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

更新时间:2024-10-29 10:09

盘龙区,隶属于云南省昆明市,昆明五个主城区之一,位于昆明主城区东北部,东、南面与官渡区相连,北接嵩明县富民县,西临五华区,西南与西山区接壤,辖区面积861.04平方千米,主城建成区面积60.96平方千米。2019年,盘龙区辖拓东、鼓楼、东华、联盟、金辰、青云、龙泉、茨坝、松华、双龙、滇源和阿子营12个街道办事处,共71个城市社区、32个村委会。截至2022年末,盘龙区常住人口为101.27万人。

历史沿革

盘龙区是昆明市辖区之一,因盘龙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盘龙区早在3万年前,盘龙大地就有古人类活动。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经成为人类繁衍生息之地。

战国时期,已经进入文化水平较高的青铜时代,并迅速地向铁器时代过渡。

唐永泰元年(765年),南诏王阁罗凤派其长子凤伽异在昆明筑拓东城,意在“开拓东境”。拓东城址在今盘龙江和金汁河之间,即今盘龙区大部分地区。拓东城的兴建,开启昆明城市发展的先河。

明、清时期,昆明城区作为云南府城,全省的重要行政机构大部分都盘龙区境内。

1911年10月30日,昆明人民举行“重九起义”,响应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在滇统治。1913年,废云南府,改称昆明县。1922年,昆明市政公所成立。1928年,市政公所改为市政府(2011年迁址呈贡区锦绣大街1号),昆明市建制正式确立。

云南和平解放后,昆明调整行政区划,将民国时期的8个区调整为6个区。

1953年,再次调整,城区设一、二、三、四个区。

1956年,一、三两区合并,10月19日经云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盘龙区正式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曾一度易名为“东风区”。

1968年,重新恢复盘龙区名称。

区划沿革

盘龙区成立时共辖敷泽、吴井、五里、东华4个乡和近日、小南、长春、三义铺、太和、盘龙路、拓东、南强、珠玑、环城10个街道办事处。盘龙区的街道办事处和乡经过分合、撤并及新建,到2004年8月共有长春、东站、东华、董家湾、环城、金碧、南强、太和、拓东、小南、珠玑11个街道办事处,58个社区,辖区面积15.1平方千米。

2004年7月,市委、市政府作出关于调整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四区行政区划的决定。从9月1日起,四区按调整后的隶属关系履行经济、行政及社会事务管理职能。辖拓东、鼓楼、东华、联盟、金辰、青云、龙泉、茨坝8个街道办事处和松华、双龙2个乡。

2009年7月前,辖区面积345.8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5.79平方公里,山区面积约292平方公里。

2009年8月1日起由盘龙区对嵩明县阿子营镇和滇源镇行使管理权。2009年8月,经盘龙区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同意撤销双龙乡和松华乡,设立双龙街道办事处和松华街道办事处。盘龙区行政区域扩大到886.9平方公里。

2011年3月,经省、市政府批准,由盘龙区托管的滇源镇、阿子营镇改设街道办事处。

2017年11月16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发《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嵩明县阿子营街道调整至盘龙区管辖的批复》,同意将嵩明县阿子营街道调整至盘龙区管辖。调整后阿子营街道行政区域不变,街道办事处仍驻阿子营村彩云路72号。

区划详情

盘龙区下辖12个街道办事处拓东街道鼓楼街道东华街道联盟街道金辰街道青云街道龙泉街道茨坝街道松华街道双龙街道滇源街道阿子营街道),共67个社区、32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盘龙区,位于昆明主城区东北部,东、南面与官渡区相连,北接嵩明县富民县,西临五华区。盘龙区东经102.7°,北纬25.05°。辖区面积861.04平方千米,主城建成区面积60.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盘龙区中心海拔约1891m。拱王山马鬃岭为昆明境内最高点,海拔4247.7m,金沙江普渡河汇合处为昆明境内最低点,海拔746m。区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

气候

盘龙区年平均气温14.9℃,极端最高气温31.5℃,极端最低气温-7.8℃。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000.5mm,月最大降雨量208.3mm,日最大降雨量153.3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年日照时2327.5小时,年蒸发量1856.4mm。最大风速40m/s,多西南风。相对湿度76%。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矿藏有铁、煤、铝土、石英沙、磷和岩盐等。

农业资源

农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烟草、油菜、豆类、蔬菜、花卉,盛产桃、梨、苹果、松子、板栗。

政治

人口

截至2022年末,盘龙区户籍人口61.5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6万人,比上年增长1.6%。常住人口101.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5万人,比上年增长1.7%,自然增长率0.64‰,城镇化率95.03%。

2023年末全区户籍人口62.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3万人,比上年增长1.7%。常住人口102.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万人,比上年增长1.1%,自然增长率为0.59‰,城镇化率96.92%。

