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24 09:43
昌图县,辽宁省最北部的县,是辽宁省扩权强县制度试点单位,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东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畜禽生产加工基地。昌图县交通便利,境内有哈大铁路、平齐铁路两条铁路及哈大高铁,102国道、303国道、沈哈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昌图县工业基础雄厚。以建材、化工、机械、纺织、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现代工业格局正在形成。区域面积431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昌图县总人口为95.5万人。
南北朝及隋唐时期,为契丹所占领;北魏、北齐属扶余地,曾一度为高句丽所占。
唐、五代时期,属渤海国,建王都首府于扶余城(今昌图县的四面城)。
辽代,设五道154州时期,隶属东京道,境内,南有肃州(今昌图县的马仲河),北有韩州(今昌图县的八面城),中有龙州后改通州(今昌图县的四面城)。
金代,设19路时期,属咸平路。
元代,实行全域行省制,属中书省的开原路北境,为蒙古族游牧地。
明代,实行军政合一的卫所制,为清阳堡。
清代,仍属蒙古族科尔沁部游牧地,嘉庆七年(1802年)置“常突额尔克”理事通判,嘉庆十一年(1806年)设昌图厅,光绪三年(1877年)升厅为府;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改府为县后,昌图一直为县级建制。
2019年,昌图县辖33个镇:昌图镇、老城镇、八面城镇、宝力镇、毛家店镇、亮中桥镇、三江口镇、金家镇、泉头镇、双庙子镇、马仲河镇、老四平镇、头道镇、七家子镇、鴜鹭树镇、四合镇、朝阳镇、大洼镇、前双井镇、东嘎镇、古榆树镇、付家镇、四面城镇、大四家子镇、通江口镇、曲家店镇、十八家子镇、太平镇、下二台镇、平安堡镇、大兴镇、长发镇、后窑镇。全县有60个社区,425个村。
昌图县位于辽宁省最北部,松辽平原南端,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北与吉林省的四平市、梨树县、双辽市接壤,西与沈阳市的法库县、康平县,内蒙古的科左后旗隔辽河相望。地处东经123°32′——124°26′,北纬42°33′——43°29′,区域总面积4317平方公里。
全县地貌由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辽河平原过渡,土壤类型由东至西分布为暗棕壤、黑土或草甸土、风沙土。根据境内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和利用方式的不同,大体可划分为四个区。东部低山丘陵区:本区为低山丘陵,海拔在200米以上;春来层峦叠嶂,青翠欲滴,群峰耸峙,林壑幽美;盛产名贵的中草药及山货野果;该区多为棕壤性土壤,适于农果木综合利用,多种经营,全方位发展。中部漫岗平原区:本区地处漫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土地利用率高,农业产业发达,是县内重点产粮区之一。西部沿河区:本区分布在辽河、招苏太河冲积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力较高,水利条件较好,适于稻麦生产。西北风沙区:本区因受内蒙风沙影响,多为风沙土壤。土质瘠薄,地力贫瘠,是县内低产区;该区未利用地较多,适宜发展林牧业;在种植业方面适于发展花生、地瓜等经济作物。
昌图县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明显,雨热同期。春季气温回升较快,多为降水少,春风大,空气干燥;夏季天气多为闷热多雨,最高气温可达36℃;秋季多是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温迅速下降;冬季多是天气寒冷,最低气温可达-33℃。
昌图县西部是辽河冲积平原,西北为风沙区,河流除辽河外,主要支流有招苏台河、二道河、亮子河等,均属辽河水系。境内有辽河、东辽河、招苏台河、二道河、亮子河、马仲河等流域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大中河流15条,已建成中小水库64座,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达6.1亿立方米。
昌图县矿产丰富,水源充足。全县境内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余种,其中石灰石品位较高,储量达7000万吨以上,花岗岩、河沙极为丰富,储量分别达到5亿吨。现已探明毛家店、亮中桥、昌图站三处矿泉水,日涌水量达300吨,偏硅酸、锶含量均超过国家规定的优质标准。
东北煤田地质局2010年7月30日对外公布,这个局下属的101勘探队在辽宁北部发现一座大型煤田,初步掌握煤炭资源量逾10亿吨,煤层气资源量超过50亿立方米。这是中国东北地区近20年来发现的最大煤田之一。据东北煤田地质局101勘探队总工程师王生辉介绍,这个煤田位于辽宁北部的昌图县,以古榆树乡为中心,分布在周边四个乡镇。
2008年,101勘探队承担了昌图县古榆树煤和煤层气综合普查项目,在面积650平方公里的勘探区内,发现煤田面积400平方公里。项目预查阶段设计钻井83孔,已钻井22孔,通过已钻井的见煤情况,保守估算煤炭资源量超10亿吨,同时还发现煤层气资源量达50100亿立方米。
古榆树煤田的煤炭资源位于地下1200米至1500米处,煤层厚度为0.8米至9.13米,其中70%为长焰煤、30%为气煤,均为优质煤种。
矿藏主要有铁、铜、锌、铅、煤、石灰石、萤石、黄土、大理石、河沙、石油、天然气。
中草药有五味子、桔梗、柴胡、威灵仙、杏仁、车前子、茵陈、地丁、防风、知母、苍术、玉竹、苦参、天南星等。
野生动物有蛇、蜥蜴、蟾蜍、山鸡、野鸭、鹌鹑等。
截至2022年末,昌图县户籍总户数为333051户,总人口达9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万人,占总人口的29.3%;乡村人口67.5万人,占总人口的70.7%。出生3277人,出生率3.43‰,死亡人口7950人,死亡率8.32‰,自然增长率为-4.8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昌图县常住人口为711818人。
