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10 14:53
明散曲创作总体上处于盛而不衰的状态,作家人数众多,创作数量可观。而在不同阶段以及具体作家身上,发展状况与创作风格又各有特点。
明散曲创作总体上处于盛而不衰的状态,作家人数众多,创作数量可观。而在不同阶段以及具体作家身上,发展状况与创作风格又各有特点。
相对于中后期而言,明初的散曲创作显得比较沉寂,成就不高,当时较有影响的数皇室贵族朱有炖,有散曲集《诚斋乐府》。由于长期生活在北方而对南方音调不太熟悉的缘故,朱有炖所作多为北曲,但他对南曲也比较欣赏,曾用心研习。大致来说,朱有炖的作品在艺术上追求音律之美,明人沈德符称其“调入弦索,稳叶流丽,犹有金元风范”(《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填词名手》)。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朱氏散曲中庆贺、游乐、题情、赏咏等题材占多数,表现出雍容华贵、放逸闲适的贵族趣味,内容比较单调。但也有个别作品写到他精神世界的另一面,如《北中吕山坡羊·省悟》第一首便有“膏粱供奉,寰区知重,浮生自觉皆无用。德尊崇,禄盈丰,浑如一枕黄粱梦”的感慨,虽处于优裕的生活环境,却难以消除精神生活贫乏所带来的空虚颓唐之感,不失为作者内心世界某种真实的写照。
弘治、正德年间,散曲创作开始走向兴盛,作家不断出现,像北方的王九思、康海,南方的王磐、陈铎等人,都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作家。王九思和康海分别有散曲集《碧山乐府》、《沜东乐府》,两人同为前七子文学阵营中的成员,政治上也有相似的遭遇,都曾被列为宦官刘瑾同党而或遭贬官,或遭罢职。坎坷的生活际遇使他们更清醒地看到世俗环境尤其是仕宦生涯中的种种艰险。王九思《次韵赠邵晋夫》套曲:“宦海深他怎游,势门开众所趋,眼前世态真觑。”(《一煞》)康海《满庭芳·遣兴》:“数年前曾待金门漏,胆颤心愁。时运乖难消世口,路歧多偏惹闲尤。”反映了世态炎凉和官场中的压抑、艰险,充满了愤世嫉俗之感。
王、康去官后常在一起游处,《明史·文苑传》称他们“每相聚沜东鄠、杜间,挟声伎酣饮,制乐造歌曲,自比徘优,以寄怫郁”。他们的不少作品写到了解官后放情任性的生活态度,以畅抒胸中块垒,风格雄爽质朴,浑厚跌宕,体现着北方作家豪放雄迈的创作特征:
热功名一枕蝶,冷谈笑两头蛇,老先生到个睄破些。枉费喉舌,枉做豪杰,越伶俐越着呆。绕柴门山色横斜,扫香阶花影重迭。浊醪沉醉也,稚子紧扶者。嗟!再休去风波里弄舟揖。(王九思《寨儿令·对酒》)
数年前也放狂,这九日全无况。闲中件件思,暗里般般量。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奚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康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饮中闲咏》)
这些作品放达中寄寓失意,悠闲中含藏不平,刻露了传统士大夫既不愿放弃仕途进取,又对自身遭遇无能为力而聊以自慰的心态,包含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
与王、康创作相比,这一阶段以王盘、陈铎等人为代表的南方散曲家的作品,内容则显得较为广泛,风格大多清丽俊逸。