经济

综述

2022年,盘龙区地区生产总值1069.71亿元,比上年增长3.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238.89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824.86亿元,增长2.7%。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6:22.33:77.11。人均生产总值106497元,比上年增长1.7%。非公经济增加值4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4.9%,占GDP比重45.8%。民营经济增加值458.27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GDP比重42.8%。全年全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0%。

2022年,盘龙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7亿元,按财政部统一口径,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同口径下降23.77%,自然口径下降31.93%。其中,税收收入27.09亿元,下降29.31%;非税收收入5.08亿元,下降43.1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2亿元,比上年下降6.02%。一般公共预算投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疫情防控、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生态环保、农业农村等民生支出39.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86%,同比提高5.45个百分点,占比连续多年保持在70%以上。其中,教育支出11.60亿元,增长5.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43亿元,降低0.80%;卫生健康支出5.20亿元,增长4.52%。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1154.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2亿元,下降8.1%;第三产业增加值936.59亿元,增长9.3%。从产业结构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56:18.31:81.13。

第一产业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8%。

第二产业

2022年,盘龙区全部工业增加值118.54亿元,比上年下降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2.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4.5%。从五大支撑行业看,其增加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4.4%,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分别增长2.3%、4.1%、6.0%、3.3%,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3.5%。

2022年,盘龙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4.12亿元,比上年下降5.4%。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3.11亿元,下降3.0%;重工业总产值201.01亿元,下降5.7%。

2022年,盘龙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50亿元,比上年下降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利润0.94亿元,下降12.7%;股份制企业利润2.10亿元,下降59.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7.46亿元,增长44.6%。

2022年,盘龙区建筑业总产值450.26亿元,比上年下降6.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382.74亿元,下降6.0%;安装工程产值54.02亿元,增长1.0%;其他产值13.5亿元,下降29.1%。建筑业增加值1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202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加值211.42亿元,下降8.1%。

第三产业

2022年,盘龙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18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58.03亿元,增长1.0%。在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243.90亿元,增长1.3%;餐饮收入额14.13亿元,下降4.2%。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7.77亿元,增长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0.26亿元,下降0.2%。

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商品零售额143.16亿元,比上年增长3.0%;粮油、食品类11.94亿元,增长28.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9.65亿元,下降18.8%;中西药品类53.52亿元,增长29.4%。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29.04亿元,增长45.6%,占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1.3%,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871.37亿元,比上年增长9.8%;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40.63亿元,增长9.0%;限额以上住宿业营业额3.89亿元,增长3.8%;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13.64亿元,增长0.2%。

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阶段性任务,重拳整治旅游市场秩序,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3.55亿元。

2023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936.59亿元,增长9.3%。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盘龙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5所。其中,普通中学36所,中职教育学校14所,普通小学59所,幼儿园143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工读学校1所。各级学校专任教师8524人。其中,普通中学2284人,中职教育学校597人,普通小学3211人,幼儿园2325人。全区所有在校、在园学生132546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0330人,中职教育学校在校学生7859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62305人,在园幼儿3165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15人,工读学校在校学生81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户籍适龄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4.2%。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通过新建及改建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5205个。

2018年,盘龙区云大附中西林分校、云师大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初中部开学招生,成功创建为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实验区、全省社区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完成《盘龙区中心城区教育资源布局布点专项规划》《盘龙区教育设施规划(2018-2035)》《盘龙区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布局布点专项规划》编制。新开办东华幼儿园朝九晚五分园等7所学校(园),与国际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安置外来人员随迁子女小学入学4356名。学生资助基本实现全学龄段至创业阶段全覆盖。完成129幢、7.87万平方米中小学及幼儿园不安全校舍加固改造。

科学技术

2022年,盘龙区专利授权总量3344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81件,实用新型授权量2614件,外观设计授权量249件。发明专利有效量2128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件。

医疗卫生

2022年,盘龙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57个。其中,医院44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3个,街道卫生院7个,门诊部46个,诊所520个,村卫生室49个,医务室(卫生所)19个,卫生执法监督机构1个,疾控中心1个,妇幼保健服务中心1个,其他医疗卫生机构6个。医疗机构资产总量54.31亿元,全年诊疗622.15万人次。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8153张。卫生技术人员13042人,执业(助理)医师4873人,注册护士6743人。全年投入1.59亿元抗疫资金,社会面累计完成核酸采样1837万余人次,接种新冠疫苗298万余剂次,高效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11年辖区内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病床4383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师3.7人,拥有护士3.4人,拥有床位5.4张。盘龙区医疗机构资产总量为18.82亿元,固定资产10.3亿元。此外,盘龙区71家村卫生室,拥有镇、村医生139人,农村医疗网点覆盖率100%。