2023年末全县户籍总户数为32.89万户,总人口达9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5万人,占总人口的29.2%;乡村人口66.7万人,占总人口的70.8%。全年出生3331人,出生率3.54‰,死亡人口14295人,死亡率15.18‰,自然增长率为-11.64‰。
昌图境内共有21个民族,绝大多数是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少数民族中,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回族等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2.1%、0.7%、0.09%、0.04%和0.039%;此外,还有达斡尔族、高山族、侗族、苗族、鄂温克族、赫哲族、壮族、瑶族、白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彝族、土家族、水族、么佬族等1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均比较少。
昌图位于沈阳、长春两个省会城市的中心点和交通干线的交汇点上,交通四通八达。京哈铁路、京哈高速铁路,平齐铁路,102国道、303国道,京哈高速公路、构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的交通网络。驱车向北,40分钟可抵达四平市,2个小时可抵达长春市;向南,35分钟到达铁岭市,一个半小时可到达沈阳桃仙机场,4个小时到达大连港,7个小时可到达首都北京。
全县425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实现了村村通客车。形成了以乡镇为中心,延伸村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络。
到2010年末,全县境内拥有公路601条,公路里程达到3798.83公里,其中国道2条(即102、303线)120.1公里,全部达到二级路以上标准;省级路3条(即昌法、彰桓、新梨)142.898公里,都已达到二级路标准以上,县级路13条387.322公里(即昌北、昌付、八亮、双八、老老、昌威、东德、满四、高双、高昌、七三、宝曲、昌关)都已达到三级路标准;乡级公路112条1208.757公里,其中黑色路面里程达到了871.995公里;村屯道路471条1939.753公里;全县拥有桥梁419座11508.26延米;全县公路密度达到了90.89公里/百平方公里。今后几年,在公路建设方面,全县将逐步对县级公路进行全面改造,逐步提高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全部实现黑色化。在“十二五”期内逐步向村屯公路水泥化延伸。
到2010年末,全县共有营运车辆4200台(其中:货运汽车3000台、柴油五轮车1200台);出租车899台;营运大客车116台、中巴112台;全县渡口5处,4座浮桥;配货和物流中心15家;维修厂家112家其中二类10家,三类102家;A级检测线一个,全县拥有客运线路129条,其中跨县线路9条。为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逐步使全县客货运输行业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全县先后成立6家客运线路公司、4家出租车公司、3家货运公司。新建了宝力、古于、三江口、付家、东噶、泉头、通江口、老城8个四级站,双井子、此路、双庙子、十八家子4个五级乡镇客运站。
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亿元(GDP),同比增长28.2%,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46亿元、53亿元、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57.3%和20%;三次产业比由2008年的35:29:36调整到31:35:34,二产在昌图经济发展史上首次跃居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12亿元,同比增长7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5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亿元,同比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30元,同比增长1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60元,同比增长15.7%。全年引进域外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102个,其中超亿元项目19个,引资额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65亿元,同比增长80.6%。全年实缴外资完成2000万美元,同比增长64.9%;出口创汇完成7700万美元,同比增长432.9%;对外劳务输出完成280人,同比增长19.7%。全县规模企业达到260户,同比增加37户,规模工业增加值、税金分别实现46亿元、60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7.3%和23.7%。
2018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0亿元,同比增长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08亿元,同比增长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100元,同比增长6.5%。
