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6-17 16:29
“无陂不成镇”首先典出《周易》,初为一条历法谜语,后演变为武汉市黄陂区的一种文化现象。从20世纪考古成果看,它的形成可追溯到3500年前黄陂先民打造长江流域第一古城——盘龙城;从史志典籍记载看,则可追溯到500年前黄陂人打造中国四大名镇——汉口镇。而且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而今数十万黄陂人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湖北黄陂拥有3500年的城市文明史和2230年的置县史,千百年来,黄陂人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素有“无陂不成镇”的美誉。
“无陂不成镇”首先典出《周易》,初为一条历法谜语,后演变为武汉市黄陂
区的一种文化现象。从20世纪考古成果看,它的形成可追溯到3500年前黄陂先民打造长江流域第一古城——盘龙城;从史志典籍记载看,则可追溯到500年前黄陂人打造中国四大名镇——汉口镇。而且千百年来经久不衰,而今数十万黄陂人说着黄陂话分布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许多中国之最和世界之最。
西陵县来历、武湖的演变、息妫与桃花庙、孙壹与“黄花涝”、黎黄陂路、黄陂会馆与中共五大、上海黄陂南路与中共“一大”、盘龙城、木兰山、木兰传说、木兰八景”、二程故里、双凤亭始末、黎元洪与辛亥文化、 “首义总管”蔡济民、 “首义金刚”吴醒汉、首义发难第一人李鹏升、制旗刻印第一人李白贞、首义百岁老人喻育之、首义书法女神童冯铸、军事家到革命家的潘康时、蔡以忱、潘忠汝
如政界黎元洪:大总统的故园情结。他惜才、育才、护才 ,勤奋、廉洁、亲民,乡情、乡亲、乡音,助学、兴学、办学。瞿秋白:在黄陂的诗情画意,瞿周两代通家好,黄陂秉烛夜苦读,仨表兄弟各西东。王文元:以社会为画布的豁达学者,教授省长”的远见,检察官的“人性化,关注“三农”老大难,缕缕乡情励后辈。陈毅:从藏书家到外蒙古行政长官,参与中俄蒙谈判,“联吴抗曹”促回归,“六十三条”大博弈。蔡以忱:中共中央首任监察委员,辛亥革命受洗礼,二程遗风受熏陶,董必武介绍入党,组建黄陂党小组,崇实中学作阵地,组织北伐宣达团
又如教育界:陈时,中国私立大学的先驱,留日归来举义旗,父子毁家办大学,秉持教育独立,兼容并包治校,敞开心胸交友,长善救失育人,拒绝倭寇利诱,坚守“中华大学”,换来桃李芬芳。刘凤章:知行合一的教育家“树人不善为名”,“儒者必先治生,宁为保民国而死”。余家菊父子:两岸育人的教育家。
军界:蔡济民:“首义大总管”,策动首义,谋略处支撑危局,举黎督鄂,稽查部“八大金刚”,“书愤六律”,鄂西护法蒙冤去。蓝天蔚:关外大都督, 投笔从戎,“义勇拒俄”誉东瀛,归国治军,筹谋起义担重任,转战东北,“滦州兵变”震敌胆,孙文授命,关外都督建奇功,鄂西靖国,蜀山汉水埋忠骨。吴光浩:开辟木兰山革命根据地。
文艺界:.胡秋原:“文艺论战”的“自由人”,弃学抗日办周刊 ,冯雪峰推心置腹 ,休兵:张闻天一锤定音。.伍禾:爱爱仇仇一“人诗”。曾卓:当代诗魂的活雕塑”。绿原:其名如诗,其韵如琴, 从“童真”到“莽汉”, 从监狱到 “牛棚”,从“金环”到“诗魂”。冯今松:当今画坛一劲松,音乐梦想,寄情花鸟,诗情画意,创新发展,三峡刻石。.谢芳:中国影坛的常青藤,五岁登台唱“圣歌”,林道静”风靡东洋,早春二月”报“春花”,总理安排返京城 “雪漫青丝”过把瘾。将军书法家“三剑客”:袁伟:文博.鉴赏.书法,余明海:品质.意志.艺术,黄金元:中国榜书理论专著第一人。
科技界:涂治:农科兴疆的开拓,留美归国“走西口” ,身残志坚斗顽敌,八一”学院育精英,鞠躬尽瘁荐轩辕涂光炽:矿床学与地质化学泰斗,“小少爷”海外归来,科教结合育新人,1/3时间在野外,逆向思维开新篇。陈庆宣:构造地质与地质力学宗师。肖培根:中草药的“活字典”,天涯海角“尝百草” ,为药用植物“安个家”,灵丹妙药”紫锥菊。梁骏吾:半导体材料的元老级专家, 30岁摘取科技奖, 率先打破外商垄断,力主创新求发展。辜胜阻:“政”“学”双赢的学者型官员,从政哲学”是有效转换角色的秘诀,调查研究是为学从政的基石,海外留学厉炼国际视野 ,参政议政是连接学坛和政坛的桥梁。