2018年,盘龙区建成6个卫生院中医馆,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率达26.73%,完善水源区“健康大篷车”巡回医疗机制。顺利通过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成功创建为云南省首个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圆满完成云南省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各项指标任务。

社会保障

2011年,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45401个,城镇新增就业31199人,盘龙区就业保持基本稳定,其中,下岗失业人员11134人,特困群体就业人员6546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210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55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89%。技能培训城乡劳动力2659人次,其中,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技能培训159人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00人次;创业培训人员285人次。

2022年,盘龙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334元,比上年增长2.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099元,比上年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60元,比上年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6,比上年缩小0.07。

2022年末,盘龙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4.18万人,比上年增长28.44%。其中,参保城镇(在职)28.42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76万人。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0.01万人,比上年增长1.52%。

2022年,盘龙区最低生活保障44787户51227人次,累计支出低保补助金3417.40万元。年末参加生育保险21.9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9.34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29.94万人,城乡居民参保29.40万人。

2022年,盘龙区为全区127户企业办理养老、工伤保险缓缴,缓缴养老保险5264万元、工伤保险88万元。全年为全区57户企业办理失业保险缓缴,缓缴失业保险137.05万元,为全区14707户参保企业减轻失业保险缴费负担2.78亿元;为全区7894户中小微企业核发“稳岗返还”金7667.8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就业补助资金等1.34亿元。

2022年,盘龙区开展技能培训23个班1094人,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319人,创业培训120人,网络培训12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47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68人。通过多种途径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9638个,城镇新增就业36596人,比上年增加550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6562人,就业困难人员5810人,其他人员2422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4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3181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

从2022年10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670元提高到1900元,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从15元提高到18元。

城乡建设

城区规划

更加主动融入省、市发展战略,开展“十三五”规划中期评估,制定《盘龙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核心城区实施方案(2017-2030)》,规划未来发展。按照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要求,完成《盘龙区发展大纲》《盘龙区数字化现状》编制,全区发展布局更加优化,为拓展发展空间奠定基础。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落实长效帮扶机制和措施,累计投入扶贫资金5.2 亿元,脱贫成效得到巩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一级核心区 133 户移民搬迁,冷水河、牧羊河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3.71,位列主城四区第一。

2018年,东白沙河片区环湖核心区加速打造,片区概规及控规调整方案通过市级审批,白沙湖城市公园启动建设,虹桥、龙池城中村改造项目一期实现土地出让,白沙河商业中心、车行天下二期等产业项目顺利推进。茨坝片区积极推动转型升级、腾笼换鸟,完善片区概念性规划,扎实开展中科生物科创园、都市园艺大健康产业孵化园、云农众创空间等项目建设,博奥三合医学检验实验室投入运营。北部山水新区滇中引水调度中心、温德姆酒店、自来水加压泵站、大波村(老村地块)等一批产业、基础设施和城中村改造项目快速推进,龙泉古镇即将启动。东风广场中央商务区引入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启动“三旧”改造连片开发,多片联动、整体推进;春之眼等项目顺利推进,恒隆广场即将开业。

开展《盘龙区控规梳理完善—城市设计及市政基础设施部分》《北京路、人民路沿线集中商务区城市设计》等规划编制。加快“批而未供”及闲置土地处置。完成土地供应1228.3亩,成交金额72.7亿元。龙泉路延长线北段、盘龙67号路建成通车,寺瓦路综合整治及综合管廊、龙泉路延长线二期等9个项目开工建设,白云路地下人防工程、北京路连接西北绕城高速立交等4个项目加快推进。启动金色交响等5座人行天桥建设。完成龙泉110千伏电力通道建设。完成东华站、火车北站等一批地铁4、5号线站点征迁。实施东干渠加固整治、长虫山分洪项目等5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成防汛视频监测站59个,防止城市内涝。开展青龙山、金刀营等10个片区控规梳理及规划方案编制,启动大波村二期、茨坝村等14个项目征迁工作,完成麦地村2-2期、波罗村2-1期等7个项目征地拆迁,建成交付回迁安置房65.33万平方米。推进城市更新改造历史遗留问题处置,蒋家营、刘家营、清泉村回迁安置房交付使用。完成王旗营一期、德惠小区微改造。持续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云南省第四届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通过省级复审复查。创新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六净”行动,建成区实现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网格化管理考核全市排名第一。新建及提升改造公厕33座,整治旱厕62座。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建成红荞地、石关坡弃土消纳场。完成“两违”建筑治理216.42万平方米,其中重点路域4.77万平方米。完成北京路229幢建筑和盘龙江灯光亮化美化。“世界春城花都”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个十百千万”鲜花靓盘龙行动,高品质建成景润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小游园和景观节点,新增城市绿地21.2公顷。