2022年,昌图县地区生产总值1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1.1%。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9亿元,比上年下降6.9%,其中,工业同比下降5.3%,建筑业同比下降9.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1.4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3.4%,住宿餐饮业同比下降17.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为47%、12%和41%。
初步核算,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153.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9亿元,比上年下降3.0%,其中,工业同比增长2.7%,建筑业同比下降13.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76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10.2%,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44.3%。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分别为44.7%、10.5%和44.8%。
2022年,昌图县农业总产值完成158.73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种植业产值完成64.78亿元;林业产值完成0.88亿元;牧业产值完成91.07亿元;渔业产值完成0.5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完成1.47亿元。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分别为40.8%、0.6%、57.4%、0.3%、0.9%。
2022年,昌图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83.45万亩,其中,玉米367.89万亩、水稻8.64万亩、薯类(鲜薯)4.29万亩、豆类2.43万亩、小麦0.14万亩、其他谷物0.06万亩。经济作物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1.96万亩、瓜果类种植面积0.72万亩、花生44.15万亩。
2022年,昌图县粮食总产量200.19万吨,同比下降8.98%。其中,水稻产量4.72万吨,同比下降1.26%;玉米产量194.08万吨,同比下降8.91%;大豆产量0.37万吨,同比增长60.87%。全县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2.65万吨,同比增长3.42%。瓜果产量0.72万吨,同比下降54.43 %。设施蔬菜产量5.86万吨,同比下降8.72%。
2022年,昌图县猪出栏222.21万头,年末存栏105.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12.35万头;牛出栏17.76万头,存栏36.5万头;羊出栏13.05 万只,存栏12.01万只;活家禽出栏1164.98万只,存栏655.13万只。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分别为17.9万吨、2.9万吨、0.17万吨、2.34万吨。禽蛋产量为4.8万吨,奶产量为0.96万吨。
2022年,昌图县水产品产量4811吨,比上年增加185吨。
2023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72亿元,比上年增长5.5%。
2022年,昌图县规模以上工业在库企业4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1%。工业企业累计用电1.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30.3%。
2022年,昌图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2.5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32.27亿元,同比下降4%;化工业完成总产值7.3亿元,同比增长30%;建材业完成总产值5.06亿元,同比下降25%;换热设备制造业完成总产值2.64亿元,同比下降24%;新型能源业完成总产值10.06亿元,同比增长12%;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56亿元,同比下降8%;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总产值1.55亿元,同比下降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总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24%。
2022年,昌图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非织造布1881.6吨,下降64.1%;硅酸盐水泥孰料955730.82吨,下降19.4%;水泥671939.15吨,下降21.5%;鲜、冷藏肉89202吨,下降28.4%;冻肉48714吨,增长28.6%;饲料207970.16吨,下降6.3%;饲料添加剂34500吨,下降25.8%;发电量23.1亿千瓦小时,上升16.7%。
2023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9亿元,比上年下降3.0%。
昌图县市场体系健全,城乡商贸繁荣。全县商业网点1.1万个,从业人员3.5万人。城乡市场商品充足,物价平稳,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6.4亿元。全县个体私营工商户达到3万户,从业人员7.3万人。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的私营企业发展到36户。全县各类市场76处,较大的有昌图农贸市场,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八面城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亮中桥黄牛市场,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