华裔奇才:田长焯:波音公司的“设计巨匠”,父母给他“活字典”,拿学位遇到“麦卡锡”, 学土木也能搞飞机,国魂时刻在梦萦。万子美:意大利的首位外侨“加勋爵士”,乡村飞出金凤凰,译《历史》洛阳纸贵,仨总统签授勋件,旅意华胞“及时雨”,“功勋骑士”再加冕。蔡红生:世界数学王国的黄陂骄子,从光荣榜上“掉”下来 华罗庚亲手改论文, 破译“黑洞”之谜。.蔡大生:北极圈上“抛绣球”。
黄陂赋 冯煜晖
木兰山下,长拥孝信之民;双凤亭旁,尽是忠勇之士。极目楚天,云卷云舒,滠水河畔,巍峨之城。安昌故郡,汉北首府。东襟武湖浩淼,西屏双峰崇高,北倚木兰飞峙,南枕长江滔滔。怀峦抱嶂,吞湖吐江,得尽山水之宠,独享造化之功。
混沌初开,人类先祖,盘龙城遗址为证,大玉戈显先民智慧。春秋中叶,华夏开疆,楚文王功业可寻,桃花庙留太后传奇。两汉要塞,石阳城下,魏武挥鞭置新郡,孙仲谋无奈留遗恨。拓跋北魏,大举南侵,黄陂儿女守家国,木兰将军反击异族。二程基业,尊学重道,文教巷中出精英,郁郁乎儒道斯文。辛亥首义,推翻暴政,荆楚子弟满江城,黎黄陂新军为先行。
木兰故里,醉美黄陂。江北花都,四季图画。春来杜鹃满云雾,夏至美荷开后湖,秋来天池红叶艳,冬日木兰山花洁。
文化名城,滠水新章。两城四区,无限风光。传统与现代齐飞,人文共生态一体。和谐幸福发展,集聚中华英才,建不朽之功;打造临空新区,吸纳天下投资,立万世之业!
邹惟山 黄陂赋
华中重镇,江汉大城,山水名胜,文脉深远,雄于古今,而齐于三楚者也!江城者,以四者为要件者也:长江之南有江夏,汉水之西有汉阳,长江之北有汉口,汉水之东有黄陂!惟山问曰:黄陂岂止于古城之一乡乎?江夏岂止于江汉之一镇乎?答曰:非也!黄陂者,江汉之首区者也!自然之黄陂,乃江汉平原北沿之秀美青螺者 也!华中腹地,辽阔无比,西起宜昌,东至九江,北自襄阳,南到岳阳,乃古云梦泽之中心地带者也,楚文化传统之源远流长者也!
大别之南麓,江汉之北屏,黄陂之野,乃居于起伏之山川,隐于广阔之青波者也!黄陂北高南低,西原东陵,乃广大之庭院,醇朴之乡村者也!黄者,黄色之土者 也,贵重之象者也;陂者,大地之表者也,深谷之气者也!自北而南,山脉流布,云蒸而霞蔚者也;自东而西,雨量充沛,光照而充足也!自上而下,热量丰富,四 季而分明者也!黄陂之地乃北温带季,来之者多,往者之少,于是居住者众,此间少男少女自然生长而为杰才也;黄陂乃江汉之一区,一湖而望,二峰并峙,三水相聚,而瞩望于江南之秀峦者也!
大别山之高峰,乃罗田之天堂寨者也;黄陂之高峰,乃卓越之双峰尖者也!山峰奇列,而水流秀美者也!滠水从北而南,贯通黄陂之全境者也;界河由西而东,滋润 黄陂之野原者也;北湖居于南部,与繁华汉口相接者也!黄陂者,有山有水,有峰有峦,有田有土,有方有圆,有草有花,有树有林,有池有湖,以奇特的自然山水 而雄于江汉三镇者也;黄陂者,有文有艺,有歌有曲,有花有果,有春有秋,有天有地,有云有雾,有雷有电,以宁静的林下庭院而为江城之后花园者也!
黄陂者,乃大武汉城市之根者也!盘龙古城,并非传说,乃商代繁华之都市也!三千年历史,八千个故事,中外游历者无不为之倾倒者也;三千担米粮,九万种传 奇,古今览胜者无不为之点头者也!今之黄陂,乃华中繁华之都市者也;昔之盘龙,乃古代重要之贸易口岸者也!以商业为基,自古以来,黄陂人文思想高度发达者 也!以交流为际,自古以来,黄陂历史传统长久深远者也!从历史演变而言,黄陂乃南方通商之要津者也;从文化传承而言,黄陂乃江南泥塑之乡者也!“无陂不成 镇”,黄陂人生存交流能力之真实写照者也;无情不成书,华夏江南文化传统之真实景象者也!
西自昆仑,来于中龙,黄陂之风水,乃华夏主脉之流布者也!红安、麻城,乃将军之区者也;黄冈、黄梅,乃文人之乡者也!大山南沿,龙脉奔走,经黄陂而达于江 汉之阔野者也!长江北岸,湖泊众多,经黄陂而耀于大别之巨麓者也!风水宝地,地灵人杰,文武齐备,而居此者,必富贵双全者也!
