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同仁街

更新时间:2022-05-25 21:40

昆明同仁街,云南省昆明市的一条街道,南起金碧路,北至宝善街,长200余米。2001年,重建后的同仁街成了热闹的商贸区,多的是酒楼和服装店,往外走,是新建的城市休闲绿地——金碧花园,同仁街周边重修后的金马碧鸡坊等建筑与这条历经沧桑的街道一样,在“新昆明新形象”评选中多次被市民推荐。

同仁街简介

同仁街南起金碧路,北至宝善街,长200余米,明清时是昆明南城门外护城河水

流往滇池的一段河道。街南口有桥,称通济桥,据说是元末梁王杀害段功造成“孔雀胆”悲剧

的地方。

同仁街最为市民津津乐道的是街道两侧的广式骑廊建筑,一楼一底,前檐为人行道,建筑风格独特。1998年因改造金碧路,同仁街被拆除。

1998年,金碧路拓宽改造,同仁街被拆除;2001年,同仁街恢复重建。重建后的同仁街成了热闹的商贸区,多的是酒楼和服装店,往外走,是新建的城市休闲绿地——金碧花园,同仁街周边重修后的金马碧鸡坊等建筑与这条历经沧桑的街道一样,在“新昆明新形象”评选中多次被市民推荐。

同仁街历史

历史上的同仁街,因清末滇中富商王炽号称“南邦之雄”,驰名省内外的“同庆丰”商号筹资兴建,取其同行仁德者,犹言一视同仁之意而名。考王炽者(1836~1903),字兴斋,男,汉族,弥勒县虹溪人。王青年时斗殴杀死表兄姜庚逃至四川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数年经营,成为滇中富商。时清廷唐桐巡视川东,劝王开汇号并代办盐运。王即与席茂之分伙独营,在西南、东南各大要埠设分号,专营存放汇兑业务。清同治十一年(1872),王在昆明主持“同庆丰”商号,并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长约200余米,南起金碧路,北至宝善街,西临三市街。同仁街是王炽在1872年主持修建,时与金碧路、三市街成为昆明城最为繁茂的商贸“金三角”,长仅里许,则集中了旅滇闽、湖、粤、桂、赣众省商人,更有琳琅满目的港货、洋货入驻。虽然这里有着浓厚的商业气息,但无疑也是闹市中筑起的一块惬意生活场所。在老昆明人的记忆里,这条街的场景是一楼一底的骑廊建筑,许多人家的一楼是厨房,到吃饭的时候,满街都是煤烟味,不过这个味道很好闻;下雨天,小孩子不用担心雨淋,在骑廊里就可以从东家跑到西家。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里的商铺渐渐多了起来,有了昆明最早的来自广东的“发廊”,到同仁街烫头,是当时时髦人士的首选,爆炸式、大波浪。继“发廊”之后,这里又多了些相馆,同仁街的牙医也开始出名,手巧的妇女在这里能找到各式各样的纽扣和毛线……

改造后的同仁街

不过因改造金碧路,老同仁街在1998年被拆除,现在的同仁街是2001年仿照原样重修,因此别具一格的青石立柱骑街雨廊及当街法式建筑让其成为昆明街市中别致胜景。骑廊采用整根青石柱,同时骑廊户户贯通,有明黄色的墙壁和暗绿色的窗棂,保留了连续界面的骑楼式商业街景观;二楼的欧式小窗严格按照当年尺寸打造,带有浓郁的法国风情,同时契合中式特色,在个别小窗的顶上加戴青色砖帽;铺路的大青石也分外有讲究,石间有缝隙,雨天不积水,天干时,石面返青,十分湿润宜人。多雨季节,行人不必到街面上穿行,顺着间间贯通的骑廊内行走,就可以从一户人家到另一户人家。

在沿袭老同仁街文脉,给建筑物丰富文化内涵的同时,如今这条拥有百年商业积淀、享有不可替代先天地位的同仁街,更是成为当下昆明的时尚策源地和品牌商家集合地。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商铺,一楼主营专卖,以品牌为特色,二楼提供城市中心区的休憩娱乐平台,加之周边写字楼、酒店、住宅区、金融机构众多,交通较便利。绝无仅有的黄金区位和得天独厚的商业环境,让同仁街上时尚族群频繁光顾、八方游客穿梭如织,各路商家接踵而至,上演着百年前商贾云集、街市纵横的繁盛之势。

作为百年昆明历史人文和商贸传统绝佳载体的同仁街,如今在禀承传统元素、延续昆明特质的基础上,把握时代特征,为街区注入新鲜的建筑元素和商业元素。既恢复重现曾经的特色建筑风貌,又要结合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积极改良、更新普通风貌建筑;既要因循商业传统,也需要将最时尚的一线品牌店融入其中。按照这样理念,“升级换代”后的同仁街成为了现在昆明特色风情商业中的强势样板和亮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