2022年末,昌图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6.1亿元,同比增长9.1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0.03亿元,同比下降0.35%;个人存款余额403.99亿元,同比增长9.44%;财政性存款余额2.08亿元,同比增长70.49%。
2022年,昌图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45.09亿元,同比下降1.8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8.12亿元,同比下降0.7%;中长期贷款余额73.14亿元,同比下降0.71%。
2022年,昌图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亿元,同比下降6.8%。从限上商品零售类别看,限额以上零售额完成1.29亿元,同比下降23.3%。其中,机动车燃油燃气类完成零售额1180.6万元,去年同期零售额4822.6万元,同比下降75.5%;药品零售类完成零售额5034.2万元,去年同期零售额2507.9万元,同比增长100.7%;图书销售类完成零售额675.4万元,去年同期零售额1318.2万元,同比下降48.8%;汽车零售类完成零售额3965.6万元,去年同期零售额4658.6万元,同比下降14.9%;肉产品零售类完成零售额485.8万元,去年同期零售额613万元,同比下降20.8%。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536.3万元,去年同期零售额2470.3万元,同比下降37.8%。
2023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8.76亿元,比上年增长8.6%。
2018年,昌图县启动了《昌图城区总体规划》(2017—2035年)编制工作。滨湖学校和县中医院投入使用,10千伏电力新建工程等项目顺利完工。维护、改造北环路、学子路等9条道路,城区旱厕33座,新增垃圾分类试点8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投入使用。
2006年7月,铁岭市“百万农民健身工程”在昌图县四合镇举行了启动仪式,拉开了“百万农民健身工程”的序幕。2008年,完成了北山体育文化广场扩建,使用面积1万多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40余件,日参与健身活动的人次过万。2009年,投入资金377万元,改造完成了全民健身中心,建筑面积2320平方米,可以承载乒乓球、棋牌、瑜伽、体育舞蹈等多种室内健身项目,日活动人数达五百人次。
2005年,在庆祝《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实施十周年之际,昌图县以“发展体育运动、健康百万人民”为主题,组织了大规模的全民健身活动;2006年,举办了以“新体育、新农村、新生活”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月启动仪式暨昌图县中老年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健身展示大会;2007年8月8日,在奥运倒计时一周年之际,举办了以“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为主题的“移动通信杯”全民健身展演活动;2008年5月5日,举行了奥运倒计时100天全民健步走活动;2009年,为庆祝中国第一个“全民健身日”的实施,昌图县紧紧围绕“8月8日相约健身”的主题,于8月1日至8日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庆祝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到2010年底,共为22个乡镇的社区,行政村体育休闲广场配套了35套健身器材。十一五期间,争取体育彩票基金扶持,建设了7条健身路径,为全县培养了26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全县有业余体育学校1所、省级和普通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1所,社会办体育学校6所。业余体育学校和各传统项目学校在训学员达到700余人,常年开展体育训练,田径、篮球、乒乓球、举重、柔道等项目成绩突出。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80余人,涌现出吕刚、李卓等世界冠军2人,董文峰、张义、曾光等洲际冠军5人,及全国冠军10余人。铁岭市运动会是铁岭市最重要的综合体育赛事,1999年第4届昌图县获团体总分第4名。2003年第5届获第3名。2007年第6届昌图县再创佳绩,取得团体总分第2名,田径总分第1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并代表铁岭市参加了辽宁省县区田径比赛。2011年铁岭市第七届运动会昌图县团体总分第一名。
2022年末昌图县有县级医院3 家(县中心医院、县第二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 37 家(含农垦集团),计生机构1家,精神病防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预防保健所3家,民营医院15家,村卫生室842个。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医疗床位4036张,其中公立医院3171张,民营医院865张。卫生技术人员3481人,其中执业医师957人,执业(助理)医师484人,注册护士1954人,其他技术人员86人。每万人拥有医生数20.23人。
2022年昌图县共有文化馆1个,综合文化站33个,佟韦艺术馆1个,端木蕻良纪念馆1个,美术馆1个,王永志事迹展览馆 1个,博物馆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公共图书馆1个。