王磐(约1470~1530)着有散曲集《王西楼乐府》,作品数量幷不多,但取材比较丰富,或记事写景,或咏物述志。他的《朝天子·咏喇叭》讽刺了宦官恃权横行的行径,是为人常提及的名作。《南吕一枝花·久雪》则将雪描绘成“颠倒把乾坤碍,分明将造化埋”,而又使“遍地下生灾”的“冷祸胎”,实是借此来表达对社会恶势力的不满。这些都显示出作者正直的胸襟。他一生不求仕进,自称是“不登科逃名进士”,“不耕田识字农夫”,闲逸的隐居生活在其笔下成为心志所向的归宿,如《南吕一枝花·村居》写出了一介隐士孤高洒脱的情怀:
不登冰雪堂,不会风云路;不干丞相府,不谒帝王都。乐矣村居,门巷都栽树,池塘尽养鱼。有心去与白鹭为邻,特意来与黄花做主。
陈铎(约1488~约1521)散曲有《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滑稽余韵》等集。其中《秋碧乐府》、《梨云寄傲》是他前期的作品,题材大多模仿前人风月闺情之作,幷没有多少新的开拓,但文字清丽可观,王世贞说他“所为散套,既多蹈袭,亦浅才情,然字句流丽,可入弦索”(《曲藻》)。较有特色的应数他的《滑稽余韵》,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各种行业中的人物,取材上有新的突破。对于这些人物,作者有表示赞美同情的,如写瓦匠“弄泥浆直到老,数十年用尽勤劳”(《水仙子·瓦匠》),铁匠“锋芒在手高,锻炼由心妙”《雁儿落带过得胜令·铁匠》;也有加以嘲讽痛斥的,如说门子“铺床迭被殷勤,献宠希恩事因”(《天净沙·门子》),牢子“归家欺侮街坊,仗势浑如虎狼”(《天净沙·牢子》),表现出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有的作品刻画人物较为成功,如写媒人“沿街绕巷走如飞,两脚不沾地”(《朝天子·媒人》),巫师“手敲破鼓,口降邪神。福鶏净酒思一顿,努嘴胖唇”(《满庭芳·巫师》),描绘形象生动。应该说,《滑稽余韵》较广泛而真实地反映了明朝中叶以来逐渐繁荣的城市生活面貌。
自嘉靖年间以来,与整个文学创作演化的步调相一致,散曲创作进一步繁茉,南北方都有不少作家涌现,其中如金銮、冯惟敏、梁辰鱼、施绍莘等都是当时较有成就的人物,各家创作风格从总体上看更趋于丰富多样。随着昆山腔的内兴起,一些地区南曲盛兴,而北曲有衰落的趋向。
冯惟敏(1511~约1580)是北人作家中的佼佼者,也是这一时期散曲创作的大家,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词稿》。他的作品描绘的生活面较广,具有较强的现实感,不少内容或反映时艰,或抨击政治弊端,或摹写其他人情世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的不同方面。如《胡十八·刈麦有感》、《折桂令·刈谷有感》、《玉江引·农家苦》、《傍妆台·忧复雨》等作,对遭遇自然灾害和官府捐税之苦的农家给予关注与同情。《玉江引·纪笑》抒发对“更不辨苍白,何处寻公论”的畸形世态的愤激之情。而《改官谢恩》则写到官场“忘身许国非时调,奉公守法成虚套”的阴暗面。
冯惟敏解官归田后写下了不少遣情抒怀的篇章,流露出对昔日仕宦生活的烦倦和厌恶,刻画悠闲落拓的心境。他的《耍孩儿·十自由》堪为代表:
膝呵见官人软似绵,到厅前曲似钩,奴颜婢膝甘卑陋。擎拳曲跽精神长,做小伏低礼数周。俺如今出门两脚还如旧,见了人平身免礼,大步搊搜。
足呵任高情行处行,趁闲时走处走,脚跟儿磴脱了牢笼扣。潜踪洞壑寻深隐,濯足沧浪拣上流。皂朝靴丢剥了权存后,再不向鹓班鹄立,穿一对草履云游。
作者将闲适的归居生活和拘束的官场情形作对比,表达了他对洒脱自在生活的向往。
冯推敏散曲格调大多爽逸豪迈,遣词造句率直明白,体现出北派作家的创作风格,《河西六娘子·笑园六咏》便是一例,其二、六咏:
人世难逢笑口开,笑的我东倒西歪,平生不欠亏心债。呀,每日笑胎嗨,坦荡放襟怀,笑傲乾坤好快哉!
