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溥

更新时间:2024-02-16 17:28

明恩溥(1845—1932),原名阿瑟·亨德森·史密斯(Arthur Henderson Smith),又作明恩普,美国人,基督教公理会来华传教士。1872年来华,最初在天津,1877年到鲁西北赈灾传教,在恩县庞庄建立其第一个教会,先后在此建立起小学、中学和医院,同时兼任上海《字林西报》通讯员。1905年辞去宣教之职。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明恩溥返回美国。

人物生平

作为一个美国传教士,明恩溥深入天津、山东等地了解中国民众的生存状况,熟悉中国的国情,因而他知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影响中国的未来。1906年,当他向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建议,将清王朝支付给美国的“庚子赔款”用来在中国兴学、资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时,他大概已经意识到了实施这一计划所能具备的历史意义。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后改名为清华大学)的成立,为中国留学生赴美打开了大门,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从封闭的国度走向世界,他们中间涌现出众多优秀人才,归国后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

作品一览

他在鲁西北传教30年,写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著作,如《Chinese Civilization》(中国的文明,1885),《Chinese Characteristics》(1894,中译有《中国人的特性》、《中国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等多个版本),《Village Life in China: A Study in Sociology》(1899,中译本《中国乡村生活:社会学研究》),《China in Convulsion》(动乱中的中国,两卷,1901),《Rex Christos: An Outline Study of China》(基督之王:对中国概括性的研究,1903),《The Uplift of China》。

出版图书

历史评价

明恩溥的建议不仅仅落实于教育方面,如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院的建立,还落实在与民众生活关系更为密切的领域,影响了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革。如今,在中国教育界和医学界,清华大学和协和医院仍是公认的佼佼者,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走进它们的大门时,很多人不会想到,明恩溥——这个多少令中国人有些陌生的名字曾与它们联系在一起。

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在白宫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建议,用清朝政府的“庚子赔款”在中国兴学和资助中国学生来美国留学。在明恩溥等人推动之下,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出赞助中国教育的谘文,1908年5月25日由国会通过。

相关事件

庚款留学

1908年,美国正式宣布退还“庚子赔款”的半数,计1160余万美元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为了开展派遣留美学生工作,清朝政府于1911年在北京开设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