2022年昌图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6 所,其中高中5所、初中3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小学39所,教师进修学校、职教中心、特殊教育学校、中心幼儿园、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活动中心各1所。全县校园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共有在职教职工6756人,其中高中835人、初中2282人、小学3415人、其他学校224人(含素质教育基地 6人、教师进修学校69人、职教中心121人、中心幼儿园28人)。全县学生55782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43154人(中学18005 人、小学25010人、特殊教育学校139 人)、高中学生11227人、职教中心学生1401人。共有幼儿园139所(其中公办43所、民办96所),在园幼儿10388人。民办教育培训机构44家。
2022年末昌图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374445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593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6784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389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7133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9914人。
2022年昌图县最低生活保障户数达到30141户(含五保),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35692人,累计发放低保金17266万元(含五保)。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达到2075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2330人,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1619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达到23140户,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28436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11590万元;农村五保户供养人数达到4926人,累计发放五保低保金4057万元。
昌图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天桥山、太阳山风景区均距县城9公里。天桥山属长白山余脉,山姿俏丽,风光秀美。自然形成南北二峰,双峰对峙,险峻凌空,两峰山腰山脊相连,削壁悬崖,宛如天桥,行至桥上,目眩魂惊。登峰远眺,群山环抱,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恰。天桥山脚溪水潺潺,有天然溶洞可供游人纳凉,是一处游览胜境。太阳山山势绵亘婉蜒,大小山峰十余座,山体植被丰茂,树木品种繁多。碧波潋滟的太阳山水库宛若一颗镶嵌在群山环抱中的璀璨明珠,构成了一幅山水相连、风光旖旎的优美画卷。坐落在太阳山脚下的常泰寺背山面水,闻名遐迩,吸引数万游客流连忘返。位于此路树镇的此路湖风景区,是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的家乡,这里因水草丰美,树密林茂,常有鹭鸶栖息而得名,景区内碧水荡漾,鸟语花香,处处显现出回归自然的景象。位于泉头镇境内的萧家沟和傅家镇樟子松母树林,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景区内林木茂盛,乔灌丛杂,古木幽深,各界游客叹为观止。
太阳山
太阳山风景区位于昌图镇太阳山村距县城7公里,境内有昌威公路横穿而过。风景区山势绵亘蜿蜒,有大小山峰10余座,最高山峰海拔306米,最低山峰208米。风光旖旎,碧波潋滟的太阳湖仿佛像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构成一幅幅山水画卷。风景区地处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内,山体自然植树被良好,树木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松树、杨树、柞树、槐树、楱树、山楂树等二十余种。依山傍水而复建的常泰寺,更使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兼收并蓄。是昌图得天独厚的旅游风景区。
天桥山
天桥山北靠昌图镇东明村刘家屯,南邻天桥山村。距县城9公里。是昌图第三高峰。山姿俏丽,风光秀美。山有南北二峰,相距百余米。南峰日天桥峰,山体怪石嶙峋,状如蜘蛛,亦称蜘蛛峰。海拔457米,相对高度230米。北峰山形凹陷,日大洼峰(大架子峰),海报468米,双峰对峙,险峻凌空。两峰山腰处有桥形山脊相连,削壁悬崖,宛然天桥,故称天桥山。
北山公园
北山公园位于昌图城区北端,依北山而建。东临站前大街。西临文化大街,南靠北环路,北接迎宾路,规划占地面积1.03平方公里。是县城人们休闲、娱乐、晨练的主要场所,登北山可纵观昌图县城全景。公园内植被良好,树木茂盛,主是树种有黑松、樟子松、冷松、桧柏、新疆杨、刺槐、枫树等十余种。花开似锦、姹紫嫣红,主要花卉有红刺玫、黄刺玫、忍冬、连翘、树锦鸡、接骨木、万寿菊、孔雀草、美女樱、景天等。公园内配有仿古牌,仿古亭、石桌石凳、甬路等设施,突出了以人为本、人文合一。娱乐项目有人工湖、水船、赛车、射击、健身房等。北山公园最高日游量达数千人,已具综合性公园雏型。
大架子山自然风景区
大架子山位于下二台乡艾家村。大架子山亦称光顶子山或称庙岭(因山口处曾有三处仙庙)是辽吉两省界山。三峰并列巍然壮观。主峰光顶子山海拔532米,相对高度300米,是昌图县最高山峰,因山势磅礴陡峭,峰顶岩石裸露而得名。