武之者,古有南北朝花木兰将军之传说者也,近有曾大观三榜眼之美谈者也!黄陂之表有木兰山者也,黄陂之谷有木兰川者也,黄陂之地有木兰湖者也,黄陂之原有 木兰池者也,此乃文术武功之渊源者也!古有程王向之妻,梦见飞龙有二,于是有理学大师之二程横空出世者也;于今黄陂可见双凤亭也!今有后继之子孙,仰望于 山东之孔氏,于是望鲁台可存之久远者也!
陈时父子,集家产而创办中华大学,开中国私立大学之先河者也!长霖母子,集资而留学于英美世界,曾为加州大学之首位华裔校长者也!近代以来,武昌首义,大总统一职非黎元洪先生莫属者也;现代以来,诗人为甚:彭邦桢者,曾卓者,绿原者,胡秋原者,冯今松者,皆出于黄陂之野原者矣!
武汉三镇之秀美者:首在武昌,次在黄陂,三在江夏,四在汉阳也!武昌之长蛇者,不时而起舞者矣!黄陂之碧凤者,无时不鸣叫者矣!江夏之二龙者,有时而出水 者矣!汉阳之九真者,月出而惊人者矣!自然环境,黄陂最为原始而古朴也:森林众多、河水清纯、草木繁盛、河网布密,黄陂最为自然者也!江城旅游,黄陂乃首 先之地也!江城地产,黄陂乃展望之台也!
潘安兴 黄陂赋
盘龙古郭,揭幕于洪荒世纪;拓土大商,高歌于霸楚前沿。木兰故里,捷足精忠之实例;巾帼老家,流芳至孝之名媛。双凤投怀,挺拔儒林之大树;二程应梦,氤氲理学之古贤。藏毓秀,荟钟灵;千秋播,一脉传。首创共和之总统,黄陂人物;先夯民国之新基,滠水山川。赤帜七军之猛士,贫农革命;丹心四海之大同,星火燎原。
枕大别,傍长江。地处汉皋之北部,通都大邑,水连云梦之东缘,邃古浑茫。扬子海之波涛浩淼,亿年造化;燕山期之山麓玄机,几度沧桑。南北之三重阶级,东西之四大池塘。突兀群山,独有土司之王府;参差高树,别具锦里之山乡。荟萃丛林,北段高峰之幻境;葱茏玉树,中心沃野之画廊。南线澄湖,玉鉴琼玉之潋滟;秋波大泽,锦帆白鹭之翱翔。田园诗画,湖泊风光。
面积二千平方公里,幅员独大;家庞百万大系之黎民,人口最多。哲匠能工之外出,无陂不成镇;寒门茅舍之运来,有子可登科。上善之普通百姓,感人故事;中流之诚信两孙,惊世新歌。伯仲二田之峥嵘美国,家关十宿之璀璨星河。灵光笼照,高考状元之登榜;慧脉遥传,深潜勇士之扬波。诗画珠联,山水滋阴于神韵;工商壁合,仁慈反馈与普陀。文武星辉,国共风云之将帅;圣贤路绕,儿童问答以琢磨。
粮棉油,农牧渔。传统耕耘,世代但求于温饱;辛劳憧憬,子孙苦索于丰腴。挖塘筑堰,原始丰收之希翼,围垸垒堤,初衷保障以无虞。兴修水利,公社横空以拦坝;解决旱危,全民热火以围湖。大寨精神之移植,县河改道;荒年干旱之思维,水库通渠。政归市,县改区。城市进程之北扩,江城后院;贸工拓路之南推,汉北前驱。独冠亚洲之编组,铁龙驰横店;领衡中部之航空,银燕起通衢。商贸物流之重镇,移师汉口北;旅游生态之新姿,造景市郊图。
噫嘻!工业创新,浴火凤凰以展翅;农村换旧,通湾道路以穿梭。能人经济,土特抱团以发展;妙手画图,风光连线以诗歌。旧八景,提劲旅;新十强,上层楼。云雾山之杜鹃之灿烂,春光明媚;清凉寨之浣影婀娜,山色温柔。蒙古草原之落户,木兰新宠;天池高峡之梳妆,闺阁明眸。奇石古门之飞瀑,高山流水;灵岩之地质藏玄,真武鸿猷。火红时代,回首于知青岁月;炽热肝肠,献身于炼骨春秋。精神寄寓,耕读大余湾之老屋;典范铿锵,奔腾蔡官田之洪充。先祖农耕之记忆,年华领略;当时汗洒之澄湖,塔耳神游!名村享成果,小镇创丰收!
