晒干。

炮制方法

1、旋覆花:除去梗、叶及杂质。

2、蜜旋覆花:取净旋覆花,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形如旋覆花,深黄色。手捻稍粘手。具蜜香气,味甜。

生理特性

1、旋复花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根茎短,横走或斜升,具须根。茎单生簇生,绿色或紫色,有细纵沟,被长伏毛。基部叶花期枯萎 ,中部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3cm,宽1.5-4.5cm,先端尖,基部渐狭。常有圆形半抱茎的小耳,无柄,全缘或有疏齿,上面具疏毛或近无毛,下面具疏伏毛和腺点,中脉和侧脉有较密的长毛;上部叶渐小,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径3-4cm,多数或少数排列成疏散的伞房花序花序梗细长;总苞半球形,径1.3-1.7cm,总苞片约5层,线状披针形。最外层带叶质而较长;外层基部革质,上部叶质;内层干膜质;舌状花黄色,较总苞长2-2.5倍;舌片线形,长10-13mm;管状花花冠长约5mm,有三角披针形裂片;冠毛白色,1轮,有20余个粗糙毛。瘦果圆柱形,长1-1.2mm,有10条纵沟,被疏短毛。花期6-10月,果期9-11月。

2、欧亚旋覆花:与旋覆花不同点在于,叶片长圆或椭圆状披针形,基部宽大,心形,有耳,半抱茎。头状花序,径2.5-5cm;总苞径1.5-2.2cm,长达1cm。瘦果圆柱形,有浅沟,被短毛。

生长环境

1、 旋复花:产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广西等地为多。以浙江产的色浅黄、朵大、花丝长、毛多、不散碎、无梗叶等杂质者为最佳。

2、 欧亚旋覆花:主产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新疆、河南等地。

药材性状

本品呈扁球形或类球形,直径1-2cm。总苞由多数苞片组成,呈覆瓦状排列,苞片披针形或条形,灰黄色,长4-11mm;总苞基部有时残留花梗,苞片及花梗表面被白色茸毛,舌状花1列,黄色,长约1cm,多卷曲,常脱落,先端3齿裂;管状花多数,棕黄色,长约5mm,先端5齿裂;子房顶端有多数白色冠毛,长5-6mm。有的可见椭圆形小瘦果。体轻,易散碎。气微,味微苦。

相关论述

1、《本经逢原》:“旋覆花升而能降,肺与大肠药也。其功在于开结下气行水消痰,治惊悸,祛痞坚,除寒热,散风湿,开胃气,止呕逆,除噫气,故肺中伏饮寒嗽宜之。”

2、《本经》:“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

3、《本草衍义》:“叶如大菊,又如蒿。八九月有花,大如梧桐子,花淡黄绿,繁茂,圆而覆下,亦一异也。其香过于菊,行痰水,去头目风。其味甘苦辛,亦走散之药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