名利机关没正经,笑的我肚儿里生疼,浮沉胜败何时定?呀,个个哄人精,处处赚人坑,只落得山翁笑了一生。
金銮(1494~1583)生于北方,但长期寓居南京,所以作品有着南方作家的风格。着有《萧爽斋乐府》。他的散曲题材上大多为酬应、游宴、嘲谑、风情等,幷无多少创新,但艺术上较有特点:一是讲究音律和谐,作品清丽婉转,冯惟敏称他“一字字堪人爱,一声声音吕和谐”(《海浮山堂词稿·酬金白屿》)。二是笔法亦庄亦谐,自然活泼,常于轻巧自如的勾勒中透出隽永的意味。如《晓发北河道中·落梅风》:“干了些朱门贵,谒了些黄阁卿,将他那五陵车马跟随定,把两片破皮鞋磨的来无踪影,落一个脚跟干净。”语气间杂戏谑,在自我解嘲之中,流露出几丝为生活所迫而求谒权贵的无奈。三是语言朴实浅显,《锁南枝·风情集常言》尤为突出,其中如:“心肠儿窄,性气儿粗,听的风来就是雨。尚兀自拨火挑灯,一密里添盐加醋。前怕狼,后怕虎,筛破的锣,擂破的鼓。”有时还插入一些生活化的俚言俗语,如“鼻凹里砂糖怎舔,指甲上死肉难粘”(《沉醉东风·风情嘲戏》),“骨朵嘴挂油瓶,谁人是你眼中丁”(《胡十八·风情嘲戏》),这些都使散曲语言更为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
梁辰鱼有散曲集《江东白苎》。他“素蹈歌场,兼猎声囿”(《咏帘拢序》),精通音律,曾采用昆山腔创作传奇《浣纱记》。其散曲作品讲究锻字炼句,文辞典丽华美,幷注意吸收词的写作手法,因此不少曲文呈现出词味重而曲味淡的特征。《江东白苎》中像酬赠、题咏、艶情等散曲常见题材的作品占有一定比例,但真正引人注意的是一些抒情写怀的篇章,它们从不同侧面较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暮秋闺怨·白练序》:
西风里,见点点昏鸦渡远洲。斜阳外,景色不堪回首。寒骤,漫倚楼,奈极目天涯无尽头。消魂处,凄凉水国,败荷衰柳。
此曲虽取题闺怨,但据曲序,实是作者有感于自己“沦身未济,落魄不羁”,“因假闺人之意,以开烈士之膺”,“非儿女之情多,是英雄之气塞”,悲凉凄怆的语调中显出作者英雄失路、襟抱难开的抑郁,感情深沉,为作者胸次真实的展露。
梁辰鱼散曲以工词藻著称,继而后起的另一位散曲家沈璟则注重声律,两者在曲坛造成很大影响,不少人或崇梁或崇沈,于是明代散曲逐渐转向词藻化、音律化。但过分注重文辞声律,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散曲的创作。
施绍莘(1581~1640)是晚明时期重要的散曲作家,若有散曲集《秋水庵花影集》,其中套数占多,共86首,小令72首。他的作品大多“随境写声,随事命曲”(《春游述怀》跋),较少受文辞与声律的约束,与当时词藻化、音律化的创作风气有所不同,在曲坛独树一帜。
题材多样、独造新境是施氏散曲一大特点,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各种人情物志,在作品中加以表现,如“茅茨草舍之酸寒,崇台广囿之弘侈,高山流水之雄奇,松龛石室之幽致,曲房金屋之妖妍,玉缸珠履之豪肆,银筝宝瑟之萦魂,机锦砧衣之怆思,荒台古路之伤心,南浦西楼之感喟,怜花寻梦之幽情,寄泪缄丝之逸事,分鞋破镜之悲离,赠枕联钗之好会,佳时今节之杯觞,感旧怀恩之涕泪”(《秋水庵花影集》自序),都成为描摹的内容。在作者的笔下,它们往往情状毕具,新意生发,别具一番意味。以套数《杨花》中的一曲为例:
天涯日暮,江头春尾,汉苑隋堤休矣。模糊如梦,一痕惊破游丝。偏向酒旗风底,画舫栏边,唐突无规矩。一从飘泊也不来归,但林外声声哭子规。留不住,推不去,有人独立斜阳里,怀古泪,送春杯。
此曲重在写意摹神,由春日四处飞扬的杨花,引发出作者“模糊如梦”的感觉,再归结到凄迷忧郁的怀古送春情怀,造意新颖,回味隽永。
施曲的另一特点是注重情感的自然贯注,较少有矫饰做作的毛病。比如他的作品中尽管不乏那些男女风情的曼吟低唱,但由于情激而发,所谓“情至文生,不能已已”(《赠人》跋),仍有一定的艺术魁力,不同于同类题材的一些平庸之作,《与妓话旧感赠》、《赠嫩儿》、《感亡妓和暗生作》等即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