嗟夫!北周建制,千秋历史;大象开元,一路履痕。覆地翻天之变化,山欢水笑;辉今烁古之作为,日异月新。擘画未来之大笔,构思科学;放眼旷古之巅峰,开拓锦程!歌未歇,梦常真。
【注释】两孙:指信义兄弟孙东林、孙水林。二田:指黄陂籍在美科学巨匠田长霖、田长焯兄弟俩。十宿:黄陂籍十大科学院院士。高考状元:指2010黄陂一中学生柳杰(文科状元)。深潜勇士:黄陂籍潜航员叶聪突破3759米深处创出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钟记录。诗画:指黄陂籍著名诗人曾卓、绿原、彭邦祯,著名画家冯今松。将帅:民国上将蓝天蔚,共和国中将杜义德。琢磨:指孔子项橐的故事。
“无陂不成镇”典出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一卦:“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周易·泰封·九三》)这两句话颇具哲学意义,它概括地总结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方面有起有伏、有来有去、有分有合、有正有反的发展变化规律
“无陂不成镇”也是天文(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一语双关的历法谜语,意思是说,能“镇”住“陂”的是“闰”,有“陂”才有“闰”,若无“陂”,“闰”就是多余的麻烦。
四季更替谓之“年”。地球公转一周(即360度)所需的时间称为恒星年。1恒星年 = 365.2564日 = 365日6小时9分钟9.5秒;而回归年是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或秋分点、冬至点和夏至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连续两次直射于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的时间间隔。因此,回归年又称“季节年”。1回归年 = 365.24220日 = 365日5小时48分45.5秒。由于恒星年与节气不同步,回归年才与节气同步,所以历法不用恒星年而用回归年。
历法强行取整日,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无平不陂”——不置平年,历法不会与天文错位。“陂”字拆开是“乃皮”,即历法与天文成了两层皮即二夹皮。错位了要使它复位,复位的办法是置闰,置闰陂就黄了。
作为20世纪的100大考古发现之一,黄陂盘龙城是长江流域第一古城,也是历史上最早的“九省通衢”。土著黄陂(相传黄陂为黄帝正妃西陵氏之女的故地,史称其隶属黄国)人就得天独厚,走南闯北通天下。
由于那时的交通主要是靠水运,黄陂人通过古代黄金水道府河、滠水与漂水,穿越大别山、桐柏山的隘口,北达商朝王都郑州;又可出长江,入汉水、涢水,淌过随枣走廊,通往关中地区;还借长江、汉江西抵巴蜀,南达江汉,并通过洞庭湖、鄱阳湖及其干流前往江南诸省;东乘长江又沟通吴会,通江达海。
考古发现,盘龙城遗址外围,散见居民区和酿酒、制陶、冶铜等手工作坊及墓地,显示出工业发达,商业繁华,具有完备的城邑形态和功能。这说明黄陂先民在3500年前就精心打造了中国长江流域第一古城。
有人不禁要问:汉水的入江口在龟山北,盘龙城边的府河怎么与汉水交汇呢?因为古代汉水有一主要支流就是与府河交汇后注入长江的。
原来汉水自陕西东南来,受武当山、荆山、大洪山的阻挡和制约,进入湖北后,由东南向南注入低洼的江汉平原湖沼。汉水下游因流经云梦泽故地,常使河道消失在云梦泽的巨大水体中。由于荆江、汉水水流所挟带泥水的冲击作用,古云梦泽渐渐被淤成平陆,汉水下游遂处于河道纵横、湖泊星罗棋布的水网景观之中。出现众水以汉为壑、汉以江为壑的水流倾泻方式。
在汉水下游众多的入江口中,并不存在一个很稳定的水流量大的入江口。除龟山南北有入口外,还有一入江口在今盘龙城地区,与府河、滠水交汇后于谌家矶入江。
北齐以改置黄陂县(清同治《黄陂县志》卷一·沿革)始,黄陂人继承先民传统,凭借“九省通衢”故道闯天下,逐步形成“无陂不成镇”的文化现象。这里的“陂”就专指湖北黄陂人,“镇”是指村镇(村庄和小市镇)、镇集(镇市,都指集镇)或城市了。意思是说,凡是天下有集镇的地方就有黄陂人栖息,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有黄陂人。
据有稽可查的史志记载,“无陂不成镇”这一文化现象,形成于明代成化年初开发汉口。 黄陂旧称西陵,地处南北要冲,屡遭兵燹,黄陂人在乱中磨练出闯天下的意志与谋生的本领。“楚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我西陵。”(汉·司马迁:《史记》)“后汉末,刘表以地当江汉之口,惧吴侵轶,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因名黄城镇。”境内的“武湖,又是黄祖习战阅武处。……唐天复三年,杨行密遣将李神福围鄂州,州帅杜洪求救于朱全忠,全忠遣兵屯滠口。……宋末,忽必烈南寇,取道于此。”(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黄陂居民“于元末遭兵,逃亡殆尽”(明嘉靖《黄陂县志》)。元代诗人郝经曾在《宿黄陂县南》的诗中写道: 茅屋欹斜竹径荒,稻畦残水入方塘。 营屯未定夕阳下,雁点秋烟不著行。