峰顶的“人立石”远望之如人立,别有情趣。山北侧有清泉,长年喷涌,注入忙牛南河。峰顶有三角形木架,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沙俄侵占东北时,设立的军事标志。因此人们称为大架子山,日本侵占时,又竖旗于架上,人们又称旗架子山,记录首帝国主义的罪恶史。建国以来通过封山育林,秃山变绿,树木成林。山角周围奇石随处可见,是藏石爱好者的旅游胜地。
昌图榆城公园
榆城公园位于昌图县内老城镇内,始建于1913年。日寇入侵后公园被破坏,便成了“花园大坑”。1992年老城镇政府在原址复建。公园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平方米,园内有湖面1000平方米,湖内建有仿古水榭一座高5米,建筑面积30平方米。园内东南方建有四角凉亭一座,占地20平方米,高3米。四周杨柳错落有致。公园正门为仿古大门,门楣上有昌图籍的全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佟韦所书的“榆城公园”。整个公园小巧玲珑,布局合理。山水亭榭落户园内,形成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是老城人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昌图太平寺
太平寺位于昌图县毛家店太阳村的太平寺,建于1796年的清嘉庆年间。原有三层殿,文革期间被毁。二十世纪90年代重新复建。寺院占地3000余平方米,有二层殿,天王殿和大雄宝殿,正门两侧建有钟楼、鼓楼,有斋房7间,僧舍面积近1000平方米。监院1人,出家僧人近二十人,居士十几人寺院外正门右侧有一棵与寺院同龄的柳树,这棵神奇的古树根部空心,在空心内每年自燃几次,每次燃烧几天后自灭,虽然树内被火烧空心,但仍然枝繁叶茂,生生不息。当地百姓每逢孩子有病将红布条挂在树上,烧香拜树便大病痊愈,虽然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此习俗沿用至今。
昌图县物华天宝,特产丰富。“金塔雁”昌图豁鹅具有抗病、耐寒、产蛋率高等特点,是鹅类中最优良品种,被誉为鹅类“水中之王,蛋中之冠”。生长发育快,产蛋率高。年均产蛋100—150枚。全县豁鹅饲养量已达到600万只,年出栏450万只,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豁鹅之乡”。“墨象”昌图黑猪具有繁殖率高、适应性强、爱粗食和抗病力强等特点,其二元杂交猪胭体瘦肉率为52.2%,三元杂交猪胴体瘦肉率为54.4%,猪肉品质好,闻名全国。亮中桥干豆腐闻名遐迩,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具有豆质纯正、香味宜人、色泽光亮、薄如纸张、韧性极强等品质,被辽宁省确定为“辽宁十大土特产品”之一,远销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昌图白蘑属天然野生植物,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被誉为“蘑中之王”。“山雁王”白酒,酒味香醇,被辽宁省评为“辽宁十大名酒”之一。
昌图豁鹅
昌图豁鹅属中国白色鹅种的著名小型鹅,具有产蛋多、生长快、肉质好、耐粗饲等特点,其中产蛋量居全世界鹅中之最,有“鹅中来航”之称。1984年在全国鹅种评比会上被誉为“王牌鹅种”和“国宝”;1998年荣获埃及“金字塔”奖牌,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昌图豁鹅最初原产地是山东莱阳。由于历史上曾有大批的山东移民移居东北,其中莱阳的移民就将一种长有豁眼的鹅带到了辽河东岸的辽宁省最北部地区昌图县。由于在民间的长期饲养,自然就混入了本地鹅的血缘,加之多年的群选群育、特殊地理环境的因素、典型寒冷干燥大陆性气候的锻炼,才造就出了这一优秀蛋用鹅品种。1979年经辽宁省专家鉴定,正式命名为“昌图豁鹅”,编入了《辽宁省畜禽品种志》;1982年通过国家鉴定,编入《全国家禽品种志》;1995年在全国首批百家特产之乡大会上,昌图县被命名为“中国豁鹅之乡”。
昌图豁鹅体型较小,体斜长30厘米左右,体躯呈椭圆形,全身羽毛洁白如雪,姿态优美。头较小,头顶部肉瘤明显,呈桔黄色,公鹅比母鹅大。眼大小中等、呈三角形,眼睛不太灵活,虹彩为蓝灰色,在眼睑后上方有自然豁口,故名豁鹅。喙扁平,长7厘米、宽2.8厘米左右,桔黄色。颈细长,向前呈弓形,颈长27厘米,颈围10厘米左右。胸深10厘米左右,胸宽11厘米左右,龙骨长17厘米左右,背宽广平直,挺拔健壮。骨盆宽、长各11厘米左右。两腿粗壮有力,跖蹼均为桔黄色,跖长8厘米左右。公鹅体型略大,有好斗性,叫声高而宏亮,体重4-5公斤;母鹅体型略小,体重3.5-4公斤,性情温顺,叫声低而清脆,腹部有少量不太明显的皱褶,俗称“蛋包”。
昌图人杰地灵,养育了一批知名人士和优秀儿女。民国时期有东北保安副总司令、黑龙江省督军吴俊升,中将旅长梁中甲等;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年代有赵晋阳、金田三、孙西村、许芝、刘勇新等著名英烈人物。建国后更是名人才辈出,如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著名航天科学家王永志,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刘树勋,金融专家、轻工部顾问何松亭,江西省委书记刘瑞森,工业部常务副部长张昭,留美著名科学家孙国封,核工业专家黄河和艾连友,化工专家任景文,能源专家翟玉林,宝石鉴定专家刘涌泉和刘万,著名作家、红学家端木蕻良,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佟韦,原辽宁省政协主席孙奇,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原台湾“立法院”院长梁肃戎,著名诗人李松涛,儿童文学作家薛涛,世界举重冠军吕刚,亚洲举重冠军李卓等等。
2019年9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昌图县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4月29日,被教育部命名为20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