乡村振兴

2018年,将巩固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出台《盘龙区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施方案》《盘龙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意见》。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七个一批”巩固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强化动态管理,加强医疗、教育保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加强产业扶贫,推广林下有机三七、生态有机蔬菜种植等扶贫项目,增加群众收入。抓紧完善水源区生态补助方案。完成10个美丽宜居乡村区级示范村建设。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完成粮食播种14.85万亩,蔬菜种植4.5万亩,种植烤烟2.17万亩,收购烟叶6.25万担。启动第一批水源区农村C、D级危房改造。围绕“四好农村路”建设目标,实施2018年农村公路路网联通工程和小双、阿新公路改造,完成小河公路改造,治理交通安全隐患点43个。开展山区“小水网”及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完成“五小水利”500件。

交通

盘龙区是昆明交通发展的核心区域,境内现有西南最大的公交停车场北市区公交停车场,昆明国家一级客运北部客运站,拥有昆明一级主干道北京路沣源路等,东北三环、北绕城高速路及昆明轨道交通2—6号线穿区而过。

旅游

盘龙区众多旅游资源中包括2个国家4A级旅游区(世博园、金殿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金殿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松华坝湿地保护区),2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和宫金殿、真庆观古建筑群),5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观/黑龙宫,王德三、吴澄、马登云三烈士墓,松华坝赛典赤·赡思丁墓,昙华寺《朱德赠印空和尚诗文碑》,钱沣墓)和12项市、区两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昆明世博园

昆明世博园位于昆明东北郊,毗邻金殿风景名胜区、野生动物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昆明世博园汇集了全国各省、区、市地方特色、风格迥异的园林园艺精品,并且在保持原有精致园林园艺风景的基础上,部分场馆增加了休闲度假、会议接待、康体养生、娱乐休闲的功能。中国馆,集展览、会议、宴会、商务洽谈功能于一馆;世博玉文化博物馆,集中展示中华玉文化及滇玉文化特色;康体养生餐饮会所,体会“人在画中游”之娱,“民以食为天”之乐;游乐项目,突出参与性、娱乐性特色的三江漂流及4D电影。

金殿森林公园

金殿森林公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A级景区,位于主城区东北郊7公里处的鸣凤山,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山势嵯峨,万木葱茏,历史悠久深厚,有滇中第一名胜之美誉。拥有中国第一大古代铜殿(太和宫金殿)和中国最小的明代砖筑紫禁城,中国第三大古铜钟(明永乐铜钟)和中国第一大茶花专类园。来到金殿名胜区,可游历陈圆圆与吴三桂历史遗迹,畅游明清古建筑群,欣赏古滇国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物,了解古代云南灿烂的青铜历史文化,并可观赏昆明园林植物园千奇百态的园林园艺植物、珍稀濒危植物。

黑龙潭公园

黑龙潭公园位于昆明东北郊12公里处。该名胜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因山下有碧潭,潭深水碧,相传有黑龙潜居,故名黑龙潭。黑龙潭由两组道教建筑群构成,隐于绿荫深处的龙泉观称为上观,临于壁潭深水的黑龙宫称为下宫。尤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最为有名,称为黑龙潭林“四绝”。国内古碑林立,明代刻制的道符,看时凸现“万物兹生”四字,人们习惯称它为“凸字碑”,是明代名道士刘渊然来滇传道时写给龙泉观的道符。黑龙潭还拥有中国最大的梅园,该园占地427亩,拥有6000余株(盆)梅花,有红、白、绿等87个品种,岁末是赏梅的好地方。

云南野生动物园

云南野生动物园距昆明市中心七公里,地处金殿国家森林公园之中,毗临金殿水库,与世博园隔水相望,占地面积2800亩。园区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200余种10000余头(只)。

昙华寺公园

昙华寺公园位于昆明市东郊2公里处金马山群峰之中的瑞应山麓,占地面积8公顷,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园内有一株优昙树(树龄至今已300多年)而得名,昙华寺以寺古花胜而出名,是一座仿江南古典园林的公园。

昆明植物园

昆明植物园座落在北郊黑龙潭,离市区11公里。始建于1938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分为东、西两园,共占地660亩。蔡希陶、吴征镒、冯国楣等老一辈著名植物学家曾为其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野鸭湖度假区

昆明野鸭湖度假区位于昆明东北金殿公园后十公里。该度假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基本为坡地、台地和谷地,绿化覆盖率高达70%,其中75%为森林植被,25%为可开发用地。区域内及周边属浅丘陵地带,基本为坡地、台地和谷地,绿化覆盖率高达70%。

荣誉

2019年11月,盘龙区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0年2月,盘龙区入选2020中国食品安全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

2020年6月,盘龙区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11月,盘龙区荣获2020中国楼宇经济领军发展城区奖。

2022年3月,入选云南省“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名单。

2022年,荣获2022年“全国围棋之乡”称号。

2024年1月,入选“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