自明初起,由于黄陂人口甚少,乃由官方与民间同时移民至此。据明清谱牒载,今黄陂大部分居民的先祖,系由官方强制移民——从江西南昌筷子巷迁入。即所谓“江西填湖广”;另一方面,外出逃难存活的黄陂人也陆续返乡。原居民与新移民相依为命,努力重建家园,终于百业渐兴,人丁兴旺。到了成化八年(1472年),黄陂人口由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的42068人,增加到121900人(明嘉靖三十五年《黄陂县志》)。
在汉口形成的过程中,由于汉水入江新水口两岸地盘开阔,港湾水域条件良好,堤防坚固。常年在黄花涝、武湖、盘龙湖打鱼为生的黄陂南乡渔民,利用地利之便于明朝天顺年(1457~1464年)间,率先在这“占水道之便,擅舟楫之利”的天然良港建码头,或到汉口荒岛搭棚拓荒,从事航运、渔业或小本经营。接着,一些匠人和民工沿滠水陆续到今江岸一带开店、办作坊、做手艺,有的沿黄孝河进入今四官殿以下沿江一带务工经商。
从明弘治(1488~1505年)到正德年(1506~1521年)初,黄陂人便在汉口建成集商贸、民间工艺与地域文化于一体的黄陂街(《明万历汉阳府志校注》,武汉出版社,2007)。清道光年间,浙江乌程(今湖州市吴兴区)人范锴在《汉口丛谈》中,所列汉口街道的明细表中也有黄陂街(今民权路江边附近)。他在注释中写道:“正街(今汉正街)至此分而为二,一稍南而东为打扣巷,一由北而东为黄陂街。”
黄陂街最繁华时拥有“八大行”(徐焕斗:《汉口小志》,《湖北档案》,2007.12),即盐行、茶行、药材行、什货行、油行、粮行、棉花行、牛皮行。一般的街道做生意,皆为门市零售,但黄陂街则可做转手批发,灵活经营。久而久之,黄陂人还打造了一批人们至今仍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曹正兴”菜刀、“高洪泰”铜锣、“白海记”旗袍、“蔡林记”热干面、“谈炎记”水饺、黄陂“三鲜”……其中高洪泰铜锣与京锣、奉锣、苏锣并称全国“四大名锣”,是著名的“老字号”,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其主要特点是造型古朴、发音洪亮、吃锤省力、调门准确,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好评,国内一些知名的剧团、乐团,以及一些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都使用“高洪泰”的产品。2007年4月1日,高洪泰铜锣制作技艺被湖北省文化厅公示为第一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16年,黎黄陂就任大总统后,力主让黄陂话竞选国语,尽管曾经作为一种谈资的趣闻,但的确有据可依。因为黄陂方言属楚语系,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许多黄陂话与《楚辞》中出现极多的字、词、句有某种相通之处,还有相应的声母、韵母、声调、词汇和语法。而且其语言魅力,通过黄孝花鼓与黄陂鼓书在湖广地区广为传播,再加上天下黄陂人加以推广,是具有可操作性。
黄陂人也将饮誉海内的纺织业,带入汉口经营。明清时期,从而使质地精美的明代贡品——黄陂葛布传统产业得以进一步发展。万历二年(1574)绍兴进士、兵部员外郎、诗人陶允宜之《黄陂葛》诗云:“楚人种葛不种麻,男采女织争纷拿,黄陂所织尤精嘉。光洁匀细眼不斜,皎如白苎轻如纱,进之内宫传相夸。”(清·姚之骃:《元明事类钞》卷二四《衣冠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在乾隆年间建于汉口大郭家巷的袜业公所,就是黄陂织袜业集会议事之所,也是全国最早的手工业行会组织会所之一(高春颀:《中国商会的起源》,《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08月19日)。于咸丰年间重修的老君殿,则是黄陂烟袋帮之公所,坐落在广益桥港边正街。至清末民初,汉口的行帮增至近200个。
民国年间,武汉市硚口十码头的粮行、福新面粉厂、统一街的鞋帽店,文书巷的黄陂酒楼、牛皮行,南京路口的皮毛店,清芬路的旧货一条街等,都为黄陂人所开。如今,武汉市江岸区与江汉区有一大批黄陂后裔,其中谌家矶、岱家山在20世纪50年代前均为黄陂所辖。
开放的自然环境,悠久的文明积淀,便利的区位优势,使黄陂商人通过与各地商人交流与合作,从而借船出港,走向全国各地。仅从明朝中期至清初,全县外迁者达4万人之众。即县内人口由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的15660人减少到清康熙五年(1666年)的11667人(清康熙五年《黄陂县志》)。
首先,从事航运业者借助舟楫之便,上至重庆朝天门,下至上海码头经营,天长日久,黄陂籍码头工人大都在浦东和山城定居;事业有成的商人,则在沪上十里洋场立足。
当太平天国起义战起,迫使江南商人纷纷迁往上海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石库门”(房屋用传统木结构加砖墙承重建造,外门选用石料作门框,故名)住宅。为此,精明的黄陂商人就组织黄陂的能工巧匠,参与兴建了中西合璧的石库门民居,并有一批黄陂人在此落户。于是,后来就将今上海市中心城区(卢湾区)石库门一条街命名为黄陂路。到了当代,又由于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今黄陂南路,使“黄陂”之名更是远扬。
与此同时,黄陂商人还在长江、汉水流域创业落户。不仅在成都、襄阳、黄州、麻城、九江、景德镇、南京、杭州等地建有公所、会馆或同乡会,其店铺产业也广为分布。如南京下关一带就有黄陂人开设的板鸭连锁店,芜湖鹅卵石路有黄陂人开的皮毛店,安庆大西门外有黄陂人开的作坊:钉秤的、制麻袋的,整条街几乎都是黄陂人。
随着黄陂人丁兴旺,官府在明、清二朝推行“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政策时,也把黄陂作为重点。清同治年间四川《新宁县志》称:“邑多楚人,各别其郡,私其神,以祠庙分籍贯,故建置相望。”西南大学蓝勇教授介绍,湖北许多州县的移民还有大量独立的会馆,最常见的便是湖广黄州人兴建的帝主宫,也称黄州会馆。还有石阳(今黄陂三国时属石阳县)会馆,成都和叙府的湖北黄陂人的会馆(蓝勇:《西南历史文化地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再次,在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建成后,黄陂人又不断向大江南北和黄河上下扩展“无陂不成镇”的范围。随着黄陂人在当地的不断增多,黄陂会馆就成为黄陂人联系的纽带。如北京的黄陂会馆,就设于宣武门外潘家河沿。
黄陂人在外思乡之故,便以黄陂为地名纪念之:湖南省邵阳市邵东县黄陂桥乡,江西省宁都县、抚州市宜黄县与广东省有梅州市兴宁市、清远市英德市等四个地方均有叫黄陂镇或黄陂乡的,广州市则有黄陂农工商公司、广州开发区萝岗区联和街黄陂社区居委会,广东惠州市博罗县和福建长汀县都有个黄陂村,安徽庐江县的黄陂湖,各地叫黄陂河、黄陂塘、黄陂坡、黄陂站、黄陂新村、黄陂小学的也不少。
黄陂因此人才辈出。在科举时代,黄陂举人、进士之多,在湖北首屈一指。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一书记载,在明清540年里,全国平均每县30人,黄陂则有81人。诸如明末的“二裴”:榜眼裴宗范、裴宗德兄弟,清代“文武三榜眼”:曾大观、刘彬士与金国钧,“父子同科”:范轼与范熙壬等。这些取得功名的仕子被朝廷派往全国各地做官,其后裔和亲友也因此分布各地,“无陂不成镇”的美名传四方。
清代的黄陂“二金”(进士金光杰与榜眼金国钧父子),其后裔遍及海内外。金永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历任黄兴、段芝泉参谋顾问、黎黄陂大总统的陆军部长,晚年定居日本。其后裔做道尹县长、局长多人。金唯信在美国哈佛大学获经济学位后,回国历任台湾“财政部赋税署长”、“中央信托局长”。金永炎之孙金宗麟,曾任台湾驻美“中信局”主任。清咸丰壬子恩科进士周恒祺,历任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漕运总督,其后裔分布在湖北、上海、四川、东北、海峡和大洋彼岸。晚清戊戌进士范轼的后裔,竟有范熙壬、范熙申与范熙绩三人留日学成归来,后分别任民国国会议员、海军舰长和陆军军长,世称“范氏三杰”
民国大总统黎元洪,正是随父到北塘,才有机会在北洋水师学堂上学,接下来因出身海军被张之洞相中而飞黄腾达。他就任清军协统、首义都督和大总统期间,身边云集了一批黄陂人或湖北老乡。黎晚年大力兴办实业,产业庞大,先后投资银行、厂矿等金融、实业近70家,投资总额超过300万银元,而且形成系列,诸如他在金融业的投资包括银行业20家、证券类5家、保险类2家。在实业方面,他投资煤矿8个、矿产类8家、森林类3个、纺织类6家、面粉及食品类5家。还包括运输、造纸、贸易、市政、文教等各业。投资的地域覆盖全国京、沪、津、鄂、鲁、豫、浙、苏、冀、东北和香港等14个省市。时下,黎氏的后裔分别在上海、天津、美国和加拿大落户。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由于黄陂人在国民政府“五院”(行政院、立法院、监察院、司法院、考试院)中任职者,以及在军中任少将以上者数以百计,他们率其亲属前往台湾达8万人之众,居港澳者也为数不少。其中生代大多到美国或欧洲求学,学成后大部分在欧美打拼,当年赴台的田长霖兄弟姐妹的8个中生代家庭中,就有6家旅居美国,1 家在加拿大,1 家居台。
在20世纪,田长霖成为美国首任华人与亚裔大学校长,以及美国首任亚裔国家科学委员会委员,胡秋原则是“海峡破冰第一人”,蔡大生系瑞典皇家歌剧院首任华人终身职业歌唱家,蔡红生闯入世界数学王国;进入21世纪,万子美则成为意大利首位外籍“加勋大骑士”。而且在美国、欧洲,以及台北、高雄等地都设有黄陂同乡会。1996年10月,田长霖返乡时对笔者说:过去,因为黄陂人贫穷,才出外闯天下,赢得了“无陂不成镇”美称;如今,黄陂人居安思危,顽强拼搏,让“无陂不成镇”饮誉中外。
改革开放后,随着恢复高考制度和留学热,每年数以千计的学子分别在全国各地或海外落地生根,不断延续着“无陂不成镇”的传奇。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和武汉等特大城市,均设有黄陂同乡联谊会或黄陂商会。就连西藏山南地区也有一条黄陂路。
从黄陂籍人士分布地区看,黄陂人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天下黄陂人总数大抵为400万。即黄陂境内100万(实际113万),武汉中心城区100万,中国大陆各地100万,台、港、澳及海外100万。“无陂不成镇”成为海内外关注的文化现象。
黄陂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文化源远流长,世代才人辈出。既有浓厚的江汉色彩,又孕育了具有丰富深厚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
黄陂一河两岸的文化打造,要体现它的地域文化、民俗民风特点,要让后代都能了解过去的黄陂。前川栽植大柳树,树间行距保持15米1株,因柳树长得快,树冠很大,会遮住其他景物。同时,在树里行间广种四季花卉,这样才能体现宋代理学家程颢所写千家诗首篇《春日偶成》中“云谈风轻近午天,伴花随柳过前川”的意境,让游人看景,思人思诗。
“无陂不成镇”,哪里有城镇哪里就有黄陂郎格。黄陂人打造了一批人们至今仍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因此,本人建议在大柳树之间,雕塑以下黄陂名流群像。
1、高洪泰铜锣:铜锣一响黄金万两。建议塑一带着老花眼镜的老人,手持一面锣,右手拿锣锤在检验铜锣质量(省非遗)。
2、蔡林记热干面:到了武汉过早不吃热干面,就不算到过武汉。建议塑一身围裙,头带毡帽的中年人,一付挑担,手持竹灶笠往碗里放面的情景。
3、曹正兴菜刀:经久耐用,钢火好,誉满武汉三镇,家家户户都用他生产的刀。建议塑一老者,脖子上系一条粗布巾,上身赤膊,下身大裤衩,一双草鞋,在抡锤打刀。有洪炉及打铁用具和大木风箱,刀背上有钢印曹正兴三字(市非遗)。
4、白海记旗袍:首创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一种传统女式服装名牌。高领、腰翘、大开衩,穿在身上亮丽大方,过目者都要多看几眼。建议塑一位师傅穿对襟开的中装,手持皮尺,耳上夹一铅笔,认真的神态,正在为一位美女(头发为大波浪,身着亮丽旗袍)量身体各部位尺寸。
5、黄陂三鲜(鱼丸、肉丸、肉糕):科举时代取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吉祥之意。建议塑一大木案板上有鱼丸、肉丸、肉糕各一盘,一位老师傅正在一大瓦盆中做鱼丸的情景。
6、黄陂泥塑之乡:汉阳归元禅寺五百罗汉塑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乃黄陂工匠王煜父子二人花了12年时间塑成。这是黄陂泥塑的代表作,才得以传承出一批现代工艺雕塑家。建议塑一弥勒大佛(即布袋和尚又称欢喜佛),笑口常开。一老一幼王煜父子(清代工匠装束)正在专心塑像的神情。
7、湖北大鼓之乡:黄陂大鼓或黄孝大鼓又称打鼓说书,说善书等,成为本地主要曲种之一。黄陂土生的大鼓表演艺术家李和发演唱的《丰收场上》唱响全国。建议塑一位身着中山装的说书演员(李和发即可),面前摆一竹架子,上放一圆鼓,手持云板,边唱边敲的神情展示在广大民众眼帘。
8、楚剧之乡:楚剧发源于黄陂与孝感结合部的界河(俗话说:黄陂到孝感——县过县),原名黄孝花鼓戏,后定名为楚剧,即惟楚有才之意。黄陂涌现出李百川、江秋屏(女)等一代亨誉全国的楚剧表演艺术家。80年代“四下河南”连台戏响誉武汉三镇,家喻户晓,民众争先排队购票,观后老百姓讲:听乡音、赏乡韵、解乡愁,感到特别惬意,真过瘾。建议塑一大桌案,上摆大印、令筒、惊堂木,塑一身着蟒袍、玉带,头带一字官帽的包公坐在大堂之上,王朝、马汉、张龙、赵虎站立两厢。赵琼瑶跪在大堂之下手持状纸,哭述冤情,让游人置身于戏剧情节之中。
9、体育之乡:黄陂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群众体育活动,修建了体育馆、羽毛球馆、文体广场和武术专业学校,早晚跑步、打太极、舞剑、篮球、乒乓球、体育舞蹈到处百花齐放。我区还输送了许多运动员,如:乒乓球、田径、体操、篮球、划船、武术等,曾荣获了“国家运动健将”和“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特别是陈菊英(女)荣获“全国优秀田径选手”和“运动健将”称号。建议塑一组群像,突出陈菊英奔跑的英姿(有照片可查),身后有一男一女青少年。左边有练太极的老者,右边有一舞飞刀的青年,后面有一群田径选手”和“运动健将”称号。后面有一群男女老少的跳舞者(6人),共11人。
10、“九佬十八匠”群塑组合:再现“九佬十八匠”艺人的代表人物,体现黄陂人敢闯天下的闯劲,一付担子,一辆洪车,头戴斗笠,走遍全国,走向世界的大无畏精神。群塑组合共6人,摆在各个方位,让游人一看即知这是我们黄陂老一辈手艺人。
(1)挑水佬:往日喝长江水、汉水和滠水。建议塑一头戴斗笠帽(凉帽),脖子系土布巾,身着布坎夹、短裤、草鞋,一对杉木大桶,桶内系一木牌子(防水荡出),一根桑木大扁担,嘴里哼着“花鼓戏”乐哈哈。
(2)木匠:塑一手持锯子的木匠,脚踩一根木头在马夹上干活,旁边有:尺子、刨子等工具。
(3)泥瓦匠:塑一手拿瓦刀,一手持泥板的泥瓦匠,齐不齐,一把泥,光足在干活。
(4)篾匠:坐在小凳上,用砍刀劈竹子,旁边有做好的篮子、烧几等物品。
(5)补锅匠:坐在小马夹上手持一铁锅,用钻钜在钻眼,身旁有二个工具柜,一根宽大的梨木扁担和铜制六角“响板”(这是补锅的招牌)。
(6)弹花匠:头上系一毛巾,身着对襟衣,大兰布裤,手拿一根牛筋绳特制的大弓和一木棰,弹花时呈弓箭状,有节奏的乐感。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黄陂“四大名片”在此未提,原因是,盘龙文化市里将建盘龙城遗址公园,木兰文化在木兰山深深扎根,“二程”文化已在双凤亭公园落脚,辛亥文化现已有黎元洪广场,因此不宜在河西岸重复出现。
《无陂不成镇》三部曲包括文化卷《无陂不成镇·人文风情》、人物卷《无陂不成镇·名流百年》与《为民喉舌·范熙壬传》三册。在文化卷中,着重介绍了“无陂不成镇”的来龙去脉与九大文化特征。在人物卷介绍了近代以来,在海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30位名流俊彦。
“无陂不成镇”这一文化现象,长期以来人们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自从裴高才、王凤霞合著的《无陂不成镇》在台湾首发与研讨后,引起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
参考资料:
1、裴高才、王凤霞:《无陂不成镇》,长江出版社,2009.6;
2、《周易·泰卦·九三》.
2.5.4.3吴光浩
2.5.7.5陈庆先与南京军事学院
2.6.3二程书院、甘露书院
2.6.4黄陂第一所中学——前川中学
2.6.5明清科考奇闻
2.6.5.1明代榜眼裴宗范与“二裴”
2.6.5.2清代“文武三榜眼”与“二金”
2.6.5.3“父子同科”:范轼、范熙壬
2.6.6.著名教育家
2.6.6.1知行合一教育家刘凤章
2.6.6.2中国私立大学先驱陈时
2.6.6.3国家主义教育家余家菊、陈启天
2.6.6.4美国首任华人大学校长田长霖
2.7.1.方言楚韵
2.7.1.1黄陂话
2.7.1.2楚剧及名角
2.7.1.3王鸣乐与湖北大鼓
2.7.2传统工艺
2.7.2.1黄陂泥塑与归元寺罗汉
2.7.2.2.民间版画
2.7.2.3民间剪纸
2.7.3老字号
2.7.3.1高洪泰锣
2.7.3.2曹正兴菜刀
2.7.3.3“白海记”旗袍
2.7.4民俗艺术
2.7.4.1木兰庙会
2.7.4.2灯会
2.7.4.3赛龙舟
2.7.6.1漫话黄陂“国语”
2.7.6.2“楚剧之乡”铸楚魂
2.7.6.3首唱《丰收场上》的“李大鼓”
2.7.6.4闻名两岸的“张大鼓”
2.7.6.5常回家看看(方言小品)
2.7.6.6卖麻花(湖北大鼓)
2.7.6.7从“泥塑王”到“哥特王”
2.7.6.8“泥塑之乡”史话
2.7.6.9黄陂话的音与情
2.7.6.10解放初期的黄陂楚剧
2.8.《春日偶成》与文学教化
2.8.2.1胡秋原
2.8.2.2伍禾
2.8.2.3彭邦桢
2.8.2.4曾卓
2.8.2.5绿原
2.8.2.6王士毅
2.8.2.7涂光群
2.8.2.8汪洋
2.8.2.9赵金禾
2.8.2.10黄建中
2.8.2.11胡道发
2.8.6传世作品选
2.8.6.1《春日偶成》
2.8.6.2《小时候》
2.8.6.3《月之故乡》
2.8.6.4《老水手之歌》
2.8.7.艺文选
2.8.7.1期冀双凤比翼飞
2.8.7.2人生五字
2.8.7.3我以我笔写黄陂
2.8.7.4一叶江舟,泛起朵朵浪花
2.8.7.5搭白算数(方言小说)
2.8.7.6 莳花
2.9.黄陂“三鲜”与饮食文化
2.9.1 老字号
2.9.1.1黄陂“三鲜”
2.9.1.2“蔡林记”热干面
2.9.1.3“谈炎记”水饺
2.9.1.4 黄陂糖蒸肉
2.9.1.5黄陂豆腐
2.9.2土菜“八蒸”
2.9.3黄陂芦笋
2.9.5精武鸭脖
2.9.6“小蓝鲸”美食业
2.9.8.4黄陂有个“海归”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